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年代记忆:上半场与下半场的转折

年代记忆:上半场与下半场的转折

【摘要】:核岛、常规岛是国际上对核电站设施的通称,英文写作“Nuclear Island”和“Conventional Island”。常规岛虽然就是汽轮发电机组,它的安装却不因为“常规”而可稍有怠慢,恰恰相反,据国际调查表明:一座核电站出事故,70%的原因出在常规岛或常规岛诱发。45名学员得到了英国电力公司颁发的焊工合格证书。技术上、程序上对山东公司都是一个新的考验。

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蓝图上,1989年9月21日是一个关键日期。这一天,1号反应堆厂房拱顶顺利吊装,它标志着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从“上半场”转入“下半场”。1990年5月3日,2号反应堆厂房拱顶也吊装成功。至此,整个核电工程全面进入安装阶段。

在核电站建设的里程碑计划里,安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对核电站前期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土建施工作一次重要的检验过程。

有的工程雄伟,但它是由大件构成;有的工程精密,但它是小巧的。核电站的安装不同,既庞大又精密。近千个系统,上万个接口,只要其中一处有误,整个工程都会受到影响。

合营公司总经理昝云龙说:“1990年是广东核电建设进入工程里程碑计划的第五年,工程转入全面安装,是整个核电站建设期间工程量最大、投资最多,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控制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安装工作能按计划、按质量要求完成,核电站按计划建成发电的信心就达到百分之七八十”。

施工现场1万多名中外专家、员工,团结协作,艰苦奋战,安装进度按照工程总进度进行。至1990年8月,1号机组核岛、常规岛的主要设备已经安装就位,正在进行全面的管道安装;2号机组大部分设备也已到货,大件设备的安装条件已经具备;辅助设施安装任务完成过半,化学水车间、空压机房、地下管廊的管道已经安装完成,有的已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进行海水泵房、40万~50万伏开关站等项安装。无论是主要设备还是辅助设备的安装,质量都符合国际核电站安全标准。

核岛、常规岛是国际上对核电站设施的通称,英文写作“Nuclear Island”和“Conventional Island”。工程部副部长高胜玉进一步解释说:核岛,就是核反应堆厂房,产生核能的地方,是核电站的核心部位,它的作用近似于火电厂的锅炉,主要设备有压力壳、核燃料组件控制棒组、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等,包裹着这些设备的,是一个外直径39米、高57米、壁厚0.9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造的筒型外壳——安全壳,这个部分,外表看来有些像海中的岛屿,又因它在构造和用料上与火电厂的锅炉部分迥然不同,所以称之为“核岛”。而常规岛几乎就等同于火电厂的汽轮发电机部分,包括汽轮机、发电机、高(低)压加热器、冷凝器、除氧器、给水泵等,所不同的是高压加热器旁增设了两个汽水分离器(MSR),核电站的汽轮发电机这个部分,相应地就称为常规岛了。

核岛的安装,由法国法马通/斯比公司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23公司共同承担,常规岛和辅助设备(BOP)的安装,则分别由山东电建公司和东北电建公司承担。中国的核电站安装队在大亚湾这个国际化管理的特殊地方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从紧张的前期准备到艰苦的现场施工,每一步都严格地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办事。

1988年6月17日,山东电力总公司正式成立山东核电公司(SEPC),从石横、邹县、龙口、科研所、设计院等处调集100多名技术骨干,立即进入核电培训,英语强化、出国考察、编制施工程序和质保大纲。千头万绪,忙而有序。

常规岛虽然就是汽轮发电机组,它的安装却不因为“常规”而可稍有怠慢,恰恰相反,据国际调查表明:一座核电站出事故,70%的原因出在常规岛或常规岛诱发。广东核电站两个常规岛安装,各种管装总长60千米,焊口2.2万个。焊接质量是关键的关键,国际核电法规定对此要求极其严格,不许有万分之一的不安全因素。

山东核电的技术顾问英国电力公司派来两位焊工培训专家,叫亚历山大和伍德。“洋专家”声言,他们带来的是英国BS标准,要为山东培训国际一流的焊工。

一人一机,焊位固定,不准串岗,不准高谈,不准坐凳子。焊条必须预热,保护镜必须戴正。一个焊工四道工序,每道检查,一条焊缝五个焊层,不多不少。

英国专家目光挑剔:“接口空隙超过3.2毫米,不行”。

“要内填,外焊不行!”

