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五年,对什保齐召进行扩建修葺,清廷赐名“慈寿寺”并敕给满、蒙、汉、藏四体文寺额。嘉庆二十三年九月,理藩院审理锡埒图召(延寿寺)和巧尔气召(延禧寺)归属纠纷案中,由于“唯独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仍然争辩,拒不诚服”,偏袒巧尔气召,因而被革除札萨克达喇嘛职务。......
2023-12-06
广宗寺
一、历史沿革
广宗寺位于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主峰巴音森布尔西北侧一个群山环抱的宽阔地带,地势高低错落,面积约9.4平方公里,周围树木成阴。南边有一条小溪,涓涓流水终年不断。广宗寺又称南寺,藏文称为“噶丹旦吉林”,意为“兜率广宗洲”。
阿拉善左旗广宗寺
广宗寺为阿拉善地区八大寺之一的最大寺庙,建在贺兰山西麓一个山谷里,由二十几组建筑群组成。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富丽堂皇。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大经堂、黄楼寺等。其中供奉第六世达赖喇嘛遗体宝塔的大殿称为“黄楼寺”。黄楼寺是一座两层楼阁的建筑,其前部为81间,后部为49间,全部用黄、绿色琉璃瓦砌成,极为富丽。据说,在这座殿内,除六世达赖遗体外,还保存着飞天人像化石、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金佛、唐文成公主的宝剑等珍贵历史文物。
广宗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宗寺的始建,与在内蒙古地区,尤其在阿拉善地区所广为流传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1706)的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清代官方文书记载,达赖六世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月初被清朝官兵押送北京的途中,“行至西宁口外病故”(《清实录》卷236),年仅24岁。西藏人也一直认为仓央嘉措是死在青海湖滨。但有趣的是,据有关佛教传记的蒙文资料和阿拉善地区的传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清军押解到青海湖滨时,乘机逃走。于是他周游印度、尼泊尔以及康藏地区,弘法利业。后来到他34岁那年,即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时,带着他的12位门徒来到了阿拉善地区,投靠了一位名叫班自尔扎布的台吉。此后他以各种奇异的法术等博得了阿拉善地区王公贵族及平民百姓的崇信。此时,仓央嘉措以阿拉善地区为根据地,先后曾到过北京、五台山和外蒙古喀尔喀等地,弘扬佛法。最后在阿拉善地区圆寂,终年64岁。(蒙文《达赖六世仓央嘉措传记》)
11年后,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蒙古人传说中的六世达赖的弟子即班自尔扎布之子阿旺多尔济,依着六世达赖的生前旨意,在贺兰山中修建了一座庙宇。然后从昭化寺(建于1739年,见后文)将六世达赖的遗体迎来,以七宝装“舍利”塔式金盒供养在庙里,并尊为该庙的第一代活佛,誉为“德格都因格根”(上尊活佛),阿旺多尔济便作了第一代“喇嘛坦”(尊喇嘛)。这样,从六世达赖为广宗寺的第一代活佛起,共转世了六代活佛。广宗寺的活佛有“呼图克图”称号,在清代注册于理藩院。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阿拉善第三代王罗卜桑多尔济上报清廷,呈请寺名,清廷为该寺赐名“广宗寺”,授给镌有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寺名的乾隆御笔金匾。此匾的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闰八月十六日”(此处所写“闰八月”应是笔误,乾隆年无“闰八月”),从此南寺有了这个正式名称,在此以前的名字叫“潘代加木草林”。
1760年南寺的庙宇僧舍只有197间,南寺在发展和扩大过程中得到过旗札萨克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广大施主群众的大量资助,他们为南寺捐献的资财和能工巧匠所付出的劳动是无法估量的。经过百余年到1869年的时候,南寺殿堂已达到2859间,据说僧侣人数也增加到1500名。
阿拉善左旗广宗寺正殿
南寺在“文革”前有许多佛塔。在如今双白塔的位置,原本是个塔林区,曾有过各种造型的佛塔66座,多在“文革”中被毁。
