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感知觉意义及培养|学前心理学

感知觉意义及培养|学前心理学

【摘要】:第五节感知觉的意义及培养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感知觉是其他心理过程发展的基础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是记忆、思维、想象等较为复杂、高级的心理过程发展的基础。总之,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依靠各种感官来完成的,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第五节 感知觉的意义及培养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一)感知觉是其他心理过程发展的基础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是记忆、思维、想象等较为复杂、高级的心理过程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感知觉的发展为其提供感性材料,儿童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就不可能产生和发展。例如,儿童只有看到“碗”这一实物,才可能将碗的形象保留在头脑中,并在游戏中将半个橘子皮当成碗来使用。如果没有儿童视觉发展对“碗”和“半个橘子皮”形象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其对这些物体形象的记忆和想象。因此,感知觉的发展是其他心理过程发展的基础,要发展儿童的记忆、想象、思维,提高其智力水平,首先必须发展他们的感知觉。

(二)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当儿童脱离母体环境以后,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为了适应这里,他们必须认识这里的各种事物。然而,儿童与成人不同,有其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式,看书、上网、讲解这些方式都不适合儿童,他们在认识事物时需要通过各种感官的直接感知才能认识。例如,对于各种水果的认识,光靠成人单纯的说教是不起作用的,儿童只有在亲眼看、亲手摸、亲口尝过之后才能认识。儿童用磁铁去吸塑料、泡沫、纸、图钉等各种材质的东西,经过多次观察和操作后他们会懂得磁铁只能吸到图钉等铁质材料。儿童吃饭时,天天都能看到大人拿着筷子夹菜,久而久之,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后他们便知道了筷子是用来夹菜的,并且在看的过程中逐渐萌发了自己动手的欲望,经过多次练习后,慢慢地儿童也学会了自己用筷子吃饭。总之,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依靠各种感官来完成的,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三)感知觉在幼儿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www.chuimin.cn)

2岁以后,儿童的认知结构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语言、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过程陆续出现,但是由于这些心理过程出现得相对较晚,发展的速度也相对较慢,所以,在整个学前时期,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培养

为了帮助儿童更好的认识世界,并为其他心理活动的发展奠定基础,应从小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首先,鼓励儿童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儿童多接触周围的客观事物,并鼓励孩子亲自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如当我们给儿童吃某种食物时,不要直接送到孩子的嘴里,在吃之前可以提醒孩子先看看它的形状颜色,再摸摸它的皮,闻闻它的气味,最后再品尝。

其次,为儿童提供锻炼各种感官的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居多,许多家长过分地宠爱自己的孩子,怕伤着孩子什么东西都不让碰,怕累着孩子什么事都不让干,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锻炼各种感官的机会。就以最简单的吃饭为例,一些家长怕孩子自己吃饭撒到身上,所以坚持喂孩子吃饭,虽然衣服干净了,但是却剥夺了孩子锻炼手部肌肉和学习自己吃饭的机会。孩子自己拿着勺子吃饭的过程其实就是锻炼其各种感官的过程,他们要想将食物顺利地放到自己的嘴里就必须充分地调动其视觉、动觉、味觉等各种感知能力。另外,在保证不剥夺儿童锻炼各种感官机会的条件下,成人还应带儿童多接触大自然,使其在大自然中认识各种动植物、天气变化现象,开阔视野,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最后,利用玩具训练其感官的发展。成人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游戏或借助各种玩具来训练儿童的感官,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随着早期教育和玩具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锻炼儿童感官的游戏和玩具,成人可以通过这些专门的游戏或玩具来训练儿童的感官,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