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大召山门大召,蒙古语俗称“伊克召”,即为“大庙”的意思,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今通称“大召”。这样,呼和浩特大召被保护,而呼和浩特的喇嘛们则投降了后金。这年,内齐托因二世呈请康熙帝,动用自己的庙仓财产修葺大召。清代,大召的法定喇嘛人数为80人。大召是明清时期内蒙古地区最著名的寺院。在佛堂正中供有一尊银佛像,因此大召又称为“银佛寺”。大召银佛壁画,是大召的一大特色。......
2023-12-06
乌素图召
一、历史沿革
乌素图召,位于呼和浩特西郊外西北10公里大青山麓的乌素图村。它是庆缘、长寿、法禧、广寿、罗汉等五寺的总称。
统称乌素图召的五座寺院,都相距不远。因年代久远,人们不知到它们各有寺名,就以村名作为召名了。庆缘寺在乌素图村西山之阳,面临乌素图沟,是乌素图召的主寺;法禧寺在庆缘寺东北;长寿寺在庆缘寺东;罗汉寺在庆缘寺北;广寿寺又在罗汉寺北。五寺依山傍水,登楼远望能把土默特平原的景色尽收眼底。
民国时期的乌素图召
庆缘寺
庆缘寺,是乌素图召的主寺,俗称察哈尔喇嘛召。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创建人是察哈尔迪彦齐·呼图克图。他原是察哈尔部人,林丹汗时期来到呼和浩特,于城西北山洞坐禅修行,年深月久,以“察哈尔佃齐”(察哈尔部的禅师)著称。到1606年,由察哈尔佃齐组织了蒙古族工匠古希古尔、拜拉二人进行设计,在西乌素图村的那尔苏台山(松树山)下修建一座庙宇。据说,当时修建的规模相当宏伟,全寺分前后两院,依次为山门、天王殿、经堂、佛殿、过殿和佛爷府。由经堂和佛殿组成的大雄宝殿为汉藏合璧重檐建筑,底层为厚墙、小窗,前置门廊的藏式风格,二层为汉式殿堂建筑形制。屋脊有法轮、角瑞、宝刹、吻兽等脊饰。殿内原有5米高的释迦牟尼塑像和八大金刚等,今存绘有各式菩萨、天王力士等壁画图像,人物形态雄壮勇武,背部饰以火焰、祥云,下有山石树木、飞禽走兽烘托,整个画面色泽艳丽多彩,线条粗放、清晰明快,为宗教壁画艺术珍品。
庙宇建成后,察哈尔迪彦齐便成了乌素图召的第一代活佛。
清太宗(皇太极)年间,察哈尔佃齐到盛京(今沈阳市)向皇太极献上了各种贵重礼物,以此表示倾心归附。
乌素图召庆缘寺
察哈尔迪彦齐于康熙十年(1671年)圆寂,享年73岁高龄。察哈尔佃齐的呼毕勒罕共转世八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察哈尔迪彦齐三世还幼小时,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回师途经呼和浩特小召的时候,别人把他抱在怀里朝见了康熙,康熙帝遂敕封“呼图克图”封号。乌素图召的“呼图克图”由此而沿袭。察哈尔迪彦齐最后一世的法名为敏珠尔道尔吉,于1903年圆寂后再未请转世活佛。
据蒙文文献记载,到了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时,庆缘寺因年久失修,破损不堪。于是这一年将整个佛寺修饰一新,并添修殿堂。第二年清廷赐名“庆缘寺”,赏满、蒙、汉、藏四体寺额。其后也几次整修,但基本上仍保持了这个规模。
据A.M.波兹德涅耶夫《蒙古及蒙古人》记载:从前,当察哈尔太平盛世时,这位云游僧来到呼和浩特西北山中修行多年,后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在松树茂密,名为西乌素图山之阳,为祝佑圣上万寿创建了一座寺院。年深日久,这座寺院渐渐破旧不堪了。于是当地僧众又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春始至秋,将庙宇及其所供奉佛像等修葺一新后,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季春由呼和浩特总管喇嘛班迪扎萨克达喇嘛库蒙呼图克图将修葺情况呈报理藩院,并乞请赐寺名。上敕蒙、满、藏、汉四种文字合璧寺额。
