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人为了治理建立了制度,确立了名分,名分已经有了,那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多,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招致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危险。他们不知足,更不知止,最后栽进了罪恶的泥潭。后赐和自尽,并给他定了20项罪名。从此退而不隐,强而不显。......
2023-12-06
【原文】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庄子•天道》
【译文】
天道运行不中断和停滞,所以万物得以生成;帝王之道运行不中断和停滞,所以天下百姓归顺;圣人之道不中断和停滞,所以四海之内人人顺服。
道学玄理
坚持就能成功的道理,早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庄子认为,天道是生生不息、运动不止的,因此,万物才得以生成;古代的圣王和圣贤,能够效法天道生生不已的精神,不间断地治理和教化天下的百姓,所以天下才能归心,百姓才能顺服。同样,成功与失败的临界点也正在于此。
在这个世界上,拥有杰出者的志向和素质的人不在少数,可是真正成为杰出者的人却是凤毛麟角。他们的命运悬殊究竟在哪里出了问题?在杰出与平庸之间到底哪里才是临界点?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是出身,不是天赋,不是智慧,不是选择,而是“坚持精神”。
俗语说“功到自然成”。这句话中所隐含的关于胜利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坚持。无论是商人最开始的白手起家,还是明星最开始的不被看好,抑或是科学家最开始的难题重重。但凡他们最后取得了理想中的成果,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赢得了财富或赞扬。他们都离不开这两个字——坚持。
一个人开始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生活中,大多数人在做事之初,都能保持相当强烈的激情和旺盛的斗志。在这个阶段,普通人与杰出者,是没有太大差别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顽强者与懈怠者的特性便各自显示出来了,坚韧的人在那个能够在关键时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而脆弱的人,往往知难而退,很容易就丧失了信心与斗志,两类人最终出现了泾渭分明的结局。
某天,一群蛤蟆在进行登山比赛,比拼谁可以先到达高山的顶端。并且周围还簇拥了一大群助阵的蛤蟆在一旁围观。
比赛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大伙都不知道谁才有可能到达山峰顶,完成这项对于青蛙来说很不容易实现的目标,所以大家都只是丧气地叹气说:“这真是太难为它们了!他们都不可能到达目的地,成功登上山顶的。”
听到旁观者的议论后,许多蛤蟆都开始泄气了,他们愈发意识到这项任务的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有的蛤蟆甚至在比赛正式开始前就吓得主动退出比赛了。(www.chuimin.cn)
比赛开始了,许多只充满了对胜利渴望的蛤蟆齐头并进的向上攀登,谁也不服谁,可是越往上他们越感到体力的不支,而且万一失足掉下山去,损失的就不只是荣誉,还有可能是自己生命了。所以很多蛤蟆渐渐地意识到了苦难所在,权衡之后,望一望遥远的山顶,选择了放弃攀登。
后来,向上攀登的蛤蟆越来越少了,他们攀登得也越来越坚信,可是目标却依然遥遥在望。这时候,围观的蛤蟆又开始继续高喊了:“太难了,你们不可能到达山顶的!还是放弃吧!”
果真,在围观蛤蟆的善意劝阻下,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只蛤蟆几乎都停下了脚步,只有一只蛤蟆还在一如既往地向上爬。
比赛结束,这只蛤蟆实现了一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挑战。 当其他蛤蟆兴奋地走向前来,询问它到达终点的秘诀时。大家才发现,原来这只一如既往向上的蛤蟆竟然是个聋子!
