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县1.县区基本情况木垒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东部,是新疆鹰嘴豆的主产区,海拔900~1 800 m,山前丘陵旱地和水地,具有明显的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5~6℃,年均降水量294.9 mm,年日照时数3 078.8 h,年蒸发量2 207.6 mm,无霜期139 d,总体上表现为冬季长而偏暖,夏季短而偏凉,降水相对偏多,无霜期偏短,有效积温偏低,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降水的年际和月际变幅较大,雨养农业特征明显。......
2023-12-06
甘肃省
定西市安定区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安定区地处甘肃中部,东北与会宁县接壤,南连陇西、渭源两县,西南与临洮县相毗邻,西北和榆中县连接。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海拔1 750~2 580 m,年降水量350~500 mm,年平均气温6.3℃,≥10℃有效积温2 239.1℃,无霜期141 d。境内土地资源广阔,土层深厚,土壤耕性好,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糜谷、豆类及蔬菜、胡麻等多种农作物。全区辖19个乡(镇)、306个村、2 301个社、8.933×104户、47.442 6×104人,其中农业人口37.809×104人。总耕地面积11.5×104hm2。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安定区距兰州中川机场150 km,距兰州县城90 km,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陇海铁路、国道312、310、铁路复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方公路和县乡公路纵横交错,总数达18条600 km。四通八达的交通使安定区成为全省主要的交通枢纽。县内乡村全部通电,通电率达100。邮电通讯服务设施齐全,开通国内、国际电话、业务传真等多项服务,信息畅通。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商贸活跃,供水充足。
2.农业生产情况
安定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8.04×104hm2,总产量达18.83×104t,平均产量2 250 kg/hm2。粮食作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豌豆、扁豆、蚕豆、谷子、糜子等,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6。杂粮主要有豌豆、扁豆、谷子、糜子、莜麦、荞麦等,常年种植面积为2×104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其中豌豆0.67×104hm2,平均单产1 050 kg/hm2;扁豆0.54×104hm2,平均单产825 kg/hm2;蚕豆0.20×104hm2,平均单产1 350 kg/hm2;谷子0.34×104hm2,平均单产1 650 kg/hm2;糜子0.27×104hm2,平均单产1 350 kg/hm2;莜麦0.013×104hm2,平均单产1 500 kg/hm2;荞麦0.013×104hm2,平均单产1 800 kg/hm2。
特色小杂粮主要有豌豆、扁豆、糜子、谷子,种植面积达1.80×104hm2,占全区小杂粮种植面积的89,平均单产为1 140 kg/hm2,总产为2.05×104t,每年可提供商品量为0.82×104t。
全区有杂粮加工个体户700多家,加工产品主要有面粉、小米、挂面、燕麦片、豆制品、芽苗菜等。
单 位: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局 联系电话:0932—8226784
联系人:令让通讯 地 址:定西市安定区北城巷3号
邮 编:743000
会宁县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地处北纬35°24′~36°26′,东经104°29′~105°31′,东与甘肃静宁、宁夏西吉和海原三县接壤,南与甘肃通渭县毗邻,西连甘肃安定区、榆中县,北靠甘肃靖远县、平川区。南北长140 km,东西宽约90 km。
会宁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土地面积6 439 km2,其中宜林宜草荒山面积7.09×104hm2,耕地面积15.07×104hm2,耕地占总面积的23.4。在耕地面积中旱地13.61×104hm2(梯田9.74×104hm2),水地1.87×104hm2。北部沿祖厉河流域和关川属靖会高扬程黄灌区,南部属二阴山区,部分乡镇有少量井泉灌溉。境内耕地土壤类型有灰钙土、黄绵土、黑垆土、红土、灰褐土五类,主体为黄绵土;主要河流有祖厉河、葫芦河、清水河,地下水系分大豹子川、厉河、关川河、祖厉河四个河谷。
会宁县境内海拔1 500~2 400 m,平均海拔1 700 m,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1℃,7月平均气温20.7℃,≥10℃活动积温2 400-2 800℃,无霜期136 d。年日照时数2 300-2 800 h,年降水量在328~433.5 mm,蒸发量为1 560~1 800 mm,降水南多北少,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干旱是会宁的主要自然灾害,霜冻、冰雹、风灾、洪灾也比较突出。
