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没有达到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彼此之间是一种勉强的、黏附的关系。因此,艺术的发展就前进到“古典型艺术”阶段。实际上,黑格尔并没有否定艺术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而是说在人们认识绝对精神的过程中,“无论是就内容还是......
2023-11-17
艺术从事于真实的事物,即意识的绝对对象,所以它也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因此它在内容上和专门意义的宗教以及和哲学都处在同一基础上。因为哲学除神以外也没有别的对象,所以其实也就是理性的神学,并且就它对真理服务来说,它也就是永远对神服务。
除掉内容上的这种类似,绝对心灵的这三个领域的分别只能从它们使对象,即绝对,呈现于意识的形式上见出。
这些形式的分别伏源于绝对心灵这概念本身。心灵就其为真正的心灵而言,是自在自为的,因此它不是一种和客观世界对立的抽象的东西,而是就在这客观世界之内,在有限心灵中提醒一切事物的本质(12);它是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本质的那种有限事物,因此它本身也就是本质的和绝对的有限事物。这种认识的第一种形式是一种直接的也就是感性的认识,一种对感性客观事物本身的形式和形状的认识,在这种认识里绝对理念成为观照与感觉的对象。第二种形式是想象(或表象)的意识,最后第三种形式是绝对心灵的自由思考。
a)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的特征,因为艺术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于意识,而这感性形象化在它的这种显现本身里就有一种较高深的意义,同时却不是超越这感性体现使概念本身以其普遍性相成为可知觉的,因为正是这概念与个别现象的统一才是美的本质和通过艺术所进行的美的创造的本质。在艺术中这种统一的实现固然不仅靠感性的外在事物,而且也靠观念的因素,特别是在诗里;不过就连在诗这门最富于心灵性的艺术里也还须有意义及其个别形象的统一——尽管这种统一是呈现于起观念作用的那种意识的——而每个内容也还是先以直接方式去掌握而后呈现于观念的。在一般情形之下,还必须说,艺术既以真实,即心灵,为其特有的对象,它就不能通过个别的自然事物本身,如日、月、地、星之类,来产生对这对象的观照。这些事物当然是感性的存在,但也只是孤立的感性的存在,单靠它们本身还不能产生对心灵性事物的观照。
我们既然把艺术摆在这种绝对的地位,就明白地抛开了前面已经提到的一个看法,以为艺术可以运用许多其他性质的内容,为一些与艺术不相干的旨趣服务。话虽如此说,宗教却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形之下,艺术确是在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但是只要艺术达到了最高度的完善,它所创造的形象对真理内容就是适合的,见出本质的。例如古希腊艺术就是希腊人想象神和认识真理的最高形式。所以诗人和艺术家们对于希腊人来说,就是他们的神的创造者,这就是说,艺术家们替希腊民族建立了关于神的事迹、生活和影响的明确观念,因此也就是替他们建立了明确的宗教内容。这并非说,在诗以前,这些观念和教训已经以由思考产生的一般宗教格言和定义的形式抽象地存在于意识中,艺术家们只是把形象附加到那些格言和定义上面去,或是用诗把它们装饰起来;而是说,在这种艺术创造里,那些诗人只能用这种艺术和诗的形式把他们心里酝酿成的东西表达出来。在宗教意识的其他阶段,宗教意蕴就不那样适合于艺术表现,在这种情形之下,艺术的作用就比较小些。
艺术作为心灵的最高旨趣的本来真正的地位就是如此。(www.chuimin.cn)
但是艺术在自然中和生活的有限领域中有比它较前的一个阶段,也有比它较后的一个阶段,这就是说,也有超过以艺术方式去了解和表现绝对的一个阶段。因为艺术本身还有一种局限,因此要超越这局限而达到更高的认识形式。这种局限说明了我们在现代生活里经常所给艺术的地位。我们现在已不再把艺术看作体现真实的最高方式。大体说来,人类思想很早就已反对艺术,说它只是对神圣的东西作图解式的表现,例如犹太人和伊斯兰教徒都是这样看,就是希腊人也还是这样看,柏拉图就很反对荷马和赫西俄德所描写的神。每个民族文化的进展一般都要达到艺术指向它本身以外的一个时期。例如基督教的历史因素,如基督的复活,他的生和死之类,都提供艺术,特别是绘画,以无数形象化的机会,而教会本身不是保护艺术,就是任它自由;但是知识与探讨的欲望以及对内在心灵性的要求促进了宗教改革,于是宗教表现就离开了感性因素而回到内在的情感和思想。这样,后于艺术的阶段就在于心灵感到一种需要,要把它自己的内心生活看作体现真实的真正形式,只有在这种形式里才找到满足。在起始阶段,艺术还保留一些神秘因素,还有一种隐秘的预感和一种怅惘,因为它的形象还没有把它的完满的内容完满地表现出来供形象的观照。但是到了完满的内容完满地表现于艺术形象了,朝更远地方瞭望的心灵就要摆脱这种客体性相而转回到它的内心生活。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的现在。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尽管觉得希腊神像还很优美,天父、基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但是这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
b)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宗教的意识形式是观念,因为绝对离开艺术的客体性相而转到主体的内心生活,以主体方式呈现于观念,所以心胸和情绪,即内在的主体性,就成为基本要素了。这种从艺术转到宗教的进展可以说成这样:艺术只是宗教意识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如果艺术作品以感性方式使真实,即心灵,成为对象,把绝对的这种形式作为适合它的形式,那么,宗教就在这上面加上虔诚态度,即内心生活所特有的对绝对对象的态度。就艺术本身来说,它和这种虔诚态度是不相干的。这种虔诚态度之所以起来,只是由于主体在情感上沉浸到由艺术用外在的感性形象所化成客观的东西里去,和它达到同一,结果在观念里的这种内在的呈现以及心情振奋的情感就成为绝对达到客观存在的基本要素。虔诚态度是教众崇拜的最纯粹最内在最主体的形式,在这种崇拜里客体性相好像被吞食消化了,客体性相的内容脱离了客体性相本身而变成了心胸情绪所特有的东西。
