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1.县区基本情况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东、东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长岭县毗邻;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
2023-12-06
内蒙古自治区
阿荣旗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阿荣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南部,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处东经122°02′~124°05′,北纬47°56′~49°19′。全旗土地面积13 641 km2,其中耕地29.01×104hm2,林地73.68×104hm2,草地24.21×104hm2,水域0.44×104hm2。阿荣旗全境地貌为中低山丘陵漫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下降,海拔由1 149 m逐渐过渡到198 m。旗内有二十余条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支流。主要有阿伦河、格尼河、音河。全旗辖5个镇、4个民族乡、2个国营农场、7个林场;总人口31.97×104人,农业人口25×104人。
阿荣旗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南北温差较大,温度自南向北逐渐递减,年均气温1.7℃,≥10℃年有效积温1 900~2 300℃;年平均降水量450~500 mm,南部偏少,北部偏多,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全年日照时数2 800~3 000 h,历年7月份平均温度为21.2℃,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可以较好地满足高油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大部分地区9月中旬出现早霜,无霜期90~130 d。
阿荣旗境内分布有4个土壤类型,即黑土、草甸土、沼泽土和暗棕壤。其中暗棕壤面积75.3×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2.4,土层深厚,一般在50 cm以上,全旗土壤养分状况平均为有机质含量为45.14 g/kg,全氮含量2.42 g/kg,速效磷28.15 mg/kg,速效钾157.92 mg/kg,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pH值6.2—6.5,土壤酸碱度为微酸到中性,是杂粮生长发育较为理想的土壤条件。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301国道与111国道、省级大通道纵横穿越全旗境内,并在那吉镇交汇,是呼伦贝尔市的南大门,距离齐齐哈尔市140 km左右。这里交通便利,通讯快捷,水电充足,资源丰富,水质优美。
2.农业生产情况
阿荣旗是以农业为主的旗县,现有耕地面积30×104hm2,是全国441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也是全国300个节水灌溉重点旗(县)和全国380个秸秆示范旗(县)。具有粮油、柞蚕、禽蛋、肉乳、淀粉、粉丝等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享有中国北疆“粮豆之乡”、“肉乳故里”的美誉。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玉米、马铃薯、葵花、水稻、白瓜、甜菜、小杂粮等。2005年全旗播种面积29.06×104hm2。其中大豆7×104hm2,单产1 755 kg/hm2;玉米12.74×104hm2,单产5 865 kg/hm2;马铃薯1.89×104hm2;单产4 665 kg/hm2;水稻0.67×104hm2,单产6 390 kg/hm2;杂粮0.75×104hm2,单产2 895 kg/hm2。大豆、玉米、马铃薯、水稻、杂粮种植面积分别占全旗播种面积的23.9、43.9、6.5、2.3和2.6。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0.25×104t。
2006年阿荣旗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春季干旱、夏季低温寡照、秋季早霜等多种自然灾害,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8.4×104hm2,杂粮种植面积达到0.78×104hm2,单产1 858.5 kg/hm2,粮食产量达到80×104t。
阿荣旗杂粮常年种植面积在0.80×104hm2,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0.78×104hm2,主要作物有谷子、糜子、芸豆、绿豆、红小豆等,其中谷子0.23×104hm2、糜子0.19×104hm2、芸豆0.24×104hm2、红小豆0.086×104hm2,平均单产分别为2 103 kg/hm2、1 906.5 kg/hm2、1 725 kg/hm2、1 470 kg/hm2。三道沟镇生产的“沟里小米”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标志,在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3.杂粮生产优势
阿荣旗特色杂粮主要有谷子,历年种植面积0.2×104~0.3×104hm2,总产0.05×104t左右,年可提供的优质小米0.03×104~0.035×104t。
谷子是当地的优势杂粮作物,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农民有着良好的种植习惯,谷子栽培技术也一直是当地农业部门重要研究的推广项目,该旗以谷子单产4 500 kg/hm2为标准的模式化栽培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就得到自治区专家认定。1997年由呼伦贝尔市推广站从赤峰引进的赤谷2号,在当地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谷子生产和栽培给当地带来了实惠,也在当地经济中占据了重要比重。
4.杂粮产业化发展
“沟里小米”加工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阿荣旗解放屯三岔路口,是阿荣旗至广西北海省级大通道的起点,301国道、111国道也在此交汇,是国内陆路交通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沟里米业加工厂占地1.1×104m2,拥有现代化的米业加工设备。目前以形成了产—加—供一条龙产业链条,企业利用加工的糜子,深加工形成米酒、粘豆包等产品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现已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点。
单 位:阿荣旗农牧业局种子管理站 电 话:0470—4224616
通讯地址: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中央大街90号
邮 编:162750 联系人:姜宏
邮件地址:arqzzglz@163.com
敖汉旗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北纬41°42′~43°01′,东经119°32′~120°45′,全旗南北长176 km,东西宽122 km,总土地面积8 311.98 km2,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和燕山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海拔高度300~500 m,南山北沙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9~7.5℃,≥10℃的活动积温2 900~3 200℃,无霜期135~155 d,日照时数2 900~3 000 h,保证率在55~70,其中7月份平均温度23.8℃,年平均降水量310~460 mm,且集中在4—9月份,其中7月份降水量50~80 mm,雨热同季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优质杂粮生产。全旗现有耕地面积19.41×104hm2,土壤有机质0.5~0.8,杂粮种植区域的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栗钙土和沙壤土。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敖汉旗东邻内蒙古通辽市的奈曼旗,西与辽宁省建平县接壤,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毗邻,北隔老哈河与翁牛特旗、松山区相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内,距北京仅400 km,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980 km,距沈阳400 km,距锦州港口仅200 km。
