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佛寺和浪漫应该不沾边,可是我每次提到藏地佛寺就会想到色拉寺,每次想到色拉寺就会觉得浪漫满怀。色拉寺,在拉萨北面三公里处的色拉乌孜山脚下,上风上水,全称是“色拉大乘寺”,与甘丹寺、哲蚌寺并称“拉萨三大寺”。不过色拉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觉得色拉寺浪漫,首先源于它的寺名。安静,是色拉寺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如今,辩经已成为色拉寺的一张名片。......
2023-11-25
五当召
一、历史沿革
从钢城包头出发,沿着蜿蜒起伏的大青山公路向东北方向进发,行至大约50公里处时,在群山峻岭间的吉忽伦图山之阳,一群重重叠叠的白色庙宇和金碧辉煌的殿阁,被恬静优雅的景致衬托得愈加辉煌夺目。举目展望,群山环抱,溪水潺潺,依山傍水,洁白如雪的古刹群入目而来。这就是令人神往的青山古刹,国内外知名的“学问寺”——五当召。
五当召全景
五当召,蒙古人称“巴达嘎尔召”,系藏语,意为“白莲花寺”。日本学者长尾雅人另有解释,他说,这个寺名实际上指的是芍药花,在寺附近开着很多芍药花,西藏语叫pad-dkar说的是这个“巴达嘎尔”,不是白莲花的意思。[1]
庙宇前面有溪水潺潺的峡谷名为“五当沟”,“五当”是蒙古语,意为柳树,因此人们俗称其为“五当召”,反而不知道其真名即清廷所赐的“广觉寺”。现在的东科尔殿(时轮部殿)门正中悬挂的满、蒙、藏、汉四种文字的“广觉寺”(藏文为rgya-chen-rtogs-ldan-gling)匾额,就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五当召的建筑形式是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鼎盛时期喇嘛达1200余人。
五当召大经堂内景
五当召在历史上曾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蒙藏地区最有影响的召庙之一,今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创建和繁盛,是与该召的第一世活佛罗藏嘉措的名望及其在蒙藏地区宗教界的地位分不开的。
历史上的五当召的主体建筑,以八大经堂(现存6座)、3座活佛府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活佛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60余栋以及塔等附属建筑等。全部房舍2500余间,占地面积达300多亩。五当召的建筑布局不是内地通常采用的围墙院落的组合形式,而是以主要殿堂为主体的建筑群组合而成,散落在山顶、山坡和山脚下。这些建筑群规模宏大,均为深基厚墙平顶的典型的藏式殿宇。外墙均涂白灰,显得十分庄严。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形式,是内蒙古现有的寺庙中独一无二的。据有关五当召资料,它从建造到落成先后用了40余年的时间。
现存的六大经堂是时轮学部殿、大经堂殿(即如内地寺庙的大雄宝殿)、金刚殿、密宗学部殿、显宗学部经堂殿和菩提道学部经堂殿。
五当召被誉为学问寺是因为该召始建以来先后建立了学习佛教教理的四大扎仓,即时轮扎仓、显宗扎仓、密宗扎仓和菩提道次第扎仓,而与其他活佛庙及一般寺庙有很大区别。所谓“学问寺”是喇嘛们学习佛教教理的地方。学问寺的活佛不承担日常具体工作,地位再高的活佛也都是从幼年就开始修习。学问寺里的喇嘛同平常僧人平等的生活。这里是磨炼喇嘛道场的最高学府,所以又称学问寺。自清代以来内蒙古地区五当召和我们下面要叙述的贝子庙是蒙古学问寺的代表,虽然没有汉文资料记载的历史,但是寺庙规模庞大,具有专门的学问殿堂,与北京和其他地区的寺庙相比毫不逊色。五当召的主要殿堂建筑有:
时轮部扎仓(dus-vkhor-grwa-tshang):殿门上方正中悬挂清廷所赐“广觉寺”匾额的便是现在蒙古人依然称其为“东科尔殿”(藏语的不准确发音,意为时轮)的时轮部殿。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时,罗藏坚赞经章嘉、锡埒图、济隆等驻京呼图克图们的许可,在五当沟动工修建了一座寺庙,即现在的东科尔殿,也就是时轮大殿。这是五当召有据可考的最早的一座两层大殿的寺庙大型建筑,也是五当召四大学部之东科尔东扎仓(时轮学部大殿)。为什么第一个要建东科尔殿(时轮学殿)呢?这与五当召的第一世活佛罗藏坚赞有直接关系。因为他学问高深,不仅通达五明学,尤其对时轮学极为精通。他到北京校勘翻译《甘珠尔》时,专译“时轮学”部分,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封他为“东科尔·班智达(时轮学博士)”,从此,五当召把这个学部的后代活佛称为东科尔活佛,意思就是时轮学大学者的意思。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到时轮学部与该寺的因缘。时轮学以专门研究天文、数学、历算、占卜和曼荼罗仪轨等为主。
