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虽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不少国家都在改革服务市场准入的条件,但GATS在多边协定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服务市场准入纪律,对服务自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这种保守做法是对各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之间巨大差异的现实反映,从而使GATS国家对贸易自由化的程度、部门、进程等方面有所控制,并能够适度维护其服务部门的经济主权。......
2023-11-18
第十四章 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与APEC成员贸易的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发展非常迅速。贸易伙伴主要在东亚、北美和西欧,在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除了欧洲联盟外,其他都是APEC成员,其中尤以美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最为重要。以1995年为例,我国对APEC成员的进出口贸易占了它全部贸易的73%,其中出口占75%,进口占71%(见表14-1)。而在这中间,我国对美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贸易又占了对外贸易总额的65.7%,占了对全部APEC成员贸易的89.5%。
表14-1 1995年中国与APEC成员的贸易
续表
注:[1]此栏中“—”表示数字太小,不足以达到标明单位。②巴新指巴布亚新几内亚。
1995年我国与APEC成员贸易的品种及分类出口值见表14-2。[2]从表14-2可以看到,在中国对APEC成员的出口中,制成品占了主要部分,其中第11类纺织品和第16类机电产品尤为重要,分别占当年中国出口的24%和19%。其他重要的出口产品类别有金属制品、杂项制品、化工产品和鞋帽伞等。
二、APEC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宏观计量分析
如前所述,APEC实施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措施是削减关税和减
表14-2 1995年对部分APEC成员的分类出口值
少非关税限制。从计量分析角度看,只有前者可以量化。由于APEC关税资料数据库仍在筹建中,我们所能收集到的数据是有限的。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这里仅对APEC成员削减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作宏观计量分析,不涉及具体部门和产品,所得结论仅供参考。
续表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海关统计月报》1995年第12期。
1.APEC成员的关税率。
APEC各成员的关税率目前差异还比较大,总的状况是发达经济体的税率较低,而发展中经济体的税率较高。表14-3给出了大部分成员1993年的分类关税税率。我们看到,除了印尼、泰国和菲律宾这三个国家外,其他成员的关税税率都比较低。
2.APEC成员削减关税对我国出口影响的计量分析。
我们的研究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办法,[3]根据实际资料情况和研究的要求确定。我们假定了两种减税的情况:一种是关税削减50%,另一种是削减100%。由于我们讨论的是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的减税,因此,进口必然增加。在APEC范围内,如果其他国家削减关税,则它们的进口增加中就有一部分来自中国,这就意味着中国出口的增加。因此,对中国可能的出口增加我们用外国相应的进口增加来衡量。对进口增加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进口值增加的百分比等于由于关税削减引起的消费者进口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乘以对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而消费者进口价格下降的百分比又等于关税的变动率除以一加上原来的关税率。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式中,T为进口幅度(以百分比表示),η是进口弹性,t为关税税率,Δt是税率的变动。举例来说,如果原来的关税是20%,现在税率削减一半,降到10%,则消费者面临的进口价格就下降了8.3%。这就是说,消费者原来要支付1.2元的一件物品在关税削减后只需要支付1.1元了,他们面临的价格下降了0.10/1.20,即8.3%。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进口品消费价格的变动后对每单位进口品进口需求的变动。国际上一般的统计数据估计表明,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约在-0.5和-3.0之间。这就是说,进口品价格下降10%会引起进口量增加5%到30%。
由于资料所限,我们没有对所有APEC成员的进口品都进行计量分析。就贸易产品来说,我们是按中国海关1992年起实行的协调制分类,对21个大类产品进行了计算,而没有对每一个税目的进口品都进行计算。就贸易伙伴来说,我们计算了表14-2中列出的14个成员减税后可能出现的从中国增加进口的情况。对于进口弹性,我们是这样处理的:对美、日、加、澳、新五国,我们采用了国际上一些权威的估算;对于其他一些成员,为了更加客观,同时也是出于谨慎,我们参照国际上对发达国家的估算,采用了高、中、低三组弹性参数(见表14-4)。关税税率的资料来自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向APEC提供的一份报告。[4]
