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求本”与孔明论医《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应该是一位颇通医道的学者,否则,在谈医论药时不可能把中医的治病之道讲得那样透彻。然而,他的这段精彩论述却贯穿着祖国医学“治病求本”的辨证施治原则,诚为医论华章。《三国演义》对孔明的描述虽有“神化”之嫌,但就其巧妙运用中医“治病求本”的医学理论谈医论政,足证其广闻博识,深谙中医之玄妙。......
2023-12-06
张子和治病献三笑
有一次,张子和应邀为项夫人黄氏诊病。这位举人项关在老年得子,夫妻俩对孩子爱如掌上明珠,不料孩子未曾活到一周岁,便患上噤口痢而丧了性命。项夫人黄氏失去了爱子,终日思虑,悲伤过度,饮食不进,神志恍惚,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治药百剂,不见疗效,举人项关也整日闷闷不乐。这天,张子和应邀被请到项家,他详细问明病情,又认真替黄氏诊脉。诊脉时,他突然双眉紧锁,站起身来说:“哎呀,大事不妙,我老伴让我买油豆腐嵌肉,我还没有办好,我得马上回家,不然,老伴会拳打脚踢毫不客气的,容我今日先走,明日我一定上门送药来。”说罢乃出门就走,黄氏一听,忍笑不禁。
编者的话
此案病人所得狂症,与现代医学之歇斯底里颇为类似。此症“叫呼怒骂”,为发在肝。怒气冲逆,拢神明则狂,克脾土过甚则不食。张子和故作丑态、着女人装,逗以戏嬉,使妇大笑。大笑,喜之极也。喜则气缓,耗消心气。上逆之气,得下消之喜气,又诱以美食,故怒平食增,不药而愈。
第二天,张子和身背药袋而来,一进屋就开始伸手掏药,但药袋里装满红丹绿粉,染满了他的五指,却没找到一粒药丸,急得他面红耳赤,不慎竟涂了个大花脸,忙对黄氏抱歉说道:“请夫人原谅,药丸忘在家中,明天一定送到!”黄氏夫人一见他这个花脸样子,禁不住“咯咯”笑出声来。
第三天,张子和身穿长袍而来,到黄氏房中,伸手到长袍袋找药,找了半天,又没找到药物,他干脆脱下长袍来找,却露出了里面红红绿绿的女人衣衫,连忙对黄氏说:“让夫人又见笑了,我真糊涂,怎么把老伴的衣服错穿在身上了呢。”黄氏一见,笑得前仰后合。张子和走后,黄氏对丈夫项关说:“官人,你这是请的什么医生,第一次来说怕老婆,第二次来涂了个大花脸,第三次来穿了一件老婆的花衣裳,这能治好我的病吗?!”说罢,黄氏不由得又捧腹大笑。
从此之后,黄氏逢人便讲,边讲边笑,说来倒也奇怪,不到半月,黄氏的病竟在笑声中渐渐地好了。张子和三次为黄氏诊病,没用一粒药物,而黄氏却病愈了,项关感觉到其中必有奥妙。项关便登门拜访张子和想问个究竟。张子和微笑说:“你夫人的病乃为哀愁所生之郁症,用药难以奏效,我三次去为她诊病是有意逗她发笑,因为笑能遣愁,使忧愁得散,郁气得开,病就不药自愈了。”从此,张子和献三笑驱病患的事便被传为佳话。(www.chuimin.cn)
中医小辞典
张子和
金代医学家(约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睢县)人。精于医理,尝入太医院任职,但不久即辞归,与当时名医麻知几、常仲明等切磋医理,辨析奥义。论治主张攻邪,反对妄用温补,故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之代表。然其治病亦主张辨证施治,而非一味妄攻,攻邪有其适应证,也有禁忌证。邪去之后,需用饮食调补之,每能出奇制胜,如其据《内经》“惊者平之”之训,以木棒敲击木几之响声治惊恐得病2例,亦一种心理疗法。所著有《儒门事亲》,乃其代表作也。此外,尚有《三复指迷》、《子和心法》、《汗吐下法》、《秘传奇方》等。
中医常识
心之志为喜,肺金之志为悲,火克金、喜胜悲。喜为良性情绪变化,因而可以治疗因郁怒、思虑、悲哀等不良情绪活动所致病变,以及与喜乐相对立的表现为阴性情绪状态所致疾病。这个医案来源于清代名医魏之秀所著《续名医类案》,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金元医家张子和善用攻法治病,被后世称为“攻下派”。其实,他还是心理疗法的一代大师。
有关画说千古中医的文章
“治病求本”与孔明论医《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应该是一位颇通医道的学者,否则,在谈医论药时不可能把中医的治病之道讲得那样透彻。然而,他的这段精彩论述却贯穿着祖国医学“治病求本”的辨证施治原则,诚为医论华章。《三国演义》对孔明的描述虽有“神化”之嫌,但就其巧妙运用中医“治病求本”的医学理论谈医论政,足证其广闻博识,深谙中医之玄妙。......
2023-12-06
献妙方名医得救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国彭)在他所著的《医学心悟》载有“止嗽散”一方,这止嗽散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不累及乡民,程钟龄遂赴官府自首。编者的话“止嗽散”一方,出自《医学心悟》,谓治诸般咳嗽。臬司知钟龄善医,乃为程钟龄易服更名,荐至抚署,为巡抚的母亲诊病。程钟龄用他自创之方“止嗽散”治愈巡抚母亲之病,因此也救了自己一条性命。......
2023-12-06
华佗之死千古遗憾《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三国时期,曹操突然头风复发,痛苦万状。尚书令荀彧请来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有学者研究认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华佗虽然身陷囹圄,仍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断然拒绝了曹操要他当侍医的要求。这点也就是华佗幼稚之处。......
2023-12-06
妙方“治”贪官三国时候,有一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可油水却捞了不少。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处方,嘱其依次服用。最近,其叔父杨修因得罪曹操以“泄露”军机”为由问罪处死。......
2023-12-06
李时珍与药物故事——蓝靛染布的蓝靛水可以杀虫,还可以治疗噎膈,这也是李时珍从两则古代故事里领悟出来的。“凡蓝五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依此提到蓼、菘、马、吴、木等五种蓝。马蓝,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靛甙,存在于叶、茎之中,用发酵法制取靛甙。前者称“南板蓝根”与后者为“北板蓝根”。此外,李时珍还引用了另外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本草纲目》记载,蓝靛还可治虫兽咬伤。......
2023-12-06
孙思邈与风湿良药老鹳草孙思邈云游到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并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于是,孙思邈对徒儿说:老鹳鸟长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邪气,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食用该草后此鸟疾飞更有力,表示该草对动物有一定益处。于是,孙思邈让前来应诊的一位风湿病患者服用,并带些药草回去自己熬汤服用。......
2023-12-06
阴差阳错妙得“手指散”名医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他巧用行瘀止痛的中药,发明“手指散”为其父治愈了多年的心痛病。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朱丹溪将无意中阴差阳错得来的良方取名为“手指散”,与失笑散一起编入《局方发挥》专辑中。......
2023-12-06
最高贵、最可怜的古代御医在我国古代,皇帝的肌体被认为是神圣无比的,在皇帝身上动针药是极大的冒险。说罢,亲自捧着精致丝织品和珠宝赠送给张、秦二位御医。对那些难以治愈的、突然恶化的重病,御医简直是一手给皇帝号脉、一手提着自己的脑袋。竟猝死于宁宗去世前的一晚。事发后,负责急救的是太医院使许绅。作为太医院的最高长官,许绅的医术当时无人能过之。......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