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张子和治病献三笑:画说千古中医

张子和治病献三笑:画说千古中医

【摘要】:张子和治病献三笑有一次,张子和应邀为项夫人黄氏诊病。这天,张子和应邀被请到项家,他详细问明病情,又认真替黄氏诊脉。张子和故作丑态、着女人装,逗以戏嬉,使妇大笑。张子和三次为黄氏诊病,没用一粒药物,而黄氏却病愈了,项关感觉到其中必有奥妙。从此,张子和献三笑驱病患的事便被传为佳话。这个医案来源于清代名医魏之秀所著《续名医类案》,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金元医家张子和善用攻法治病,被后世称为“攻下派”。

张子和治病献三笑

有一次,张子和应邀为项夫人黄氏诊病。这位举人项关在老年得子,夫妻俩对孩子爱如掌上明珠,不料孩子未曾活到一周岁,便患上噤口痢而丧了性命。项夫人黄氏失去了爱子,终日思虑,悲伤过度,饮食不进,神志恍惚,常好叫呼怒骂,欲杀左右,恶言不辍。众医治药百剂,不见疗效,举人项关也整日闷闷不乐。这天,张子和应邀被请到项家,他详细问明病情,又认真替黄氏诊脉。诊脉时,他突然双眉紧锁,站起身来说:“哎呀,大事不妙,我老伴让我买油豆腐嵌肉,我还没有办好,我得马上回家,不然,老伴会拳打脚踢毫不客气的,容我今日先走,明日我一定上门送药来。”说罢乃出门就走,黄氏一听,忍笑不禁。

编者的话

此案病人所得狂症,与现代医学之歇斯底里颇为类似。此症“叫呼怒骂”,为发在肝。怒气冲逆,拢神明则狂,克脾土过甚则不食。张子和故作丑态、着女人装,逗以戏嬉,使妇大笑。大笑,喜之极也。喜则气缓,耗消心气。上逆之气,得下消之喜气,又诱以美食,故怒平食增,不药而愈。

第二天,张子和身背药袋而来,一进屋就开始伸手掏药,但药袋里装满红丹绿粉,染满了他的五指,却没找到一粒药丸,急得他面红耳赤,不慎竟涂了个大花脸,忙对黄氏抱歉说道:“请夫人原谅,药丸忘在家中,明天一定送到!”黄氏夫人一见他这个花脸样子,禁不住“咯咯”笑出声来。

第三天,张子和身穿长袍而来,到黄氏房中,伸手到长袍袋找药,找了半天,又没找到药物,他干脆脱下长袍来找,却露出了里面红红绿绿的女人衣衫,连忙对黄氏说:“让夫人又见笑了,我真糊涂,怎么把老伴的衣服错穿在身上了呢。”黄氏一见,笑得前仰后合。张子和走后,黄氏对丈夫项关说:“官人,你这是请的什么医生,第一次来说怕老婆,第二次来涂了个大花脸,第三次来穿了一件老婆的花衣裳,这能治好我的病吗?!”说罢,黄氏不由得又捧腹大笑。

从此之后,黄氏逢人便讲,边讲边笑,说来倒也奇怪,不到半月,黄氏的病竟在笑声中渐渐地好了。张子和三次为黄氏诊病,没用一粒药物,而黄氏却病愈了,项关感觉到其中必有奥妙。项关便登门拜访张子和想问个究竟。张子和微笑说:“你夫人的病乃为哀愁所生之郁症,用药难以奏效,我三次去为她诊病是有意逗她发笑,因为笑能遣愁,使忧愁得散,郁气得开,病就不药自愈了。”从此,张子和献三笑驱病患的事便被传为佳话。(www.chuimin.cn)

中医小辞典

张子和

金代医学家(约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睢县)人。精于医理,尝入太医院任职,但不久即辞归,与当时名医麻知几、常仲明等切磋医理,辨析奥义。论治主张攻邪,反对妄用温补,故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之代表。然其治病亦主张辨证施治,而非一味妄攻,攻邪有其适应证,也有禁忌证。邪去之后,需用饮食调补之,每能出奇制胜,如其据《内经》“惊者平之”之训,以木棒敲击木几之响声治惊恐得病2例,亦一种心理疗法。所著有《儒门事亲》,乃其代表作也。此外,尚有《三复指迷》、《子和心法》、《汗吐下法》、《秘传奇方》等。

中医常识

心之志为喜,肺金之志为悲,火克金、喜胜悲。喜为良性情绪变化,因而可以治疗因郁怒、思虑、悲哀等不良情绪活动所致病变,以及与喜乐相对立的表现为阴性情绪状态所致疾病。这个医案来源于清代名医魏之秀所著《续名医类案》,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金元医家张子和善用攻法治病,被后世称为“攻下派”。其实,他还是心理疗法的一代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