表14-4 APEC各成员的进口价格弹性
续表
资料来源:William R.Cline,Noboru Kawanabe,T.O.M.Kronsjo, and ThomasWilliams(1978):东京回合中的贸易谈判——一个数量估计,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
由于其他成员从中国的进口就是中国的出口,因此,我们是以1993年中国出口值为基础,计算这14个成员减税50%和100%以后中国对它们的出口分别能增加多少。我们的计算是静态的,即没有考虑正常的需求增长。计算的总的结果显示在表14-5中。但是这里还必须作出一些修正,就是该表没有剔除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原来税率就基本为零的情况。由于中国对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出口占了中国对APEC成员出口的38%,而这部分出口已不可能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关税削减而增加,因此,减税后中国对APEC出口的增加就不可能像表14-5中所列的那么多。按照表14-5的结果,减税50%后中国可能的出口增加,根据不同弹性算出的三种增幅分别为17.09%、8.89%和4.06%,减税100%后出口的增幅分别为38.85%、18.24%和11.58。但是如果剔除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因素,则前者的增幅将变为10.60%、5.51%和2.52%,后者的增幅变为24.10%、11.31%和7.81%。
前面已指出,中国对APEC成员的出口约占中国全部出口的76%,因此,APEC成员的关税削减对中国总体出口增长的静态效应是,在减税50%的情况下能够使中国出口增加8.06%、4.19%或 1.92%,而在减税100%的情况下能够使出口增加18.32%、8.60% 或5.47%。
表14-5 减税对中国出口的效应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相应地减税,中国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也会增长。对于中国进口增长的计算与前面一样,但是我们只计算了中国削减关税100%的情况,并且我们这里所用的关税率还是1992年的,同时对于中国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我们给出了两组估算,这样相应的就有两种进口增长幅度。表14-6中显示了中国的税率、估算的进口弹性以及我们计算的进口增长幅度。必须指出,表14-6中给出的进口弹性还是偏小的。估算中的上限平均值(绝对值)只有1.84,相当于表14-4中的中等弹性估算值,而下限还不到1。考虑到中国目前的价格体系与国际市场价格体系还有较大的差距,经济体制改革还在进行,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发展速度又比较快,中国的进口需求弹性实际上是不对称的。它具有向上的刚性,即进口价格提高,进口数量并不明显减少。从改革开放17年来的实践看,中国进口数量减少的年份一般都是宏观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年份。因此,进口数量的减少与价格变动的相关度不高,而与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有较高的相关度。当然,这个问题需另外专门研究,不过从统计资料来看,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进口价格下降或者进口控制放松,进口就会较大幅度地增加,进口需求弹性具有较大的向下的弹性。
表14-6 中国的税率、进口弹性以及进口增长幅度
续表
然而,即使我们不考虑这些情况,根据表14-6中的数据计算的结果也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消进口关税将使中国的进口增加29.2%~47.3%。如果中国只对APEC国家取消关税,由于中国从APEC国家的进口占其进口的71%,因此,其他条件不变的话,中国的总进口将增加20.7%~33.6%。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全部取消关税壁垒会使中国的进口增加幅度大大高于出口幅度。当然,这是根据1992年的关税水平估算的。由于1995年的关税水平总体上又下降了30%,因此,实际的进口幅度会更小一些。但不管怎么说,中国的进口将会大于出口是肯定的。这样,静态地看,如果中国原来贸易是平衡的,则取消关税后,至少在短时期内会发生贸易逆差;如果原来就有逆差,则逆差会加剧;如果原来是顺差的,则顺差会减少或者转为逆差。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中国的出口就是其他国家的进口。由于中国目前的主要出口市场仍旧是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关税水平都低于中国,因此,取消关税实际上是中国的减税幅度大于这些国家。这时,中国的进口大幅度大于出口幅度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3.从计量分析中得出的主要结论。
(1)静态上看,无论是根据什么样的进口弹性计算,贸易自由化以后中国的进口幅度都大于出口幅度。而且,我们已经指出,由于我们对中国进口弹性的估算可能偏低,因此贸易自由化对进出口的影响可能相当不对称。鉴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部分年份都有少量贸易逆差,近年虽有顺差,数量也不大,因此,如果大幅迅速削减关税,则减税后短期内会出现较大的贸易逆差。
