首页 百科知识汉地最早佛教寺庙是哪座

汉地最早佛教寺庙是哪座

【摘要】: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中国第一座佛寺。到洛阳后,汉明帝亲自接见他们,并安排他俩在鸿胪寺下榻。白马寺的建成,不仅使佛教的种子从此根植于中华沃土,其自身也成为中国佛教早期传播的中心,被誉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白马寺进行重修。1983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白马寺的殿堂规制和神像配置十分典型,具有代表性,后世的寺庙多仿于此。

白马寺坐落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郊12千米处,北靠邙山,南望洛水,山清水秀,风景幽美。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是中国第一座佛寺。

据《魏书·释老志》、《洛阳伽蓝记》等史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64),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长丈六,顶有白光,飞绕殿庭。第二天他向人诉说梦中所见,大臣傅毅告之“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明帝便派使臣前往天竺(印度)寻求佛法,行至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内),遇到来此传法的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遂邀二位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来中国传教。到洛阳后,汉明帝亲自接见他们,并安排他俩在鸿胪寺下榻。二位高僧在此翻译了不少佛经,并绘画佛像。佛教从此便在中国传播开来。这便是历史上的“永平求法”。

其后汉明帝敕令于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建起一座僧院。因佛经、佛像最初是用白马驮来的,天竺二高僧又于鸿胪寺禅居、译经,遂命名此僧院为“白马寺”。“寺”最初本为官府之名,此后便成了佛庙的专门称谓。白马寺的建成,不仅使佛教的种子从此根植于中华沃土,其自身也成为中国佛教早期传播的中心,被誉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

白马寺石牌坊

白马古刹年代久远,历尽沧桑,几兴几废。北魏永熙年间战乱,白马寺遭到严重破坏。唐武则天时下令敕修白马寺,并派亲信薛怀义为白马寺住持。宋太宗时也曾敕修白马寺,并诏令翰林学士苏易简撰写《重修西京白马寺》记录重修盛况。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大规模敕修白马寺,基本奠定了今日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清康熙年间,住持如秀在地方知县的支持下对白马寺进了重修。20世纪30年代白马寺主持德浩又进行了重修。抗日战争爆发后,白马寺再度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白马寺进行重修。1983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www.chuimin.cn)

现存寺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山门为一座牌坊式三门洞建筑,门额镶嵌“白马寺”三字。山门两侧有一对石雕白马。山门内东侧石碑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记载着白马寺的由来;西侧为宋代苏易简撰写的《重修西京白马寺》。寺院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从南而北,依次升高,蔚为壮观。

天王殿供奉弥勒佛及护法神四大天王和韦陀。大佛殿供奉释迦佛,文殊、普贤二菩萨和迦叶、阿难二弟子;佛祖背后是观音菩萨。大雄宝殿供奉释迦、药师和弥陀三世佛,两侧为十八罗汉。接引殿主尊为阿弥陀佛;左右两侧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二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弥陀三圣”。毗卢殿为寺中最后一殿,主尊为释迦牟尼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左右为文殊、普贤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中轴线两侧还建有钟鼓楼、配殿、藏经室等,并分布有云水堂、祖堂、客堂、禅堂、方丈院等房舍百余间。

白马寺的殿堂规制和神像配置十分典型,具有代表性,后世的寺庙多仿于此。白马古刹以其“释源”和中国佛教祖庭的身份,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洛阳白马寺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