c)最后,绝对心灵的第三种形式就是哲学。因为在宗教里神首先是以外在对象呈现于意识的,至于神是什么,神如何显现和继续显现他自己,是必须从学习教义中才能领会到的,这种宗教固然也沉浸到内心生活里去,推动教众和激发教众的心灵;但是情绪与观念的虔诚还不是内在生活的最高形式。我们必须把自由思考看作这种最纯粹的知识形式,哲学用这种自由思考把和宗教同样的内容提供给意识,因而成为一种最富于心灵性的修养,用思考去掌握和理解原来在宗教里只是主体情感和观念的内容。这样,艺术和宗教这两方面在哲学里统一起来了:一方面哲学有艺术的客体性相,固然已经把它的外在的感性因素抛开,但是在抛开之前,它已把这种感性因素转化为最高形式的客观事物,即转化为思想的形式;另一方面哲学有宗教的主体性,不过这种主体性经过净化,变成思考的主体性了。因为思考一方面是最内在最真实的主体性,而另一方面真正的思想,即理念,也是最实在最客体的普遍性,这只有在思考本身以内并且用思考的形式才能掌握住。
艺术、宗教和科学的分别我们暂时就只说这些。
意识的感性形式对于人类是最早的,所以较早阶段的宗教是一种艺术及其感性表现的宗教。只有在心灵的宗教里,神才以比较高的适合思考的方式被理解为心灵。从此可知,用感性形式来表现真理,还不是真正适合心灵的表现方式。(13)
有关美学(第1卷)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文章
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艺术的表现形式还没有达到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彼此之间是一种勉强的、黏附的关系。因此,艺术的发展就前进到“古典型艺术”阶段。实际上,黑格尔并没有否定艺术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而是说在人们认识绝对精神的过程中,“无论是就内容还是......
2023-11-17
主体方面所能掌握的最高的内容可以简称为“自由”。但是因为自由本身本来只是主体的,还没有实现的,就还有不自由,就还有作为自然必需的纯然客体的东西,跟主体对立,这就产生一种要求,要使这种对立归于和解。......
2023-12-06
经验一次次地证明了培根的一句著名格言:“略知哲学,人的心灵倾向于无神论;深入哲学,人的心灵导向于宗教。”在培根写出上述至理名言的同时,他忘记加上:深入哲学而带给心灵的上帝完全不同于略知哲学而远离的那位上帝。知识必然是互相联系的,而各种宗教正像语言必然是互相对立的。因此,任何有活力且健全的宗教都有一种标志性的特质。习惯往往以哲学和宗教是否真实来对它们进行判断,而这个方面正是哲学和宗教的弱点。......
2023-12-04
谢林干脆放弃了鲍姆嘉通的美学命名,将他的美学著作命名为“艺术哲学”。根据阿多诺的分析,美学之所以转向艺术哲学,完全忽视自然美,“是因为人的自由和尊严概念膨胀至极端的结果”。黑格尔等人将美学研究的对象严格限定为艺术,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也有他们的理由。20世纪的西方美学,特别是因为受到分析哲学的影响,更明确地将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等同于对艺术批评、艺术作品和艺术概念的语言分析。......
2023-11-17
哲学的宗旨是把握存在的意义,使存在成为本体论范畴。传统哲学把存在理解为实体性的存在者,这是形而上学的古典形态。语言哲学非常广泛,流派众多,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为事实是由语言构成的,因此没有实体性的存在,从而取消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存在具有自由性,而自由的规定是超越性和主体间性。存在作为本体论范畴,是生存的根据,生存是存在的异化。......
2023-11-17
在我们关于艺术发生学和审美心理学的论述中,其实已经蕴含和渗透了对美的哲学原理的一系列理解。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我们对美的哲学原理的理解实际上也贯穿着全书。其实这只不过是美学取消主义的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它反映了哲学上的无能和对人类理性的失去信心。......
2023-12-07
康德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具体而言,康德哲学影响和奠定了现代西方两大主流哲学思潮的思想倾向与哲学原则。就康德哲学整体而言,它所进行的“哥白尼式革命”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显然,康德哲学的理论主题在各个部分各有强调,但毫无疑问,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融为一体的。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这两个部分予以系统表述的人。......
2023-11-17
从古希腊的知识哲学、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到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可以说,精神救赎意识始终贯穿在西方古典人本哲学之中。作为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创始的康德哲学,其救赎意识上承古代传统,下开当代哲学精神救赎之先河,意义十分重大。由上可见,古希腊知识哲学重视理性、关注认识的动因之一就在于试图通过设立灵魂,拯救人类于自然之中。康德将这义务视为意志自律。......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