两层殿的楼上供奉的就是本殿修密法的本尊佛——时轮金刚,即蒙古人所说的“东科尔佛”。人们在这里可以详细观赏神奇古怪的时轮金刚佛像。他是一尊双身佛像。所谓双身是时轮金刚佛怀里拥抱着他的“明妃”(女尊配偶)而得的称谓。
时轮学殿前的讲经台,高约十余米,是能容纳数百个喇嘛坐下听经和学位辩论的平场,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当年辩经布道之盛况,睹此可想而知。
护法神殿(chos-skyongs-sangs-dgon):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东科尔殿的西侧建造了一座两层楼的殿堂,称为“护法神殿”,是供奉众金刚神的殿,故亦称金刚殿。如果人们想观看和了解神奇的佛教密宗佛像,那必须到此看一看。殿内供奉着大威德金刚、怖畏金刚、胜乐金刚、吉祥天母、玛哈噶拉、大白伞盖佛母等等。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在内地寺庙里几乎见不到的那种牛头马面、表情激愤、多头多眼、多手多足、张牙舞爪的各类明王,还有那双身男女拥抱的金刚等等。观看后给人一种恐怖之感。不过,有一点有必要讲清楚,这些愤怒的佛像不是恶魔,而是佛威吓邪魔的,当然这邪魔除了指破坏正教的邪魔而外,主要是指阻碍修法僧人的思想上的魔障。比如,佛教认为贪、嗔、痴是人生一切苦恼的根源,而有些人就是摆脱不了这些苦恼的干扰,所以佛只能变化成这种恶魔来教化他,使他惊醒而归入佛道。例如,该殿正当中的以戴牛角的牛头为主的共有9头、34臂、16足的格鲁派主修的护法神——大威德金刚,就是阿弥陀佛变化而来的护法神,他的任务是专司镇压邪魔。蒙古族佛教徒认为,该尊是众护法之王,是惩治外教最严厉的法主,故特别推崇此神。
据喇嘛们说,此殿是当时鄂尔多斯部准格尔台吉的夫人资助建造的。
大经堂殿(tshogs-chen-khang):寺内最大的建筑是三层楼的大殿,位于寺院最前部,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规模最为壮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楼下前堂是经堂,后殿是藏经阁。经堂内部宏阔,有64根立柱,全用彩色云龙图案的栽绒毯裹着。正中是释迦牟尼和31尊菩萨像,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殿堂四壁布满了五彩斑斓的佛经故事壁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释迦牟尼本生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造型细腻神秘,别具一格,富有宗教色彩。壁画中还有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游牧图”,是研究清代蒙古人生活习俗的珍贵资料。全殿可容纳千余喇嘛在此集会诵经。二、三楼殿堂内供奉着各种佛像、唐卡、曼荼罗坛城。二楼回廊处壁面绘有蒙藏地区“九大佛寺建筑”鸟瞰图(见下页图),极为珍贵。
显宗部扎仓(mtshan-nyid-grwa-tshang,亦称却日殿chos-grwa-vdu-khang):位于大经堂西侧,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其规模仅次于大经堂。该殿内供奉一尊令人惊奇的佛像。他就是未来佛弥勒佛的站立铜像,高达10米,全部为黄铜分铸焊接制成。其塑像为头戴五叶宝冠(天冠),肩饰莲花,上身袒露,额上镶有一颗珍珠,手做说法印。手做说法印表现弥勒佛从兜率天宫即将下世前的生动姿态。这尊像与内地寺庙中的弥勒佛像迥然不同。由一般寺庙中的坐姿换成站立姿态,给人以救苦救难的弥勒佛即将来临人间之感。
五当召藏九大佛寺图
密宗部扎仓(rgyud-pa-grwa-tshang):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在五当召所有殿中唯独这一殿是朝东的两层建筑。殿底层供奉着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的塑像。所有塑像神态各异,生动逼真,显示了雕塑者的非凡的艺术才能。
