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轨道交通与立体化公共空间体系现今的轨道交通建设通常具备两个基本功能:一是交通需求的功能——主要解决城市交通的拥挤;二是引导城市发展的功能——主要是引导城市布局结构的调整与优化[1]。许多城市更是将兴建轨道交通系统,视为扭转与改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契机。......
2023-12-06
2.2.1 城市空间立体化开发
土地资源紧缺的现象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常见问题。城市在发展城市化阶段,为求快速发展,往往不限制城市扩张,就会让原本有限的土地资源很容易出现不足的情况。而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生产力、工业化及现代化发展息息相关,更导致管理者即使明知道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十分严峻,仍不采用抑制城市发展的方式来达成城市现代化。在土地资源有限却需要发展城市化的重大矛盾之下,城市只能选择在既有城市用地的基础面上去增加城市容量,以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于是便产生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的构想(见图2-15)。
现代城市立体化的滥觞,是从两个不同方向的探索而发展的。其中一个开端,是19世纪末芝加哥学派对高层建筑出现浓厚兴趣,而尝试探索人类往城市高层活动的可能性。芝加哥学派对高层建筑的探索,也导致城市开始在市中心积极兴建高层建筑与高架系统,城市空间从平面的水平扩展转为向城市上部的垂直立体扩展,连带着也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密度;而几乎在同一个时间,英国伦敦则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一部分学者与科学家也开始将眼光放到另一个人类活动空间较少涉及的空间——“地下空间”的开发潜力,并开始针对地下空间开发进行研究。
(www.chuimin.cn)
图2-15 学者对城市空间立体化的构想
在往后100年的发展中,人类先发展城市高层利用的可能性,并将高层空间的利用演变到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虽然将人类活动空间移往高空发展的策略暂时能解决城市空间不足问题,但也因此产生城市的建设性破坏。高层建筑过于集中,亦使城市整体环境、交通产生恶化,甚至引起各国的逆城市化现象(counter urbanization)[24]。于是学者意识到立体化发展,应该是采用高层与地下空间的共同发展,同时还要结合交通问题进行综合改造,重新在三维向度内塑造生活基面,这样才能真正平衡整体城市空间的发展,并创造出环境更好、更便利的生活与活动空间。现今世界各国对城市空间立体化基本达成共识,并加大对立体化空间利用可行性的研究与发展,而立体化公共空间正属于其中的重要实践部分。可以说城市空间朝立体化前进,是带动立体化公共空间发展的最基本理论。
有关城市立体化发展与轨道交通的文章
3轨道交通与立体化公共空间体系现今的轨道交通建设通常具备两个基本功能:一是交通需求的功能——主要解决城市交通的拥挤;二是引导城市发展的功能——主要是引导城市布局结构的调整与优化[1]。许多城市更是将兴建轨道交通系统,视为扭转与改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契机。......
2023-12-06
交通模式会影响城市空间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种类交通工具的出现会影响到人日常能忍受的移动范围、速度与可达性。空间可达性的不同,又会连动改变土地价格与使用方式,进一步影响城市空间生成,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又将反过来影响交通模式的强弱。......
2023-12-06
铁路运输是轨道交通中发展最久同时也是已知陆上交通方式中最有效的一种,车辆以机车牵引列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走,有着大客运量与大货运量的特性。上述6种轨道交通系统,是我们一般常见的城市内的轨道交通系统。第5与第6类对城市的影响往往是在市中心车站或是城市交通枢纽的所在区域,但由于客运吞吐量巨大,对城市区域的影响与冲击也是轨道交通中最为显著的。......
2023-12-06
它以轨道站为核心,向外以环形的方式扩展,基本与TOD理论中人类步行活动的影响范围概念相同。学者认为轨道交通能够极大程度改善在其交通影响合理区内的可达性,并因此而促使城市土地使用的高密度发展。......
2023-12-06
综合上述因素,在传统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布局,便多集中于城市地面层设置与发展。对此,本书认为可以这样认知,所谓城市公共空间的立体化,即是城市基盘面的立体化。此外,本书认为城市公共空间在立体化之后,尚应该具有下列三个特征,而具备此三个特征的空间,才是本书所关注的立体化公共空间。......
2023-12-06
城市再生对轨道交通发展及立体化公共空间的影响,主要出现于日本。为了让日本城市的未来更具竞争力,小泉内阁在2002年公布《都市再生特别措置法》,将城市发展策略由城市更新,调整为全国性的城市再生战略。......
2023-12-06
上述的两个问题,使得立体化步行系统缺乏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无法有突破性的发展。不少先进国家已经将立体步行系统发展得相对完善,并开始将城市公共空间与立体步行系统建立为更密切的联系。城市立体化步行系统的建立,实际上就是把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基面自水平面引入地下或抬升至高架,亦使立体化公共空间体系能有机会形成。......
2023-12-06
其中,第3章讨论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立体化公共空间的关系。除这三个部分之外,本书第1章说明研究的意义、核心概念、研究基础以及研究的框架;第6章则总结本研究的结论,并对以轨道站为核心的公共空间体系发展提出建议。此外,本书在附录的部分也以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本书研究的基本框架,如图1-0[2]所示。......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