庆缘寺壁画
庆缘寺壁画因是内蒙古地区佛教艺术的珍品而闻名于国内外。壁画是在正殿左右两面墙壁上绘制的,每幅壁画长12.6米、宽3.95米,在内蒙古地区像这样大的壁画还是少有的,而且其绘制时间约为北元末期(明朝末)。壁画分上下两层,每幅壁画上层绘有七尊不同姿态的尊像图,即各式菩萨、神像。这些尊像图或骑马,或骑狮,有的骑大象,有的骑山羊等,雄壮威武。尊像图背部都有火焰背光与云纹相互很自然地连接着。壁画的下层绘有丰富多彩的山石树木,还有各种动物,比如大象、奔马、双鹿、羊群、白兔、孔雀、飞鸟、狗、虎等,这些动物以不同的树木山石景色相互连接着,并与上层尊像图融为一体,构成殿内左右两幅十分巨大而壮观的佛教壁画。长寿寺(见下文)在庆缘寺之东,是1697年时所建。长寿寺壁画残落部分下层残留着石青、石缘的色层,可见这些壁画经过反复修复,而庆缘寺壁画的残留处则看不见这种残留的着色层。从两侧配殿中可以看到元朝时流行的圆型铜盆帽神像图,所以可以认为庆缘寺壁画是建寺时所绘的北元时期的作品。
庆缘寺壁画
在这两幅巨型壁画上部,隔一横梁靠近天花板处,各有五幅同等大小的佛教故事画(左右两壁共十幅),人物形态各异,色彩鲜明,与下部尊像图相配形成了协调美观的统一画面。
乌素图召庆缘寺壁画的造型、色彩、内容等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不像一般绘画那样去追求色彩的复杂变化、明暗阴影、焦点透视、立体层次,画面处理以勾线平涂为主,常常采用装饰性的手法,采用夸张与变形。白颜色用的较多。侧殿中还有戴元朝流行的铜盆帽的神像等,与蒙古族生活相联系,形成了人民所喜欢的艺术形象。从庆缘寺壁画的装饰性与夸张变形看,作者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不仅仅是对范本的临摹。
庆缘寺壁画
庆缘寺壁画
在庆缘寺东壁左下角有一幅描绘草原生活的“牧羊图”,羊群的走动、人物的朴实形象,正是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写照。这显然是民间画工热爱自己的乡土、热爱生活的思想表现。
壁画上的马都是英俊活跃的,其线条流利,形态优美动人,好似飞驰,其笔墨似不经意却不失准确。
乌素图召壁画,用白灰涂壁,用墨线打稿,线条流畅活泼。
从庆缘寺壁画和建筑彩画看,古人喜欢用金、银色。在菩萨、四大天王和各种神像的宝冠、项圈、手镯及各种衣服装饰中,为追求亮光和立体感,多用堆金立粉的方法。乌素图召中用金的方法很多,在壁画、泥塑、建筑彩画中用金大体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勾金(泥金)、二是贴金、三是扫金、四是拨金。这些用金的方法在所有的召庙中都是普遍应用的,壁画、藻井、彩画、泥塑、铜佛像、唐卡等都用不同的方法使用金色,使殿堂富丽堂皇。
长寿寺
长寿寺,在庆缘寺东侧。据当地人说,此寺起初是一座小型的龙王庙,是内地来的一位姓尹的汉族人于顺治年间所建。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乌素图召活佛命名为绰尔济大喇嘛的达赖嘉木素执事时,将这座龙王庙搬迁到乌素图村北有天然清泉的地方,并修建了一座佛殿,这就是长寿寺。这座寺院自清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到嘉庆七年(1802年)曾先后修葺六次之多,尤其嘉庆年间的修葺,动用了上万两银子,几乎全部改建。所以寺中殿堂彩画和泥塑雕像,到新中国成立时还比较完整。可惜经过“文革”浩劫,现已残存无几。值得一提的是,寺中记载有建寺及历次修葺年代的嘉庆七年(1802年)所立蒙汉文石碑各一,是有价值的文物之一。