五当召巨型宗喀巴铜像
菩提道次第部扎仓(byang-chub-lam-rim-grwa-tshang,亦称日木伦殿,lam-rim-vdu-khang):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五当召诸殿中建造最晚的建筑,位于护法神殿后边西北山坡上。这个殿的正中供奉着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1357—1419)的一尊巨型铜像。像高9米,大师身着格鲁派僧装,头戴黄色的“班霞”帽子(尖顶,下有两根长带垂于两肩的帽子,原为印度高僧中获得“班智达”称号者所习用的帽式。“班霞”,藏语,意为班智达的帽子),面部丰满,慈眉善目,宽额大耳,手做法印,肩生莲花,结跏趺于大莲花座上。其表情庄严肃穆,造型凝重洗练。据说,这尊铜像是在内蒙古地区宗喀巴大师铜像中最大的一尊。当时为在该殿中容纳这尊高大铜像,殿内结构设计采用了减柱和在铜像四周建二层回廊的形式,从回廊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胸部以上的细节,从而避免了从底层仰视而造成的强烈的透视变形的缺陷,塑造出了大师完美无缺的光辉形象。
铜像东西两侧,沿墙排列着木制的千佛龛,龛内供奉1000尊宗喀巴大师小型塑像。这些塑像均为模制涂金,高约30厘米,象征着宗喀巴大师化身的千佛。
活佛府邸:五当召的建筑群里,还有一组极为豪华的建筑,那便是著名的三座活佛府邸,位于紧靠日木伦殿东侧的山坡台地。三座活佛府相连,四周有厢房门楼圈围,是一处典型的藏式庭院,环境幽雅。
1.东科尔活佛府邸。此府邸是该召第二世活佛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兴建。其后五当召历代活佛均在这里居住。现在这里陈列着历世活佛用过的各种生活用品、历代活佛的金光闪闪的小型舍利塔,还有其他珍贵文物。该府邸左右还有两座府邸为章嘉和甘珠尔瓦活佛的府邸。
2.章嘉活佛府邸:章嘉活佛指的是,清代内蒙古佛教的总主持,清廷封为“大国师”的章嘉呼图克图。从该活佛的第三世章嘉·若比多吉(rol-pavi-rdo-rje,1717—1786)开始在该府邸住过,此后历辈章嘉凡来五当召均在此府邸居住。
3.甘珠尔瓦活佛府邸:指多伦汇宗寺大禅师甘珠尔瓦活佛的府邸。
三座府邸紧紧相连,建筑精湛,别具一格,豪华秀丽,恍若世外桃源。
五当召喇嘛做法事
五当召在内蒙古一向以佛教高级学部而著称,佛教学术气氛非常浓厚,从而在历史上曾成为国内外很有名气的学问寺。西藏学问寺的高僧们称五当召为“东藏”,绝不是没有道理的,上述四个学部就证明了这一点。五当召作为一个著名学问寺,它的学经制度不但严格,而且佛事活动也很频繁,天天诵经,月月法会,年年从正月到腊月,宗教节日不断。除西藏地区学问寺所有的活动而外还有一些本召独特的佛事活动。其中最为精彩的是考取学位的辩经法会。这一天,来自内蒙古各大寺庙的高僧和信徒以及平民百姓都来观看他们的精彩辩论,同时也朝拜佛堂,表达虔诚之心。(www.chuimin.cn)
五当召具有丰富的珍贵文物。据统计,现存五当召各殿满绘壁画总面积达1050平方米,形成了琳琅满目的画廊。壁画内容主要是佛本生故事、历史人物、佛寺建筑、高僧大德、六道轮回以及各类护法神像。其中,大经堂二楼回廊的蒙藏地区《九大佛教寺建筑图》壁画颇为珍贵且闻名于亚洲地区。壁画长23米,高1.5米。描绘了200多年前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桑普寺、尼姑寺、五台山、五当召的壮观景象及建筑形式、各类人物,成为研究这些寺庙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的重要资料。
东科尔殿(时轮殿)后殿中的一组《菩萨化现图》,是五当召绘制最早的壁画,人物刻画生动逼真,色彩点染协调,线条勾勒严谨,成为五当召精美壁画之一。
五当召各殿堂内供奉着数以千计的各种佛像雕塑,大到十米,小若拇指,材料有镏金、银制、铜制、石雕、泥塑等。各寺庙中除释迦牟尼佛外,主要供奉的佛像是来世佛陀至尊弥勒佛像。内蒙古各寺庙中供奉的弥勒像与汉地寺庙中所供奉的弥勒像不同。据佛教传说,弥勒在释迦牟尼生前转生兜率天(指佛教“六欲天”之一。佛经说,此天有内外两院,外院是欲界天之一部分,内院是弥勒寄居于欲界的“净土”,若皈依弥勒并称念其名号者,死后往生此天),过五六亿万年以后下降人间,在龙华树下成佛,普度众生,因此称其为“未来佛”。在弥勒信仰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影响,在内地一些寺庙里供奉的笑口常开大肚弥勒像,则为五代时名为契此(?—916)的和尚。据传,这位和尚云游四方,常以杖荷一布袋四处化缘,风雨无阻,并将募化的钱财全部捐献给寺庙。人称为“布袋和尚”,相传是弥勒化身。他死后,人们在寺庙中塑其像,作为弥勒来供奉。在内地一些寺庙天王殿中央须弥座(指寺庙中佛、菩萨雕像下面的基座。须弥即须弥山,译为“妙高山”,是佛居住的圣地)上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就是他的造像。其造型憨厚可爱,肥头丰颊,满面堆笑,给人以慈善、亲切的感觉。这种可爱可亲的造像,不仅寺院有,而且在民间普遍存在,已成为吉祥福寿、未来和光明的象征。