(2)当然我们知道,根据《茂物宣言》,APEC中各成员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时间表是不一样的。宣言要求工业化经济体最迟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经济体不晚于2020年“实现自由和开放贸易和投资”这一目标。这就是说,发展中经济体可以比发达经济体晚10年实现目标。但是即使这样,就中国来说,到2010年的减税幅度仍将大于发达国家,而2010年以后等于是单方面减税了。就贸易而言,减税后会出现逆差这一结论仍然有效。
(3)虽然就贸易收支来看会出现逆差,但是由于中国近年来资本项目有较大的顺差,整个国际收支仍可能保持平稳或顺差。问题在于,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我们能否始终保持较大的资本项目顺差以平稳国际收支。
(4)贸易自由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到底如何,还有待于对其他效应的研究结果。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体制改革、朝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是否经受得了进口的冲击。国内企业的承受力非常重要,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对此是很难进行数量分析的。(www.chuimin.cn)
(5)如果仅仅从对贸易的影响来看,同等幅度,或者说同等比例的减税要比同时都把税率降低为零对中国比较有利。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关税税率还比较高,我国的减税幅度仍将大于发达国家。因此,如果我们做不到同比例减税的话,就应当主动小幅度、多频率地削减关税。这样做的好处是冲击比较小,后果容易观察,一旦有不良后果也容易纠正,而且,这样做的主动权全在我们自己手里。毕竟从长远来看,比较自由的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我们应避免在外界的压力下一次性地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这样做既没有主动权,又很难控制后果。
三、APEC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若干行业的影响
1.降低关税的影响。
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实行保护政策,关税水平一直较高。1992年,我国关税的算术平均水平为47.2%,以后虽数度降低,但到1995年仍有35.6%,高居APEC18个成员的首位,在世界上也属高关税之列。而目前发达国家的关税平均水平已在5%以下,发展中国家为13%~15%。乌拉圭回合后,各国平均减税1/3,20世纪末还要再降低1/3。
在1995年11月的大阪会议上,我国领导人宣布大幅度降低关税,幅度不低于30%。1996年4月起,我国已把关税降至23%的平均水平。
降低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实际上它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比想象的要小。从1992年1月至1995年底期间,我国已经4次降低关税,按国际通用的“协调制度税则目录”计算,在此期间我国算术平均关税率从47.2%降至36.4%,下降近11个百分点;1996年算术平均关税率再降至23%,下降13个百分点;今后算术平均关税率若再降至14%,不过下降9个百分点。由于有了前4次降税的经验,国内企业的承受能力和适应性已有一定程度地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国实际征收的关税税率比名义税税率要低得多(参见表14-7)。由于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制订了大量减免进口关税的优惠政策,如对技术转让、三资企业和经济特区所进口的资本货物免征关税,对加工贸易企业进口的原料、半成品免征关税,等等,从而使我国进口商品货值的应税面极小,大约只占进口货值的15%,由于税基窄,实际征收到手的税金并不多。
表14-7 1991~1995年间名义关税率与实际关税率的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海关总署。
从表14-7可以看出,如果把实征关税额除以进口总货值,1994年我国实际关税率只有2.9%,1995年只有2.7%,即便加上海关代征进口增值税,也只达6.4%。因此,事实上我国市场的开放度要比法定的名义关税率大得多,换言之,降低名义税率对国内企业和市场的冲击也要比想象的小得多。
从以往我国降低关税率的经验来看,未来我国继续降低关税总水平仍将体现以下主要特征:①注意逐步理顺关税结构,形成按原材料、半制成品、制成品税率逐步上升的合理的梯形结构。②为了有利于国内工业的技术改造,对国内一些不能生产的技术设备将适当加大降税幅度。③对粮食、食油等少数农产品将实行关税配额,在配额内进口的,实行低税率(配额内税率);超过该配额的,仍可进口,但要按较高的税率(配额补税率)征税,关税配额的数量,由有关部门按前些年的进口实绩和国内的需求确定。④对于一些国内正在致力发展,不宜正式调低进口税率的商品或某些国内急需进口而税率还较高的原材料和技术设备,将实行较低的暂定税率。⑤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关税在国家财政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减少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对那些可以实际征收到税款的商品,降税幅度不会太大。
