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与药物故事——蓝靛染布的蓝靛水可以杀虫,还可以治疗噎膈,这也是李时珍从两则古代故事里领悟出来的。“凡蓝五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依此提到蓼、菘、马、吴、木等五种蓝。马蓝,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靛甙,存在于叶、茎之中,用发酵法制取靛甙。前者称“南板蓝根”与后者为“北板蓝根”。此外,李时珍还引用了另外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本草纲目》记载,蓝靛还可治虫兽咬伤。......
2023-12-06
煎药留下的故事
据说三国时候,有一个庸医名叫陆矜,因久混江湖,收集了一些医家的验方,随即到处行医卖药。有一年,陆矜来到许昌,听说曹操患偏头痛,正到处访查名医,认为这是天赐给他巴结权贵、升官发财的良机,便星夜兼程赶到军营,许下了“包治”的诺言。他为曹操粗略切脉之后,便开出处方,取来一铜器煎药。药熬好后,他亲自捧给曹操,不料曹操服药后病情反而更加严重。这时,随军医生告诉曹操:“铜器煎药乃医家大忌。”曹操听罢,连呼:“庸医害我也!”盛怒之下,下令将陆矜推出斩首。
编者的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择好煎药工具是煎煮中药的首要环节。关于煎药器具的选择,梁•陶弘景说:“温汤勿用铁器”。明朝李时珍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这是因为铜铁器能与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并能在煎煮时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中药疗效。有的经过长时间的煎煮给药液带入铁锈味,甚至引起恶心和呕吐。铜器和锡锅里均可煎出微量的铜及锡的离子。目前,有些中药成分尚不清楚,用铜、铁具煎药时将发生的化学反应尚难估计,因此不宜采用。
金华的戴元礼是明朝开国之初的名医。《冷庐医话》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戴元礼有一次因事进京,听说京城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医生,医术高明,治病往往很快见效,于是,他决定去拜访。到了那里一看,果然门庭若市,应接不暇。这时,刚好一位病人取药从戴元礼旁边经过,忽见那名医追了出来,对病人说:“煎药时可别忘了放入一块锡”
戴元礼想:我行医这么多年,只听说金银玉石铜铁可入药,唯独没听说过锡能入药。这难道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于是,他施礼向那人讨教。
那名医认不得戴元礼,不屑地说:“难道你没见张仲景小建中汤中的‘饧’字吗?”
戴元礼一听,乐了。张仲景小建中汤可从没说过用锡啊,倒是原文里有一“饧”字。饧者,饴也(饧原来就是我们爱吃的饴糖!)。(www.chuimin.cn)
可悲可叹哪!如今的这些庸医都吹嘘精通古典方书,原来竟都是些“锡”“饧”不辨之流。
锡加热时反应加快,可与中药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用锡的器皿煎药自古皆不提倡,好好的一剂药加上一块锡同煎,你说好笑不好笑!
中医小辞典
煎药器皿
最好用砂锅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最为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最好不要用铝锅,一定不能用铁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则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一点,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冷庐医话》为清代医家陆以湉所撰,其一、二卷论述医务道德、保生慎药和诊法、用药等项,以及古今医家、古今医书足资取法者。卷三至卷五系摭拾历来名医对多种病症的治验医案等,间附己意,加以发明,推究原委,详其利弊,言多中肯。其补编一卷,系民国曹炳章氏就作者所著《冷庐杂识》中有关医事者择要录入,附列编末,使本书更为充实。
有关画说千古中医的文章
李时珍与药物故事——蓝靛染布的蓝靛水可以杀虫,还可以治疗噎膈,这也是李时珍从两则古代故事里领悟出来的。“凡蓝五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依此提到蓼、菘、马、吴、木等五种蓝。马蓝,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靛甙,存在于叶、茎之中,用发酵法制取靛甙。前者称“南板蓝根”与后者为“北板蓝根”。此外,李时珍还引用了另外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本草纲目》记载,蓝靛还可治虫兽咬伤。......
2023-12-06
悬丝诊脉的故事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十多个月了,不但不能分娩,并且得了重病,虽经宫廷太医的精心诊治,病情仍然不见好转。根据丝线的抖动,片刻功夫,孙思邈即对娘娘的疾病作出了诊断。编者的话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悬丝诊脉之事?他介绍说,这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到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必须屏息静气,沉着认真。但是,孙思邈立志为民治病,不愿在朝做官,对太宗的任命婉言谢绝。......
2023-12-06
献妙方名医得救清代著名医家程钟龄(国彭)在他所著的《医学心悟》载有“止嗽散”一方,这止嗽散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不累及乡民,程钟龄遂赴官府自首。编者的话“止嗽散”一方,出自《医学心悟》,谓治诸般咳嗽。臬司知钟龄善医,乃为程钟龄易服更名,荐至抚署,为巡抚的母亲诊病。程钟龄用他自创之方“止嗽散”治愈巡抚母亲之病,因此也救了自己一条性命。......
2023-12-06
华佗之死千古遗憾《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三国时期,曹操突然头风复发,痛苦万状。尚书令荀彧请来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有学者研究认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华佗虽然身陷囹圄,仍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断然拒绝了曹操要他当侍医的要求。这点也就是华佗幼稚之处。......
2023-12-06
李时珍与药物故事——何首乌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何首乌原以藤命名,多称之为夜交藤。因古时的何田儿子孙三代服用此品皆享高寿,其孙子首乌服后,到一百三十岁时头发仍乌黑发亮,所以将此药改名为何首乌。李时珍断定何首乌是滋补良药,是黑发的良药。李时珍因而赞道:何首乌“活血治风之功,大有补益。”生首乌润肠通便,可治肠燥便秘何首的藤茎称夜交藤,为安神养心,祛风活络之药。......
2023-12-06
妙方“治”贪官三国时候,有一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可油水却捞了不少。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处方,嘱其依次服用。最近,其叔父杨修因得罪曹操以“泄露”军机”为由问罪处死。......
2023-12-06
开棺救妇不言功传说,有一天孙思邈外出行医,看见一行出殡的队伍迎面走来。孙思邈急忙以红花烟熏女子鼻孔,又迅速取出琥珀粉灌服下去,孕妇很快苏醒过来。临床有用琥珀内服治疗结石尿血有良效;用本品2克,每日2次冲服,连服10天,治阴囊血肿有效。适用于惊悸、怔忡、健忘、多梦、失眠、癫;小便癃闭,血淋、热淋、沙淋,以及妇女血瘀血滞,经闭不通。......
2023-12-06
孙思邈与风湿良药老鹳草孙思邈云游到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并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于是,孙思邈对徒儿说:老鹳鸟长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邪气,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食用该草后此鸟疾飞更有力,表示该草对动物有一定益处。于是,孙思邈让前来应诊的一位风湿病患者服用,并带些药草回去自己熬汤服用。......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