会宁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全县辖24个乡、4个镇,人口58×104,其中农业人口55.8×104,境内有汉、回、东乡等7个民族。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会宁县城距省会兰州仅150 km,国道312、309线穿城而过,横跨东西,省道靖天公路、定会路贯穿南北,境内县乡公路畅通,交通通讯便捷。
2.农业生产情况
会宁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胡麻、莜麦、豌豆、马铃薯、扁豆、糜子、谷子、荞麦、大豆、瓜菜等,小杂粮、马铃薯、瓜菜、苜蓿是会宁县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农副业总产值的75左右,占农业增加值的85左右。全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67×104hm2,其中粮食作物10.67×104hm2,经济作物1.33×104hm2,其他农作物0.67×104hm2。
会宁盛产小杂粮,古有粟州之称,会宁小杂粮以“营养、绿色、健康、时尚”而闻名,是甘肃省小杂粮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003年8月会宁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小杂粮之乡”。会宁县小杂粮常年播种面积2.33×104hm2以上,年产小杂粮7.5×104t以上。主要包括谷子、糜子、荞麦、莜麦、豌豆、扁豆等,其中豆类1.49×104hm2,平均产量1 500 kg/hm2;谷子0.28×104hm2,平均产量1 950 kg/hm2;糜子0.22×104hm2,平均产量2 250 kg/hm2;荞麦0.23×104hm2,平均产量1 125 kg/hm2;莜麦0.11×104hm2,平均产量750 kg/hm2。目前国债投资的杂粮、杂豆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已在会宁实施,会宁县政府制定的《会宁县百万亩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会宁县百万亩小杂粮基地建设工程也已启动。近年来全县通过大力实施“以凉谷、荞麦、黑谷米等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引进良种,提高栽培水平和效益,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培育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提升了小杂粮产品档次,小杂粮已初步成为全县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3.加工利用概况
会宁县目前注册登记的4家小杂粮加工企业—旭升土特产公司、三利土特产公司、懿隆工贸公司和绿荞宝杂粮食品有限公司,已开发出粉荞麦速溶营养茶、荞麦米、精制甜荞粉、精制苦荞粉、苦荞杂粮系列挂面、荞麦方便面、荞麦香肠、食用荞麦淀粉,熟制莜麦粉、莜麦营养粉、莜麦速食片、莜麦甜醅料,精制优质扁豆、优质豌豆,精制糜子米、精制凉谷米、黑谷米,杂粮八宝面和其他豆制品等10大类26个精包装名优产品,年加工销售杂粮2×104t,产值7 800×104元,销售收入达2 350×104元。开发的三利良谷米、黑谷米及杂粮挂面、发滋瑞小杂粮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其中三利良谷米及黑谷米、发滋瑞荞麦和荞麦淀粉获农业部名牌产品。
会宁县三利土特产有限公司拥有5 000 t良谷米生产线和6 000 t杂粮挂面生产线,生产的良谷米被评为甘肃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三利荞麦挂面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公司建成稳定的良谷、亚麻籽基地0.067×104hm2,小麦、豆类、小杂粮基地0.133×104hm2。2005年3月被白银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白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评定为AAA级信用企业。
会宁旭升土特产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小杂粮、黑瓜子等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贸易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主营白、绿、麻、杂各种豌豆、大豆(黄豆)、大板黑瓜子、葵花子;兼营扁豆、荞麦、谷子、糜子、麻子等各种小杂粮。公司每年加工销售各种小杂粮、黑瓜子3×104t。
会宁县懿隆工贸有限公司是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8 000 t小杂粮初加工生产线。开发出了“发滋瑞”荞麦米、荞麦粉、苦荞粉、食用荞麦淀粉、莜麦粉、糜子米、小扁豆、扁豆粉、豌豆粉、糜子面、良谷面、小米(良谷米)、燕麦片、高粱米、绿豆和甜醅料(精加工莜麦)等29种精包装的十多类产品。荞麦米和食用荞麦淀粉两项都获得了甘肃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称号;荞麦米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发滋瑞”八宝炒面粉、杂粮糊等方便即食食品已被选入《甘肃产品质量精粹》。公司建成小杂粮原料基地0.2×104hm2,协议种植各种小杂粮近0.67×104hm2,年可收购原料3×104t以上。
