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梅力更召: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概况

梅力更召: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概况

【摘要】:梅力更召一、历史沿革梅力更召坐落在包头市昆都仑区西约30公里处。梅力更召,汉名“广法寺”,为清代乌兰察布盟乌拉特西公旗旗庙。该庙第三世活佛名叫墨尔根,故俗称“墨尔根召”,今写成“梅力更召”。梅力更召设有七个“仓”,这些“仓”都是为召庙宗教活动和召庙膳召地分股、收租等事项服务的机构。梅力更召的活佛共传八代。梅力更召除于1919及1934年曾两次遭到焚烧和抢劫外,在“文革”中又遭到严重破坏。

梅力更召

一、历史沿革

梅力更召坐落在包头市昆都仑区西约30公里处。北靠乌拉山南麓山脚,南距包兰铁路约1公里,有山有水,风景幽雅。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从青海来的三位喇嘛云游到山峰峻峭的乌拉山前,看到这里郁郁葱葱的树木,两面环山的山沟里有潺潺溪水,溪旁有青青碧草,风景独秀,于是便选此地为建庙之地。

梅力更召,汉名“广法寺”,为清代乌兰察布盟乌拉特西公旗旗庙。该庙第三世活佛名叫墨尔根,故俗称“墨尔根召”,今写成“梅力更召”。

梅力更召始建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经过三位喇嘛的努力和该旗广大群众的资助和支持,历经十多年,建成五座大殿,其中最大的“迈达哩殿”殿中供奉了佛身高达八丈一尺的泥塑迈达哩佛像。迈达哩殿前面是大经堂殿,还有“舍利庙”,内供奉梅力更召历辈活佛的舍利。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廷赐名为“广法寺”。原有殿堂5座、经堂7处、藏经塔5座。该召极盛时期喇嘛达500余人。清代设“度牒”喇嘛百余人。

梅力更召设有七个“仓”,这些“仓”都是为召庙宗教活动和召庙膳召地分股、收租等事项服务的机构。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由该召的权威机构格根仓(活佛仓)申请理藩院,将梅力更召备案注册。次年,理藩院将此事转奏乾隆帝,乾隆以满、蒙、汉、藏四种文字书写的“梵昌寺”牌匾,悬挂在格根仓正门。

清末至民国时期,梅力更召有已开垦的膳召地1056顷,全部出租给汉人耕种。当时该召的牲畜头数达18300头,其中羊约有10000只以上。(以上资料来源为包头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编写的《包头宗教史料》)

梅力更召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一座很有地区特点的寺庙。其主要特点是将藏文经典译成蒙文,用蒙语诵经,而内蒙古其他寺庙历来基本都用藏语诵经。该寺的三世活佛法名叫罗桑丹比坚赞(1717—1766,blo-bzang–bstan-pavi-rgyal-mtshan),因他聪明过人,学识渊博,通晓多种文字,著述众多,因而在蒙古人中以“墨尔根活佛”著称。墨尔根活佛在18世纪的蒙古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用蒙文写了很多诗歌,博得蒙古文学研究家们的好评。此外,墨尔根活佛所著蒙古编年史《大蒙古国根本黄金史》(1765年成书)一书,在18世纪蒙古历史编纂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得到国内外蒙古史家们的关注。

梅力更召的活佛共传八代。最末一代活佛叫嘎拉桑丹比坚赞,曾是内蒙古佛教协会会员。

梅力更召除于1919及1934年曾两次遭到焚烧和抢劫外,在“文革”中又遭到严重破坏。现存建筑,沿中轴线自南而北是章恒殿(驯服殿)、大经堂、迈达哩殿(弥勒殿)等。(www.chuimin.cn)

二、历辈活佛

梅力更庙的历辈活佛均按蒙古人习惯称作“梅力更葛根”(mergengegen),指梅力更召(广法寺)的活佛。这些“葛根”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影响较大,共转生八世。

1.一世葛根迪如瓦,藏族,是梅力更召的创建者。

2.二世葛根丹津嘉措(bstan-vdzin-rgya-mtsho),蒙古族

3.三世葛根罗桑丹比坚赞(1717—1766,blo-bzang-bstan-pavirgyal-mtshan),蒙古族。此人博学多才,是著名的史学家、诗人、翻译家。他曾去西藏学法,还去过印度、尼泊尔、阿富汗等国家,访问过很多著名寺庙和高僧。他著有《蒙古国根本黄金史》等重要历史著作,还写了很多优美的诗词,翻译过不少藏文经典。

4.四世葛根罗桑丹津嘉措(blo-bzang-bstan-vdzin-rgya-mtsho),蒙古族。

5.五世葛根益西却班(ye-shes-chos-dpal),蒙古族。

6.六世葛根。此葛根转生在中公旗王爷府里,因王爷夫妇二人不愿让儿子离开自己,要求在王府请一位经文高明的师傅,在王府学习经文礼仪,所以没有请到庙上,5岁逝世。

7.七世葛根益西班丹却日格(ye-shes-dpal-dan-chos-brag),蒙古族。

8.八世葛根噶桑丹碧坚赞(1898—1972,bskal-bzang-bstan-pavi-rgyalmtshan),蒙古族。1903年迎请到庙里坐床,开始用蒙古语学习佛教经典。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佛教协会成立,他当选为会长。曾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政协委员和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72年在呼和浩圆寂,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