2.农业生产情况
敖汉旗粮食种植面积17.08×104hm2,粮食产量60×104t,平均单产4 500 kg/hm2左右。种植的作物种类主要以玉米、水稻、大豆和杂粮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6.41×104hm2,平均单产5 325.75 kg/hm2,总产34.12×104t,种植面积占全旗粮食总播种面积的37.54,总产占粮食总产的56.8;水稻0.68×104hm2,平均单产7 822.5 kg/hm2,总产5.35×104t,种植面积占全旗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总产占粮食总产的8.9;大豆0.73×104hm2,平均单产1 213.5 kg/hm2,总产0.87×104t,种植面积占全旗粮食总播种面积的4.2,总产占粮食总产的1.45;杂粮种植面积8.67×104hm2,平均单产3 000 kg/hm2,总产26×104t,种植面积占全旗粮食总播种面积的50.8,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3.3。
3.杂粮生产优势
敖汉旗杂粮生产以谷子、荞麦和绿豆为特色和优势。种植面积4×104hm2左右,总产量9×104t,每年能提供优质粮商品量3×104t左右,其中优质谷子种植面积2.33×104hm2,平均单产3 000 kg/hm2,总产量7×104t;优质荞麦种植面积1×104hm2,平均单产1 500 kg/hm2,总产量1.5×104t;优质绿豆种植面积0.67×104hm2,平均单产1 200 kg/hm2,总产量0.8×104t。
4.杂粮产业化发展
敖汉旗百万亩杂粮生产基地,已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认证为无公害杂粮基地,这为敖汉旗发展杂粮生产奠定了有利基础。重点放在特色优势杂粮深加工上,创立“全球500佳”杂粮品牌,帮助“敖汉金元谷物有限责任公司”等几家大型杂粮加工企业打造有机小米品牌。巩固抓好原有“沃野杂粮”和“牛力皋”牌荞麦系列产品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名誉。
通讯地址: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敖汉旗农业局
邮政编码:024300 联系人:吴 刚
电 话:0476—4331475 E—mail:aozhongguan@163.com
达拉特旗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内蒙古达拉特旗地处东经109°~110°45′,北纬40°~40°30′,海拔1 000~1 500 m,东西长133 km,南北宽66 km,总面积8 200 km2。达拉特旗日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 121.2 h,年日照百分率为70,年平均温度为6.1~7.1℃,7月最热,温度为22.5~23.1℃。平均无霜期为120 d。年平均降水量为240~360 mm,降水分布自东向西递减,夏季降水集中,东部降水量为200~250 mm,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的64~70,西部降水量为150~180 mm,占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的63。土地面积为81.92×104hm2,人均3.07 hm2。全旗土壤分为三类,草甸土、风沙土、栗钙土。平原地带为草甸土土壤,土地肥力、水分等状况较好。全旗比重较大的风沙土地,分布在黄河冲击地带,生产性能不良。丘陵地带是栗钙土,生产性能很差。全旗总人口33×104人,其中农业人口25×104人,现有耕地11.34×104hm2,其中水浇地8.94×104hm2,旱地2.4×104hm2。全旗粮食播种面积7.41×104hm2,产量达57.5×104t,是粮食生产大旗。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内蒙古达拉特旗北临包头市,距包头30 km,离呼和浩特180 km,南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接壤。达拉特旗交通便利,包头—西安210国道、包头至广东省茂名高速公路和包神铁路上都从境内穿过,是通往鄂尔多斯市、陕西、山西等地的交通要道。
2.杂粮生产概况
杂粮种类有糜子、谷子、荞麦、莜麦、豌豆、豇豆、大豆、蚕豆等。种植面积0.68×104hm2,总产量1.35×104t。其中糜子0.49×104hm2,产量0.54×104t,单产1 636.0 kg/hm2;谷子种植面积299.82 hm2,产量0.15×104t,单产4 980 kg/hm2;荞麦293.15 hm2,产量0.031×104t,单产1 065 kg/hm2;豆类0.10×104hm2,产量0.40×104t,单产3 954 kg/hm2。杂粮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其中糜子、谷子、荞麦、豆类多集中在梁外地区种植,沿河平原地区也有少量豆类种植。
3.杂粮加工
内蒙古达拉特旗有呼日格食品厂和恩格贝加工厂,产品主要是炒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东胜区位于东经109°08′22″~110°23′,北纬39°32′10″~39°58′18″,东西长100 km,南北宽60 km,总面积2 530 km2,下辖3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平均海拔1 400 m左右。本区春季干旱,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季节更替明显,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日照时数大于3 000 h,年平均气温5.2~6℃,日平均≥10℃的积温2 500~2 700℃,1月平均气温-12.9℃,7月平均温度21.3℃,无霜期120 d,年降雨量300~400 mm,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土地贫瘠,肥力严重不足。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东胜区位于鄂尔多斯市的中东部,距首府呼和浩特250 km,有铁路和高速公路可以直达,交通便捷。
2.农作物生产情况
东胜区农作物总播面积为1.4×104hm2。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油料、小杂粮等。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7×104hm2,占总播面积的76.03。其中玉米0.4×104hm2,占总播面积28.57,平均单产3 772.5 kg/hm2,总产1.509×104t;马铃薯0.33×104hm2,占总播面积的23.73,平均单产2 848.95 kg/hm2,总产9.47×104t;油料0.29×104hm2,占总播面积20.57,平均单产1 840.95 kg/hm2,总产5.30×104t。
杂粮种类主要有谷子、燕麦、糜子、荞麦、豆类,小杂粮播种面积0.21×104hm2,占总播面积的15.12。其中谷子0.017×104hm2,占总播面积的1.21,平均单产1 165.95 kg/hm2,总产0.20×104t;糜子0.11×104hm2,占总播种面积的7.64,平均单产949.95 kg/hm2,总产0.102×104t;荞麦0.073×104hm2,占总播面积的5.19,平均单产517.05 kg/hm2,总产0.038×104t;燕麦0.002×104hm2,占总播面积的0.14,平均单产579 kg/hm2,总产0.001 2×104t;豆类0.013×104hm2,占总播面积的0.94,平均单产576 kg/hm2,总产0.007 6×104t。
3.杂粮生产优势
东胜区小杂粮生产极具区域性,种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处于一种广种薄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杂粮的产量和品质相对于别的农产品有明显的优势。本区生产的杂粮病虫害较少,基本上不施用农药和化肥,均属无公害食品,多数为绿色食品,有的杂粮达到了有机食品的标准。但是,目前由于退耕还林种植面积减少(过去小杂粮播种面积2×104hm2多),所生产的杂粮还只是能够满足农牧民的自需,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优势,有待进一步发展。
地 址:东胜区种子管理站 联系人:陈世明
联系电话:0477—8330330(传真)0477—8323658
邮政编码:017000
