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画说千古中医》:清代名医得救的献妙方故事

《画说千古中医》:清代名医得救的献妙方故事

【摘要】:献妙方名医得救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国彭)在他所著的《医学心悟》载有“止嗽散”一方,这止嗽散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不累及乡民,程钟龄遂赴官府自首。编者的话“止嗽散”一方,出自《医学心悟》,谓治诸般咳嗽。臬司知钟龄善医,乃为程钟龄易服更名,荐至抚署,为巡抚的母亲诊病。程钟龄用他自创之方“止嗽散”治愈巡抚母亲之病,因此也救了自己一条性命。

献妙方名医得救

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国彭)在他所著的《医学心悟》载有“止嗽散”一方,这止嗽散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据《松谷笔记》载:

程钟龄有祖坟葬于某山之上,其坟低处,有当地一土豪之祖坟,该坟墓之四周栽有多棵古柏,因程钟龄之祖坟居其上,为古柏之横根所穿进,坟内之棺椁将露,程钟龄乃前往该土豪家与之相商,欲切断其穿坟之柏枝根,但土豪不允,与之相拒,程钟龄乃自往伐之。土豪大怒,率家奴数人前往阻止。乡民皆为程钟龄鸣不平,聚数十人与土豪相争,程钟龄力阻之,但罔效。土豪一家奴被乡民殴毙,土豪乃诉讼于官府。为不累及乡民,程钟龄遂赴官府自首。官府判定论抵,将程钟龄解省,待秋后处决。

编者的话

“止嗽散”一方,出自《医学心悟》,谓治诸般咳嗽。本方有止咳化痰、疏风解表的作用。主治外感风寒,久咳不止,咳嗽痰多,咳痰不爽,或有轻度恶风头痛,舌苔白、脉浮缓者。本方现代用于治疗外感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等属风邪犯肺者。

《医学心悟》为清代名医程钟龄(公元1662—1735年)所著。该书通俗易懂,多切实用,在近代中医药界,亦颇为知名。

正值此时,巡抚的母亲咳喘经年,又复感外邪,诸医不识,治之罔效,病情日渐加重。程钟龄在狱中闻及此事,乃私贿其狱卒,赂通臬司。臬司知钟龄善医,乃为程钟龄易服更名,荐至抚署,为巡抚的母亲诊病。程钟龄初拟止嗽散治之,咳平痰消,再经旬余调治,巡抚母亲之病竟获痊愈。巡抚遂以五百金酬臬司,臬司将此酬金转赠予狱中的程仲龄,对他说:“这是巡抚的酬谢。”程钟龄受金后复拜曰:“本人敢受此金,奈家贫复遭劫难,典质一空,留此聊以赡家,故不敢辞;惟老太夫人疾虽愈,但病根尚存,恐日后他变,当为拟以调理之方,以防其变。”臬司遂告之巡抚,遂复召程钟龄。程钟龄往见抚母,投地拜哭,乞曰:“太夫人救我!我程某也。”抚母大为感动,对巡抚说:“此君能救我命,你何不救他一命,这也是我们理应报答的呀!”巡抚曰:“给他酬报,惟听母命,但其刑役加身,实无法挽回。”抚母不依,强命二人结为“金兰”。巡抚不敢违抗母命,叹曰:“案定如山,断无改判之理。这如何是好,若逃之,则吾与臬司同受罪矣!然为母故,亦不敢辞。这样吧,为保君命,只好委君屈居,遁入空门。”程钟龄遂入天都(今安徽省歙县)出家修行。程钟龄用他自创之方“止嗽散”治愈巡抚母亲之病,因此也救了自己一条性命。

中医小辞典(www.chuimin.cn)

止嗽散

【出处】源自《医学心悟》。

【组成及用法】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9克,甘草3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证。症见咳嗽咽痒,咳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注意事项】本方药性平和,但偏于温燥,对于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中医常识

程国彭,字钟龄,天都(今安徽歙县)人。自幼学医,博采众长,后积三十年临床经验,于1732年著成《医学心悟》。《医学心悟》不仅以首创“八法”而著称于世,所载诸多验方,三百多年来也历试不爽。著名的验方有启膈散、治痢散、止嗽散、消瘰丸等。陆以湉的《冷庐医话》、聂云台的《温热标准捷效》以及唐容川等医家医著,或记载运用《医学心悟》效方的验案,或高度评价了程氏所拟方剂的高效。即使在今天,研究、运用程氏方剂的临床报道亦每每见诸各家医学杂志。程钟龄苦心孤诣撰著的《医学心悟》,用以入门,不失法度,用于临床,多有实效,诚为医界津梁,患者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