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人为了治理建立了制度,确立了名分,名分已经有了,那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多,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招致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危险。他们不知足,更不知止,最后栽进了罪恶的泥潭。后赐和自尽,并给他定了20项罪名。从此退而不隐,强而不显。......
2023-12-06
【原文】
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庄子•天下》
【译文】
一味追逐外物而不知道返归自然,这就像是用声音来压住声音,人与自己的影子赛跑一样,实在很可悲啊!
道学玄理
上面这段话,是庄子批评他的好朋友惠施的。庄子认为惠施之所以最终一无所获的原因在于他只懂得追逐,不懂得归真,当事情一旦没有按照他预想的那样发展下去时,他也就死在了自己设定的困局里。其实,也许惠施只需要换个角度,换一种思考方式,脑子稍微转个弯,很快就能找到问题的出口了。
树挪死,人挪活。萧伯纳曾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变通是处事的大智慧,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海里有一种漂亮的鱼叫马嘉鱼,银肤燕尾大眼睛,它们平常生活在深海中,到了春夏之交溯流的时候,就到了它们产卵的季节。这种时候,它们就会随着海潮漂游到浅海,这就给渔夫捕鱼带来了好机会。
其实,渔人捕捉马嘉鱼的方法挺简单:先拿一个网孔粗疏的竹帘,在竹帘的下端系上一块铁,放入水中,并由两只小艇拖着,来拦截溯流而上的马嘉鱼群。
这个方法之所以奏效,都是因为马嘉鱼的“个性”。这种鱼性格很直,只会随着海流走,不懂转弯,就算明知已经闯入罗网之中,也不会回头和转弯。
就这样,一只只马嘉鱼“前赴后继”地游入竹帘构建的大网之中,成为了渔民的猎物。
生活中有很多像马嘉鱼一样的人,他们只认死道理,只会钻牛角尖,脑筋不会转弯,遇到问题横冲直撞,不注意方式方法,最后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复杂。而那些懂得适时转换角度,开放思维的人,则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轻松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20世纪40年代,方块糖都是用防湿纸包装,但是,不管密封纸张有多少层,只要时间一长,方块糖仍会变软、变潮,甚至是发黄变质。很多制糖公司都请来了材料使用的专家,也耗费了很多资金,但就是找不到真正奏效的防潮方法。(www.chuimin.cn)
科鲁索是一家制糖公司的普通员工,由于他每天都接触方糖,所以,对方糖的特性很熟悉。在意识到方糖易融化的问题后,他就开始在工作之余,试着寻找到一个有效的防潮方法,他尝试了很多方法,但都没有效果。于是开始思考是否自己的思路出现了问题。
之后的某一天,他决定换一种思维方式来尝试,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反向思维。他在方糖的包装纸上打了一个洞,开始仔细观察,他发现,空气的对流很快就让方糖潮湿的现象消失了,一个小小的反向思维,一个小小的举动就成功解决了让许多专家困扰的难题。
可见,当你陷入困境,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更重要的不是一门心思地去钻研,而是要学会变通,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分别放在一个箱子的两端,中间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板将它们隔开。
刚开始时,鳄鱼毫不犹豫地就猛地向小鱼发出进攻,一次次地撞在中间的隔离板上,可是它依然不放弃,看着对面清晰可见的小鱼,继续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受伤,可还是一次次的冲过去。直到它们筋疲力尽,最后放弃了进攻,乖乖地待在箱子的一端。
就在鳄鱼放弃的时候,心理学家趁鳄鱼不注意,将中间的透明隔板拿开了,可是,那只鳄鱼仍然一动不动,面对近在咫尺的小鱼无动于衷。它只是呆呆地看着那些小鱼悠闲地游来游去。最终饿死在了箱子里。
不懂得转弯的鳄鱼死在了自己的死脑筋上,它不懂得拐弯,也不懂得选择时机和方法,所以才错过了救命的小鱼,最后一命呜呼。可见变通对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20世纪初,美国史古脱纸业公司买了一大批纸,由于运输过程中的疏忽,造成纸面潮湿出现了褶皱而无法使用。公司为此大为苦恼,认为这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可是不甘心就此放弃,于是找来公司里的所有员工共同研究这批废纸的处理办法,以把损失降到最低。面对一仓库报废的纸张,有的人说把这批纸退还给供货商,有的人建议按废纸卖给回收站。
但是一个名叫史古脱的员工却不赞同他们的提议,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反复实验,最后,他决定在卷纸上打上了一串小洞,以便让纸容易撕成一小张一小张的,不再用于写字,而是用于日常生活。然后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机构,方便人们的使用。后来,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卫生纸比起一般的纸来说更有韧劲,而且大受消费者欢迎。