地 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东关北路18号
邮政编码:730700 单位电话:0943—3221872
单位负责人:张世峰 王宗义 联系电话:0943—3220109 0943—3221124
通渭县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通渭县地处甘肃中部,定西市东部,位于东经104°48′~105°39′,北纬34°55′~35°30′,北靠安定区、会宁县,西连陇西县,南接武山县、甘谷县和秦安县,东邻静宁县,地处甘肃中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
通渭县为陇西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在渭河、祖厉河分水岭以南,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显著,年均气温6~7℃,≥0℃积温2 530℃,≥10℃的积温1 823℃,年日照时数2 200~2 400 h,7月平均气温19.1℃,无霜期98-169 d,年降水量255.9~413.3 mm,年平均392.3 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总土地面积2 908.5 km2,现有耕地面积12.21×104hm2,其中旱地面积11.71×104hm2,梯田面积8.67×104hm2,有效水浇地面积0.52×104hm2,其中保灌面积0.40×104hm2。土壤主要为黄绵土和黑垆土,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55.05和44.85,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9~1.2,平均1.0左右,全氮含量为0.06~0.09,平均在0.075左右,全磷含量0.05~0.3,平均0.065,速效磷平均在4.5 mg/kg。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通渭县境内海拔约1 410~2 521 m,310国道横穿通县,并与4条省道,15条县乡公路相互贯通,连通周边省市和18个乡镇。汽车通行309个行政村,占总村数的93.1;距省会兰州约250 km。
2.农业生产情况
农业结构继续优化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通渭县种植农作物主要是小麦、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胡麻等,抽样调查表明,2005年粮食生产形势为面积增加,总产略增,夏粮增产,秋粮减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9.33×104hm2,比2004年增加0.12×104hm2,增长1.30;单产为1 735.5 kg/hm2,比2004年减少10.5 kg,下降0.61;总产量为161 912.5 t,比2004年增加1 077.5 t,增长0.67。
分季节来看,2005夏粮播种面积为3.53×104hm2,比2004年增加0.24×104hm2,增长7.37;单产1 665 kg/hm2,比2004年增加7.5kg,增长0.45;总产量58 689.2 t,比2004年增加4 295.2 t,增长7.90;秋粮播种面积5.81×104hm2,比2004年减少0.12×104hm2,下降2.06;单产1 777.5 kg/hm2,比2004年减少18 kg,下降0.97;总产量为103 223.3 t,比2004年减少3 217.7 t,下降3.02。
从主要作物来看,2005年小麦播种面积2.96×104hm2,比2004年增加0.31×104hm2,增长11.54;总产量51 063.2 t,比2004年增加5 141.2 t,增长11.20;玉米播种面积为0.55×104hm2,比2004年减少0.025×104hm2,下降4.38;总产量10 859.9 t,比2004年减少411.1 t,下降3.65。马铃薯播种面积3.20×104hm2,比2004年增加0.019×104hm2,增长0.59;总产量71 040 t,比2004年减少540 t,下降0.75。
据统计,2005年全县种植小杂粮2.62×104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8.1。其中荞麦1.07×104hm2,占粮食作物的11.4;糜谷0.63×104hm2,占粮食作物的7.1;豌豆、扁豆0.62×104hm2,占粮食作物的6.6;莜麦0.30×104hm2,占粮食作物的3.3。在正常年景下,荞麦单产975~1 575 kg/hm2、谷子单产1 050~2 250 kg/hm2、糜子单产1 050~2 100 kg/hm2、豌豆单产1 350~2 250 kg/hm2、扁豆单产1 050~2 100 kg/hm2、莜麦单产900~1 500 kg/hm2。
3.杂粮产业化发展
为了促进小杂粮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康健发展,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通过试验、示范,总结生产经验,完成了《绿色食品(A)定西莜麦生产技术规程》(DB/T1118-2003)、《绿色食品(A)定西荞麦生产技术规程》(DB/T1119-2003)两个甘肃省地方标准,并在通渭县建立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1×104hm2,为生产优质小杂粮产品奠定了基础。