双白塔是“文革”中幸存的两座佛塔,是南寺现存的古迹之一。根据造型,较高一座是菩提塔,低一点的叫尊胜塔。据说初建时期,双白塔是南寺的北界,后来随着寺区的扩大,这里成为寺区的中心。关于建双白塔的原因,有多种传说。一种说法是,六世达赖初到此地时,曾受到两位牧民的盛情接待,这两座白塔就是为了纪念这两位牧民;另一种说法是,建双白塔是为了安置六世达赖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哪种说法准确呢?我们已经无法考证。历史上的很多谜就是这样产生的。南寺菩提塔于2003年7月6日遭雨水侵蚀泡塌,惊现万件文物,由此看白塔是用来存放六世达赖喇嘛生前物品的塔的可能较大。
乾隆四十五年(1706年),达赖六世圆寂时,正值盛夏,而法体毫无变化,信众及门徒便修建了灵塔,将法体藏于塔内。“文革”期间,塔被破坏,据目击者说,时隔200余年,法体竟完好如初。后法体由寺庙喇嘛收敛焚化。
现在这座佛塔是1998年重建的,塔高10.5米,合市制315寸,是为了纪念达赖六世诞辰315周年。塔内藏有释迦牟尼像10万张,宗喀巴师徒三尊像10万张,莲花生大师像10万张,三族佛像20万张,马头明王像10万张,龙尊王佛像10万张,四臂观音像10万张,具光佛母像10万张等佛像类和《甘珠尔》经一套108卷,《解脱经》3部,《菩提道次第广论》1部,宗喀巴传、米拉日巴传、六世达赖赖嘛传各1部,《俱舍论》、《现观应严论》各1部,六世达赖梵名咒10万遍,护法神咒10万遍以及六字真言等经咒。
阿拉善南寺佛殿
六世达赖荼毗塔是座黄色的佛塔。荼毗塔中荼毗是梵语,意为火葬,这里是焚化达赖六世法体的地方。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高僧,防止人踩踏灵骨灰烬,信众集资建了这座佛塔,据说佛塔内藏有六世达赖使用过的牦牛皮褡裢一件。
南寺有藏传佛教大寺院必须具备的四个学院式僧院,即四大扎仓。它们是显宗扎仓(藏语称mtshan-nyidgrwa-tshang)、密宗扎仓(rgyuad-pa-grwatshang,也称续部僧院)、时轮扎仓(dus-vkhor-grwa-tshang)、医药僧院(sman-pa-grwa-tshang)。据1958年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和历史调查资料,当时广宗寺还有喇嘛445名。
广宗寺曾有过六座属庙,南寺周围的瞻卯山、额尔德尼召和距寺较远的道布吉林三座小庙是由南寺管理的。子庙或属寺有昭化寺(朝克图库热)、承庆寺(门吉林)、妙华寺(图克木)、沙尔子庙、查干高勒庙,以及甘肃天祝的石门寺(嘉格隆)等。它们的堪布(法台)或由南寺喇嘛担任,或由本寺提名后由南寺任命。大喇嘛、掌堂师(格师贵)等主要僧职均由本寺提名后由南寺批准任命。遗憾的是,这些庙宇建筑在“文革”中大都被拆毁。
二、历辈活佛
南寺的活佛与其他寺庙不一样,是由两个系统形成的,一个是从选定建寺地址的六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系统开始为活佛;另一个是亲自建寺的阿旺多尔济(据传是第巴·桑结嘉措的化身)的转世开始,以寺主活佛转世的形式传下来的。
六世达赖系统:
1.一世活佛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1764),曾用化名阿旺曲札嘉措(ngag-dbang-chos-grgs-rgya-mtsho)。他的传记在阿旺多尔济(ngag-dbang-rdo-rje,1715—1780)用藏文于1757年撰写的《妙音天界琵琶音》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原书第一次在阿拉善南寺刊行流传,20世纪初传到拉萨,也出现了该书原版为底本的拉萨木刻板。
仓央嘉措曾留下很多优美的诗歌,是藏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后期的作品有《大悲观音诉愿词》、《阿拉善神祈供》和为连城大寺写的《白莲妙树寺志》等。前两个著作有南寺刻印本,后一作品已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他生活的年代是1683年3月1日至1764年5月8日,但南寺是按11月25日在他灵塔前举行会供轮仪式庆祝他的诞辰的。
2.二世活佛是罗桑图布丹嘉木苏,俗称温都尔葛根。
3.三世活佛是却达尔嘉木苏。
4.四世活佛是伊希楚勒图木达尔吉嘉木苏。(www.chuimin.cn)
5.五世活佛是贡萨勒永恰布。
蒙古族信教群众认为,南寺活佛是阿拉善最大的葛根(活佛),其各代转世大都受达赖、班禅授予的“伊拉古克桑·班迪·贡卓诺门汗”和朝廷授予的“大格布呼图克图”封号,还有一尊号叫“嘉勒色来”葛根。
南寺另一位寺主葛根称“迭斯尔德呼图克图”,意为寺主活佛,当地蒙古人称其为“喇嘛坦”,故本文沿用之。
寺主活佛,即喇嘛坦系统:
1.一世喇嘛坦阿旺多吉(ngag-dbang-rdo-rje,1715—1780)