然而在内蒙古地区寺庙中供奉的弥勒佛像,与内地寺庙中的弥勒佛像迥然不同。前者供奉的是天冠(指殊妙之宝冠,非人中所有,故云天冠。佛经说:“顶上昆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弥勒,而后者所供奉的是弥勒化身。
五当召弥勒佛铜坐像
五当召的阿弥陀佛,蒙语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佛经说,他是另外一个世界即“极乐世界”的教主。内蒙古寺院里常与释迦牟尼、药师佛一起供奉。此外,在五当召内供奉的镏金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彩塑大威德金刚、浮雕彩绘绿度母、石雕佛母像等都是五当召精美的艺术珍品。
五当召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内蒙古地区的最大寺庙,文物普查工作者在这里共发现了466幅清代唐卡绘画,其中有一幅为成吉思汗戎装画像。在这幅画的右上侧写有蒙古文字“成吉思汗”。画面中的成吉思汗身着铠甲,神情威严,面部形象为圆脸八字胡,骑一匹白马,身背弓、箭囊,左手牵马缰绳,右手举旗。画面背景为辽阔的草原,草原上空有太阳和月亮的图案。
二、五当召历辈活佛
广觉寺(五当召)的葛根称额尔德尼莫日根·东科尔·班第达·呼图克图,共转世七代,最后一世圆寂于1955年。
1.第一世活佛
本名罗藏坚赞(blo-bzang-rgyal-mtshan),法名阿旺曲日木,1696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部。自幼聪慧过人,酷爱各种书籍,尤喜佛教经典。
一世活佛的祖父名叫喇嘛扎布,居于土默特旗属地白音珠日和,他虔诚信仰佛教,素怀在居地广传佛教之念,曾去西藏觐见班禅额尔德尼。喇嘛扎布从西藏回来不久,他的儿子丹巴得一子,喇嘛扎布见孙子出世喜出望外,将婴儿净身起名为罗藏坚赞,并决心让他出家当喇嘛。
据传,罗藏坚赞8岁时,在一次嘛呢经会上,背诵了长达30余页的《嘛呢经仪轨》,并毫无迟疑地解释其疑难之处。
罗藏坚赞成年后去多伦诺尔汇宗寺向当时的驻京呼图克图甘珠尔瓦活佛学经。后来,他担任五当召第一世活佛后,为了纪念他的这位大经师,在时轮学部殿的正中画一幅甘珠尔瓦活佛的大型坐像,顶礼膜拜。此幅画像至今仍在东科尔殿(时轮部殿)的北墙上。在甘珠尔瓦活佛的身边学经9年后,甘珠尔瓦活佛又送他去西藏深造。他在西藏留学期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哲蚌寺的拉然巴格西(lha-rams-pavi-dge-bshes)学位(拉萨三大寺的学位,意为拉萨的博学高明之士)。从西藏返回内蒙古时第六世达赖因他精通时轮学便赐封号为“东科尔·班第达”。罗藏坚赞从西藏回来,深受土默特、茂明安、乌拉特等各旗蒙民的崇拜。乾隆十四年(1749年)他主持兴建五当召。寺庙落成后,为传播佛教而奔波大半生的罗藏坚赞就成了寺主。他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圆寂。
罗藏坚赞在甘珠尔瓦活佛身边时,活佛将他升为多伦汇宗寺达喇嘛。不久他应聘进京参加蒙文《甘珠尔》的编译工作。这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事了。他参加翻译《丹珠尔》(藏译蒙)中的历法部分,在北京荣获“额尔德尼·莫日根·东科尔·班第达”尊号,自此,寺内历世活佛都被称“额尔德尼·莫日根·东科尔·班第达·呼图克图”。他是清代乾隆间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
