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青海省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分析

青海省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分析

【摘要】: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湟源县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是通往青海西部牧区和西藏的重要门户,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

青海省

湟源县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湟源县位于东经100°54′,北纬36°53′,著名的日月山脉东麓,湟水河源头,东为湟中,南接贵德,西连共和,北邻海晏。湟源县海拔2 470~4 898 m,垂直高差2 640 m,县城所在地海拔2 690 m。

湟源县深居内陆,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为3℃,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13.9℃,无霜期27~71 d。年平均降水量为408.9 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680 h。土壤以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湟源县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是通往青海西部牧区和西藏的重要门户,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距省会西宁48 km,109、315国道、青藏铁路穿境而过,西湟、湟倒一级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

2.农业生产情况

湟源县总面积为1 509 km2耕地面积为1.953 1×104hm2,建成了以南北两大灌区为主的国营和民营渠道117条654 km,控制农田灌溉面积1×104hm2,基本实现了浅山坡地梯田化、农田灌溉水利化、农田林网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作物播种面积1.51×104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87×104hm2,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7.62,粮食总产为3.03×104t。蚕豆、豌豆、青稞等杂粮作物播种面积约0.502×104hm2,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7.66,杂粮总产量为1.54×104t,占粮食总产量的50.83。

3.杂粮生产优势

蚕豆是湟源县的特色优势作物,播种面积约0.266 7×104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7.66,蚕豆籽粒饱满均匀,色泽光亮、无虫蛀和病斑,是青海省地方名优产品“马牙蚕豆”的重要保护生产基地,年供应蚕豆约1×104t。湟源县已建立了马牙蚕豆的以“种子繁育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产销体系”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基本模式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蚕豆豆奶饮料加工项目和蚕豆豆奶粉加工项目正在启动实施,年加工蚕豆2×104t。

政 编 码:810016              联系单位:湟源县农业局

联系电话:0971—2433941 13909724357联系人:汪 文

湟中县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经101°09′,北纬36°13′,县境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总面积2 700.23 km2,海拔2 225~4 488 m。年平均气温2.8℃,7月平均气温14.3℃,平均降水量360~650 mm,集中在7、8、9月,雨热同季,无霜期130 d,日照时数2 453 h。土壤以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青藏铁路、109国道、西湟一级公路、西久公路、西塔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2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县城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 km,西塔高速公路直通县城,交通十分便利。

2.农业生产情况

湟中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约6.07×104hm2,大田作物主要是宜凉耐旱的春小麦、蚕豆、豌豆、马铃薯、油菜。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3.79×104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2.44,粮食总产量达13.9×104t。蚕豆、豌豆和青稞等杂粮播种面积为1.011 5×104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6.69,总产为3.53×104t,占粮食总产量的25.4。

3.杂粮生产优势

湟中县是青海省蚕豆生产规模最大的重要蚕豆商品生产基地,蚕豆的播种面积约0.967 5×104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53,湟中蚕豆品质优良,具有粒大、色泽光亮、无虫蛀等优点,被确定为绿色农业示范县,“圣域”牌蚕豆商标注册、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绿色蚕豆产品认证,极大地提高了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年供应蚕豆4×104t左右。

4.杂粮产业化发展

青海湟中金塔酒业有限公司,以青稞为主原料,以豌豆为辅料酿制的“金塔”系列青稞酒,口味醇香纯正,颇具盛名。“青稞老大”、“青稞酒霸”、“2008青稞酒”和“中国青稞”四个品牌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定为“健康二十一世纪中国名优食品”。

蚕豆作为湟中县特色优势作物,由湟中县外贸公司承办进行初加工,原料外销或加工为蚕豆芽菜、蚕豆瓣(蚕豆仁)等初级加工产品进行外销或出口。“湟中县蚕豆购销加工产业化项目”年购销加工蚕豆2×104t,其中精选蚕豆8 000 t用于出口,12 000 t蚕豆用于加工豆酱、豆奶制品或经膨化至酥后直接出售。

通讯地址: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

邮政编码:810160        联系单位:湟中县农业局(www.chuimin.cn)

联系电话:0971—2232282     联系人:宋孟桥

互助县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东经101°46′~102°45′,北纬36°30′~37°09′,北倚祁连山脉与海北州门源县接壤,东北与甘肃省天祝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东都县相接,南靠湟水与平安县为界,西北邻大通县,总面积3 423.9 km2,平均海拔2 700 m。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3.5℃,无霜期125 d,年平均降雨量400~600 mm,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土壤以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与省会西宁市相连,109国道线挨界铺展,兰青铁路和甘青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建有曹家堡火车站,西宁机场建在境内。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公路总里程达1 877 km。

2.农业生产情况

互助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现有耕地6.88×104hm2,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94×104hm2,大田作物主要是宜凉耐旱的春小麦、油菜、马铃薯、蚕豆、青稞、豌豆。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3.28×104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1.07,粮食总产量达13.47×104t。蚕豆、豌豆、青稞等杂粮播种面积为7 306.7 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2.28,总产为2.83×104t,占粮食总产量的21。

3.杂粮生产优势

蚕豆是互助县的特色优势作物,播种面积约6 667 hm2,占农作物面积的11.22,年产蚕豆约2.42×104t,占粮食总产的10.7,蚕豆籽粒大,色泽光亮、无虫蛀和病斑,是青海省重要的蚕豆商品生产基地,年供应蚕豆2×104t。

4.杂粮产业化发展

互助县是青稞酒的发祥地,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企业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互助”牌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互助”牌青稞酒是以高原特有作物青稞和天然矿泉水,采用传统工艺精心酿造,久储自然老熟而成,使得“互助”青稞酒口感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醇香诱人,民间曾流传着“驮酒千里一路香,开坛十里游人醉”的佳话。年生产能力达5×104t。

通讯地址: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南街8号

邮政编码:810500          联系单位:互助县农业局

联系电话:0972—8322163       联 系 人:申顺山

门源县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门源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东经98°5′~102°41′,北纬36°44′~39°5′,平均海拔3 100 m。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原面积约占全州总面积85,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6℃,7月平均气温12.0℃,无霜期39 d,全年日照时数在2 440~3 140 h。年降水量518 mm,且集中在7、8月份,雨热同季。土壤以高山草甸土和山地草甸土为主,兼有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等,有机质含量丰富,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东南与西宁市的大通县、海东地区的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永昌、张掖、肃南等市、县毗邻。州府驻地海晏县西海镇,距省会西宁100 km。

2.农业生产情况

门源县现有耕地3.238 7×104hm2,农作物播种面积为3.86×104hm2,主要农作物有小油菜、青稞、春小麦、马铃薯、蚕豆、豌豆。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2.06×104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3.37,粮食总产量达4.48×104t。青稞、豌豆等杂粮播种面积为1.114×104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4.08,总产为2.31×104t,占粮食总产量的51.56。

3.杂粮优势

门源县是青海省青稞生产基地,年播种面积约1.0×104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0左右,年供应青稞5×104~6×10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