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大学的高等艺术教育总体上是滞后的”吗?这个问号是我加的,这篇由国内三位先生所写的《南非的生态艺术与理念》之论文的第一句话就出现了明显的判断错误。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催生了从政府、大学教育到国民“不变是硬道理”的国家意志和“无设计的设计”。我起码看过南非主要艺术院系的教学作品,更多的时间是在美术馆看到的作品,整体的艺术生态很富有生命力和原创性。......
2023-08-31
关于第一第二两部分,为着便于了解下文,我们首先就要提醒一个事实:就艺术美来说的理念并不是专就理念本身来说的理念,即不是在哲学逻辑里作为绝对来了解的那种理念,而是化为符合现实的具体形象,而且与现实结合成为直接的妥帖的统一体的那种理念。因为就理念本身来说的理念虽是自在自为的真实,但是还只是有普遍性,而尚未化为具体对象的真实;作为艺术美的理念却不然,它一方面具有明确的定性,在本质上成为个别的现实,另一方面它也是现实的一种个别表现,具有一种定性,使它本身在本质上正好显现这理念。这就等于提出这样一个要求:理念和它的表现,即它的具体现实,应该配合得彼此完全符合。按照这样理解,理念就是符合理念本质而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这种理念就是理想(106)。这种符合首先可能很形式地了解成为这样的意思:理念不拘哪一个都行,只要现实的形象(也不拘哪一个都行)恰好表现这个既定的理念,那就算是符合。如果是这样,理想所要求的真实就会与单纯的正确相混,所谓单纯的正确是指用适当的方式把任何意义内容表现出来,一看到形象就可以直接找到它的意义。理想是不能这样了解的。因为任何内容都可以按照它的本质的标准很适当地表现出来,但不因此就配称为理想的艺术美。比起理想美,这种情形就连在表现方面也显得有缺陷。关于这一点,我们先要提到一个到将来才能证明的道理:艺术作品的缺陷并不总是可以单归咎于主体方面的技巧不熟练,形式的缺陷总是起于内容的缺陷。例如中国、印度、埃及各民族的艺术形象,例如神像和偶像,都是无形式的,或是形式虽明确而却丑陋不真实,他们都不能达到真正的美,因为他们的神话观念,他们的艺术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本身仍然是不明确的,或是虽明确而却低劣,不是本身就是绝对的内容。就这个意义来说,艺术作品的表现愈优美,它的内容和思想也就具有愈深刻的内在真实。在考虑这一点时,我们不应只想到按照当前外在现实来掌握自然形状和摹仿自然形状所表现的技巧熟练的程度。因为在某些发展阶段的艺术意识和艺术表现里,对自然形状的歪曲和损坏并不是无意的,并不是由于技巧的生疏和不熟练,而是由于故意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由意识里面的内容所要求和决定的。从这个观点来看,一种艺术尽管就它的既定的范围来说,在技巧等方面是十分完善的,而作为艺术,它仍然可以是不完善的,如果拿艺术概念本身和理想来衡量它,它仍然是有缺陷的。只有在最高的艺术里,理念和表现才是真正互相符合的,这就是说,用来表现理念的形象本身就是绝对真实的形象,因为它所表现的理念内容本身也是真实的内容。前已提过,这个原则还包含一个附带的结论:理念必须在它本身而且通过它本身被界定为具体的整体,因而它本身就具有由理念化为特殊个体和确定为外在现象这个过程所依据的原则和标准。例如基督教的想象只能把神表现为人的形状和人的心灵面貌,因为神自身在基督教里是完全作为心灵来认识的。具有定性好像是使理念显现为形象的桥梁。只要这种定性不是起于理念本身的整体,只要理念不是作为能使自己具有定性和把自己化为特殊事物的东西来了解的,这种理念就还是抽象的,就还不是从它本身而是从本身以外得到它的定性,也就是从本身以外得到一个原则,去决定某种显现方式对它才是唯一适合的。因此,如果理念还是抽象的,它的形象也就还不是由它决定的,而是外来的。本身具体的理念却不如此,它本身就已包含它采取什么显现方式所依据的原则,因此它本身就是使自己显现为自由形象的过程。从此可知,只有真正具体的理念才能产生真正的形象,这两方面的符合就是理想。(107)(www.chuimin.cn)
有关美学(第1卷)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文章
“南非大学的高等艺术教育总体上是滞后的”吗?这个问号是我加的,这篇由国内三位先生所写的《南非的生态艺术与理念》之论文的第一句话就出现了明显的判断错误。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催生了从政府、大学教育到国民“不变是硬道理”的国家意志和“无设计的设计”。我起码看过南非主要艺术院系的教学作品,更多的时间是在美术馆看到的作品,整体的艺术生态很富有生命力和原创性。......