1715年生于阿拉善旗厢根达来巴嘎的匝布苏尔乌素。相传,被押送到北京的六世达赖喇嘛在途中从青海畔乘机逃走后云游各地,当他来到阿拉善时首先就在清代西藏第司·桑结嘉措(1653—1705)转生的家里做客,并听见此家婴儿的啼哭声就认出了第司·桑结嘉措的声音,确认其为第司·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因此,这个转世灵童从小就跟随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出家为僧,曾赴西藏学经数年。晚年在阿拉善南寺时因寺院利益与阿拉善第三代札萨克王发生矛盾,王爷听信阿旺多吉在念诅咒经的传言,将他逮捕囚禁,因年事已高而不堪忍受囚禁之痛苦,最后在牢狱中打坐示寂,是年为1780年。
2.二世喇嘛坦
生于1784年,是安多藏族,据说是土观活佛的外甥,未能迎请至南寺坐床,9岁夭折。
3.三世喇嘛坦丹增忠乃多吉
1793年出生于阿拉善旗巴润别立之地。其父为本旗四次袭镇国公多尔济色布腾。三世喇嘛坦在南寺设立了显宗扎仓,从而奠定了南寺学经制度的基础。他有一些用藏文写作的零散经文流传至今。约在1856年圆寂。
4.四世喇嘛坦阿旺巴达尔吉嘉木苏
1857年生于阿拉善本旗,迎请到南寺坐床后不久圆寂。
5.五世喇嘛坦桑吉嘉木苏
1871年生于阿拉善旗,是阿拉善旗镇国公阿玉尔扎那之子。经八世班禅确认为四世喇嘛坦的转世后迎请到南寺坐床。29岁时入藏学习,精通藏语文和显密教法,成为阿拉善旗近代史上的著名佛学家。他同多位著名活佛来往密切,尤其同第十三世达赖关系甚密,往来信件有一捆曾存于南寺。其中1907年十三世达赖给五世喇嘛坦的复信内容载于《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上。他还征得达赖同意后将十三世达赖所作《宗喀巴千供仪规》一书收入自己文集第一帙——噶帙中,书后记载着如此这般的原因经过。他请达赖重新制定过南寺寺规,达赖、班禅都曾有授予他“额尔德尼诺门汗”(宝法王)封号的法诏。
桑吉嘉木苏于光绪五年(1879年)进京参加喇嘛年班,受封“迭斯尔德呼图克图”(寺主活佛)。据有关记载,民国三年(1914年)大总统也曾确认这一封号。
现任第六世喇嘛坦,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研究所贾拉森教授对五世喇嘛坦桑吉嘉木苏有所评价,他写道:“第五代喇嘛坦对南寺的发展作用很大。他主持新建大经堂和扩建修缮六世达赖灵塔大殿,派众多僧人赴藏学习佛教经典,提高了南寺佛学水平;主持迎接九世班禅;应十三世达赖之命设立五供祈愿法会并规定每日念诵《宗喀巴千供仪规》,给僧人受戒,讲解教义,传授密……不一而足。”
他还写道:“他著述甚丰,内容有佛教显密教义、仪轨、颂词等,刻板刊行文集有三函(此三函著述今藏在塔尔寺和布达拉宫)。”[1]
五世喇嘛坦于1944年3月2日在南寺圆寂,享年74岁。
6.六世喇嘛坦阿旺丹比坚参
也称“迭斯尔德呼图克图”,现取“坚参”二字作名字,并按蒙古式读法,汉文译作“贾拉森”,为现任喇嘛坦。
现任喇嘛坦贾拉森,1946年生于甘肃省天祝县,俗名拉嘎旺,父名巴玛才让,母名云吉。班禅认定后,赐名阿旺丹比坚参。3岁时被迎请至阿拉善,5岁受出家戒并坐床,开始学习藏文和背诵经文,12岁时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进入小学学习。此后一直学习到研究生毕业,并留学日本。现从事蒙古语研究和教学工作,任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同时在全国、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佛教协会分别担任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
南寺作为阿拉善左旗最大的寺院,也作为信教群众向往、信仰的地方,聚集了大量有历史价值的珍贵佛像、佛经和佛教文物、佛教艺术品,也聚集了精通佛教显密二宗教规的高僧大德,当然也聚集了无法估算其价值的以金银珠宝为材料的大批法器、供器等,比如在“文革”中丢失的3寸高的纯金无量寿佛像和20世纪50年代初用25公斤白银制作的大悲观音的立体坛城。1949年前葛根和庙仓还拥有大量的牲畜、土地、房产和属民。
“文化大革命”中南寺遭到很大破坏。
1981年南寺部分僧人来到原寺址盖起蒙古包和帐篷,举行了夏季祈愿法会,并由罗卜桑宁吾、尚巴丹达尔、丹比宁吾等人出资出力,在原葛根仓房的遗址上盖建了5间平顶佛堂,把桑吉拉布坦精心捡起收藏的六世达赖骨灰重新造塔供奉。还塑制了宗喀巴师徒三尊泥像。为达尔吉诺门汗、温都尔葛根、桑吉嘉木苏喇嘛坦各造灵塔一座。
据最新统计,现在该寺有注册僧人百余名,常住寺僧人有近20名。除大殿外还有赞康、三族佛殿、庙仓、施主及游客接待处。有僧舍几十间。本寺附近的瞻卯山山洞也盖起了一些建筑,恢复了香火。南寺在各佛教节日都举行法会,基本上满足了信教群众的朝佛需要。
有关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的文章
康熙三十五年,对什保齐召进行扩建修葺,清廷赐名“慈寿寺”并敕给满、蒙、汉、藏四体文寺额。嘉庆二十三年九月,理藩院审理锡埒图召(延寿寺)和巧尔气召(延禧寺)归属纠纷案中,由于“唯独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仍然争辩,拒不诚服”,偏袒巧尔气召,因而被革除札萨克达喇嘛职务。......