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通渭县小杂粮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人才、场地、信息、信誉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小杂粮加工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建成飞天粉丝公司、乐百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华牛食品有限公司等小杂粮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研制了12个小杂粮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如甘肃通渭飞天粉丝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改进,生产的“飞天牌”纯豆粉丝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A级绿色食品”,中国名优产品促进会确认为“全国畅销名优产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审核,飞天粉丝系列产品全面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其产品畅销西北、中原、东南沿海等26个省域。通渭乐百味食品公司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已开发生产的无公害纯天然食品系列,包括富硒莜奶粉、荞麦粉、荞麦精米、荞麦挂面、高级荞皮保健枕等产品成为国内外驰名的地域品牌,深受欢迎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推进了全县小杂粮产业化经营健康有序的发展。
单 位:通渭县农业局 通讯地址:甘肃通渭县城南街19号
邮 编:743300 联 系 人:杜银川
电 话:0932—5552904 邮件地址:twnyj123@126.com
单 位: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通讯地址:甘肃通渭县城西街59号
邮 编:743300 联 系 人:田耀红
电 话:0932—5552341 邮件地址:twnjzhx@126.com
和政县
1.地理位置
和政县处于青藏高原与西北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秦岭山系西延形成的石质高山区,北部为黄土高原特征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东经103°5′~103°30′,北纬35°7′~35°32′,东西宽37.5 km,南北长46 km,总面积960 km2。以太子山为主的山脉形成南北向延伸的4条山系和东西向延伸的2条山系将全境分割成4个河谷地带和2个沟谷地带。整个地貌特征是:层峦叠嶂,河流交错,沟壑纵横,水流湍急。南部太子山系最高峰海拔4 368 m,北部最低处海拔1 900 m,县城附近的河谷开阔地带海拔在2 200 m左右。全县地貌呈现出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少的自然景观。
2.气候状况
和政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又有“春迟秋早,冬长夏短”的高原气候特征。春季多雨雪,夏季短而少高温,并多暴雨和冰雹,秋季降温快而又多连阴雨,冬季长而干燥,年降雨量639 mm且集中在农历7、8月间农作物易受秋涝灾害。因南北地势高低悬殊,地域之间气候差异较大,往往出现南湿北旱或北湿南涝现象。年平均日照为2 457 h,无霜期为133 d,年均气温5℃。
3.公路、铁路交通情况
和政县距省城兰州120 km,国道G213线贯穿于东西22 km,省道蒿临公路跨南北26 km。
4.农业生产情况(www.chuimin.cn)
和政县辖1镇13乡,122个行政村,1 431个合作社,居住着9个民族,总人口18.85×104人,其中农村人口17.93×104,占总人口的95。全县己开发利用的农耕地2.26×104hm2,占总面积的23.6;林业用地2.32×104hm2占总面积的25;草地2.96×104hm2。
和政县以农业为主,以种植粮食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麦、青稞、蚕豆和马铃薯,其他作物还有豌豆、玉米、荞麦、糜子、谷子和燕麦等。其中蚕豆主要分布在城关、达浪、关滩沟、吊滩、新庄、新营、卜家庄、买家集、罗家集和马家堡乡。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1.地理位置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的小积石山东麓。东南面与临夏县接壤,西面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隔河相望,东北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东经102°41′~103°06′,北纬35°34′~35°52′。东西长37 km,南北宽33 km,总面积910 km2。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高寒阴湿地区,东北部为高寒干旱山区,海拔1 735~4 309 m。
2.气候状况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干燥,夏秋湿润,年降水量467~734 mm。全年日照时数2 278 h,年均气温6.3℃。