“咬边是不允许的!”

小伙子们被逼出了眼泪。他们中有的人在1986年杭州“大比武”获得全国第一名,如今怎么受这个“洋罪”?

传统施工方式的改革,甚至在青年工人身上也是这么艰难。两位英国专家却一点也不含糊,要求严格,指导也很耐心,那种玩命工作的劲头更赢得了小伙子们的敬重和友情。更为重要的是,焊检X光片证实:BS规范确实科学。年轻的焊工们口服心服,进步飞快。

3个月时间训练结束。45名学员得到了英国电力公司颁发的焊工合格证书。两位英国专家这时才得意洋洋地露出“谜底”:“在英国,培养一名这样的全能焊工,时间是8个月。”

1989年1月,山东核电建设公司进驻大亚湾现场。

除氧器安装是对他们的第一次考验。从核岛出来的热蒸汽在汽轮机上做功发电后,其凝结水要经除氧器除氧,再泵回核岛的蒸汽发生器循环使用。43米高的常规岛厂房里有一个28米高的平台,直径3.6米、长52米、壁厚20毫米的除氧器要在这个平台上焊接组装。

有些管形设备,只要把半自动焊接仪表装置在焊接体上,一按电钮就可自动焊接。但是,由于除氧器内部还有许多管道和接口,不允许采用半自动焊接,只能靠手工一层一层地焊。焊之前要写好每一步焊接程序,焊接后要写好记录。技术上、程序上对山东公司都是一个新的考验。

山东公司严格地按程序要求进行每一项工作。结果,除氧器壁三道主焊缝的碳钢焊接、内部不锈钢管道焊接全部符合无损探伤要求。

第一炮打响了。

在广东核电站施工现场这个国际大合作的地方,山东核电建设公司特别注意自己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人不偷懒、不怠工、不随地吐痰或乱扔烟头。外国人说:“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山东核电建设公司的人员来自山东省电力建设总公司,该公司是闻名全国的红旗单位,任务一直“吃饱”,职工福利较高。山东人在大亚湾,工资并未长多少,来之前公司对职工有“约法三章”严格管理。

在大亚湾工地,8小时以内工作紧张繁忙,8小时以外由于远离城市,却又显得悠闲而漫长,特别是对这七八百号恋家的山东汉子来说。只凭“约法三章”能收拢他们的心吗?

“不!政治思想工作任何时候不能丢!”该公司党委书记说。他觉得,身处特区,每天同外国人在一起,受各种思潮影响的机会越多,政治思想工作更不可缺少。但是,这个工程采用的是西式管理,合同标书也没有政工项目这一条,施工现场也不架高音喇叭,因此,政治思想工作的方式也应该改变。

8小时以内“吃西餐”,8小时以外“吃中餐”,这是他们的改变之一。工会部门因陋就简办起图书室、桌球、乒乓球、录像放映室,购进各种书籍,文娱用品,定期举办歌咏、体育等文娱活动,还办起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等培训班,让职工利用晚饭后的时间自由选择各种活动。山东人高兴地说:“大亚湾工地生活,白天像开足马力的机器运转,晚上又像逛庙会般尽兴。”

建一栋探亲房,安排家属探亲程序化,这是改变之二。虽然公司领导和工人挤住在大宿舍里,但探亲房却是绿树红花、环境幽雅,为亲人的团聚增添柔情蜜意。家属到来的心情豁然开朗,远道而来的疲劳消失殆尽。哪一天谁的家属到来,哪一天谁的家属返回,飞机票、车辆及送行人员、哪一位领导登门拜访,一一写在备忘录里,慎重其事。亲人们看到自己的亲人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受到这样的重视,工作和生活这样愉快,都是担心而来,放心而去。一年中,公司接待探亲家属60户,98人次。