根据上述主要特征,我国降低关税对国内经济有利的影响主要有:
(1)有利于企业引进设备和技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设备与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十分明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虽然建立了庞大齐全的产业体系,但资产存量十分陈旧,国内经济增长主要靠新增资产的生产效率,而新增资产又主要靠进口国外资本货物和技术资源。改革开放以来,进口资源对GDP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1978~1984年间,我国GDP增长中,进口资源的贡献占4%~7%,1985~1993年间提高到12%~13%,1994年达到16.5%,到2000年要达到20%以上。因此,增加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对我国经济增长十分重要。但近两年我国企业引进设备和技术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这主要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度下降后,企业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使企业引进费用的负担加重。关税率下降后,引进设备和技术的人民币成本将会下降,从而提高企业技术设备进口的积极性。
(2)有利于进口一些国内短缺的原材料。我国有一些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不但国内产量供应不足,而且国内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价格水平。但是,企业在使用进口原材料后由于关税水平偏高,产品价格也随之提高,使其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影响。例如国产棉花在质量上与价格上都难与进口棉花相匹敌,但由于关税和非关税限制,国内棉纺织企业使用进口棉花的经济效益和出口竞争力都不佳。而减税对使用进口原材料的企业显然有利。例如,机械工业是用钢大户,进口各类钢材的税率降低,对于降低机械工业的生产成本是有利的。
(3)将使消费者得到较多利益。一些进口商品的价格会因关税降低而下降,一些进口数量较少的商品也会因非关税措施的减少而增加进口。此外,由于进口商品的竞争,国内企业会尽力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就会使消费者以同样的价格享受到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降低关税和继续降低关税对我国经济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各个行业中的程度将会不同,我们先来看看降税幅度最大的1996年4月这一次的降税结构(见表14-8)。
从表14-8可以看出,不同行业的产品降税幅度有较大差别,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程度如何,需要作具体分析。
下面对若干行业作些简要分析:
(1)纺织行业(详见第十七章)。
(2)机械工业。1996年4月以来,机械产品(不含汽车),关税总水平为15.8%,比全部商品关税总水平的23%还要低7.2个百分点。机械产品属于制成品或深加工制成品,位于关税梯形结构的最高层次,其关税税率一般应高于半成品和原材料,这样才能鼓励发展深层次加工的产业。但1996年4月降税的结构安排中也出现一些制成品低于原材料的倒挂现象,这是和关税调整的结构原则不相吻合的。例如,功率350兆瓦以下汽轮和350兆伏安以下发电机的税率降为18%,而生产这些产品需进口的冷轧不锈钢板材税率为22%,热轧不锈钢宽板材为21%。350兆瓦及以上汽轮机和350兆伏安及以上发电机进口税率均为6%,而硅钢板材为8%,合金钢板材为8%~10%,合金钢型材、角材、异型材为10%。显然,这种结构安排是为了保护钢铁工业中的深加工产品,但机械工业是钢铁工业的下游产业,机械产品又是钢铁产品的深加工产品,这种结构安排有利于钢铁工业发展深加工产品,但不利于机械工业制成品的发展。
表14-8 1996年4月主要大类及重要商品降税情况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机械工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及未来可预见的问题是,普通机床的生产能力在国内已经较大,近几年进口量较多,已形成对国内机床工业的压力,1996年4月普通机床降税幅度也较大,从35%税率降至20%,无疑将对国内机床行业形成冲击。此外,金属轧机的税率也由25%降为18%,轧管机由25%降为16%,大部分农业机械由20%降为15%,均可能对国内工业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但机械工业中也有些高税商品税率仍很高,如小汽车和摩托车等,把这些商品单独计算还是混合计算,是造成机械产品关税总水平偏高或偏低的主要原因。但不管怎么计算,机械产品未来的降税方向必然是要重点研究高税商品的降税问题,而一般机械产品的降税已基本到位,不会有大的潜力。目前小汽车和摩托车的税率是从国内汽车产业能够承受的可能条件下来考虑的,因此税率仍较高。在未来若干年,税率必然要再次下降,国内汽车工业和摩托车工业要及早做好准备以迎接未来降税的挑战。
