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21]按照无为的方针去作为,以无事、不扰民的原则去做事,以恬淡虚无的心态去体味世道。因为内心清净,没有任何妄想、分别、执着,无私无我,才能够与宇宙融为一体,因而,无所不为,无所不能。......
2023-08-27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德经》
【译文】
道永远顺乎自然,天下万物没有不是它所为。侯王如果能持守它,万物就会自生自长。自生自长而萌生私欲,我将以无名的“朴”来镇住它。以无名的“朴”来镇住它,私欲就不会兴起。没有私欲就归于宁静,天下将自然安定。
道学玄理
在道家的思想中,最具代表性,最独树一帜的一个观点当属“无为”了。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和应用在领导身份或者管理者身上。老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另又补充说“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又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意思是说,圣人永远没有自己的主观偏见,并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从这句话里,我们很容易就见到了老子那朴素的民主思想。他的无为智慧也是在警示后人要懂得顺应大势,无为而治,不去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反而会大有所为。
过去,很多人对老子所说的“无为”存在着过于狭隘的理解,他们只从字面上推断老子的意思,认为“无为”就是叫人无所作为,这是一种极端化的误解。
其实,老子的“无为”之说,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味。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指无所妄为,不违道而为的意思。尤其是那些身为领导者的人们,如果能悟透“无为”的深刻内涵,就更容易大有作为。
老子认为治国就像煎小鱼那样,不要经常拨动它。凡是符合“无为”的行为,就都符合了“道”的原则,也自然无往而不胜了。相反,若总是变革,奋发作为,则肯定会把天下搞坏。因为统治者的有为大多是自私的,他们不自觉地渴望占有更多的财富,不自觉地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陷人民于饥寒和危难之中。而历史上那些认为难统治的百姓,也皆源于当朝的统治者喜欢有为的态度。
也就是说,天下禁令越多,人民就越不安。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法令越严明,盗贼就越盛行。因此,反而那些看似无所事事的治国者统治下的百姓,却过得安定自由,民风淳厚。最后彰显了治国者的大有作为。这才是真正明白和贯彻了“无为”原则的结果,知道了“无为”,天下自然太平。(www.chuimin.cn)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咸阳。为了赢得民心,他把关中各县的父老相亲、精英豪杰召集起来,并郑重地向他们宣布:“乡亲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从前,批判朝政,议论得失的人是要被处以灭族的惩罚,而今,这种情况马上就要改变了。因为当初我和诸侯们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在这里称王。如今我首先率军进入了这里,所以我理应做关中王。这里的大小事宜也都由我来规定。现在我就跟乡亲们约定,以后大家需要遵守的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程度治罪。除此之外,凡事从前行使的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平起平坐。总之一切以百姓的利益和安定出发。”
百姓听完后高兴地庆祝起来,大家都争着去给刘邦的军队送去牛羊和粮食。从此刘邦将关中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也安居乐业,誓死拥护刘邦。
可见,刘邦的约法三章反映的正是道家崇尚自然,主张以道统法、无为而治的理念。道家对自然法则的崇尚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后世的政治和法律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实,“无为”之道具有消极和积极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可能会抹杀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削弱人们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的能力,容易使人们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另一方面,它又顺应自然的积极性,更能揭露自私自利的人性,制约负面事物的滋生。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做到道家所提倡的无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遵循规律,不妄为。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而“道效自然”。意在告知我们,只有当你尊重了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收获。如果是违反了客观规律的有为,那就必然属于妄为,其结果也必然是失败的。
其次,是要依照“无为”,行“无事”。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领导者的身份上,领导者必须依照“无为”的原则,扮演教练的角色,把一切具体的操作交给别人来完成,这是一种重实效、善于激励的领导艺术,绝不是无所作为。最后在无为中,大有所为。
再次,要依照“无为”原则,给自己留下进退的余地。凡事不可过度发挥,要学会用“无为”为发展留白,有了足够的空间,才会有更多成长,否则,就算“有为”,也变成了一次性的“有为”了,反而失去了前进和拓展的机会。
最后,要依“无为”的原则,不表现出自己的爱与憎。太过表露自己的喜好和厌恶,会给别人造成压力,也会失去很多意外收获的机会,无形中否定了许多等待你发掘的人才或者能力。
心灵小憩
“无为”是老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所在,其本意是顺应自然,遵循民意,天人合一,对当政者而言,要避免极端、奢侈,要以民心为心。这与今天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思想不谋而合。可见“无为”思想对于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安定,国家团结进步始终具有重要的影响,是需要我们认真领会与掌握的观念和方法。
有关道可道的文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21]按照无为的方针去作为,以无事、不扰民的原则去做事,以恬淡虚无的心态去体味世道。因为内心清净,没有任何妄想、分别、执着,无私无我,才能够与宇宙融为一体,因而,无所不为,无所不能。......
2023-08-27
在强调一套具体的命功修炼程序的意义上,修道的无为坐忘与内丹修炼有所区别。这说明在无为坐忘的工夫中,并不仅仅是对精神起作用的性功,还包含有精气修炼的命功成分。......
2024-05-04
要实现自然的美就必须无为,一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就破坏了自然。美是在一种毫无目的毫无意识中实现的。老子与孔子有一段对话,说明了无为是美的前提,甚至就是美本身——孔子有一天去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正披着湿发待干,凝神定立像是个木偶人。孔子迫不及待地问:“请问先生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美的境界呢?”......
2023-10-29
张智力,43岁,现任某集团公司董事,集团旗下两家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张智力的两次成功空降,基本上符合“中国式”职场智慧,使用了同一种职场潜伏术:无为而治,构建人脉优势,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并一鸣惊人。首先他无为而治,韬光养晦,目的是暗处观察,摸清情况,耐心等待时机,构建人脉优势。......
2024-08-01
既然“无为不等于不为”,不是叫人们无所事事,那么,“无为”与“有为”有什么区别呢?所谓“无为”并不是说受到外物刺激也没有反应,受到攻击也不躲避和反击,面临困难而不想办法克服。“无为”与“有为”的分界线就看是否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就是“无为”,把个人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