原来他根本听不到别人的质疑,听不到前方的苦难有多大,所以,他只顾坚持着向上,向上,再向上。所以,他奇迹般的达到了山顶。
可见,许多人就像这些登山的蛤蟆一样,失败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真的能力不够,而是他们没能在自身遭遇瓶颈或旁人给予了否定时,保持住坚忍不拔和坚持到底的决心。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当你奋斗在最黑暗的时刻里,也就是光明即将到来的关键。如果你能在这个关头挺下来,迎接你的必定是胜利的喜悦。
说到坚持,就不得不提到时间,时间是坚持所依附的一个重要因素。胜利的希望和有利情况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再坚持一下,哪怕五分钟,你就可能会遇到转机。这就好比赛场上的运动员,他们的胜利大都比拼在毅力上,只要你坚持下去的决心足够强大,你就爆发出超乎自己想象的潜能来战胜对方。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而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会被时间所击倒,都能够把时间掌控在手,并在时间的推移中朝着胜利的方向行进。而每一个失败的人则都是败在了与时间的对抗中,都是因为没能与时间相较量,也没能在时间的磨砺中勇敢地坚持下去。所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回头珍惜,可能他已属于别人了,所以不要轻易放弃。
平庸和杰出的距离不是天与地,成功与失败的差别也不是遥不可及。其实他们中间不过两个字——坚持。坚持是成与败的临界点,更是实现理想的必备要素。所以,在你感到力不从心,感到前程坎坷的时候,别忘了,坚持,再坚持一下。
心灵小憩
苏联作家奥维狄乌斯说:“滴水穿石靠的不是力量,而是不舍昼夜的坚持。”不论是读书做学问,还是从商做研究,失败的可能有千千万万种,但是,共同点却有一条,那就是没有坚持。
当你认定了一件正确的事,当你充满的信心想要完成它时,请时刻提醒自己那颗坚持的心,只有坚持的心没有萎靡,你的未来才可能遇见光明,否则只能是虎头蛇尾,功亏一篑,到最后追悔莫及。
有关道可道的文章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人为了治理建立了制度,确立了名分,名分已经有了,那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多,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招致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危险。他们不知足,更不知止,最后栽进了罪恶的泥潭。后赐和自尽,并给他定了20项罪名。从此退而不隐,强而不显。......
2023-12-06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人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人们对外在的渴望和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对心灵的关注。过度重视那些物质的、有形的财富,反而会造成心灵的贫穷。当人类对心灵失去关注,就意味着人类对自身失去了关注。......
2023-12-06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然而,世事难料,子桑户因意外死去了。道家的生死观是建立在对生命与死亡的大彻大悟基础之上的。追求道家多崇尚的这种快乐,第一个前提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爱惜生命,不以生累形,不以死累心。道家以博大的胸襟看待生存与死亡,不为生所累,不为死所羁。这样珍贵的生命,应该用以追求快乐,而不是沉溺于痛苦。生于自然,死于自然,才能不为之迷乱。......
2023-12-06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触犯了曹操,他急于显示自己的有用之处,结果反被用处所害,这就是不懂得“无用之用”道理的教训。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依据“有无相生”和“无用之用”的理论,提出君主应实行无为而治的说法。无为,有的时候恰恰是大为,无用,也可能是大用。......
2023-12-06
“道”的特性是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说归根结底人应该顺应“天”的规律,以适应自然的要求,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说,人一旦达到“无我”的境界,就没有什么忧患了。庄子已经看不到自己,而是和自然合一了,这就是“无我”的境界。“齐物”和“物化”的本质就是“物我”两忘,达到“无我”境界。......
2023-12-06
道学玄理“上善若水”这四个字,这是老子最精华的思想,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水这种顽强而豁达的精神,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处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最困难的遭遇下,也要安贫乐道,顽强坚韧,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所以先哲才发出了“上善若水”的赞叹!而水的德行则是最接近于“道”的。......
2023-12-06
动物与动物之间严格遵守了自然平衡法则,比如,肉食动物会随着草食动物的繁盛而繁盛,当抑制了草食动物的扩张,不仅保护了大草原,而且草食动物得到了压制,肉食动物的数量必定随之减少,这就是动物世界生生不息的和谐平衡法则。所以,凡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必将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正因为大自然遵守了平衡的法则,万物才能自在地生存和发展,各个物种间才能相克而相生。......
2023-12-06
与其毫无希望地死死守着,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放手,当你顺应了它,说不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转机。人在无法改变不幸或不公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失明后的塔金顿连自己都没想到,他依然承受过来了,他依然没有放弃快乐地生活,他这才知道,原来当很多你认为无法想象的事情真的降临时,你除了接受,并快乐地去适应它,别无选择。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之内做了12次手术。......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