鄂伦春自治旗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嫩江西岸,地处东经121°55′~126°10′,北纬48°50′~51°25′,旗境南北长261 km,东西宽280 km。全旗总面积54 657.8 km2。地势北高南低,群山连绵,山林密布,原始森林资源丰富。最高海拔高度800 m,最低海拔为200 m。属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湿热雨量稍多,冬季温度寒冷,年平均气候0.3~4.4℃,1月平均气温-29~-24℃,7月份平均气温20.1℃,极端最低气温-41℃,极端最高气温38.1℃。历年无霜日数平均为108 d,终霜期5月26日,初霜期9月11日,年平均降雨量460~500 mm,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67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 439~2 750 h,年极端最大降水量为635.2 mm(1963年)。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鄂伦春自治旗北与黑龙江省嫩江县隔江相望,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接壤,西面与牙克石市,根河市相临,境内有跨省公路111线国道通往全国,铁路交通,四通八达,客货运输畅通便捷,境内各乡镇公路相互连接畅通无阻。
2.农业生产情况
鄂伦春自治旗农作物播种面积11.4×104hm2,其中芸杂豆播种面积2.67×104~4.67×104hm2,占总播种面积的30~40,芸豆的产量一般在1 500~2 250 kg/hm2,最高单产可达4 500 kg/hm2,灾年单产可达1 125 kg/hm2,年平均芸豆产量2×104~3×104t,鄂伦春自治旗现有栽培的芸豆品种有二十多种,其中面积较大的品种有黑小豆、白沙克、日本冰白、红花芸豆、奶花芸豆、意大利桶状白芸豆、日本红芸豆(大正金时)、自来油豆、紫花芸豆、美国供给者芸豆、中白圆芸豆、精米豆、圆奶花芸豆、紫花芸豆、英国红芸豆、黄沙克芸豆、大黑芸豆等。
3.芸豆生产优势
鄂伦春自治旗种植芸豆有着悠久的历史,各类特色品种可达二十多种。全旗芸豆常年播种面积在2.00×104~4.67×104hm2,主要分布在大杨树镇、乌鲁布铁镇、古里乡、宜里和诺敏等乡镇年产量2×104~3×104t,是全旗广大农民栽培农作物之一。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及栽培方式使鄂伦春自治旗种植的芸豆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鄂伦春旗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芸豆栽培,目前全旗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有黑小豆、奶花芸豆、白沙克、日本冰白、日本红芸豆、圆奶花芸豆也给鄂伦春自治旗为工业不发达地区污染少生态环境好病虫害少是生产绿色食品的最佳地域。从种子繁育方面每年向省外提供优质粮种0.25×104t左右,现已形成了种子的繁育基地,当地农民对于豆类生产有非常丰富的栽培经验。
4.芸豆产业化发展
芸豆在鄂伦春自治旗农业生产上不仅是粮食作物,还可以作为轮换茬防灾,备荒品种。由于它的生育期较短,耐旱性较强,适应性好,遇有晚霜、冰雹等灾害,利用芸豆进行补种,从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杂豆即是传统的粮食作物,可用于食用;当地少数民族还用芸豆与柳蒿芽做成风味菜肴,即有药膳的作用,可清肝明目;又可以用芸豆与各种谷物配伍,做成粥或饭,可清热解毒;同时芸豆类产品,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等多种其他食品当中不含有的特殊营养成价,长期使用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五颜六色的芸豆种皮是加工提取色素的优质原料。在鄂伦春旗生产的种皮为红色的芸豆产品,日本的企业用它来提取红色素,经过深加工做成化妆品口红和食品调色剂。
鄂伦春自治旗杂粮经营企业多集中在大杨树镇,经营量较大的企业有七家,他们是:大杨树合丰股份有限公司、天源种业公司、东鑫公司、宏达公司、金城公司等,这些公司年经营量都在3 000 t左右,他们已成为该地区的龙头企业,收购的芸豆产品通过清选之后,在组织人工精选包装,精选后的芸豆商品进行出口,当地转化芸豆主要用来做豆沙馅进行食用,还有一部分做了饲料。
库伦旗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库伦旗位于通辽市西南部,位于东经121°09′~122°21′,北纬42°21′~43°14′。库伦旗地处辽西山地与科尔沁沙地相接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构成了全旗中南部丘陵沟壑密布,北部沙沼坨甸相间的地形地貌。号称“八百里瀚海”的塔敏查干沙带横贯境内东西,整个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海拔最高为636.5 m,最低为190 m。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雨量稍多,秋季凉爽干燥,冬季漫长而寒冷。历年平均气温为6.9℃,极端最高气温为39.8℃,极端最低温度为-30.3℃。历年无霜日数平均为179 d,≥0℃活动积温日数平均为228 d,历年稳定通过5℃活动积温日数平均为196 d。历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32.1 mm,最多年降水量为595.1 mm,出现在1959年;最少年降水量为1982年,204.2 mm。日降水量最高为154.5 mm。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历年平均占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库伦旗地处通辽市南部,东连科尔沁左翼后旗,南与辽宁省阜新、彰武二县接壤,西、北和奈曼旗相邻。东南经彰武至沈阳227 km,东北距通辽市140 km。境内有跨省公路:库伦至彰武、库伦至阜新、库伦至沈阳、库伦至锦州等线路,跨旗县公路有库伦至通辽、库伦至奈曼和库伦至科左后旗等线路,旗境内乡乡通公路。
2.农业生产情况
库伦旗总土地面积47.16×104hm2,其中耕地面积11.34×104hm2,常年播种面积9.20×104hm2,荞麦播种面积2.67×104hm2,占总播种面积的28.9,平均单产1 875 kg/hm2,总产达到5×104t,可提供商品粮4×104t。
3.荞麦生产优势
库伦旗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荞麦栽培,在品种使用方面,目前全旗主要以美国大粒温莎荞麦为主,种植面积在70以上。另外,本地荞麦品种小黑三棱也有一部分种植面积。品种繁育方面,库伦旗于2004年实施了国家级荞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现已建成繁育能力在0.2×104t左右的荞麦良种繁育基地0.067×104hm2,建设地点在扣河子镇、平安良种场、哈尔稿苏木和六家子镇,繁育品种为美国大粒温莎荞麦。
库伦旗种植荞麦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中国荞麦之乡”。全旗荞麦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67×104hm2左右,主要分布在库伦镇、六家子、扣河子和白音花四个苏木镇,年产量在5×104t左右,是全旗广大农牧民的主食粮之一。因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使库伦地区种植的荞麦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库伦荞麦以品质优良而蜚声海内外,曾于1999年被通辽市评定为第一批“农业名牌产品”,并于200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内蒙古名牌农畜产品”称号。全旗每年都有大量荞麦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荞麦产业已经成为振兴当地经济、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和早日实现小康的主导产业。
为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将荞麦产业发展壮大,使之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品牌,在不断加大对荞麦生产的物资和技术投入的同时,受旗人民政府委托,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1年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了“库伦荞麦”原产地证明商标,2006年3月份已被正式批准,成为全区第一个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
4.荞麦产业化发展
荞麦含有丰富的芦丁、叶绿素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的功能,对心脑血管及糖尿病均有辅助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是库伦旗荞麦产量之多、质量之优,居全国之首,属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盛产的黑色食品,是全国且是世界负有盛名的“荞麦之乡”,库伦的荞麦系列开发具有独特的深远意义。目前生产的荞麦系列品种有荞麦米、荞麦面、荞麦挂面、荞麦皮、荞麦皮壳、荞麦酒等。
