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反核风波的起因与香港的核科学普及活动

反核风波的起因与香港的核科学普及活动

【摘要】: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股反核浪潮。反核风波来自离核电站厂址直线距离52.5千米远的香港。对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这场反核风波,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大亚湾核电站极其重视,做了极其认真和细致的工作。香港科学界人士参加了香港立法局组织的赴欧洲、赴日美的两个核电考察团。一场反核风波,导致了香港的核科学普及活动。

“天有不测风云”。

正当广东在核电站三大合同谈判取得决定性胜利,“四通一平”、基础开挖在大亚湾工地紧张进行之时,1986年4月,世界核电史上的一出悲剧——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特大严重事故。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股反核浪潮。方兴未艾的核电事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正在襁褓中的大亚湾核电站受到冲击。反核风波来自离核电站厂址直线距离52.5千米远的香港

香港反核势力中有的人,利用公众的“恐核”心理,宣扬一些非科学的反核理论,把大亚湾安全性能好的压水堆和切尔诺贝利的石墨水堆混为一谈,甚至把核电站和核爆炸搅在一起。一位被称为“核能专家”的柏特逊先生(Mr.Patterson)刚下飞机就发表谈话:“大亚湾所采用的压水堆式设计是各类型反应堆中最危险的一种!”“一旦有意外发生,香港旋即变为死城,几十年内不适合生物生存。”

危言耸听,“恐核”病在香港迅速蔓延。在地铁出入口、车站、码头学校、闹市区,到处都有人在发动签名反核。这是一次不公正的签名。连美国人和香港人中的有识之士都说,签名应该在双方辩论、让公众明白是非曲直之后进行。于是许多不明事理的人,重复多次地签名。一些家长不签名,老师就不给学生打分。签名,签名,几大箱号称“百万”人的反核请愿名单,送到了北京。

对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这场反核风波,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大亚湾核电站极其重视,做了极其认真和细致的工作。人大常委和国务院分别举行常务会议专门讨论,并派李鹏副总理亲自到现场视察,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作作了具体指示。

1986年9月下旬,香港立法局核电考察团应邀访问北京,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中国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以及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分别向考察团、中外记者介绍情况,详细说明中国对于安全问题极其重视的原则立场和实际措施。

李鹏副总理说:“办好大亚湾核电站,使它成为安全的电站,是我们同香港居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把关心广东人民的安全和关心香港居民的安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他还说:“中国批准这一项目是经过调查研究的。中国领导人和专家考察了世界主要拥有核电站的国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慎重决策。中国核电建设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会充分吸收国际上的经验进行建设。”

蒋心雄部长就香港公众反映的一些主要问题,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他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事故,我国政府对此十分关注。国务院专门召开了会议,研究了我国核电建设和安全问题,明确指出我国的核电建设必须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广东核电合营公司董事长王全国,就大亚湾核电站的厂址、堆型、设备选择和工程管理,用事实说明合营公司对安全问题格外重视。他说,大亚湾核电站直线距离香港52.5千米,距离深圳45千米,这个距离,按照美国、法国标准,对城市安全的影响留有充分的余地。

“在堆型选择方面”,王全国说:“核电站的反应堆有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水堆等多种堆型。我们经过与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本等国的制造商和工程顾问公司几十次的探讨座谈,派专家到国外考察核电站建设和运行情况,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选择了占世界核电站一半以上、技术比较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他说,这种堆型有三道屏障,即核燃料锆合金包壳、承压的一回路和安全壳。反应堆内设有多重安全设施,一旦发生事故,可保证堆芯自动冷却,安全壳可万无一失地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的是石墨沸水堆,没有安全壳这道屏障。

大亚湾核电站的设备选择法国法玛通公司制造的M310型设备,它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技术,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发展,实行了标准化、系列化,安全有保证。

王全国董事长在作了详尽的事实说明之后,满怀深情地说:“香港生活着数百万我们的同胞,内地与香港的关系是唇齿相依、休戚与共。香港公众对核电站安全的关注和疑虑,我们充分理解。在确保核电站安全问题上,我们彼此的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香港公众所表示的疑虑和关注将促使我们更加重视安全。”

我国核科学、化学、医学方面专家连环雄、连培生、袁乃驹、薛大智、籍孝宏、吴德昌等,都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香港公众的疑虑作了解答。

1986年9月下旬,一个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核技术展览会”在香港举办。这是中国核学会与香港科技协会联合主办的。展览会同时开设18个核科普讲座,放映80场核知识电影,向香港同胞广泛讲解了核能发电原理、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保障、同位素的和平利用、放射性废物的处理等,在16天的展期中,观众逾8万人次,仍不能满足要求,只好把展期再延长2天。展览结束时对近2 000名参观者调查表明:92%的参观者认为展览对提高科技知识水平有帮助,64%的参观者认为核电厂的安全程度可以接受。

核电站的工程人员向参观工地的香港客人作了许多核知识的宣传。原子弹所用的铀235,一般是90%以上高浓度铀,而核电厂所用的铀235,浓度仅为3%左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爆炸。(www.chuimin.cn)

在小梅沙酒店招待香港客人的时候,合营公司执行董事长安清明,想起彭士禄院士讲的一个比喻,端起一杯啤酒向客人发问:“各位,白酒可不可以燃烧?”

“可以。”

“那么,啤酒可不可以燃烧?”

“那不行吧。”

“是呀!白酒可以燃烧,啤酒不能燃烧,原因是浓度不同;同样道理,原子弹爆炸和核电站所用的也是两种浓度不同的铀。”

香港科学界人士参加了香港立法局组织的赴欧洲、赴日美的两个核电考察团。考察后,他们用大量有说服力的事实,撰写文章和发表讲话:

“法国有40多座核电机组在运行,另有17座在建设或计划中,而他们采用的全是压水堆式设备”;

“日本是岛国,无路可逃;它接近地震带。但日本目前已有30多个核电站”;

台湾有两个核电站,一个距离基隆15千米,另一个距离台北25千米……”

大量科学的事实,使考察团得出三条结论:

——核电是经济、清洁能源

——压水堆是安全堆型;

——大亚湾与香港之间的距离安全。

科学又一次战胜异端邪说。一场反核风波,导致了香港的核科学普及活动。从那以后,香港先后有1万多人到大亚湾实地参观,他们为祖国这一宏大的高科技工程感到骄傲。一些“反核”人经过实地参观、宣传,改变了观点。他们中有的团体,给核电站送来80多面锦旗,赞扬这是“造福人类”,盼望三大合同早日签字生效,盼望核电站给广东和香港两地带来光明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