公司还主动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电气队一名职工的女儿,在获取高中录取通知书后却上不了学,原来被人“顶替”了。公司党委了解情况后,以公司名义致函该地教育部门,解决了这个女学生的入学问题。类似这样的函件,一年中发了80封,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24件。

因地制宜制定《党员干部廉洁守则》《反腐败十条措施》等规定内部执行,进行肃贪倡廉,这是改变之三。去年6月,合同科副科长收到一包装着钞票的香烟,立即退还给对方并向组织作了书面汇报。其他部门有收到分包商送来的财物,也是及时上交公司处理。

山东公司领导把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职工口服心服。进驻大亚湾一年多,山东工地气氛活跃,上班纪律严明,没有发生过不良现象。他们所承担的常规岛安装任务,逐渐进入高峰期,前期的除氧器、冷凝器及一些管道的安装,质量都符合设计要求的。

合营公司工程部长、美国专家奈特维尔先生说:“山东核电公司的安装工作显得很有经验,工作能力很强。常规岛的安装由于图纸、材料等承包商的延误所带来的困难,依靠山东人的技术力量、工作经验和决心作了主动性的解决”。是的,到正在安装的汽轮机房一看,由于吊件材料未及时供货,山东公司买了1 000多根吊链将管道吊起,先行安装,争取主动。

山东人真是铁铮铮的大个子!

第23公司是我国最早的大型核工程综合安装企业。从1956年承建国家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开始,30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核试验设施、高科技试验装置的建造或安装任务,其中有重水堆高通量反应堆、低温供热堆等各种反应堆,核潜艇基地设施与受控核聚变、正负电子对撞机等。近十年来,该公司遵循“保军转民”的方针,积极承担核反应堆供热和其他非核工程的建设任务。

但是,对这么大型的核电站反应堆设备系统的安装,却是第一次,并且还要在他们并不熟悉的国外管理程序下进行!

为了进入大亚湾工地,第23公司在工程开工前就开始跟踪,参加选址、方案讨论、施工总进度讨论和前期准备工作,并与法马通公司挂钩,商谈安装问题。

第23公司对核电建设的热诚,产生了良好的信誉。核岛安装招标时,甲方提出任何一家承包商必须请第23公司作为分包商。中标审查条件后,确认了第23公司的分包商资格。

1989年刚进场,正值酷暑天。祖国南疆骄阳似火。第23公司接来第一项安装任务——1号反应堆厂房拱顶管道安装。这就是人们后来称之为“汗水成池”的工程。

拱顶,就像一口直径37米的大铁锅,在吊装到45米高的反应堆厂房顶端之前,是覆卧在地上的,工人要到“锅”里去安装四圈不锈钢喷淋管道和其他设备。这时正是7、8、9月,太阳像火烧锅底似的把拱顶烤得灼人,铁锅内密不透风,最高温度达57℃。(www.chuimin.cn)

面对这样艰难的、质量要求很高的焊接工程,法国主承包商对它的分包商也一度担心:“能行吗?”

23公司向业主表示,无论困难再大他们一定按质量、按计划完成安装任务。7名小伙子和1名姑娘首先登上焊台。

焊接件全部都是不锈钢,采用的是难度很大的氩弧焊。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规范。焊工们按照主承包商提出的焊接要求,控制着电流的大小和焊接的速度,小心翼翼地进行。大汗像汩汩的泉水直往下淌,小伙子们不得不全光着膀子。他们从脚手架上下来走出拱顶到太阳底下,倒像进了空调房一样凉快。第一天干过来,一名女焊工由于不能脱下工作服昏倒了;一名男焊工患了低血钾病,也下来了,两名男焊工立即替补上去。

经过一番奋战,拱顶内部管道、备件安装全部按质量要求完成,还比原定计划提前了6天。

法国人看到了中国人的真功夫。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的双方在工作中不断增进了解,协调越来越好。1990年春,他们在进行2号反应堆拱顶内部构件安装时,由于有了上次的经验和与主承包商更好的默契,安装施工顺利进行,焊口一次合格率达99.9%,完成安装的时间比上一次又提前了19天。

4月中旬,法马通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来到大亚湾现场,在检查了第23公司负责的拱顶内部构件安装和核岛内其他设备安装的工作情况后说:“中国的第23公司完全有能力干好核岛的安装工作。”

