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深圳盐业公司:食盐冲击波的起伏

深圳盐业公司:食盐冲击波的起伏

【摘要】:商品家族中的这个“灰姑娘”,耍了一顿小脾气,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后又悄悄地走了。面对突如其来的“食盐冲击波”,深圳盐业公司的正、副经理赖昌和李治,指挥是紧张的,情绪却异常地镇定。波动了几天的食盐,又回到了它原来的位置上。“食盐冲击波”是平息了,但它毕竟震动了整整一个星期,毕竟是几十年都没有出现过的新闻。突如其来的冲击波,暴露出我们工作上的某些薄弱环节。

(1988年12月15日《深圳特区报》)





本月上旬,一种极不起眼的廉价商品——盐,突然变得身价十倍。商品家族中的这个“灰姑娘”,耍了一顿小脾气,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后又悄悄地走了。

3日清晨,位于翠竹路13号的市盐库门前,第一次出现批发买盐的长队。霎时间,麻袋、单车、三轮车、板车,争先恐后,一片喧嚣,300多人的长队,一直排到了翠竹路口。一天卖120吨盐,相当于平时销量的5倍!

一连几天,批发销量有增无减,盐库门前好不热闹。然而,市面上却四处无盐。据说,明的没有,暗的还有;白天没有,晚上还有。黄昏时节,肉菜市场门口,小贩们像变魔术似的,从麻袋里摸出一小袋一小袋的精盐,价格高得令人咋舌:最高达到3元一包!

深圳盐业公司设在盐库前和人民路的销售点门口,统统排着长队,其间也有些值得回味的镜头:

一个男人找销售科长,要买20袋。“买这么多做什么?”“我家人多。”这20斤盐,以五口之家计算,足足可食半年。

有位姑娘,排队轮到她时,怯生生地问:“我想买20袋,行吗?”

“行!”在这里帮忙的李治副经理一口答应。“我想再多买4袋……”

“行!”她得到了满足,沉沉的盐包,她背得很吃力。(www.chuimin.cn)

最坏事的是这种人:市食品公司畜牧场一个保管员,以公司名义到盐库买2 000斤精盐,一转身,就高价卖给盐库隔壁的副食店1 000斤,举手之劳赚了400元。

一些小贩把批发来的盐存着,想囤积居奇。少数市民一次又一次排队挤购,求得“家里有盐,心里不慌”。香港一家电视台也来拍摄新闻,报道深圳食盐短缺。

面对突如其来的“食盐冲击波”,深圳盐业公司的正、副经理赖昌和李治,指挥是紧张的,情绪却异常地镇定。用他们的话说,“因为货源充足,心里一点也不慌。”到11月底,盐库库存1 200多吨,足够100万人食用4个月,运输在途中的也源源不断。但是,他们说食盐充足人家不信,只好由他买吧。

现在,市盐库的食盐仍然堆积如山,工商部门也加强了市场管理,定点限价保证供应。波动了几天的食盐,又回到了它原来的位置上。“食盐冲击波”是平息了,但它毕竟震动了整整一个星期,毕竟是几十年都没有出现过的新闻。难道它就这样来去无踪?它总该给我们留下点什么呢?

应该说,这是一场虚惊。报上讲食盐库存充裕,有人却自作聪明,以为这是“此地无银”。于是,有人造谣,更多的人信谣。现在回头一想,那样慌慌张张地去排队挤购,几十包几十包地背回来,不是自己也觉得可笑吗?某些小贩买那么几百包盐还想囤积居奇,更是利令智昏的愚蠢行动。

也应该说,这是一次检验。突如其来的冲击波,暴露出我们工作上的某些薄弱环节。为什么这种国家专卖商品,价格竟可以一夜之间涨到3倍4倍,6倍7倍?为什么还能持续七八天而不能在一冒头就得到制止?

还应该说,这是一种提醒。它告诉我们,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是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时时留心,兢兢业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