库伦境内现驻有一个以农副产品加工转化为主的骨干企业-北大荒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全旗较大的一个面向农产品转化增值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以来已为调整、优化库伦种植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提高农牧民收入和壮大县域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公司新上了荞麦深加工生产线,年荞麦需求量达到了5×104t,接近全旗荞麦年产量,为荞麦产品转化增值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讯地址:库伦旗农牧业局 联系电话:0457—4912514
林西县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林西县地处北纬43°14′~44°16′,东经117°37′~118°34′,平均海拔700 m,林西县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与燕山山脉交汇处,境内以山地为主,地域差异明显。气候、土地、水及生物等四大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属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3℃,≥10℃的有效积温为1 900~2 700℃,无霜期为95~130 d,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 965 h,平均年降水量为360 mm。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呈不规则阶梯状,地貌由低山丘陵、河谷、平川、沙地组成,平均海拔700 m左右,由于开垦年限相对较晚,全县耕地土质比较肥沃。土壤以栗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1~2.5,最高2.8,最低1.2,多数2以上。含氮量平均0.132,速效磷平均6.6 mg/kg,速效钾平均167.5 mg/kg,有创造较高产量的肥力基础。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林西县位于赤峰市北部,东与巴林右旗毗邻,南隔西拉沐伦河与翁旗相连,西接克什克腾旗,北连锡林郭勒盟。林西县交通便利,运输业发达,平双公路二级公路南通河北平泉,赤锡公路纵横南北,北达锡盟大草原,经棚天山公路横穿东西,北海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县内乡乡通运,镇镇通网,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运输畅通无阻,集通铁路贯穿境内,距离赤峰市198 km,距离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720 km。
2.农业生产情况
林西县总土地面积39.49×104hm2,其中耕地面积7.87×104h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7×104hm2左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7×104hm2左右,常年粮食总产15×104t左右,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种植面积1.33×104hm2左右,平均单产6 000 kg/hm2,杂粮杂豆2.33×104hm2,最高年份可达2.67×104hm2以上,平均单产3 000 kg/hm2左右,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00×104hm2左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31×104hm2,其中甜菜种植面积0.45×104hm2,蔬菜种植面积0.33×104hm2,油料种植面积0.52×104hm2。
3.小杂粮生产优势
近年来,随着林西县种植结构的逐步改善,特色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杂粮杂豆面积发展迅速,达到2.67×104hm2以上。其中杂粮2.00×104hm2,主要包括荞麦、谷子、莜麦、糜子等。杂豆1.00×104hm2,主要品种有奶花长、奶花圆、紫沙豆等,并且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林西县杂粮杂豆年产量可达4×104t以上,每年可向大连、天津、秦皇岛等地销售1×104~1.5×104t,出口南非、日本、韩国等国家,其中日本大粒荞麦销售达1.5×104t;奶花圆、紫沙豆等杂豆销售量达0.5×104~1×104t以上。老三区牌杂粮享誉区内外,并直接供给中南海,而且于2005年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品种认证正在申请中。
通讯地址: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农业局 联系电话:0476—5322629
联系人:任树山 邮政编码:025250
达茂旗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达茂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北纬40°40′,东经110°28′,平均海拔1 376 m,总面积1.8×104km2。年日照时数3 172 h,年平均气温3.4℃,7—8月平均气温18~20℃,无霜期105 d左右,年降雨量250~280 mm,降水分布基本上是旗东部(文公)降水296 mm,中部(坤兑)265 mm,西部(西河)257 mm。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达茂旗距呼和浩特市167 km,距包头市160 km,距白云鄂博铁路45 km,全旗范围交通、通讯便利。
2.农业生产情况
达茂旗粮食种植面积5.27×104hm2,历年粮食总产在12.5×104t左右,平均单产4 749 kg/hm2。种植的作物种类主要以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胡麻和杂粮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0.17×104hm2,平均单产4 527 kg/hm2,总产0.752 9×104t,其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15;小麦0.09×104hm2,平均单产1 125 kg/hm2,总产0.010 3×104t,其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1.7;马铃薯3.13×104hm2,平均单产3 082.5 kg/hm2,总产10.252 2×104t,其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9.4。杂粮主要种在旱地,受气候影响较大。
3.杂粮生产优势(www.chuimin.cn)
达茂旗杂粮生产以荞麦、莜麦为主。其中荞麦种植0.08×104hm2,平均单产975 kg/hm2;莜麦种植0.025×104hm2,平均单产900 kg/hm2。荞麦品种经过对日本大棱荞麦引进更新,品质好、无农药、化肥等污染,深受外商欢迎。荞麦在该旗种植历史长,全旗各乡均有种植,年总播面积0.67×104hm2以上,单产900 kg/hm2。达茂旗荞麦从1983年开始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年出口1.0×104t。达茂旗荞麦以极好的品质和信誉获中国外贸出口长年订单。另外本旗有小杂粮加工企业批量生产,品牌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通讯地址: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农业局 邮 编:014500
电 话:0472—8428536 013947268152 013848291685
联 系 人:梁子君
固阳县
1.县区基本情况
固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包头市的北部。东经109°40′~110°41′,北纬40°42′~41°8′。东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交界,西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中旗接壤,北与包头市达茂旗相连。东西长80 km,南北宽66 km,总面积5 021 km2。固阳县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大青山西段,境内春坤山、大敖包山将全县切割成南北两半,形成了南部前山山区和北部后山丘陵区,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0。全县最低处海拔为1 240 m,地形较复杂,形成东高西低,南陡北缓的态势。县政府金山镇距呼和浩特市210 km,距包头市58 km。
固阳县地处中纬度亚洲内陆地带,属典型大陆性气候。高纬度的地理位置和中低山丘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春季干燥少雨、多风沙,夏季短暂而降雨集中,秋季霜早易冻,冬季漫长而寒冷。年日照时数为2 872.6~3 306.4 h,日照率为71,年平均气温5~2.5℃,7月平均温度20.8℃,无霜期109 d。年降水量225~375 mm,集中于6—8月,平均降水203 mm。