一年过去了,第23公司终于以事实赢得信任。现在,他们正在与主承包商一起,为克服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个别环节工期困难寻找各种妥善方案。

在核岛、常规岛的安装工程之外,核电站还有一个辅助系统(BOP)的安装工程。安装任务共计27项,包括化学水处理车间、循环水泵站、地下管道、高低压阀门、40万~50万伏开关站、22万伏备用电源、电气设备、控制设备及仪表等。虽然它是辅助系统,质量要求也是一点儿不能含糊。在核电站整个安装工程的上万个接口中,这里占了将近一半。

东北核电建设公司承担了辅助系统的21项安装任务,美国柏克德公司是它的技术顾问。

东北人干起活来又快又猛,人称“东北虎”。在安装工程的几家承包商中,他们是合同签订最晚而动员准备工作最快的一个。

1988年11月22日,东北核电建设公司与业主签订辅助系统21项安装合同时,部分安装任务已经迫在眉睫,东北人迅速从2 000千米外的内蒙元宝山部调动20辆汽车,装载部分安装设备,7天后赶到大亚湾现场,并迅速搭起施工车间,12月5日,东北人的入场动员正式开始。

大亚湾畔,东北人夜以继日赶制管道支吊架;红蓝的焊花,划破了宁静的海滨夜空。

但是,按照国际工程施工管理,他们碰到了困难。他们采用的电焊条是上海电焊条厂的优质产品,却只有5个化学成分合格的检验数据,离合同要求的9个化学成分检验合格数据差了一截。

怎么办?在大亚湾只有按合同办事,补足数据。

东北人不辞辛劳日夜兼程往返上海、深圳找有关单位协助。由于这种产品质量过硬,9个化学成分检验合格数据拿到了,其中还包括了按法国规范要求的-40℃冲击试验合格证明。温暖的大亚湾什么时候有过-40℃气温?尽管是多此一举,照补!

半年后,东北人完成了化学水处理车间设备安装,转入地下廊道安装。这是一项很艰苦的工程。

环绕厂房的地下廊道,要铺设30多千米长的各式管道,最大直径3米,最小的只有0.25米。这地下廊道,就像一个刚刚挖好还来不及装上各种设施的庞大防空洞。积水、蚊子、浊闷的空气,令人窒息难熬。

几个月下来,几乎所有在里面安装的工人都长了满身的痱子、疙瘩。钳工班班长孙保安,全身长满疙瘩,流出黏液,衣服穿上去再脱下来,就像撕身上的肉一般。他忍着痒痛,敷上膏药,又继续干。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班上的钳工没有一人请假,他们负责的G区和N区的安装任务,也提前完成。最让焊工感到难受的是在坑道口较窄的地方焊接管道,由于挪不开身子,只能脸贴着弧光烧焊,烤得脸上“开花”。这些小伙子从地下上来,见了姑娘要捂着脸走。

到年底,地下廊道管道安装完成11千米,质量检查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来自美国柏克德公司被聘任为东北核电建设公司副总经理的利特尔说:“像这样的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地地道道的“东北虎”!

曾有人说,东北公司靠奖金鼓动士气。不!那是一种误解。在广东核电站建设中,有比资金价值更高的东西;建设好我国第一个大型商业核电站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工地上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无论他是来自北方还是来自南方,无论他是业主身份还是承包商的身份,他们表达的都是这样一个共同的心愿:广东核电站在我国改革开放的项目上,是第一个大型商业核电站,能参加这个核电站的建设既感到光荣又觉得责任重大,正是这种比金钱更为高贵的动力,督促着自己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在真正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中国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人、干部,都是懂得如何为国家、为自己争气的。在大亚湾,可没有那么多的套话,只有实干。

在工程部担负核岛、常规岛辅助系统及电气设备安装质量控制(QC)工作的有113人,他们是一些中年技术骨干和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研究生。只要现场有人施工,就有他们在场,哪怕是清晨或深夜,节假日也不例外,朋友的约会也要推迟。外国工程师称他们是“现场施工的眼睛”。