罗藏坚赞为了弘扬佛法,决心在自己的家乡建一座大寺庙。相传,为了选择建造寺庙的地点,他带领两个徒弟游遍阴山南麓和土默川原野。有一天,师徒三人来到了包克图(今包头)东北的一座高山脚下。罗藏坚赞抬头瞭望这座巍巍高山的雄伟景色。忽然,在天空中盘旋的一只白翅金雕“嘎嘎”长鸣几声,从晴空中直冲而下,抓起罗藏坚赞的经冠、哈达,直向北边的高峰飞去。师徒三人感到惊奇,就朝白翅金雕飞去的方向追赶。天渐渐黑了,他们三个人艰难跋涉在深山密林中……第二天黎明,师徒三人登上山峰时,突然发现经冠、哈达高挂在一棵古松上。罗藏坚赞惊喜若狂,极目远望,只见山岚缭绕、云笼雾罩,在深谷中柳林葱葱、百鸟鸣唱,果真是圣地之壮观境界。三人正在观赏圣地景色时,发现一位中年妇女,身着白色长袍,头上插一朵白莲花,左手牵着一头白花牛犊,右手提着金光闪闪的奶桶,朝着这边姗姗而来。她停下脚步放下奶桶,环顾四周围。这时白花牛犊突然冲过来撞倒奶桶,顿时洁白的乳汁顺山坡流淌开来。师徒三人惊呼之际,那流淌的奶汁变成一条闪闪的小溪,小溪上显现了朵朵雪白的莲花,争芳斗艳。看到这一奇景,三人愕然而呆立。再看时,那位妇女牵着牛犊腾云驾雾往天上飘然而去。罗藏坚赞看到这圣洁吉祥的象征,细察良久后领悟,这是佛祖的着意点化,触景即兴,遂为此地命名“巴达嘎尔”(白莲花)。后来在这里建寺,起寺名为“巴达嘎尔召”。据说,至今为止蒙藏信徒们仍然叫这个寺名而不叫“五当召”的原因就在于此。
2.第二世活佛
二世活佛本名拉西尼玛(bkra-shis-nyi-ma)。1764年出生于土默特旗,是孟克章格亚的第三子,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由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藏贝丹益喜(1738—1780)指认为东科尔·班第达的转世灵童。后呈报理藩院备案,第二年迎到本寺坐床。
二世活佛,12岁入寺,在经师指导下习经典7年,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赴拉萨修学,为期10年,期满后返回寺时第八世达赖(1758—1804)授予他“额尔德尼莫日根·东科尔·班第达”封号。二世拉西尼玛从西藏回来,就进京朝觐。他从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五年(1825年)前后七次朝觐。嘉庆皇帝赐他貂皮、皮袄、帡幪轿车、珊瑚念珠等珍贵礼物,道光皇帝赐玉念珠等礼物。道光十六年(1836年)圆寂,终年72岁。
3.三世活佛
本名丹僧拉西(bstan-vdzin-bkra-shis)。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春出生在图什业图汗部郡王旗,伊勃格之子。5岁被请回本寺坐床。于咸丰四年(1854年)前往拉萨求学,但据说三世活佛在赴拉萨途中因病逝世(又一种说法是过河淹死)。
4.四世活佛
本名尼玛道尔吉(nyi-ma-rdo-rje)。咸丰五年(1855年)出生于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牧民热西家。于咸丰十年(1860年)经雍和宫抽签选定。同治十二年(1873年)进京朝觐,向同治皇帝奉献哈达、马匹等,同治帝赐琥珀念珠等贵礼。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圆寂,终年32岁。
5.五世活佛
本名泽登扎布(tshe-brtan-grags-pa)。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生于乌拉特旗,苏木亚梅林之子,8岁迎回五当召坐床。在经师指导下习修经典,24岁朝觐,宣统皇帝赏赐琥珀念珠、蟒缎等礼品。清朝被推翻后,袁世凯沿袭清朝旧制,以大总统名义为蒙古喇嘛加封名号。民国三年(1914年)五世活佛随带徒众进京朝觐“大总统”,承认共和。袁世凯加封“弘道大智”四字名号,赏给呼图克图印件,允乘坐黄帏轿。五世活佛于1918年圆寂,终年32岁。
6.六世活佛
本名桑杰敖德斯尔(sangs-rgyas-vod-zer)。1919年出生在茂明安旗,总管宝力图的养子。1933年九世班禅来百灵庙时,曾前往朝拜。于1943年圆寂。
7.七世活佛
本名罗藏普楞赖(blo-bzang-vphring-las)。1943年出生在达尔汗茂明安旗。1951年被请回本寺坐床,1955年病故。[2]
有关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的文章
说来,佛寺和浪漫应该不沾边,可是我每次提到藏地佛寺就会想到色拉寺,每次想到色拉寺就会觉得浪漫满怀。色拉寺,在拉萨北面三公里处的色拉乌孜山脚下,上风上水,全称是“色拉大乘寺”,与甘丹寺、哲蚌寺并称“拉萨三大寺”。不过色拉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觉得色拉寺浪漫,首先源于它的寺名。安静,是色拉寺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如今,辩经已成为色拉寺的一张名片。......