2023-12-06
五塔寺五塔寺,蒙语称“塔本·索布日嘎”,即为“五塔”之意,汉名“慈灯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塔寺街。慈灯寺的其他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仅留下一座拱门方台上挺立的五塔,其学名为“金刚座舍利宝塔”,所以此寺俗称为五塔寺。呼和浩特五塔寺,是高近8米的金刚宝座塔在中央及四隅分置鼎立。用五塔来表示五尊佛,这大概是着重表示五种佛智。呼和浩特五塔寺现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23-12-06
大召大召山门大召,蒙古语俗称“伊克召”,即为“大庙”的意思,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今通称“大召”。这样,呼和浩特大召被保护,而呼和浩特的喇嘛们则投降了后金。这年,内齐托因二世呈请康熙帝,动用自己的庙仓财产修葺大召。清代,大召的法定喇嘛人数为80人。大召是明清时期内蒙古地区最著名的寺院。在佛堂正中供有一尊银佛像,因此大召又称为“银佛寺”。大召银佛壁画,是大召的一大特色。......
2023-12-06
梅力更召一、历史沿革梅力更召坐落在包头市昆都仑区西约30公里处。梅力更召,汉名“广法寺”,为清代乌兰察布盟乌拉特西公旗旗庙。该庙第三世活佛名叫墨尔根,故俗称“墨尔根召”,今写成“梅力更召”。梅力更召设有七个“仓”,这些“仓”都是为召庙宗教活动和召庙膳召地分股、收租等事项服务的机构。梅力更召的活佛共传八代。梅力更召除于1919及1934年曾两次遭到焚烧和抢劫外,在“文革”中又遭到严重破坏。......
2023-12-06
小召一、历史沿革小召,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小召街,蒙古语称“巴噶召”,即为“小庙”的意思,汉名为“崇福寺”。据蒙文《内齐托因呼图克图一世传》载,小召建于阿勒坦汗之孙俄木布·洪台吉时期。这时的小召已陈旧破损。呼和浩特本地人称这一天为“小召晾甲日”。据蒙文《内齐托因二世传》记载,也在这一年,小召进行了一次修葺和扩建,其规模相当宏伟。小召建筑今仅存其牌楼。......
2023-12-06
今包头市“昆都仑召文物保管所”设立在此。从此,昆都仑召形成了在内蒙古寺庙历史上罕见的“东、西活佛”系统。昆都仑召在清代时系乌拉特中公旗的旗庙,直属清朝理藩院管辖,地位与藩王一致,是皇亲和各旗王爷们礼佛祈福的地方。昆都仑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传承寺院,召内僧人以蒙古族居多。这种情况下,昆都仑召就承担了学校的功用。昆都仑召是内蒙古西部......
2023-12-06
为今人所不知的是,在清朝入关以前,锡埒图召与盛京的清政府已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锡埒图召从清初起即陆续扩大殿宇,终具现在规模。锡埒图召的建筑群体是以南北为中轴、东西相对称的布局形式建造而成,建筑宏伟、富丽堂皇,独具风格。清代,锡埒图召的法定喇嘛编制为108人。锡埒图召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呼和浩特市内最大的寺庙。......
2023-12-06
乌素图召一、历史沿革乌素图召,位于呼和浩特西郊外西北10公里大青山麓的乌素图村。统称乌素图召的五座寺院,都相距不远。民国时期的乌素图召庆缘寺庆缘寺,是乌素图召的主寺,俗称察哈尔喇嘛召。庙宇建成后,察哈尔迪彦齐便成了乌素图召的第一代活佛。乌素图召庆缘寺察哈尔迪彦齐于康熙十年圆寂,享年73岁高龄。乌素图召的“呼图克图”由此而沿袭。......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