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每项工作都有程序和结论。每天,技术员依据安装图纸和施工程序监督施工的进展,施工人员下班了,他们才回到办公室,写出当天的日报(DAILY LOG)。每周,工程师(全是高级工程师)根据技术员的DAILY LOG写出周报(WEEKLY REPORT)。每月,处长根据周报写出月报,如此类推。每天工作有交代,有结论,这是他们的工作信条。

电气安装的第12项完成时,施工队的一位工程师要求通过他的竣工报告(EESP)。工程部QC队技术员小王在检查中发现施工没有按程序进行,不予签字。对方急了,还以工程师的身份数落小王,最后还把他的安全帽在小王面前晃呀晃的。不合格就是不合格,不验收,绝不含糊。小王把一份不符合项报告(NCR)交给QC组长,坚持原则。后来,施工单位还是按程序重新施工,并把这位工程师“炒了鱿鱼”。

今年5月3日,循环水泵房安装密封环。设备是英国的,安装技术负责是法国的,合营公司工程部QC队的中方工程师刘明轩和陈光志凭着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一直在旁察看。看着看着,他们觉得有点不对头,就俯下身子伸手在密封环下面摸索。这个密封环按设计要求应该有两道400毫米的密封圈,可是,却怎么也摸不着上面那道密封圈。

他们对看了一眼:“怎么回事?”

叉着两手站在一旁的设备厂家(英国NEI)驻大亚湾现场代表看了看他们,说该有的东西就应该有。陈光志坚持说没有。那位代表也伸手去摸了摸,没话说了,只好按合营公司工程部QC人员的提议写出不符合项报告英国总部,由他们提出补救措施。

高级工程师刘寿永,196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汽轮机制造专业,之后又搞了将近30年的汽轮发电机试验研究。1989年3月,刘寿永从安徽电力试验研究所来到了大亚湾工地,负责常规岛汽轮机、发电机、汽水分离再热器安装的QC工作。

搞了几十年汽轮发电机,对这些图纸可谓耳熟能详。但是,他还是对自己所负责的那堆图纸反复研究,把有关的参数铭刻脑海。然后,他到现场去实地察看。

英国GEC公司的人员正在安装常规岛厂房的大门。刘寿永站在一边看了看,再拿把尺子量一量,大门的高度是在7.5米。他想,常规岛最大的设备汽水分离再热器的设计高度是7.1米,运输车的高度是1.08米,加起来是8.18米,按现在这个大门的高度,设备如何运得进去?他走过去,跟GEC安装负责人讲了自己的想法。这位负责人拿过图纸一看,糟了!这是第一次设计的图纸,而最终的设计图纸的大门高度是8.78米!

幸好安装才刚开始,不然设备到货时再作改进,耽误的工期就不是以天计算了。这位幸运的英国人一边说着感激的话,一边拍着刘寿永瘦瘦的肩膀,差点没把他拍晕过去。

去年9月,刘寿永的妻子千里迢迢来探亲,可是她来得不是时候。她的丈夫不但整天泡在工地,而且晚饭后还要回去干到十一二点。

这段时间,两台180吨的主行车(吊车)从英国运抵大亚湾现场,刘寿永和其他QC人员一直负责这两台主行车的安装与调试工作。这是常规岛厂房举足轻重的设备,主要用作汽轮机、发电机内定子等330吨以下的大件设备安装起吊。主行车安装完毕后作单行车185吨试验,大梁钢板荡荡悠悠,作370吨双行车起吊试验,又产生马达运行不同步啃轨。一次、两次、三次,都不成功。

设备厂家英国DAVY MORRIS公司总部分4次派来8位专家,在大亚湾现场与刘寿永等中国技术人员一起反复研究,提出修改方案,重新安装,最后达到了设计要求。这件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刘寿永的妻子也探亲期满须返回老家了。刘寿永终于请了一天假,陪妻子到深圳逛了一天大街。当然,他也顺便把妻子送上北去的列车。

这是刘寿永半年来唯一一天休假。

在合营公司的QC队伍中,像刘寿永这样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取得外国专家的信任,以高度的责任感,时刻维护着业主利益的中年工程师是很多的。外国专家也越来越主动找他们讨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