2.农业生产情况
固阳县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1.63×104hm2。其中粮食作物6.58×104hm2,种植的作物种类主要以玉米、小麦、杂豆、马铃薯和杂粮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05×104hm2,平均单产2 947.05 kg/hm2,总产3.097 3×104t,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的9;小麦0.75×104hm2,平均单产1 108.5×104t,总产0.828 4×104t,其种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6.4;马铃薯种植3.45×104hm2,总产5.002 3×104t,其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29.6;杂粮种植面积1.44×104hm2,总产0.66×104t,其种植面积占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2.4。
3.杂粮生产优势
固阳县杂粮生产以莜麦、荞麦和杂豆为特色和优势。种植面积1.37×104hm2左右,总产量0.556 8×104t。其中莜麦种植0.17×104hm2,平均单产270 kg/hm2,总产量0.045×104t;荞麦种植0.98×104hm2,平均单产405 kg/hm2,总产量0.399 5×104t。
通讯地址:包头市固阳县农业局 邮 编:014200
电 话:0472—2877717 2877714 联系人:吕俊峰
奈曼旗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奈曼旗地处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位于东经120°19′40″~121°25′14″,北纬42°14′40″~43°32′20″,海拔250~570 m。全旗日照时数2 941.0~2 952.2 h,多年平均气温6.1~6.4℃,最热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22.9~23.8℃,无霜期146~161 d,多年平均降水量343.3~451.4 mm,南部多,北部少,有自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农作物生育期4-9月份降水320.7~403.5 mm,占全年降水的89.4~93.4。7月份雨热同季。全旗总土地面积85.35×104hm2,在土壤总面积中,风沙土47.02×104hm2,占58.1,褐土9.80×104hm2,占12.1。全旗12个苏木镇,355个嘎查村,总人口43.3×104人,其中农村人口37.5×104,总土地面积85.38×104hm2,可耕地面积14.54×104hm2。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奈曼旗在经济区位上,南与华北交汇,雄踞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结合部。既属于中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又处在环渤海经济圈内,同时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辐射和带动。在交通上,国道111线贯穿全境,四平—通辽—赤峰高速公路2007年开通,境内140 km设置三个出口;京通铁路与东北、华北地区相连,即将开工建设的新乌铁路(辽宁新丘—内蒙西乌珠穆沁旗)纵穿全境;180 km内有通辽、赤峰两座机场;260 km内有锦州、葫芦岛两处港口。
2.农业生产情况
2006年全旗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2.59×104hm2,其中谷子0.67×104hm2,占种植面积的5.3,平均单产4 500 kg/hm2;荞麦0.87×104hm2,占种植面积的6.9
,平均单产1 830 kg/hm2;绿豆1.27×104hm2,占种植面积的10.0;平均单产1 680 kg/hm2。
3.杂粮产业发展
杂粮生产的谷子、荞麦、绿豆等,除一小部分自用外,主要是出售、加工、转化,平均每年提供商品谷子2.9×104t,商品荞麦1.3×104t,商品绿豆1.304×104t。奈曼旗奥都经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农副产品购销加工及代购代销业务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主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以荞麦收购及荞麦系列产品的深加工为主,生产的主要产品有荞麦、荞麦米、熟荞麦米、荞面等。产品每年供出口企业荞麦1×104t、荞麦米0.3×104t、荞面0.05×104t,产品远销到日本以及其他欧盟国家。
通辽市隆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始建于2003年,是集加工、销售于一体,主营荞麦米出口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注珊“隆源荞”产品商标,年加工销售荞麦原粮1×104t,将实现年生产荞麦米8 000 t,产值达1 200×104元,实现利润额240×104元。产品熟荞麦米主要出口俄罗斯,已稳定占领该国市场。
联系人:关奎 电 话:(0475)4212227
手机:13904754229 邮 箱:guankui111@163.com
四子王旗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四子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邻乌兰察布后旗,西接包头达茂,南与呼市武川接壤,北与蒙古、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交界。平均海拔1 400 m。四子王旗地处北纬40°10′~43°22′,东经110°20′~113°00′。总土地面积2.5×104km2,现有耕地8.34×104hm2。地貌以高平原为主体,局部有突起的丘陵。地表以棕钙土和淡栗钙土为主,植被覆盖度底,土壤风蚀严重。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寒冷,多风,干旱,夏季短,降雨少,热量差。年平均温度2.9℃,7月份平均温度22℃。无霜期110 d。年降水量310 mm,多分布在7—9月。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四子王旗距乌兰察布市集宁190 km,距自治区首府100 km,交通便利。
2.农业生产情况
四子王旗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播种面积达到6.74×104hm2,占耕地总面积80.8,产量达到16.825×104t,平均单产2 505 kg/hm2。其他为杂粮和经济作物,杂粮主要有莜麦、荞麦、大麦、谷子、豌豆,大多分布在四子王旗东北部的东八号、供济堂、吉生太、惑鸡图等乡镇,播种面积达到0.69×104hm2,占耕地总面积8.2,产量达到1.135 7×104t,平均单产1 657.5 kg/hm2。
3.小杂粮生产优势
四子王旗杂粮种植在农业生产中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它的生物特性适宜在本地种植,而杂粮产品也是符合周边地区人民生活习惯的必须调剂食品,所以杂粮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当地农民及相关人群的日常消费也是杂粮的主要市场,而且绿色杂粮是健康、营养的标志,逐步成为当地接待客人或馈赠的礼品。近年来,杂粮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成为个别乡镇的主要种植作物。但是,杂粮品种更新比较慢,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制约,大部分杂粮种植区还是以老品种为主,而且产品缺乏深加工,品种单一,如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子王旗杂粮市场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4.小杂粮产业化
四子王旗杂粮加工主要是简单的初级加工,产品主要有荞面挂面、莜面挂面、豆面挂面、生粉、莜麦面粉、荞面粉皮、荞麦皮等。全旗有小型面粉加工厂5家,年加工量2.5×104t左右。
联系地址:四子王旗农业局 电 话:0474—5202486