3.公路、铁路交通情况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县府驻地吹麻滩镇,距省会兰州217 km,距州府临夏54 km。以省道为骨架、县乡、乡村公路为网络的公路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4.农业生产情况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共辖16个乡、2个镇,145个行政村,1 296个合作社,总人口22.47×104人,其中:农村人口21.69×104,占总人口的96.5,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耕地总面积1.81×104hm2,“三滩”总可开垦荒滩面积630 hm2,水资源总量2 285 156.9×104m3,其中黄河流经县内7个乡约40 km。
积石山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蚕豆和马铃薯等,其中蚕豆主要分布在小关、中咀岭、居集、寨子沟、吹麻滩、刘集乡。大河家、四堡子的蛋皮核桃、冬果梨,安集、银川的花椒,石塬三二家的串椒等久负盛名。黄河在境内流程达40 km,水能蕴藏量丰富,还有大面积草场、宜林地,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康乐县
1.地理位置
以莲花山闻名于世的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南端。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为2 000 m,地势平缓,总面积1 093 km2,耕地2.26×104hm2。现辖16个乡(镇),有回、汉、东乡等9个民族,总人口23×104。
2.气候状况
康乐县属低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发展农、林、牧、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3.农业生产情况
康乐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就有“米粮川”的美称,蚕豆、林果、油料、药材及野生绿色食品开发在整个农村经济中成为支柱产业,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年种植蚕豆0.47×104hm2以上,总产达1 500 t,其中蚕豆主要分布在附城、八松、鸣鹿、苏集、八丹、上湾、胭脂、普巴、草滩、五户、景古和莲麓乡。其品质优良,是加工粉丝、粉条、粉面等高蛋白副食品的上等原料,享誉陇上的低芥酸油菜,已形成基地,年种植面积0.2×104hm2,总产量达5 000 t,年加工清油200×104kg,产品销往青海、西藏、新疆等地;药材种植近年形成规模,2002年种植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达0.27×104hm2,总产量达3 750 t。除此之外,境内还有300多种大量名贵野生药材,年采集量100×104kg;县域内野生绿色食品资源丰富,盛产蕨菜、苦菜、卧龙头等30多种野菜和羊肚、地耳等10多种野生菌类,每年有近500 t各类野菜销往韩国、日本及省内外其他地区,创收1 000×104元,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有天然草场2.4×104hm2,人工种草面积达0.53×104hm2。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23.5×104t。县上把依托牛、豆、林、油、药及野生绿色食品资源优势,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野生绿色食品开发等乡镇企业,作为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在洋芋淀粉加工、野生绿色食品、牛角工艺、塑料编织、麦秆贴画、竹木工艺、莲花山奇石、纸箱包装等方面创出了一批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名牌产品,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临夏县
1.地理位置
临夏县位于黄土高原西部,处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缓冲地带,辖27个乡(镇),220个行政村,2 10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5 139户,366 855人(其中农业人口355 312人),其中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维吾尔、满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0。
2.气候状况
临夏县属温带半湿润与高寒阴湿气候,海拔在1 735~4 636 m,年均气温5.9℃。年降水量631 mm,无霜期150 d。
3.农业生产情况
临夏县面积1 212.4 km2,耕地面积2.59×104hm2,保灌面积1.14×104hm2,人均耕地0.07 hm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蚕豆、马铃薯等;花椒、油菜籽、胡麻、蕨菜在经济作物中占重要比例。全县水力蕴藏量10.9×104kw,已开发利用2 690 kw,尚有86.2的水能资源待开发、利用。蚕豆主要分布在韩集、尹集、漫路、铁寨、刁祁、马集、莫尼沟、掌子沟、麻尼寺沟、营滩乡。
渭源县
1.地理位置
渭源县是古老渭河的发源地,是古丝绸南路上的重镇,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总面积2 065 km2,辖8镇8乡、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5×104。全县耕地总面积5.33×104hm2,林地4.2×104hm2,草场5.33×104hm2,森林覆盖率16.7。