法禧寺
法禧寺,在庆缘寺东北。雍正三年(1725年),一位名叫罗布桑旺吉勒的擅长医术的喇嘛在此修建了一座佛殿,内供药师佛。当时的寺名为“曼巴苏莫”(药王庙)。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赐名“法禧寺”。关于该寺还有值得一述的一件事,即寺里保存了青海佑宁寺法台、在学术界颇为有名的青海蒙古人松巴堪布·益西班觉(1704—1788)所著经文的木刻版。据说,该寺创建人罗布桑旺吉勒去世后,他的一位弟子,为了深造,到青海塔尔寺学医。他在塔尔寺学医期间遇到了松巴堪布·益西班觉,并拜他为师。后来松巴堪布·益西班觉把他带到自己的佑宁寺。学成之后,松巴堪布将自己著作的原稿赠送给他。后来他将松巴堪布原稿带来雕成版片,共有3450块,藏于法禧寺中。现在学界所看到的松巴堪布的名著《印度、中国、西藏、蒙古圣教史如意宝树》(简称《如意宝树》)呼和浩特藏文版就是这个寺的版。可惜“文革”期间,寺里所存松巴堪布著作木刻印版全部佚失。(www.chuimin.cn)
然而可喜的是,1955年印度著名蒙古学家拉古·维拉(1902—1963)访问中国时来内蒙古,将曾在乌素图召保存的松巴堪布著作雕版重印后带到印度文化国际学院,于1975年在新德里影印出版。
广寿寺
广寿寺,在庆缘寺正北的罗汉寺北面。此寺原是呼和浩特城内锡埒图召四世呼图克图纳旺罗布桑拉坦所建。据《延寿寺档案》记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仲冬,“锡埒图呼图克图为祝佑圣主万安,在呼和浩特西北部乌素图河岸兴建一寺,呈请寺名,赐广寿寺”。因为这座寺院也在乌素图山之阳,所以也通称为乌素图召。后归锡埒图召管理,成了锡埒图召的属庙。“文革”期间,广寿寺被西乌素图村大队农民拆毁。
罗汉寺
在庆缘寺正北侧。修建于清乾隆初年。它是庆缘寺察哈尔迪彦齐·呼图克图三世自行投资修建的一座佛殿。据说,这座寺院建成后,一直没有扩建,到“文革”还保持着原样。罗汉寺规模较小,唯寺中十八罗汉为出山塑像,各立在十八个泥塑洞府,高与真人齐。整个看来,形象生动,彩色鲜明,塑工精巧,在内蒙古地区可称为绝技。然而后来塑像全部被毁。
二、历辈活佛
1.察哈尔迪彦齐一世
出生于万历六年(1578年)萨杷部奥米家族,本名萨木腾阿斯尔。据庆缘寺档案记载:“察哈尔汗时代抵达呼和浩特,于城西北山洞坐禅修行。”该僧可能是先在东部察哈尔地区传教,后来在呼和浩特城西北大青山乌素图附近山洞坐禅修行,故称:“察哈尔迪彦齐”。在修行期间,拜博格多察罕喇嘛为师。他修行年深月久,又行医治病,在施主和信徒中有很高的威望。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察哈尔迪彦齐一世在土默特贵族和施主们的支持下,组织蒙古族工艺匠人古希古尔达尔罕、拜拉达尔罕,在乌素图那木苏台山阳,兴建一座寺庙,萨木腾阿斯尔为寺主,并成为第一世察哈尔迪彦齐。
清太宗年间,萨木腾阿斯尔亲赴盛京觐见清太宗,并奉献了镌刻众女神像的44两重的印制“曼荼罗”一尊,另有哈达、经典、银雕百花茶壶、青黄色绸缎、香茶、枣骝马等礼品。清太宗嘉许其深山修行得道之善者,并将他所奉献的枣骝马归入御骑,封之以“金座”。
顺治十五年(1658年),察哈尔迪彦齐一世,为“报达皇恩”,奉旨携带白银3万两,前往五台山,在五台山顶修了五座寺庙、五座宝塔。“在大殿宇修造了罗睺寺,在该寺背后修造了莲花轮,在罗睺寺前面修造了一座舍利宝塔,俗称大白塔。塔中安放了舍利数颗。完成了菩萨顶上的道路和大桥的修建,遂于五台山大摆‘芒餐’,施舍钱粮,以绸缎和哈达济贫扶穷。”察哈尔迪彦齐一世呼图克图,于康熙十年(1671年)圆寂,终年93岁。
2.察哈尔迪彦齐二世
康熙十九年(1680年)出生于茂明安旗,台吉巴图之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冬夭折。
3.察哈尔迪彦齐三世