翁牛特旗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翁牛特旗位于赤峰市中部,东经117°49′48″~120°45′58″,北纬42°27′37″~43°25′31″。全境东西长250 km,南北宽84 km,总土地面积11 882 km2。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 850~3 000 h,东部大于西部。全旗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23~135 kJ/cm2,东部多于西部。农作物生长期有效辐射总量为36.5 kJ/cm2,牧草生长期有效辐射为40.8 kJ/cm2,年平均气温在0~7℃,西部0℃左右,中部5.8℃左右,东部6~7℃。旗内≥10℃活动积温从西向东呈递增趋势,西部1 100~1 500℃,中部2 700~3 000℃,东部2 800~3 300℃,热量条件除西部外,其他地区均可满足喜温作物的生长需要。无霜期90~140 d。年正常降水量300~500 mm,西部平均400~450 mm,东部300 mm,南部400 mm,北部350 mm。全旗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5.8倍。春夏季多西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4.2 m/s。8级以上大风年平均40 d左右,主要集中在3-5月份。地貌特征自西向东依次为西部中山台地、中部低山丘陵、东部平原沙丘三个类型区。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翁牛特旗东与敖汉旗、通辽市奈曼旗以老哈河为界,南于赤峰市松山区接壤,西与克什克腾旗比邻,北隔西拉沐沦河与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及通辽市开鲁县相望。
2.农业基本情况
翁牛特旗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现有耕地面积13.34×104hm2,占全旗总土地面积11.87×104hm2的12.4。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86×104hm2,占耕地面积的34.05;中低田面积9.8×104hm2,占耕地面积66.0。其中玉米4.67×104hm2、水稻1.0×104hm2、小麦0.33×104hm2、谷子2.0×104hm2、荞麦2.0×104hm2、向日葵2.0×104hm2、杂豆1.33×104hm2、糜子0.67×104hm2、蔬菜等其他作物0.67×104hm2。杂粮作物年播种面积在8.67×104hm2以上,占耕地面积的59,常年均单产1 500 kg/hm2左右,总产13×104t,占总产的12。
3.杂粮生产优势
杂粮作物,种植面积大、品质好,自然条件无污染是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是自治区农业有机食品生产县,现有13种作物20个品种已获得有机品种认证,年有机杂粮种植面积0.57×104hm2,产量0.85×104t。谷子年播种面积2.0×104hm2,总产4.5×104t;荞麦年播种面积2.0×104hm2,总产3.0×104t;食用葵花年播种面积2.0×104hm2以上,总产达到3.0×104t;杂豆(主要为绿豆、芸豆、青皮豆)年播种面积1.33×104hm2,总产1.2×104t,杂粮杂豆年商品销售量6.0×104t以上。由于多种植于瘠薄的土壤上,传统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单产低而不稳,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4.杂粮产业化发展
杂粮杂豆是翁牛特旗特色作物产业之一。现有粮食加工企业18家,年产荞麦米1×104t,荞麦面粉0.5×104t,荞麦壳2 000 t,精致优质小米1 500×104t,其中有机小米750 t,黄米7 500 t,每年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杂粮杂豆4 500 t左右。
通讯地址:翁牛特旗农牧业局 联系人:王久春
联系电话:0476—6322521 邮 编:024500
电子邮箱:wjc1606@TOM.com
武川县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武川县地处内蒙古中部的大青山北麓,全境在北纬40°47′~41°23′,东经110°33′~111°53′。海拔高度1 600~1 700 m,为丘陵、滩川地区,年平均风速3.1~3.9 m/s,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较好的光热资源和土地条件,年日照时数2 850~3 000 h,有效积温1 100~3 100℃,年平均温度2.5℃,平均积温2 192℃,年降雨量250~350 mm,无霜期105 d,气候特点是夏季凉爽短暂,冬季严寒漫长,光照充足,温差较大。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相对贫瘠,土壤类型为栗钙土居多,沙壤土质,肥力中等。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武川县隶属呼和浩特市,县城可镇位于呼和浩特以北33 km处,东邻卓资县,西邻包头市,北连百灵庙。104、101省道纵通南北,集宁至固阳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方便,信息畅通。由于该县远离工业区,工业污染少,大气、水质良好,环境质量高,农药使用量少,是我国少有的一片绿色净土,非常适合莜麦和荞麦等小杂粮生产。
2.农业生产情况
武川县总耕地面积12×104hm2,种植作物以马铃薯、小麦、莜麦、荞麦、油料为主。年播种马铃薯4.67×104hm2、小麦1.67×104hm2、莜麦1.33×104hm2、荞麦1×104hm2、油料2×104hm2,分别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0、17、13、10、20。
3.杂粮生产优势
武川县独特的冷凉气候和砂质土壤,特别适合莜麦、荞麦种植,而且所生产的莜麦、荞麦食品口感好、味道香、色泽美,得到全国各地的好评,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享有盛名。因此莜麦和荞麦历来是当地的特色优势作物,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武川的莜麦有“塞外三宝”之一的美誉,以当地盛产的荞麦为原料生产的“芦丁啤酒”是保健饮料中的佼佼者。
目前全县燕麦品种主要以燕科1号、草莜1号、内农大莜1号、内农大莜2号为主,荞麦有蒙-87、小黑三棱等。品种繁育方面,武川县于2006年实施了国家《内蒙古武川县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武川县已建成1 500 hm2规模的莜麦和荞麦等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
4.杂粮产业化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莜麦、荞麦种植面积不断加大,到2006年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33×104hm2和1×104hm2,总产量分别达到1.6×104t和1.05×104t,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生产基地。武川县相继建成莜麦加工厂4个,荞麦加工厂1个。目前生产的燕麦系列品种有燕麦米、燕麦面、燕麦熟食面、燕麦皮、燕麦皮壳、燕麦片等。荞麦系列品种有荞麦米、荞麦面、荞麦熟食面等。苦荞食品自开发以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健字号的有12个:国威苦荞降糖茶、ALPHA苦荞营养面、金康鞑靼荞速食粉、金康鞑靼荞颗粒粉、金康鞑靼荞袋泡茶、ALPHA苦荞降糖饼干、水塔苦荞保健醋、荞康苦荞降糖粉、同仁降脂茶、笑星苦荞营养保健醋、侨友思瑞可胶囊等。
联系地址:武川县农牧业局 联系电话:0471—8822196
扎兰屯市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扎兰屯市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地处东经120°28′5″~123°17′39″,北纬47°0′35″~48°36′34″,海拔高度306.5 m。年平均有效积温在1 900~2 450℃,无霜期90~130 d,年平均温度为3.2℃,7月份平均温度在21.5℃左右,日照时数4 456.2 h,年降水量505.6 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呈东多西少分布。扎兰屯市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素有“塞外苏杭”别称。土地开垦年限较短,土壤多数为黑钙土,土质疏松、肥沃。土壤养分氮、磷、钾等基本平衡,土壤肥力优良,腐殖质含量较高,富含作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可耕作土地面积为21.34×104hm2左右。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缤洲铁路从境内穿过,公路四通八达,国道111线,省际通道(广西北海—阿荣旗)及地方公路(碾博线)将扎兰屯与国内相连。距哈尔滨市450 km、齐齐哈尔市190 km、海拉尔市360 km。
2.农业生产概况
扎兰屯市历年粮食作物平均播种面积16.68×104hm2左右。2004—2006年3年平均杂粮豆类播种面积0.89×104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左右。其中谷子0.08×104hm2;高粱0.015×104hm2;糜子0.027×104hm2;杂豆总计0.77×104hm2,其中绿豆0.011×104hm2;红小豆0.093×104hm2;芸豆0.67×104hm2(奶花芸豆0.22×104hm2,黑芸豆0.45×104hm2)。芸豆播种面积为杂粮之首,是扎兰屯市主要销售及加工的外贸产品之一,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小杂粮产业化发展
