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童书的价值:揭秘童年的秘密

童书的价值:揭秘童年的秘密

【摘要】:人的一生是围绕童年展开的,而童年的秘密与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那些伟大的经典童书,的确是蕴含了人类最质朴的价值观。在童书里面,真、善、美这些伟大的价值正是其基本的主题。最美丽的童书蕴含着最美丽的人类精神,童书对人格的发展、对智慧的发掘、对人类普世价值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个问题是,新教育实验的魅力远远没有被发现。

人的一生是围绕童年展开的,而童年的秘密与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新教育实验将阅读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就是为了真正地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往往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随着时间不断向前奔跑,愈加感到童年的美丽。童年时能否产生对阅读的热爱,对将来的人生至关重要。

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往往在童书里面,最美丽的童书蕴含着最美丽的人类精神。如果儿童的阅读兴趣没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形成,以后他就很难对阅读产生热爱。

关于儿童阅读,我想谈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

随着对童书关注的深入,随着阅读在我们越来越多的学校深入开展,越来越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意义远远没有被我们所认识,没有被我们所发现。我曾讲过一句话:“现在想来,人的一生是围绕童年展开的。”这不是我的发明,实际上格林在《消逝的童年及其他》里说过,人在14岁以前所经历的东西将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无论是精神分析学家、人文主义心理学家,还是西方的深层心理学家,都把童年作为人一生的源头。比如,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有精神问题,作精神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追溯到他的童年。为什么?在童年的初期,他所看到的东西会对他的思想、价值观,对他的人生产生最根本的影响。

西方的很多心理学流派都很关注关键期的问题,认为人的心理发展、能力发展在人的早期有很多关键的时期。比如学语言的最关键时期大概是12岁左右,因为在那个时候人脑的两半球还没有高度分化,两个半球都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但过了那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就会退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十来岁的孩子到了国外,一年时间就可以基本上适应新的语言环境,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会变得非常流畅,而我们成年人甚至学了一辈子外语都不如孩子们学得快、学得流畅。

我们新教育实验正在做的儿童读写绘的课程,获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在苏州的工业园区娄葑二小看到,一个孩子画的画,那种色彩,那种想象力,让我很吃惊。可以说,很多孩子画的画,成年人根本画不出来,也就是说,我们的绘画能力,我们对色彩、对很多问题的想象力实际上是在退化。如果在孩子那个最敏感的时期,我们及时地把它开发了,把能力拓展了,使能力显现了,也许会影响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事实上,很多人本来会成为另外一个人,但是,在那个关键阶段我们没有刺激他的敏感区,没有发现他的潜在能力,他就可能一辈子走不上本该属于他的那条道路。所以说,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

第二个问题是,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是不是充分认识到了阅读的价值呢?我看也未必。

我去过北欧,北欧是童话的王国,挪威、丹麦这些国家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非常美丽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它们是一些拥有美好心灵的国家。在挪威,卖农副产品,可以把农副产品放在一个筐子里,搁在马路边上,没有人管,顾客每拿走一棵菜都会自觉地付钱。我想如果在我们这里,马路上放一个筐,虽不一定被偷光,至少也很少有人会放钱进去的。后来,我发现这些国家都是童话非常发达的国家,像挪威、丹麦,都是拥有很多童话作家的国度。童话和其他一些作品是不同的,人类最伟大的精神往往都包含在童话里面。

最近,我也看了一些童话,我发现成年人去阅读这些作品同样有价值。实际上,我和许多老师一样,是在弥补儿童时代的阅读缺陷。现在,一大批新教育人正在回过头来阅读童话,而且读得有滋有味。(www.chuimin.cn)

在苏州的工业园区娄葑二小,有个叫阳阳的孩子,刚刚失去父亲,变得孤僻、易怒,甚至对自己的母亲都非常冷漠。就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本书,改变了这个孩子,师生共读这本书后,他主动对母亲说出“我永远永远爱你”,从此逐渐变得开朗温和。所以说,童书的力量、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

我经常说,童书和其他的书不一样。那些伟大的经典童书,的确是蕴含了人类最质朴的价值观。在童书里面,真、善、美这些伟大的价值正是其基本的主题。最美丽的童书蕴含着最美丽的人类精神,童书对人格的发展、对智慧的发掘、对人类普世价值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儿童世界对价值的认识,不是通过我们的道德说教来完成的。你跟他讲要爱别人,要帮助别人,要有同情心,这些东西我认为只靠概念的灌输永远不可能真正打动孩子,只靠说教永远不可能真正扎根在孩子的心灵里。真正进入孩子心灵的是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具体的形象,只有这些形象所传达的信息、所反映的理念,才能真正在孩子的身上生下根来。

第三个问题是,新教育实验的魅力远远没有被发现。

如今,新教育实验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行动期。最初五年,我们更多的是靠理念的感召,而现在我们已经扎扎实实地进入到了行动的操作。

新教育这几年正在努力使实验项目课程化,开发了一些自己的东西,比如“毛虫与蝴蝶”项目,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儿童阶梯阅读的研究。

在推进阅读的过程中,大家更多地讲阅读多么重要,阅读怎么帮助我们成长,我们怎样创造阅读的环境。但是,很少有人深入地对阅读什么和怎么阅读去进行研究。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所有年龄的儿童,在儿童不同的成长时期需要不同种类的读物,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记得十多年前,我们曾给小学生开过一个书单,有100本书。这个书单实际上并没有产生多大的作用,因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读物,如在一至三年级时可能更多的是以绘本为主,要实践读、写、绘一体化,绘本的作用就非常大。

教师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所有的老师。在新教育小学,每天早晨孩子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晨诵,我们老师都会为孩子们精选一首诗歌,用这首美丽的诗开始一天的教育生活。每个孩子过生日,教师都会给他献上一首诗,嵌着他名字的一首诗。我相信,孩子们会一辈子记住这首诗。用诗歌来充盈人生,成为新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晨诵、午读、暮省,也渐渐成为了新教育儿童的生活方式

在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山东淄博金茵小学的常丽华老师。在山西运城举行的新教育年会上,当她介绍经验时,山西省教育厅的副厅长当场落泪。这位厅长说,如果中国的教育都这么办,不仅中国的教育变了,而且中国的社会都会变。常老师的这个班有36个孩子,他们每天和父母一起读书。常老师每天会给孩子的父母写一封信,父母读了书以后会给老师反馈,然后常老师会把精彩的东西再呈现给其他学生的父母。五年下来,孩子们读了500多本书,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优秀,也让家长们非常感动。

新教育实验仅靠几个专家来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有志者,能够把阅读作为一个课题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真正地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的阅读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没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永远不可能有孩子对阅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