三世出生于乌拉特部,贝力克之子,法名罗布藏旺吉勒。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坐床。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正值康熙帝亲征准噶尔归来,途经呼和浩特住在小召,当时,该寺主持白雅斯古楞喇嘛,怀抱幼小的察哈尔迪彦齐三世前来觐见。康熙问明三世察哈尔迪彦齐的身世之后,遂敕封“呼图克图”封号。
察哈尔迪彦齐三世精通经典,并继承一世的遗志,为民医治疾病,学了藏医成为擅长医道而颇有名气的喇嘛。因此在乌素图召的法喜寺正殿中供奉药师佛,神案上放置藏药盒,故称该寺为“麻然巴”(医学部)庙。
乾隆四年(1739年)冬圆寂。
4.察哈尔迪彦齐四世
四世察哈尔迪彦齐呼图克图,出生于喀尔喀达尔罕贝勒旗,台吉敏珠尔之子。乾隆十年(1745年)坐床。次年秋圆寂。
5.察哈尔迪彦齐五世
察哈尔迪彦齐五世出生于喀尔喀达尔罕贝勒旗,台吉敏珠尔之子(与三世一家)。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坐床。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进京觐见皇帝。乾隆四十七(1782年)圆寂。在他圆寂前,乌素图召开始扩建和修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廷赐名“庆缘寺”,敕给满、蒙、汉、藏四体文寺额。
6.察哈尔迪彦齐六世
六世出生于察哈尔正红旗,棍岱之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坐床。嘉庆六年(1801年)进京朝觐。嘉庆十二年(1807年),进京入洞礼诵经年班。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京朝觐。嘉庆十六年(1811年),理藩院下旨,允许察哈尔迪彦齐呼图克图乘绿色帏车。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京入洞礼诵经年班。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察哈尔迪彦齐呼图克图六世任呼和浩特副札萨克达喇嘛。同年又进京入洞礼诵经年班。道光十二年(1832年)圆寂。
7.察哈尔迪彦齐七世
七世察哈尔迪彦齐呼图克图,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正月出生于茂明安旗,雅仁丕勒之子。道光二十年(1840年)坐床。道光末年,任呼和浩特札萨克达喇嘛。在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进京朝觐入洞礼诵经年班三次。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因病辞去札萨克达喇嘛之职。光绪五年(1879年)圆寂,终年43岁。
8.察哈尔迪彦齐八世
八世察哈尔迪彦齐呼图克图敏珠尔道尔吉,于光绪六年(1880年)出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坐床。于1903年圆寂后再未请转世活佛。[24]
有关内蒙古藏传佛教寺院的文章
大召大召山门大召,蒙古语俗称“伊克召”,即为“大庙”的意思,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今通称“大召”。这样,呼和浩特大召被保护,而呼和浩特的喇嘛们则投降了后金。这年,内齐托因二世呈请康熙帝,动用自己的庙仓财产修葺大召。清代,大召的法定喇嘛人数为80人。大召是明清时期内蒙古地区最著名的寺院。在佛堂正中供有一尊银佛像,因此大召又称为“银佛寺”。大召银佛壁画,是大召的一大特色。......