人的思维应当是活跃的,多向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放弃那些无意义的固执和较真,放弃那些执拗和盲目吧!适时的变通才是智者的道路。
人在生活当中会遇到层出不穷的矛盾和变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学会变通。从某种意义看,变通其实是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如果只是墨守成规,不知道运用巧思,不会灵活应变,就很难找到最好的解决途径。
心灵小憩
一条路走不通就逆着走,还走不通就跳出来,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走到无路可走才意识到自己的固执和死板。 学会变通,遇事不慌,学会转弯和掉头,找到那条最便捷的解决问题的道路。
有关道可道的文章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人为了治理建立了制度,确立了名分,名分已经有了,那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多,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招致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危险。他们不知足,更不知止,最后栽进了罪恶的泥潭。后赐和自尽,并给他定了20项罪名。从此退而不隐,强而不显。......
2023-12-06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然而,世事难料,子桑户因意外死去了。道家的生死观是建立在对生命与死亡的大彻大悟基础之上的。追求道家多崇尚的这种快乐,第一个前提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爱惜生命,不以生累形,不以死累心。道家以博大的胸襟看待生存与死亡,不为生所累,不为死所羁。这样珍贵的生命,应该用以追求快乐,而不是沉溺于痛苦。生于自然,死于自然,才能不为之迷乱。......
2023-12-06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人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人们对外在的渴望和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对心灵的关注。过度重视那些物质的、有形的财富,反而会造成心灵的贫穷。当人类对心灵失去关注,就意味着人类对自身失去了关注。......
2023-12-06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触犯了曹操,他急于显示自己的有用之处,结果反被用处所害,这就是不懂得“无用之用”道理的教训。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依据“有无相生”和“无用之用”的理论,提出君主应实行无为而治的说法。无为,有的时候恰恰是大为,无用,也可能是大用。......
2023-12-06
“道”的特性是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说归根结底人应该顺应“天”的规律,以适应自然的要求,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说,人一旦达到“无我”的境界,就没有什么忧患了。庄子已经看不到自己,而是和自然合一了,这就是“无我”的境界。“齐物”和“物化”的本质就是“物我”两忘,达到“无我”境界。......
2023-12-06
道学玄理“上善若水”这四个字,这是老子最精华的思想,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水这种顽强而豁达的精神,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处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最困难的遭遇下,也要安贫乐道,顽强坚韧,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所以先哲才发出了“上善若水”的赞叹!而水的德行则是最接近于“道”的。......
2023-12-06
动物与动物之间严格遵守了自然平衡法则,比如,肉食动物会随着草食动物的繁盛而繁盛,当抑制了草食动物的扩张,不仅保护了大草原,而且草食动物得到了压制,肉食动物的数量必定随之减少,这就是动物世界生生不息的和谐平衡法则。所以,凡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必将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正因为大自然遵守了平衡的法则,万物才能自在地生存和发展,各个物种间才能相克而相生。......
2023-12-06
与其毫无希望地死死守着,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放手,当你顺应了它,说不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转机。人在无法改变不幸或不公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失明后的塔金顿连自己都没想到,他依然承受过来了,他依然没有放弃快乐地生活,他这才知道,原来当很多你认为无法想象的事情真的降临时,你除了接受,并快乐地去适应它,别无选择。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之内做了12次手术。......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