扎兰屯市的杂粮豆产品主要是销往外地,其中红小豆、绿豆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及中东地区,奶花芸豆主要销往南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黑芸豆主要销往古巴等地区。
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达斡尔乡鸿巍农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加工绿色食品为主,对杂粮类食品进行精深加工。现有管理人员9人,总资产300×104元,办公场所446 m2,厂房491 m2,库房640 m2,农场一处,奶肉牛60余头,羊300只,耕地133.4 hm2,有日产50 t现代化玉米加工设备、日产20 t现代化谷子加工设备及真空包装气动颗粒包等设备。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形式,个体协会的管理方法,除公司基地外,每年春季经有关部门对土质、水源、空气进行检测,达到符合绿色食品种植要求的耕地,经公司农业技术人员确认选定地块,同时签定种植合同和绿色食品种植操作规程。从而保证了绿色食品的纯洁度。公司经营范围:种植、养殖、收购、储运、加工、农副产品的销售。产品有绿色玉米渣(大中小)、玉米面、小米、无公害产品、大豆、芸豆、红小豆、绿豆、马铃薯、白菜。公司位于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所在地,西距市区22 km,东与阿荣旗仅一河之隔,南距国道111线0.6 km,北距301国道线1 km,可谓交通四通八达。项目区是农牧结合乡,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生态平衡,无任何污染源。全乡拥有耕地1.07×104hm2,牲畜存栏8×104余头(只),有机肥存量大,农民具有丰富的种植和养殖经验。公司自2003年筹建以来,先后种植玉米、谷子、大豆、红小豆、绿豆、芸豆等农作物1 334 hm2,产品达7 000 t,远销大连、天津、呼市、深圳等地。2005年10月荣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A级鸿巍玉米渣、鸿巍小米、鸿巍红小豆、鸿巍绿豆、鸿巍芸豆等绿色食品使用证书,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五项无公害产品使用证书,2006年被评为呼伦贝尔市龙头企业。
扎鲁特旗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东经119°13′~121°56′,北纬43°50′~45°35′,海拔208~1 100 m,南低北高。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短促回暖快,刮风日数多,降雨量较少,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夏季短而炎热,受季风影响雨量较集中,雨热同期;冬季漫长寒冷。扎鲁特旗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为2 910~3 240 h,特别是植物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年太阳总辐射量为494.9~542.7 kJ/cm2,生理辐射量为235.8~266.6 kJ/cm2。年平均气温0~6℃,7月平均温度为25℃,四季的变化南北差异较大,北部平均气温0℃,最低气温-34.5℃;中部平均气温3~6℃;南部平均气温5.6~6℃,最高气温42℃。≥10℃有效积温1 800~3 100℃,无霜期为95~140 d;年降水量380~400 mm,土壤耕层多淡栗钙土,属中早熟旱作农业区。
扎鲁特旗境东西宽110 km,南北长240 km,总土地面积17 471 km2,占通辽市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全旗现有耕地面积13×104hm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104hm2,节水灌溉面积0.67×104hm2,扎旗地处东北“黄金玉米带”,属西辽河与叫来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壤以冲积性灰色草甸土、栗钙土等为主。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扎鲁特旗南和东南与本市的开鲁、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界,东和东北与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西和西南与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毗邻,北和西北与霍林郭勒市、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相连,扎鲁特旗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便利,通霍铁路、省际大通道及国道304线贯通全境,乡镇间公路四通八达,距省会呼和浩特市1 100 km。邮电通讯事业实现了设施交换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营业窗口电子化。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移动通讯已覆盖全旗。电台、电视、邮政健全,全旗村村通广播、电视,旗内邮政部门特快专递方便,报刊、杂志传递及时。
2.农业生产情况
扎鲁特旗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0×104hm2左右,常年粮食产量40×104t以上,粮食平均单产3 525 kg/hm2。玉米种植面积4×104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0;大豆种植面积0.67×104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高粱种植面积0.67×104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杂粮种类主要有绿豆、红小豆、糜子、谷子、荞麦等,主要以绿豆为主,年种植面积4×104hm2左右,平均单产900 kg/hm2,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0,其他各类杂粮面积总和不足0.67×104hm2。
3.杂粮生产优势
扎鲁特旗是通辽市的杂粮杂豆主产区,也是内蒙古东部的绿豆主产区,种植的主要品种为“扎鲁特”大明绿,属优质绿色产品,每年绿豆播种面积在4×104hm2左右,约占全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0,是扎鲁特旗第一大种植作物,年产量3.5×104t以上,全部作为商品出售,每年出口绿豆1.0×104t以上,全旗仅绿豆一项人均纯收入达402元。绿豆作为该旗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享有盛名,远销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被国际欧盟组织认定为绿色有机农产品,全旗有机绿豆生产基地认定面积0.67×104hm2。就扎旗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来看,很适宜绿豆生产,绿豆在全旗农业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全旗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绿豆产业发展
绿豆种植在该旗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多年的种植使广大农牧民积累了绿豆种植和栽培管理的丰富经验,而且近几年全旗农业科技人员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旗有专门从事绿豆种植技术研究的农业科技人员44人。由于绿豆营养丰富,具有解毒、解暑等功效,尤其随着人们对保健品和绿色食品认识的逐步提高,使绿豆行情和销路看好,扎旗绿豆属天然绿色农产品,无污染,以其籽粒饱满,有光泽,蛋白质、淀粉含量较高,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现有绿豆流通企业30家,专业协会34个,营销大户156个,为绿豆生产和经营提供了条件。