2.气候状况
渭源县海拔在1 934~3 941 m,县城海拔2 080 m,年平均气温5.8℃、降水量500 mm,无霜期157 d。地处西秦岭末端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山地为主,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根据地形、气候、降雨量等不同特点,全县分为南部高寒阴湿区、中部浅山河谷川(塬)区、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三种类型。农产品主要有马铃薯、中药材、小麦、蚕豆等,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和“中国党参之乡”。县内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绮丽的自然景观,是陇上生态旅游胜地。
3.农业生产情况
渭源是个农业县,素有“蚕豆之乡”、“马铃薯之乡”之称。全县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蚕豆、玉米为主,年种植马铃薯2×104hm2以上,是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区的马铃薯供应中心。渭源县有“千年药乡”的美誉,主要种植当归、党参、红芪、黄芪等多种中药材,年种植各种优质中药材1.33×104hm2以上。马铃薯、中药材是全县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马铃薯产业总投资44 685.33×104元(会川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投资10 455.33×104元、县马铃薯脱毒研究中心综合大楼投资2 835.33×104元、新建组培温室700 m2投资45×104元、建设原原种生产温室20座投资420×104元、建设原种生产网棚2 300座投资1 725×104元、新建千吨以上贮藏窖5座投资300×104元、建设高山隔离区原种田66.7 hm2投资100×104元),预计生产脱毒苗800×104株(去年400×104株),原原种1 500×104粒(去年600×104粒),原种6 000 t(去年1 100 t)。全县组培温室累计达到1 012 m2,原种生产温室累计达到30座,千吨以上贮藏窖累计达到16座,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4×104hm2,鑫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技改项目投资550×104元。中药材产业总投资2 868×104元(永安中药材加工投资1 358×104元、东方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中药材加工项目投资750×104元、颜裕药业有限责任公司GMP车间改造投资650×104元,兴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改项目投资80×104元,当归GAP基地建设项目30×104元),建设以新寨为中心的党参集中种植片带0.07×104hm2,以会川、祁家庙为中心的当归集中种植片带0.07×104hm2,以莲峰为中心的红、黄芪种植片带0.07×104hm2,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104hm2,其中无公害种植面积达到0.67×104hm2,GAP种植面积达到0.33×104hm2。畜草产业总投资760×104元,南山放养虫草鸡,年内饲养量达到400×104只,改造圈舍1 200户,累计改圈达到15 452户,占总农户的20,新发展优质牧草基地0.33×104hm2,累计达到1.13×104hm2,发展规模养殖户600户,累计达到3 828户。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1.地理位置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六盘山南沿地段,甘肃省东南部,黄河中游丘陵沟壑地带,总面积1 311.8 km2,人口28×104(其中回族人口占68.7)。全县土地总面积1 316.56 km2,总的地形是东北高、西南低,呈倾斜状。全县有耕地4.83×104
hm2,占36.7;园地0.1×104hm2,占2;林地0.384×104hm2,占29.15;牧草地2.2×104hm2,占16.7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0.45×104hm2,占3.39;交通用地0.16×104hm2,占35.97,水域面积0.13×104hm2,占0.99;未利用土地1.47×104hm2。
2.气候状况
张家川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以山地为主,最高点为秦家塬石庙梁,最低点为龙山镇马河村,海拔在1 486~2 659.4 m。东北部陇山巍峨,峻岭重叠;西南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源于陇山纵贯全境的六条山梁,宛如手指,自东北向西南伸展。境内地貌复杂,东北部为陇山石质、土石山地,中东部为红土与红砂岩黏土相间山地,中西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山地。全县地貌大体上由梁峁、沟壑、川台、河谷四部分形成。土地总面积13.12×104hm2,占全县总面积的97.4。