2023-12-06
康熙三十五年,对什保齐召进行扩建修葺,清廷赐名“慈寿寺”并敕给满、蒙、汉、藏四体文寺额。嘉庆二十三年九月,理藩院审理锡埒图召(延寿寺)和巧尔气召(延禧寺)归属纠纷案中,由于“唯独察罕迪彦齐呼图克图仍然争辩,拒不诚服”,偏袒巧尔气召,因而被革除札萨克达喇嘛职务。......
2023-12-06
五塔寺五塔寺,蒙语称“塔本·索布日嘎”,即为“五塔”之意,汉名“慈灯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塔寺街。慈灯寺的其他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仅留下一座拱门方台上挺立的五塔,其学名为“金刚座舍利宝塔”,所以此寺俗称为五塔寺。呼和浩特五塔寺,是高近8米的金刚宝座塔在中央及四隅分置鼎立。用五塔来表示五尊佛,这大概是着重表示五种佛智。呼和浩特五塔寺现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23-12-06
广宗寺又称南寺,藏文称为“噶丹旦吉林”,意为“兜率广宗洲”。阿拉善左旗广宗寺广宗寺为阿拉善地区八大寺之一的最大寺庙,建在贺兰山西麓一个山谷里,由二十几组建筑群组成。这样,从六世达赖为广宗寺的第一代活佛起,共转世了六代活佛。广宗寺的活佛有“呼图克图”称号,在清代注册于理藩院。阿拉善左旗广宗寺正殿南寺在“文革”前有许多佛塔。据1958年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和历史调查资料,当时广宗寺还有喇嘛445名。......
2023-12-06
小召一、历史沿革小召,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小召街,蒙古语称“巴噶召”,即为“小庙”的意思,汉名为“崇福寺”。据蒙文《内齐托因呼图克图一世传》载,小召建于阿勒坦汗之孙俄木布·洪台吉时期。这时的小召已陈旧破损。呼和浩特本地人称这一天为“小召晾甲日”。据蒙文《内齐托因二世传》记载,也在这一年,小召进行了一次修葺和扩建,其规模相当宏伟。小召建筑今仅存其牌楼。......
2023-12-06
今包头市“昆都仑召文物保管所”设立在此。从此,昆都仑召形成了在内蒙古寺庙历史上罕见的“东、西活佛”系统。昆都仑召在清代时系乌拉特中公旗的旗庙,直属清朝理藩院管辖,地位与藩王一致,是皇亲和各旗王爷们礼佛祈福的地方。昆都仑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传承寺院,召内僧人以蒙古族居多。这种情况下,昆都仑召就承担了学校的功用。昆都仑召是内蒙古西部......
2023-12-06
昭化寺昭化寺,蒙古语称“朝克图库列庙”,位于阿拉善左旗朝格图呼热苏木驻地,系阿拉善地区八大寺之一。据传,现在昭化寺的地址上,曾有一座热格苏木关布的小型庙宇。光绪二十九年,清廷理藩院御赐以四种文字书写的“昭化寺”匾额,从此,该寺主持喇嘛由本寺派任,当时喇嘛人数达300余名。昭化寺现任住持阿旺老迪,阿拉善人,本寺喇嘛出身,现为阿拉善盟佛教协会常委、阿拉善左旗政协委员。......
2023-12-06
梅力更召一、历史沿革梅力更召坐落在包头市昆都仑区西约30公里处。梅力更召,汉名“广法寺”,为清代乌兰察布盟乌拉特西公旗旗庙。该庙第三世活佛名叫墨尔根,故俗称“墨尔根召”,今写成“梅力更召”。梅力更召设有七个“仓”,这些“仓”都是为召庙宗教活动和召庙膳召地分股、收租等事项服务的机构。梅力更召的活佛共传八代。梅力更召除于1919及1934年曾两次遭到焚烧和抢劫外,在“文革”中又遭到严重破坏。......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