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全民阅读:国家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全民阅读:国家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摘要】:目前,我们先后提出过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能源问题国家战略等,但是一直没有把阅读,尤其是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全民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来认真实施。为了推进全国性的“全民读书活动”,应成立一个领导机构——中华全民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

全民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 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 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更离不开阅 读。世界很多国家把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用尽各种办法推动全民阅读。

“国家战略”一词的使用,最早出自美国,其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在组织和使用一国武装力量的同时,组织使用该国政治经济、心理上的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科学。” 日本给国家战略下的定义是:“为了达成国家目标,特别是保证国家安全,平时和战时,综合发展并有效运用国家政治、军事、心理等方面力量的方策。”中国学术界对国家战略尚无统一认定,一般认为,它是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其任务是依据国际国内情况,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国家力量,筹划指导国家建设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达成国家目标。 目前,我们先后提出过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能源问题国家战略等,但是一直没有把阅读,尤其是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

其实,全民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更离不开阅读。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走向未来的时候,几乎和所有快速成长的时代一样,有很多问题。首先就是面临着共同价值崩溃的危险。[3]

无论是美国、英国、法国、 日本、葡萄牙,还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无论“阅读挑战行动”、“阅读优先”方案、“国家阅读计划”还是“天生读书种,读书天伦乐”……世界上很多国家把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用尽各种办法推动全民阅读。

最近几年,我国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倡导下,全民阅读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明显。我国国民读书的现状是值得担忧的。

(1)学生读书现状。中小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远离经典名著,课外阅读不容乐观。新华社记者李民在《孩子有时间读“闲”书吗?》一文中说:“学生、家长,乃至一些学校 ‘拒绝’课外读物,已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一个 ‘现象’。”大学生的读书现状又怎样呢?“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某重点大学86名学生进行随机采访显示,其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读书主要由于学习需要。四大名著只有4人完整地读过,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过,以后打算读的占一半,但条件是要看今后有没有时间。谈到什么书是他们必须读的,90%以上的人认为是英语四六级等考试用书。河北大学的七位博士生导师认为,当今大学生的读书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越来越浓,而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弱。另外一项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87.7%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的阅读结构不合理。

(2)教师读书现状。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的读书现状又怎样呢?《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每天学习2小时以上的仅占8.7%, 1小时以下的却高达70.4%,而根本不读书、不看报刊的也大有人在。

(3)城市读书现状。上海市发布的《2004年上海城市读书指数报告》表明,上海市是全国读书指数较高的城市,上海市人均年读书量为6—10册。然而,这个数字与犹太人、前苏联和美国等民族或国家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全世界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人均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为55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

(4)全国国民读书现状。“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图书)率连年呈下降态势。

总之,从各种调查统计数据或相关报道看,国民的读书情况令人堪忧。有人曾经指出:“一个国家没有现代科学就会落后;而一个民族没有人文文化,精神就会迷失,民族就会异化。一个社会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残缺的人。”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全民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来认真实施。

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4月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65.5%的国民希望有关部门举行全民阅读活动。这说明在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已经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

我建议采取下列做法加大力度推广全民阅读活动:

(1)成立中华全民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

为了推进全国性的“全民读书活动”,应成立一个领导机构——中华全民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该领导机构可设在中央宣传部或教育部或文化部之下,其基本职能是定期推荐“全民读书活动”书目,可根据不同年龄和群体分类分层推荐,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制定和适时调整或完善“全民读书活动”策略,以期使“全民读书活动”稳步、健康、持续和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策划全国性的读书活动;定期发布全国读书指数;开展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与评选活动等。各城市与乡镇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从而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全民读书活动”领导网络。(www.chuimin.cn)

(2)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亲自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

建议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省、市、县等各级主要领导每届任期内至少一次到校园与学生一起读书,以推动全民阅读。时间选择上,在国家阅读节设立前,可以选择在世界读书日;在国家阅读节设立后,则选择在国家阅读节。

(3)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建设是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工程,没有布局合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很难想象会有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镇。为此,建议制定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镇的图书馆建设标准,对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环境设施、图书数量、服务质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同时,倡导和鼓励各级各类教育、文化部门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扶持和帮助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建设图书馆、图书室等公共读书场所,促进和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促进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目前,很多县的图书馆由于新书很少,且“守株待兔”,利用率极低。在这方面,国家应该实行图书馆达标制度,对是否达标,由独立的评审机构确定。

(4)认真做好优秀图书的推介工作。

图书推介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知识工程,国家要做好优秀图书的推介工作,尽快组织力量研制适合各领域人群的基础阅读推荐书目,最终形成中国人的基础阅读书目。通过这些书目让全体国民尽快了解优秀图书的出版信息。注意推介工作的多样性(运用多种媒体)、层次性(不同读者群)、艺术性(吸引读者眼球),从而激发读者阅读的愿望与激情。要推进独立书评人制度,在全国主要媒体开设阅读的频道与栏目,由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向全社会推荐优秀书目。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在阅读节期间,可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或读书征文、图书漂流、中华经典阅读大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全民读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6)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

评比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有力杠杆,通过评比促进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市的建设。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评选“全国阅读十佳”城市。在同一个城市可以评选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学校等,也可评选某个城市的“读书十佳”等。设立国家级的读书奖,此奖的评审,也由独立的专家委员会评出。此读书奖,并不一定限制在读书上,还可以是“论文竞赛”——在法国的历史上,这样的论文竞赛,成就了不少大师级的人物,如卢梭等,同时使读书成为热潮。

在推进“全民读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由城市带动农村。根据我国城市经济较农村发达、市民文化素质较农村居民高、读书意识较农村居民强等特点,我认为推进“全民读书活动”应采取“由城市带动农村”策略。首先在全国城市中推进“全民读书活动”,由城市向农村辐射,带动农村的“全民读书活动”。

(2)由学校带动家庭与社区。学校是学习的中心,为了使学校成为学习型校园,学校应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提倡青少年阅读经典名著,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学生的父母)的读书活动,通过建立学校与社区的经常性联系带动社区的读书活动,形成书香家庭与书香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