(3)家用电器工业。1996年4月的降税制成品中,一些家用电器产品的降税幅度也较大。如窗式或壁式空调器由90%降为40%;家用全自动洗衣机由90%降为40%;组合音响由85%降为50%;录像机由90%降为60%;家用摄录一体机由85%降为60%;照相机由50%降为30%;电视机由60%~70%降为50%。这些产品中有许多国内外差价较大,原来关税又高,致使有些人冒险走私或通过非正常途径进口获取暴利。大幅度降税,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走私。但这些产品大部分降税仍未到位,而且目前这种税率水平也不足以杜绝走私,预计仍是未来降税的重要商品品种,其中一些商品降税幅度可能较大,因此会对国内生产厂家增加竞争压力。有可能造成国产家电产品在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比不过从正常渠道进口的商品。所以家用电器工业可能成为今后受降税冲击较大的一个部门。
2.减少非关税限制的影响。
在关贸总协定谈判中,我国已承诺在5年内将受非关税措施管理的产品从1992年的1200种商品税目减至200种。这方面的自由化措施和进行速度大体上也符合亚太经济合作中的贸易自由化时间表,到2020年,受非关税措施管理的产品可能会减少到零,但目前还只能就减少到200种且关税总水平降至15%以下的自由贸易状态对我国各主要贸易行业的影响做一些预测和分析。
(1)农副产品。在走向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下,世界主要粮食、肉类、糖和油料作物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据测算将会普遍提高6%~10%,加上关税减让和开放市场的作用,会使农产品出口国普遍受惠。我国出口的主要农副产品有玉米、高粱、大米、大豆、牛肉、猪肉,但从长远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有限,受自然灾害影响也较多,因此可以说不具备农业初级产品,特别是种植业产品如谷物、油料等产品出口的优势。解决农产品出口的根本出路是发展节省土地型的畜禽产品,高附加值农产品及农业加工产品逐渐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
从进口来看,近几年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为小麦、食糖、大米和棉花,随着工业发展的需要和贸易自由化,木材、天然橡胶、羊毛等农林产品的进口也会增加。农产品进口增加有利于增加国内市场有效供给,满足建设发展需要。随着我国成为农产品进口大国,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增加我国进口成本,助长国内物价上涨,但如果不进口,我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也同样会上涨,因此,我国进口增加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要小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但我国进口农产品以多少为宜,主要依据应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安全,而不是以眼前现实的经济利益的得失。据此,国家将会采取其他措施使农产品进口的数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而不会过度依赖世界市场。
(2)纺织品(详见第十七章)。
(3)石油化工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石油化工业将有较大影响。近两年我国石油化工品贸易额已逾200亿美元,其中尤其是原油和成品油贸易增长明显,而且已由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随着我国降低关税并减少非关税限制,石油化工品的进口将会有较大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从现在到2010年都仍将保持经济较高速增长,石化产品的生产水平达不到经济增长的需求。从国内外价格比较来看,国内石化原料价格一直偏低,但成品价格偏高,贸易自由化和进口增加,将使我国石油化工产品面临成本上涨,但成品价格下降的双重挑战,对国内石化生产企业很不利。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每年大量进口国外原油已难以避免。此外,其他化肥、合成材料和橡胶原料的进口也会显著增加。
(4)钢铁及其制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钢铁和钢铁制成品的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也是较大的。我国钢铁工业虽然在生产总量上已达到8000万吨以上的水平,但品种质量以及工艺水平尚不能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1994年我国已取消了钢材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管理,1996年钢材税率进一步降低,这都可能使今后我国增加钢材钢铁制品的进口。据有关部门预测,从1995~2000年,中国平均每年钢材的供需缺口为1200万吨,受需求增加和价格影响,进口增加必然加剧国内钢铁工业的竞争压力。但贸易自由化也可能使我国钢铁工业得到低价的铁矿石进口,既能弥补我国铁矿资源不足,又可降低我国钢铁生产的成本。因此贸易自由化对我国钢铁工业来说,是挑战与机会并存。同样其他有色金属及其制品行业也将面临类似的情况。