扎鲁特旗正达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是集粮食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十年的发展,靠严格的管理,良好的信誉,使公司成为外贸为主,内外贸易结合,产值超千万元的通辽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依托地区丰富的杂粮杂豆资源优势和发展有机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公司推出了“新正达”牌“扎鲁特绿豆”这一世界品牌,被评为“自治区名牌产品”。2003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几年来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100。产品除销往国内各省市外,还远销日本、韩国、美国、荷兰、印度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后,出口额逐年猛增,2005年实现出口创汇548×104美元。
通讯地址:扎鲁特旗农牧业局 电 话:7222173
电子邮箱:zqsunming@126.com 邮政编码:029100
联系人:包海棠
准格尔旗
1.县区基本情况
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黄河中游地带。平均海拔在1 200~1 500 m,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左右,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升高。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水量为400 mm左右,雨热同季,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年际变幅大,最低年份仅142.5 mm,最多年份636.5 mm,年蒸发量平均2 000 mm,湿润系数0.3~0.4。晴天多,年日照时数在2 600~3 200 h,≥10℃的年积温2 500-3 400℃,热量充沛。无霜期130~150 d。受季风的影响,夏季多偏南风或偏东风,晚秋至初春多西北风。
1.2交通条件与配套设施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部和北部为黄河所环抱,与包头市的土默特右旗和呼和浩特市的清水河县、托克托县、山西河曲县隔河相望,西与达拉特旗为邻、南与陕西接壤。准格尔旗政府所在地薛家湾镇与首府呼和浩特相距120 km,高速公路已于2006年底正式开通,通往东胜市的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设中。准格尔旗境内的各个乡镇(苏木)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交通运输非常便捷。
2.农业生产情况
准格尔旗总土地面积7 535 km2,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7×104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 346 hm2。玉米播种面积为15 333 hm2,年产量14×104t,年销售量达8.4×104t;小杂粮总播种面积为14 013 hm2,总产量16 514.65 t,占粮播总面积的47.8,占粮食总产量的10.6。
3.杂粮生产优势与产业化
由于准格尔旗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优越,小杂粮的产量和品质相对别的农产品有明显的优势。准格尔旗兴农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8月成立,单位性质属民营股份制企业,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小杂粮、食用菌等,公司组织联系农户成立了兴农绿色产业协会,打造了“十里长香”品牌,并在准格尔旗、东胜、包头、呼市等地设有二十多家连锁店。从公司成立至今公司销售额累计达1 500×104元左右,小杂粮销售量达500×104kg。公司利用协会的纽带作用,对农户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和指导,有利于农村经济向正规化发展。
通讯地址:准格尔旗农牧业局 联系电话:0477—4215396
通讯地址: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农兴大厦 邮政编码:010300
电子信箱:lijunqin0129@126.com 联 系 人:武占勇
有关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指的文章
吉林省白城市1.县区基本情况1.1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东、东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长岭县毗邻;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
2023-12-06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最根本的特点是工业社会化大生产,这种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了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生产日趋社会化、专业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整个生产活动都是社会化的,人们生产的产品不再是自足,而是主要用来交换以实现其价值。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有另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条件来保护或者改善这种交换关系。因而,公共关系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2023-07-16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同时带来了一些经济、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影响。总之,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法女装从“重装”到“轻装”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技术支持。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必然要求中法两国女装要适应这一变革的需要。近现代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为中法两国女装从“重装”走向“轻装”,实现女装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023-06-23
主要建筑物包括地下厂房、主变室、引水隧洞、尾水隧洞等。其中地下厂房采用一厂3机,尾部式布置方案;引水、尾水隧洞布置1条,为一洞3机方案;单机容量为200MW,电站装机容量为600MW。因工程区内花岗岩与含砾砂岩均无岩体蚀变现象,在雄厚的山体内布置地下厂房,总体成洞条件较好,地下厂房位置的选择主要是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位置。......
2023-06-28
土地资源也是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宝贵资源之一。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土层。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无水之土或无土之水,均不可能存在农业生产。在非农业部门,水土资源是当作基地,作为载体或原料来发挥作用,无论工业、建筑业或交通运输业无不以土地为基地,以水资源为基本条件。总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水土资源以特有的职能为人类服务。......
2023-06-30
说明农业、工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的GDP变量均与对降水和气温这一短期气象条件组合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农业部门荷载系数最大,这说明农业部门对降水的依赖性更强。工业与降水和气温的关系是负相关:降水越多或气温越高,越不利于工业GDP的增长。通信交通运输业变率DComgrowth,对只有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气象条件组合的依赖特征不显著。......
2023-08-25
《公司法》第6条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批准手续。有限责任公司只能采取发起设立的方式,由全体股东出资设立。......
2023-07-27
关于一般条件,法律允许个人和团体开设学校,但无论是个人还是法人都必须符合国籍、道德和年龄等条件。但是他们必须符合侨民应有的条件,并在获得劳动许可之外,须经学区国民教育委员会审定之后获得学区长的准许。其次,禁止任何被法律判刑人员和被认为有碍公共道德的人开办私立学校。除了须有高中毕业会考文凭之外,还要有在中学中担任5年教师或管理工作的经验证明,这一证明须由所在学校校长提出并经国民教育委员会核准。......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