张家川深居内陆腹地,地处东南、西南季风交互影响的边缘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形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型立体小气候环境,中西部为温和半干旱区、温凉半干旱区和温寒半干旱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但雨量较少;东北部为温寒半湿润区和温寒湿润区,气候偏冷,光照较差,无霜期较短,雨量充沛。全县气候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7.5℃,无霜期163 d左右,全年日照时数2 044 h,年平均降水量600 mm。其特点是:夏短而不热,冬长而严寒,雨热同季,夏润冬燥,春暖迟,秋凉早,昼夜温差大,夏季无酷暑。
3.公路、铁路交通情况
张家川县属天水市辖县,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毗华亭、庄浪县。人民政府驻地张家川镇,与周边市县均有公路相通,西距省会兰州市378 km,东经陕西省陇县至西安市388 km。
4.农业生产情况
境内关山林区山青林茂,万木峥嵘,有林地3.94×104hm2,森林覆盖率20.8,占全县面积的30。木材总蓄积量达120.47×104m2。生长着杨、椴、松、桦、栎等128种木本植物。境内中药材品种繁多,有38科、154种,主要有沙参、党参、大黄、紫苑、独活、升麻、甘草、蒲公英、猪苓、寄生、柴胡、冬花等植物药材以及少量的鹿茸、麝香、牛黄等名贵药材。经济林木以苹果、梨、核桃、山杏为主,尤以红星、红冠、红元帅品种质量上乘,产量最高,最受国内消费者欢迎。林区有野生植物600余种,其中东部林沿地带盛产蕨菜,经盐渍加工,色味鲜美,远销日本。县境东北部有大片宜牧草山、草场,放牧草地面积达3.6×104hm2,其中成片草地1.25×104hm2。野生牧草有154种,均属灌木草丛类,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为主。富有科学营养价值的蚕豆、箭舌豌豆和紫花苜蓿在全县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广阔前景。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冬小麦、马铃薯、玉米、蚕豆占粮播面积的9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3左右。其中蚕豆是我县东部高寒阴湿地区的一大主栽作物,在马鹿、闫家、平安、恭门、张棉、刘堡6个乡种植,面积0.3×104hm2。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糜子、蚕豆、莜麦、荞麦等,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大麻等,种植业在全县的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岷县
1.地理位置
岷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洮河中游,定西地区南部,地处甘南草原、陇南山地及黄土高原接壤区。全县辖23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4×104,总流域面积3 578 km2,其中:耕地面积4.18×104hm2,人均占地耕地0.1 hm2,水域面积1.47×104hm2,森林面积6.47×104hm2,草原面积19.3×104hm2。
2.气候状况
岷县海拔2 200~3 700 m,年平均气温5.8℃,无霜期120 d,正常年降雨量600 mm。岷县地理位置优越,地处甘肃南部中心地带,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商贸活跃,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
3.农业生产情况
岷县资源丰富,全县主要有五大资源。一是药材资源。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当归之乡、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岷县年种植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各种中药材1.33×104hm2,是重点外贸产品。二是畜牧业资源。有集中连片草场面积14.6×104hm2,草丰水茂,无污染,发展畜牧业,开发畜产品条件得天独厚,年产牛羊皮15×104张,年肉类总产量1.6×104t,其中尤以黑紫善羔羊和蕨麻猪闻名省内外。三是矿产资源。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30种,矿点、矿化点40多个,其中金、锑、铅、锌、锰、花岗岩、汉白玉、大理石、硅石、泥炭等矿储藏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四是水力资源。境内有大小常年流水河22条,水能蕴藏量33.5×104kw,其中黄河最大支流洮河流经岷县境内13个乡(镇)、83.5 km,沿洮河可开发梯级电站5座。五是农副产品资源。盛产马铃薯、蚕豆、油料等农副产品和草莓、虫草、沙棘、蕨菜、蕨麻等野生“绿色食品”。
漳县
1.地理位置
漳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东南部,海拔1 640~3 941 m,总面积2 164.4 km2,耕地面积3.17×104hm2,人均0.2 hm2,劳均0.44 hm2。其中,处于海拔1 800 m以上、年平均6℃以下,年降雨量在500 mm以上的高寒阴湿区耕地面积2.32×104hm2,占全县的73.3。全县现辖4镇9乡,136个行政村,7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56×104。