2023-11-25
在耆那教寺庙建筑中锡卡拉象征着圣山,大多建在寺庙的圣室或圣龛顶部。锡卡拉式耆那教寺庙流行于印度北部地区和南部个别城镇,集中在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部分地区,是耆那教寺庙最主要的一种建筑类型。主体锡卡拉位于全寺中心的中心式则是对应着圣室位于寺庙中心的十字形寺庙布局,是耆那教寺庙所特有的形式。......
2023-08-31
大召大召山门大召,蒙古语俗称“伊克召”,即为“大庙”的意思,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今通称“大召”。这样,呼和浩特大召被保护,而呼和浩特的喇嘛们则投降了后金。这年,内齐托因二世呈请康熙帝,动用自己的庙仓财产修葺大召。清代,大召的法定喇嘛人数为80人。大召是明清时期内蒙古地区最著名的寺院。在佛堂正中供有一尊银佛像,因此大召又称为“银佛寺”。大召银佛壁画,是大召的一大特色。......
2023-12-06
桑耶寺在很多人心目中,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的王,其实不然,在他之后的一百年,雪域高原又出了一位天纵英才、弘扬佛法的藏王。公元755年,老赞普被害死,十三岁的赤松德赞继任赞普。但是这许多名字中,最被认可、最出名的还是“桑耶寺”。这个寺名的来历,却是源于赤松德赞的一声惊呼。风从四下吹来,带着若有若无的佛铃声。......
2023-11-25
今本寺已次第植树造林以期为厦市培成一名胜形胜之山林区域!民国二十二年二月一日,南普陀住持太虚谨记南普陀寺寺考虞愚五老山拱隔江太武而峙,为厦门八景之一,寺奉观音为主,弥勒罗汉天王亦与焉。南普陀寺建筑物沿革释寄尘(一)佛殿及走廊天王殿此殿五间,中三间供奉弥勒如来。其左右各一间,则供奉四天王相。有私院一,自成院落,后面有披厦多间;为常住重要执事及小厨房工人宿舍。水池区此水池区,为本寺之最新建筑。......
2024-10-26
图5-1石窟寺中的祖师造像在耆那教现存的建筑古迹中主要为寺庙、石窟寺和巨型雕像,它们体现出了耆那教技艺精湛、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近年来因为耆那教影响力逐渐扩大,甚至首都德里的政要都会出席盛典。在印度西北部地区,耆那教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于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耆那教教徒几乎每年每月都会举办庆祝活动,多年举行一次的宗教盛典更是热闹非凡。......
2023-08-31
夯土技术发展的同时,宫室建筑开始出现。二里头一号宫殿是目前为止得到大部分考古学家认可的夏朝遗址,也是现在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一块夯土宫室遗址。这显示了在建筑形式上,从夏到周的传承关系。小屯就曾出土一批宫室群,所有的宫室空间连成面积惊人的一大片宫室群。中国的宫室建筑从夏朝开始奠定基础,有些根本元素一直没有发生巨大改变。......
2023-08-28
在以“开元”为名的历史悠久的古寺名刹之中,泉州开元寺无论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华丽、文物之珍奇,都堪称独步一时,在诸寺中首推第一。元代时并为一寺,赐名“大开元万寿禅寺”,成为福建境内最大的佛寺胜地。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又称紫云殿。开元寺双塔寺内中轴线最北端的藏经阁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素有“百宝楼”之称。今日的开元寺已经成为联系中外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