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寺又称南寺,藏文称为“噶丹旦吉林”,意为“兜率广宗洲”。阿拉善左旗广宗寺广宗寺为阿拉善地区八大寺之一的最大寺庙,建在贺兰山西麓一个山谷里,由二十几组建筑群组成。这样,从六世达赖为广宗寺的第一代活佛起,共转世了六代活佛。广宗寺的活佛有“呼图克图”称号,在清代注册于理藩院。阿拉善左旗广宗寺正殿南寺在“文革”前有许多佛塔。据1958年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和历史调查资料,当时广宗寺还有喇嘛445名。......
2023-12-06
昭化寺
昭化寺,蒙古语称“朝克图库列庙”,位于阿拉善左旗朝格图呼热苏木驻地,系阿拉善地区八大寺之一。
据《阿拉善盟地名志》记载,该寺兴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当时取名“朝克图库列庙”。乾隆十三年(1748年)扩建,并将西藏达赖六世仓央嘉措遗体浮厝于此庙(厝音错,安置之意),后才请到广宗寺(见前文“广宗寺”)。该寺共有大小庙殿9座,房屋200多间。同治七年(1868年)受到严重破坏。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赐“昭化寺”匾额,到1958年时尚有喇嘛262人。“文革”中又遭破坏,仅存大小殿宇各一座。1980年以来,在原寺喇嘛却达尔满吉的倡导和带领下,重新修建该庙,并举行法事活动。
据传,现在昭化寺的地址上,曾有一座热格苏木关布的小型庙宇。附近有楼兰族(当地人称云树法部落)牧民放牧生息,并在此庙宇进行简单的宗教活动,由名叫朝格图的夫妇二人看守此地。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西蒙古和硕特部贵族和罗理正式被清廷封为札萨克多罗贝勒,职爵世袭,称为阿拉善(贺兰山)厄鲁特旗王。当时,由南凯巴剌等喇嘛为首的几名僧人主持这小庙宇里的法事活动,他们与当地游牧部落的信徒有着友好往来。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路过此地,在众多施主的资助下,在此举行了法事活动。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春,六世达赖喇嘛同12名侍从人员前往定远营(今巴彦浩特)晋见阿拉善厄鲁特旗王札萨克多罗贝勒阿宝(和罗理第三子)并获准在朝格图夫妇家址上修建寺院。从此六世达赖开始了在阿拉善地区传播佛教、讲经说法的云游历程。他遵照拉萨寺院的法事规程,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法事活动、诵经程序,并付诸实行。自筹10000两白银让年仅13岁的阿旺多吉赴藏深造。阿旺多吉不负众望,经过12年刻苦钻研,精通经文及论理,乾隆三年(1738年),带了很多经文、佛像和法事用具等返回故乡。
雍正九年(1731年)协礼台吉班茨尔扎布为首的施主上奏阿拉善王阿宝,请求修建寺院,获得了阿宝的大力支持,雍正十一年(1733年)夏季开始破土动工,先建了6间大的大雄宝殿、葛根拉布隆3间、庙仓若干间,寺院初具规模。随着经殿的建成,此寺成为众所周知的寺院,命名为“朝格图呼热”(藏文为巴拉钦拉布楞),意为吉祥园。这是该寺的原名。
乾隆四年(1739年),在阿宝与公主夫人布施150两白银以及在班茨尔扎布等施主的大力资助下,大规模地扩建各经殿,此时的大雄宝殿扩建成为双层25间,观音殿、经轮殿等诸多殿堂均得到扩建,共36间。当年秋季,赴藏深造12年之久的阿旺多吉返回故乡,所带来的诸多珍贵的佛像、挂像、经典、法事用具等,摆满了各经殿。(www.chuimin.cn)
乾隆七年(1742年),兴建平层15间的密咒学本堂(snags-pa-vdu-khang)。乾隆十一年(1746年)五月八日,六世达赖喇嘛在承庆寺圆寂,次年将六世肉身移到该寺旁立塔供奉。按阿旺多吉的意愿,经旗札萨克的同意,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开始建造广宗寺(南寺),并将朝格图呼热的密咒学本堂全盘搬至现广宗寺寺址,只留下少数僧徒看守寺院。这少数僧徒经十几年的艰辛努力,广收佛徒,香火重旺,逐步得到了发展,当时该寺的主持喇嘛由广宗寺派任。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理藩院御赐以四种文字书写的“昭化寺”匾额,从此,该寺主持喇嘛由本寺派任,当时喇嘛人数达300余名。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将大雄宝殿又扩建成为现有的49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将原有9间大的藏经殿扩建为12间。1948—1949年间,又将寺院翻修一番,直至“文革”期间。
“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大雄宝殿、密咒学本堂因作为粮库而幸免于难外,其他经殿均遭破坏,大量珍贵法器、佛像等宗教艺术品失窃,就连木制地板也被洗劫一空。
1979年以来,以本寺罗布生却德尔为首的部分喇嘛自己动手,重新塑造佛像、缎制唐卡佛像等,得到了广大施主的大力资助,开展了各种法事活动。
1984年至1985年,幸存的两个经殿先后归还于众僧,并成立了由罗布生却德尔为首的管理所,20多年以来,不断维修寺院,进行各种法会,渐渐进入了正常轨道。
据统计,寺院现有经殿、房屋、庙仓等110余间,注册僧徒60余名,定期举行诵经法会,基本上满足了周边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需求。
昭化寺现任住持阿旺老迪,阿拉善人,本寺喇嘛出身,现为阿拉善盟佛教协会常委、阿拉善左旗政协委员。(据阿拉善佛教网材料编写)
有关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的文章
广宗寺又称南寺,藏文称为“噶丹旦吉林”,意为“兜率广宗洲”。阿拉善左旗广宗寺广宗寺为阿拉善地区八大寺之一的最大寺庙,建在贺兰山西麓一个山谷里,由二十几组建筑群组成。这样,从六世达赖为广宗寺的第一代活佛起,共转世了六代活佛。广宗寺的活佛有“呼图克图”称号,在清代注册于理藩院。阿拉善左旗广宗寺正殿南寺在“文革”前有许多佛塔。据1958年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和历史调查资料,当时广宗寺还有喇嘛445名。......