2023-08-31
7世纪前半叶,笈多王朝灭亡,在曲女城的戒日王带领下,恒河流域又成为了一个本土印度人的大帝国。在巴尔胡特和桑奇的本土艺术基础上,吸取犍陀罗的外来成分,一种在本地王朝统治下的印度美学理想就此诞生了。最早的秣菟罗艺术中,已经存在这种美学立像。......
2023-07-03
新媒体艺术常常呈现为一种非线性结构的超文本形式,这种非线性叙事形式始于电影的实验性探索。以非线性叙事为特征的超文本激发了用户直觉感知、跳跃性阅读和联想的能力。正如霍尔兹曼指出的,非线性语言必然导致散播。我们将沉浸在一种非线性顺序中,在我们自由探索时,链接推动我们进入故事—音响—图像—照片—视频—文字中,从一个世界来到另一个世界。......
2023-10-10
在公元1279—1351年的这段时间,中国是由蒙古人所统治的。但是,我们却很难区分出这些作品是宋代还是元代的产物。在这个复杂的时代,赵孟的出现是非常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唐代现实主义动物画在元代得到了复兴,为元代艺术增添了一个新的特色——“新唐派”风格。蒙古王朝爱好征战,这是众所周知的。在他们的统治期间,宗教画处于备受敬重的环境。颜晖就是当时深受元朝皇室恩宠的一位画家。......
2023-07-03
这样,鲍姆加通为美学开辟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同时,美学还是一种美的思维的艺术,它的任务是指导人们“以美的方式进行思维”。例如,美物、美人只因其存在形式而引起我们的快感,这就是美感,由此得出的判断就是审美判断。因此这种普遍性是一种主观的量,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存在。......
2023-11-20
在第四章中,我提到了维塔利·科马尔和亚历山大·梅拉米德进行的民族调查。第一次调查是对美国1001名成年人进行的。在综合结果中,驯养的动物领先于野生动物,还有很多人二者都想要。我们对这类景观的喜爱是以审美为特征的。现在,将这个节点更紧密地与进化联系在一起:我们晚更新世和更早时期觅食祖先的景观审美对他们而言是适应性的。......
2023-10-14
十八世纪,哲学家们开始将美学理论系统化。优美与崇高都被看作审美的积极因素。如今,美学家们倾向于谈论更具体的审美品质,特别是以艺术为主题的审美品质。构成一个物体审美品质基础的属性有时被限制在物体的边界内,但通常情况并非如此。第一类的例子是一个人看到婴儿的微笑时喊道:“哦!多美啊!”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个基于感性的判断、偏好或选择都是审美的。)不一定是审美的。......
2023-10-14
尽管人们对外表美的兴趣往往与性吸引和择偶问题分离,但这使得美的影响有了更大的空间,并为我们生活中其他更持久的方面增添了意义。对人类美的判断和吸引很少是狭隘的性,也不是只有在择偶问题出现的地方才起作用。只有当人类的美被正确地理解为这样的术语时,我们才能看到它超越了生育利用率的外表,去拥抱所有年龄和生命各个阶段的外表之美。......
2023-10-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