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2012年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2012年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摘要】: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市场继续波动,主要发达国家财政金融问题相互交织,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欧债危机仍然是威胁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经济金融形势

1.国际经济金融形势

2012年,全球经济继续进行深度调整转型,全年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至3.2%,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13年1月);国际贸易增速持续回落,全年商品贸易增长3.2%,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联合国,《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2013年1月)。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市场继续波动,主要发达国家财政金融问题相互交织,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2012年,发达经济体产出增长1.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13年1月)。主要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2012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好转,金融部门去杠杆化基本完成,经济温和复苏,但受政府支出减少及出口下滑等因素影响,第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初值下降0.1%(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13年1月);欧洲经济于2012年第三季度正式陷入衰退;日本受出口下滑拖累,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经济持续负增长;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也普遍放缓,2012年增长5.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经济分别增长1.0%、4.5%、3.6%和2.3%,同比分别下降1.7、3.4、0.7和1.2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13年1月)。

二是主要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压力高企。欧债危机仍然是威胁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希腊经济近4年持续萎缩,债务水平居高不下,2012年第三季度末希腊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仍高达152.6%(欧盟统计局,2013年1月);西班牙面临银行业坏账和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双重压力,2012年底西班牙银行业坏账率仍处于10.4%的高位(西班牙央行,2013年2月)。虽然欧洲央行以下调再融资利率和购买债券等来压低成员国的融资成本,但由于各成员国之间仍然存在分歧,短期内,各国政府债务难以大幅削减,欧债危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美国2012财年(2011年10月-2012年9月)联邦财政赤字为1.09万亿美元,已连续4年超出万亿美元大关,联邦债务总额再次逼近法定上限。尽管“财政悬崖”问题在最后时刻得以暂时延期,但美国财政不可持续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达236.6%,在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持续大幅逆差的背景下,债务累积可能继续增加财政风险。

三是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超宽松货币政策,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2012年,美联储两次增加资产购买规模,欧洲央行推出了无上限购买3年期以内欧元区主权债券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日本央行2012年5次扩大了资产购买规模。受上述政策影响,加之气候、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作用,跨境资本波动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大宗商品市场重要金属、原油和主要粮食产品价格均出现较大起伏,伦敦期铜、布伦特原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小麦价格分别从第二季度的年内低点大幅上涨15.7%、31.0%、50.7%和59.5%至第三季度的高点;第四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价格最高达到1,800美元/盎司,年内最大涨幅为16.9%;美欧股票市场价格震荡上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德国DAX指数和伦敦富时100指数第四季度高点分别比年内低点上涨了12.5%、27.4%和13.3%。

2012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继续推进。一是推进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实施。目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BS)的27个成员经济体正在推进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成员已经发布新的资本监管规则,美国、欧盟等成员发布了征求意见稿。2012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欧盟、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经济体的资本监管规则(其中欧盟和美国为征求意见稿)与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一致性进行了评估,并将于2013年对瑞士、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进行评估。二是完善处置机制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处置计划。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正在开展关于《有效处置机制的关键特征》实施进展的同行审议,并计划于2013年对成员国建立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处置方案进行评估。三是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改革方案的实施。金融稳定理事会正在起草场外衍生品改革进展报告,评估场外衍生品监管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四是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金融稳定理事会于2012年11月向二十国集团(G20)提交了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政策建议初稿,修改后的最终政策建议将于2013年提交二十国集团峰会审议。

尽管国际金融监管部分领域的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依然存在监管规则趋于复杂,成员国之间改革进展不平衡、国际监管规则实施不一致,实施的有效性、竞争的公平性和规则间的协同性难以得到保证,部分改革领域推进缓慢,意见难以协调统一等问题。

专栏1 银行监管体系建设的国际新标准——第三版《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www.chuimin.cn)

《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以下简称《核心原则》)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在全球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银行监管国际标准。2012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最新修订的第三版《核心原则》,成为指导各国建设和完善银行监管体系的最新纲领性文件。

《核心原则》系统概括了银行监管的良好做法和银行审慎经营的基本要求,建立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总体框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开展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 FSAP)是当前国际上范围最广、最有影响力的金融稳定评估框架,对照《核心原则》评估银行监管有效性,是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8月,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在我国正式启动。在对照《核心原则》开展自我评估和接受两次现场评估后,评估团于2010年12月向银监会提交了《中国有效银行业监管核心原则评估报告》。

2.国内经济金融形势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消费需求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物价涨幅总体回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工业生产缓中趋稳。国际收支更趋平衡,资本和金融项目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年度逆差。

一是国内经济总体运行平稳。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涨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粮食产量连续第九年实现增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3.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12个季度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内需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进出口增速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全年进出口总值为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出口增长7.9%,进口增长4.3%,全年贸易顺差为2,311亿美元。

二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2年,我国持续推进结构性减税政策,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支出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为1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1%。货币信贷增长平稳。截至2012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

三是金融市场总体保持稳健发展。2012年,我国股票市场指数、成交量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债券发行规模稳步增加。截至2012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2,494家,总市值为23万亿元;债券市场发行总额为8.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