2023-12-06
大召大召山门大召,蒙古语俗称“伊克召”,即为“大庙”的意思,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今通称“大召”。这样,呼和浩特大召被保护,而呼和浩特的喇嘛们则投降了后金。这年,内齐托因二世呈请康熙帝,动用自己的庙仓财产修葺大召。清代,大召的法定喇嘛人数为80人。大召是明清时期内蒙古地区最著名的寺院。在佛堂正中供有一尊银佛像,因此大召又称为“银佛寺”。大召银佛壁画,是大召的一大特色。......
2023-12-06
康熙三十五年,对什保齐召进行扩建修葺,清廷赐名“慈寿寺”并敕给满、蒙、汉、藏四体文寺额。嘉庆二十三年九月,理藩院审理锡埒图召(延寿寺)和巧尔气召(延禧寺)归属纠纷案中,由于“唯独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仍然争辩,拒不诚服”,偏袒巧尔气召,因而被革除札萨克达喇嘛职务。......
2023-12-06
乌素图召一、历史沿革乌素图召,位于呼和浩特西郊外西北10公里大青山麓的乌素图村。统称乌素图召的五座寺院,都相距不远。民国时期的乌素图召庆缘寺庆缘寺,是乌素图召的主寺,俗称察哈尔喇嘛召。庙宇建成后,察哈尔迪彦齐便成了乌素图召的第一代活佛。乌素图召庆缘寺察哈尔迪彦齐于康熙十年圆寂,享年73岁高龄。乌素图召的“呼图克图”由此而沿袭。......
2023-12-06
五塔寺五塔寺,蒙语称“塔本·索布日嘎”,即为“五塔”之意,汉名“慈灯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塔寺街。慈灯寺的其他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仅留下一座拱门方台上挺立的五塔,其学名为“金刚座舍利宝塔”,所以此寺俗称为五塔寺。呼和浩特五塔寺,是高近8米的金刚宝座塔在中央及四隅分置鼎立。用五塔来表示五尊佛,这大概是着重表示五种佛智。呼和浩特五塔寺现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23-12-06
梅力更召一、历史沿革梅力更召坐落在包头市昆都仑区西约30公里处。梅力更召,汉名“广法寺”,为清代乌兰察布盟乌拉特西公旗旗庙。该庙第三世活佛名叫墨尔根,故俗称“墨尔根召”,今写成“梅力更召”。梅力更召设有七个“仓”,这些“仓”都是为召庙宗教活动和召庙膳召地分股、收租等事项服务的机构。梅力更召的活佛共传八代。梅力更召除于1919及1934年曾两次遭到焚烧和抢劫外,在“文革”中又遭到严重破坏。......
2023-12-06
小召一、历史沿革小召,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小召街,蒙古语称“巴噶召”,即为“小庙”的意思,汉名为“崇福寺”。据蒙文《内齐托因呼图克图一世传》载,小召建于阿勒坦汗之孙俄木布·洪台吉时期。这时的小召已陈旧破损。呼和浩特本地人称这一天为“小召晾甲日”。据蒙文《内齐托因二世传》记载,也在这一年,小召进行了一次修葺和扩建,其规模相当宏伟。小召建筑今仅存其牌楼。......
2023-12-06
今包头市“昆都仑召文物保管所”设立在此。从此,昆都仑召形成了在内蒙古寺庙历史上罕见的“东、西活佛”系统。昆都仑召在清代时系乌拉特中公旗的旗庙,直属清朝理藩院管辖,地位与藩王一致,是皇亲和各旗王爷们礼佛祈福的地方。昆都仑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传承寺院,召内僧人以蒙古族居多。这种情况下,昆都仑召就承担了学校的功用。昆都仑召是内蒙古西部......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