2.气候状况
漳县年平均气温7.2℃,无霜期155 d,平均降雨量50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313 h,属湿润、半湿润气候。
3.公路、铁路交通情况
漳县交通畅达,内外联系便利。处在兰州与天水之间,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甘川公路穿境而过,漳武公路横贯东西,北距陇海铁路和西兰公路30 km,交通极为便利;市话装机容量3 000部,用户可直拨国际、国内长途,传真、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等先进通讯设备广泛使用,与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
4.农业生产情况
漳县资源较为丰富。旅游资源,有贵清山、遮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多处自然景观,还有被誉为“海内之最”的汪氏元墓群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林草资源,全县林地面积5.53×104hm2,森林面积2.9×104hm2,天然草场8.73×104hm2。水利资源,境内有漳河、龙川河、榜沙河三条主要河流,河道总长154.2 km,年径流量3.582亿m3。中药材资源,全县共有中药材440余种,主要有当归、党参等。农业资源,主要农作物有25科、68种,以小麦、蚕豆等为主。蚕豆主要分布在南部的草滩、草地合、韩川、东泉、石川、和四族6乡,面积约为0.67×104hm2,年产优质蚕豆2500×104kg。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种达25种。
有关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指的文章
木垒县1.县区基本情况木垒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东部,是新疆鹰嘴豆的主产区,海拔900~1 800 m,山前丘陵旱地和水地,具有明显的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5~6℃,年均降水量294.9 mm,年日照时数3 078.8 h,年蒸发量2 207.6 mm,无霜期139 d,总体上表现为冬季长而偏暖,夏季短而偏凉,降水相对偏多,无霜期偏短,有效积温偏低,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降水的年际和月际变幅较大,雨养农业特征明显。......
2023-12-06
这个例子就是著名的既用身子,又用脑子的例子,其含义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细心观察,用脑子思考每一件事情,而不是单单地蛮干。其次,张凯懂得了公司治理,就是说在股权分离的情况下,公司经理人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损害公司利益、公司股东利益的行为。最后,张凯学会了设立分公司、子公司的知识。......
2024-01-25
“十二五”时期,加快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发展的使命感与危机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陕西经济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阶段。(三)强化自主创新,增强产业结构调整与培植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2023-11-28
(一)发展机遇1.扩大消费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的新时期。......
2023-11-28
所谓“商业性写作”,指影视写作是带有商业属性的,是为公众服务,有投资、求回报的一种商业行为,而不是一种可以自我抒情、自发创作的个人写作行为。电影、电视是一种精神产品或者心理抚慰剂,这种简单的供求关系反映了电影的商业本质,也明确了剧本写作的产业性(商业性)特征。剧本创作在满足大众故事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风格,产业化的公众写作与个性化的风格是不矛盾的。(特写)李建的脸。......
2023-08-29
定西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西部大开发总揽经济工作全局,努力增加投入,积极引导消费,不断扩大内需,克服了突如其来的非典、地震、暴洪等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加快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024-04-12
2.现代农业产业效益分析现代农业种植效益分析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发展标准经营,楼观新区特色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会较高。(二)产业项目策划根据产业规划及产业链设计,按类分别进行项目策划(见附表)。现代服务业项目9项,投资额6亿元。......
2023-11-28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前提条件。同时,产业结构合理化也总是一定高度基础上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