(5)机电产品。机电产品既是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又是主要进口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机电工业部门的影响自然较大。从出口方面看,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平均高达35%以上,1994年以前机电产品一直是仅次于纺织品、服装的第二大类出口产品,1995年成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但我国机电产品市场还只有1%左右,尤其对美国和欧洲联盟的直接出口占其直接进口的比重更小。因此,贸易自由化可以增加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市场,展示了前景乐观和贸易机会的有利一面。
但从进口来看,由于我国对国外资本货物和其他机电产品的需求也十分强烈,1993~1995年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额分别为494.6、571.76、591.77亿美元,一般都占进口总额的45%以上,而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27.1、319.66、438.57亿美元,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分别为267.5、252.1、153.2亿美元。机电产品基本上是进大于出,而且幅度不小。再从“八五”期间我国技术和成套设备进出口情况看,进大于出的绝对值也很大。
由于机电产品进口增加,我国国内机电产品市场近30%左右已被外国产品占领。我国为了减轻进口对有关行业的冲击,到1995年年底为止,仍然对360多种机电产品实行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有些机电产品的关税也很高,经过1996年4月的降税,一些机电产品关税仍然不低。在未来走向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实行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机电产品品种将逐步减少,关税也将继续下调,因此,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机电产品部门将形成最严峻的挑战。我们预计,贸易自由化对机电产品冲击最大的产品将有:计算机、复印机、数控机床、广播通讯设备、工业用控制仪表等。届时我国出口的优势产品也主要是轴承、手工工具、小型发电设备、普通机床、汽车零部件、电视机、收录机等。
(6)汽车(详见第十六章)。
综上所析,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的一面,也有冲击我国民族经济的消极影响的一面。只看到积极影响的一面,而看不到消极影响的一面;或者只看到消极影响的一面,而看不到积极影响的一面,都是片面的。只有看到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才能积极推进我国的贸易自由化。只有看到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能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我们才能未雨绸缪、有的放矢,采取适当的对策,以减轻其消极影响。
【注释】
[1]表14-2及以下各表中的类别是根据海关1992年起实行的新的协调制度分类的。具体类别如下:Ⅰ.活动物;动物产品。Ⅱ.植物产品。Ⅲ.动、植物油、脂、腊;精制食用油脂。Ⅳ.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V.矿产品。Ⅵ.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Ⅶ.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Ⅷ.革、毛皮及其制品;箱包;肠线制品。Ⅸ.木及其制品;木炭;软木;编织品。Ⅹ.纤维素浆;废纸;纸、纸板及其制品。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Ⅻ.鞋帽伞等;羽毛品;人造花;人发品。育.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誉.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幡.贱金属及其制品。ⅩⅥ.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XVII.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XVIII.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XIX.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XX.杂项制品。XXI.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
[2]表14-2及以下各表中的类别是根据海关1992年起实行的新的协调制度分类的。具体类别如下:Ⅰ.活动物;动物产品。Ⅱ.植物产品。Ⅲ.动、植物油、脂、腊;精制食用油脂。Ⅳ.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V.矿产品。Ⅵ.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Ⅶ.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Ⅷ.革、毛皮及其制品;箱包;肠线制品。Ⅸ.木及其制品;木炭;软木;编织品。Ⅹ.纤维素浆;废纸;纸、纸板及其制品。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Ⅻ.鞋帽伞等;羽毛品;人造花;人发品。育.矿物、材料制品;陶瓷品;玻璃及制品。誉.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幡.贱金属及其制品。ⅩⅥ.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XVII.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XVIII.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XIX.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XX.杂项制品。XXI.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
