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谢映庐:初出茅庐展现才华

谢映庐:初出茅庐展现才华

【摘要】:谢映庐——初出茅庐显身手清代名医谢映庐,祖居江西南城,熟读医书,临证40余年,声誉卓著。谢映庐治病救人,崇尚医德,对因疾求诊者,不论路途远近或雨夜,从不推辞,立即应诊。邻里百姓告诉丁家,说谢映庐父亲乐于助人,且医术高明,善治危重病人。于是谢映庐开出清暑益气汤合桂枝汤,吩咐仅服两剂,病情即可解除。于是,家人按谢映庐医嘱,立即用药。于是,谢映庐初出茅庐,身手不凡的轶事不胫而走。

谢映庐——初出茅庐显身手

清代名医谢映庐,祖居江西南城,熟读医书,临证40余年,声誉卓著。谢映庐治病救人,崇尚医德,对因疾求诊者,不论路途远近或雨夜,从不推辞,立即应诊。对无钱看病、买药的贫苦患者,不计酬金。他家世代从医,兼营药铺,店铺后设有制药作坊。每年从端午至重阳都要自制时令成药“金不换正气丸”布施于人,受益者不计其数。

据载:清嘉庆初年,有一个叫丁麒寿的人,暑夏时患腹泻,自汗、神倦,吃了几剂街头郎中拟出的温补之剂,病情却日趋严重,二便不能自制。正巧邻居有一位老中医,为病人诊断后,对其家人说:“这病已多日,病人日夜毛窍出汗不止,现已四肢逆冷,病属不治之症,而且服过附子、鹿茸之类补药,也没有效果,还是准备后事为妥”。丁家一向贫寒,只能听从吩咐。无奈病人日夜呻吟,惨不忍睹。邻里百姓告诉丁家,说谢映庐父亲乐于助人,且医术高明,善治危重病人。

中医常识

伤暑 伤暑,病名。又称“感暑”。指夏季伤於暑邪,出现多汗身热,心烦口渴、气粗、四肢疲乏、小便赤涩等“阳暑”证候。《医林绳墨•卷一》云:“伤暑者,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晕,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此为热伤元气也,宜以黄连香薷饮,或清暑益气汤、黄连解毒汤、量其虚实而与之。”

丁家急忙上门求诊,正巧谢大夫家有应酬,无法脱身,只得让年少的谢映庐访替父出诊。谢映庐诊得病人脉虚,重按若无,又见病人额上出汗,小便短、口烦渴,四肢确实逆冷,便说:“这是伤暑症,所服皆是治疗阳虚的药剂,乃火上浇油,是要出人命的。”身旁的那位老中医瞧不起这毛头小子,便问其故,谢映庐说:“经书云:“气虚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如今脉象和病症,正合伤暑症状。”于是谢映庐开出清暑益气汤合桂枝汤,吩咐仅服两剂,病情即可解除。那老中医仍然怀疑,私下告诉病家当心为要,说:“病人久汗失水,用药收敛犹恐不及,反用桂枝发汗,这不是在加速病人死亡吗?”病家认为,反正是不治之症,不妨一试。

于是,家人按谢映庐医嘱,立即用药。一剂服下,微汗出,四肢稍暖,病去一半;二剂便通,汗收渴止,烦热消退。不久,病人经精心调理,竟获痊愈。

为谢救命之恩,丁麒寿亲自备礼上门酬谢,谢氏父子坚辞不受。于是,谢映庐初出茅庐,身手不凡的轶事不胫而走。

中医小辞典(www.chuimin.cn)

清暑益气汤

【来源】出自《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6克,麦冬9克,石斛15克,竹叶8克,荷梗15克,川连4克,知母8克,甘草4克,粳米18克,西瓜翠衣25克。水煎服。

【功效】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症见身热多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者。

【临床应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夏季感冒中暑,小儿夏季热等属于上述证型者。方中西瓜翠衣甘凉,清透暑热,止渴利小便;西洋参甘苦微凉,益气生津止渴,两味共为方中主药。

谢星焕(1791—1857),字斗文,号映庐。清代著名医家。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危亦林、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昌、黄宫绣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子甘澍(字杏园)继其业,著有《医学集要》;并辑其父验案《得心集医案》六卷(1861年),书中有述治答问两类,载医案250例,分伤寒、杂症、产后、小儿等21门。1936年,绍兴裘吉生将其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更名为《谢映庐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