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方位知觉的发生发展方位知觉是人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所处的方向或位置的知觉反映。......
2023-12-06
第二节 婴儿的动作发展
与乳儿相比,婴儿最突出的特点是动作增多,并且更加熟练和复杂化,主要有两大成就:独立行走和使用工具。
一、独立行走
独立行走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婴儿在行走的过程中,促进了其身体骨骼肌肉的发展。其次,独立行走扩大了婴儿的生活范围,为空间知觉、思维活动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的过多依赖,发展独立性,进而促进其心理的发展。
1岁后,婴儿首先学会的躯体动作是独立行走,但起初走路时还不稳,常常跌跤,动作显得很僵硬。这是因为:第一,婴儿特殊的身体结构。周岁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仍然不协调,头部和腹部最大,站立时,腹部突出,臀部很小,腿既短又软,显得头重脚轻。第二,独特的走路方式。1岁左右的儿童习惯于用脚尖走路,全身的重心都落在脚尖上,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使得其容易摔跤。所以,婴儿初学走路时常常摔跤属于正常现象,但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身体比例的逐渐协调,骨骼肌肉的发育成熟,足弓的形成,其走路会越来越稳,一般到1.5岁左右基本上就能走稳。当然,由于孩子的个别差异,有些可能会早一些,有些可能会晚一些。
婴儿期,儿童不但学会了独立行走,而且也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了跑、跳、攀爬等动作。这些动作的发展顺序是:1.5岁的孩子可以走上楼梯;2岁左右,孩子学会了双脚原地跳和原地站立踢球,学会了跑和攀登,并且很少跌跤,动作虽然仍不够灵活,但是活动的积极性却非常高,以后,孩子又陆续学会越过小障碍,单独上下楼梯,双脚学小兔向前跳;到了3岁时,学会了独脚跳等比较复杂的动作。
二、使用工具
婴儿在学习躯体动作的同时,其手精细动作也有了很大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初步学会了使用工具,能比较灵活地运用物体,如用勺子吃饭、搭积木、握笔、穿衣等。
(一)使用工具动作发展阶段(www.chuimin.cn)
婴儿学习使用工具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如刚满周岁的儿童,他们在用勺子吃饭时显得非常笨拙,不是拿着勺子的顶端而是底端,并且将勺子和手一起斜着尝试送进嘴里,边撒边送,等送到嘴边时,饭就快撒完了。虽然此时儿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动作方式,但有效动作非常少。
第二阶段: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有效时间延长。当儿童在尝试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偶然碰到一种有效方式后,他不再会变换其他方式,而是立刻抓住它,并努力地完成某种动作。如拿着勺子吃饭时不再乱往嘴边送,而是先慢慢地将盛满饭的勺子移到嘴的高度,然后才送到嘴里。
第三阶段:能够主动重复有效动作,但常常表现得很固执。儿童不再被动等待有效动作的偶然出现,而是主动重复经验中的有效动作方式,但是,此时儿童在认准某种自以为有效的动作方式后也常常表现得很固执,即使遇到困难和失败也不放弃。如我们有时会看到儿童在搭积木时,将大积木放在小积木上,虽然已经试过几次都掉下来了,但他(她)还是坚持用同样的方式继续搭。
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此时,儿童已经初步掌握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并且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动作方式,不再固执,如果有不正确的动作,很快就改正。
(二)使用工具动作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学习使用工具对婴儿心理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儿童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触摸物体,促进了其感知觉的发展。其次,有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当儿童拿不到桌子上的小汽车时,他会爬到凳子上去取。这其实就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有助于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如婴儿把一根棍子放在胯下摇动,并且边摇边念:“驾、驾……”这说明他们把棍子想象成了马。总之,学习使用工具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成人应帮助儿童学会正确的使用工具,如果发现婴儿的动作或姿势有不规范之处应及时加以纠正,如端碗、握笔、拿勺子、筷子、用剪刀等。需要强调的是,婴儿期的孩子在学习使用工具时,有时会出现一些倒退,如本来已经学会很好地使用勺子吃饭的儿童突然不好好地用勺子吃,而把饭撒得到处都是。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用着急,这是正常现象,它属于婴儿前进中的倒退,实际上是表面的倒退和实际的前进。孩子之所以不好好用勺子吃饭,是因为他们已经学会用勺子,对这一工具已不再感兴趣,开始对用手抓或捡等动作感兴趣。
有关学前心理学的文章
任何有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都是不能进行的。总之,研究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不做有损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这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
2023-12-06
(二)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游戏是幼儿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活动,它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2023-12-06
第一节幼儿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发育(一)身高3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身高继续增加,但是每年的增长不超过5cm,增长速度缓慢下来。可见,幼儿的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一方面,儿童可以按照成人的要求克制自己的冲动性行为,特别是在集体环境中能够服从统一要求,抑制自己的某些不合理行为;另一方面,幼儿的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因此,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的抑制要求,否则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混乱。......
2023-12-06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这句话精辟地回答了上面标题中所提的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据此,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则指个体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内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2023-12-06
第五节感知觉的意义及培养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感知觉是其他心理过程发展的基础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是记忆、思维、想象等较为复杂、高级的心理过程发展的基础。总之,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依靠各种感官来完成的,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2023-12-06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什么是感觉在心理学中,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产生感知觉的生理基础主要是分析器,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最后,感觉和知觉本来是一体的,合称为感知觉,纯粹的感觉基本不存在,它和知觉同时进行,我们只是为了更好的研究才将二者分开。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