[3]参见William R.Cline,Noboru Kawanbe,T.O.M.Kronsjo,and Thomas Williams (1978);东京回合中的贸易谈判——一个数量估计,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Andre Sapiu(1983):印度和东京回合,载《世界发展》1983年第11卷第7期;世界银行(1993):《中国对外贸易改革:面临90年代的挑战》。
[4]PECC:Milestones in APEC Liberalisation:A Map of Market Opening by APEC Economies,1995.
有关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的文章
[8]虽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不少国家都在改革服务市场准入的条件,但GATS在多边协定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服务市场准入纪律,对服务自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这种保守做法是对各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之间巨大差异的现实反映,从而使GATS国家对贸易自由化的程度、部门、进程等方面有所控制,并能够适度维护其服务部门的经济主权。......
2023-11-18
不过,在军务倥偬时刻,召开全国经济会议的提案不被列为急务而暂时搁置。至于国外输入货品,则可以仿照各国通例,除了征课进口税外,若有与本国相同物品,仍可课以消费税,此议即成为日后国府兴办特种消费税的立论基础。......
2023-08-10
会议同意成立一个非正式工作小组研究本地区贸易自由化的方案。茂物会议还对自由化的基本含义作了表述,即“尽快进一步减少贸易和投资壁垒,促进货物、服务和资金在APEC各经济体之间的自由流动”,重申实施自由化的方式应与关贸总协定相一致。......
2023-12-06
据考古学研究发现,在亚洲东部、南部、西部地区普遍发现了景德镇的青白瓷。此外,从北京、新疆等地出土的景德镇瓷器器物来看,也可以证明景德镇国内陶瓷贸易范围非常广泛。由于景德镇陶瓷业在元朝时期形成的特殊地位,在瓷器出口的过程中,景德镇的陶瓷业出口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023-11-28
此次加息,美联储虽然只上调了25个基点,但标志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并正式步入渐进式加息的轨道,这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将使得我国面临更大的国际间信用违约风险。此次加息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有限上述影响中,资本流出、货币贬值等情况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也会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产生负面作用。相关政策建议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资产收益率的比较。......
2023-11-30
正德新令只规定了赴日唐船的船数和贸易总额,自然无法对清朝商人贩卖何种货物及货物的质量作出规定。谕文首先指责清朝赴日商人失信,谕令强调,正德新令采用信牌,分别港门,是为了便于贸易,而各地赴日的清商,所带货物雷同,未有各地特产之别。而正德新例使商船如期赴日也有一定难度。实行信牌制度后,唐船来年赴日,空闲一年,只好转往别处贸易,以致延误前往长崎的时日。......
2023-10-16
第十五章投资自由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中国与APEC成员投资关系的现状APEC成员的民间资本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是推动亚太地区与我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前导力量。尤其是APEC的亚洲成员的投资比重占了绝对优势。APEC东亚成员对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以技术层次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从商业性借贷资本来源地来看,80%以上来自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国和澳大利亚等APEC成员。......
2023-12-06
南非主要出口的商品与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具有很大的雷同性,也是二者贸易摩擦不断的重要原因。表3.362009年南非主要进口商品构成(章)续表数据来源:South African Revenue Services-trade date3.3.3......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