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画说千古中医:煎药故事与安全注意事项

画说千古中医:煎药故事与安全注意事项

【摘要】:煎药留下的故事据说三国时候,有一个庸医名叫陆矜,因久混江湖,收集了一些医家的验方,随即到处行医卖药。盛怒之下,下令将陆矜推出斩首。目前,有些中药成分尚不清楚,用铜、铁具煎药时将发生的化学反应尚难估计,因此不宜采用。这种化学反应,轻则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煎药留下的故事

据说三国时候,有一个庸医名叫陆矜,因久混江湖,收集了一些医家的验方,随即到处行医卖药。有一年,陆矜来到许昌,听说曹操患偏头痛,正到处访查名医,认为这是天赐给他巴结权贵、升官发财的良机,便星夜兼程赶到军营,许下了“包治”的诺言。他为曹操粗略切脉之后,便开出处方,取来一铜器煎药。药熬好后,他亲自捧给曹操,不料曹操服药后病情反而更加严重。这时,随军医生告诉曹操:“铜器煎药乃医家大忌。”曹操听罢,连呼:“庸医害我也!”盛怒之下,下令将陆矜推出斩首。

编者的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择好煎药工具是煎煮中药的首要环节。关于煎药器具的选择,梁•陶弘景说:“温汤勿用铁器”。明朝李时珍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这是因为铜铁器能与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并能在煎煮时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中药疗效。有的经过长时间的煎煮给药液带入铁锈味,甚至引起恶心和呕吐。铜器和锡锅里均可煎出微量的铜及锡的离子。目前,有些中药成分尚不清楚,用铜、铁具煎药时将发生的化学反应尚难估计,因此不宜采用。

金华的戴元礼是明朝开国之初的名医。《冷庐医话》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戴元礼有一次因事进京,听说京城里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医生,医术高明,治病往往很快见效,于是,他决定去拜访。到了那里一看,果然门庭若市,应接不暇。这时,刚好一位病人取药从戴元礼旁边经过,忽见那名医追了出来,对病人说:“煎药时可别忘了放入一块锡”

戴元礼想:我行医这么多年,只听说金银玉石铜铁可入药,唯独没听说过锡能入药。这难道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于是,他施礼向那人讨教。

那名医认不得戴元礼,不屑地说:“难道你没见张仲景小建中汤中的‘饧’字吗?”

戴元礼一听,乐了。张仲景小建中汤可从没说过用锡啊,倒是原文里有一“饧”字。饧者,饴也(饧原来就是我们爱吃的饴糖!)。(www.chuimin.cn)

可悲可叹哪!如今的这些庸医都吹嘘精通古典方书,原来竟都是些“锡”“饧”不辨之流。

锡加热时反应加快,可与中药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用锡的器皿煎药自古皆不提倡,好好的一剂药加上一块锡同煎,你说好笑不好笑!

中医小辞典

煎药器皿

最好用砂锅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最为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最好不要用铝锅,一定不能用铁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则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一点,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冷庐医话》为清代医家陆以湉所撰,其一、二卷论述医务道德、保生慎药和诊法、用药等项,以及古今医家、古今医书足资取法者。卷三至卷五系摭拾历来名医对多种病症的治验医案等,间附己意,加以发明,推究原委,详其利弊,言多中肯。其补编一卷,系民国曹炳章氏就作者所著《冷庐杂识》中有关医事者择要录入,附列编末,使本书更为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