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画说千古中医-解密最高贵的古代御医

画说千古中医-解密最高贵的古代御医

【摘要】:最高贵、最可怜的古代御医在我国古代,皇帝的肌体被认为是神圣无比的,在皇帝身上动针药是极大的冒险。说罢,亲自捧着精致丝织品和珠宝赠送给张、秦二位御医。对那些难以治愈的、突然恶化的重病,御医简直是一手给皇帝号脉、一手提着自己的脑袋。竟猝死于宁宗去世前的一晚。事发后,负责急救的是太医院使许绅。作为太医院的最高长官,许绅的医术当时无人能过之。

最高贵、最可怜的古代御医

在我国古代,皇帝的肌体被认为是神圣无比的,在皇帝身上动针药是极大的冒险。

史载:有一次,唐高宗得了眩晕病,头晕目眩,不欲睁眼,召太医张文仲、秦鸣鹤前来诊治,张、秦二人诊后说:“风热之毒上攻头目,若用针点刺头部出血即能痊愈。”皇后武则天当即走出帘外,指着二人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二个医生该杀头!圣上的头能放血吗?”吓得御医张文仲、秦鸣鹤惊慌地磕头请求饶命。倒是唐高宗当时还算开明,皇上说:“医生议论治病,按道理不应该有罪。况且我的头目沉重苦闷,几乎不能忍受,针刺头上出血未必不好。我决意让你们针刺。”御医乃敢取针刺高宗头部“百会”和“脑户”二穴出血。过了不多久,皇上说:“我感觉眼睛亮多了,头脑也清醒得多。”话还没说完,皇后就从帘内出来表示感谢说:“这是老天爷的恩赐呀!”说罢,亲自捧着精致丝织品和珠宝赠送给张、秦二位御医。

编者的话

百会者,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是治疗高血压、眩晕、血管性头痛等最常用之穴位。脑户(正坐或俯伏,于头部中线,枕骨粗隆上缘之凹陷处取穴)为督脉、足太阳之会,刺之可醒神开窍、平肝熄风,亦为治眩晕常用穴。二穴用刺血法,可疏风热,清头目,止眩晕,实为有效治法。

自古有“伴君如伴虎”之说。对那些难以治愈的、突然恶化的重病,御医简直是一手给皇帝号脉、一手提着自己的脑袋。

史籍记载:唐懿宗曾将同昌公主的死归咎为御医用药之误,杀了主治医生韩宗绍及助手二十余人。

当年,宋宁宗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滋久(久不能愈),急召曾御医入内时,曾某惊魂不定。给皇帝诊视后,竟失控而呜咽不止,宁宗问:“想是脉不好也?”曾某归家后,自诊其脉,对家人说:“我脉亦不好”。竟猝死于宁宗去世前的一晚。

明世宗遭宫女杨金英等谋杀未遂,但颈部被帛带紧勒,气已绝。事发后,负责急救的是太医院使许绅。作为太医院的最高长官,许绅的医术当时无人能过之。许绅冒着极大的风险,调制了一剂药性峻猛的药给皇帝灌下。早晨八时(辰时)灌下的药,到下午二时(未时)皇帝才有动静,喉咙出声,呕出紫血数升,然后才能说话。经过许绅连续数月的全力调治,嘉靖皇帝方得痊愈。许绅受到加官厚赐之赏,然而紧张的神经一旦松弛,很快大病不起。许绅临终前说:“我不可能再活了。前些时候的宫变,我自己掂量着皇上若不能救,我必将遭杀身之祸,因而惊恐万状,惊悸难定,已不是药物能治疗的了”。说完话就溘然长逝。

中医小辞典

百会•脑户

百会穴(www.chuimin.cn)

【取穴方法】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主治疾病】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脑户穴

【取穴方法】脑户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穴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疾病】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体出血,瘿瘤。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精方简药

◎治脱肛:每日晨起及每晚临睡前,用艾条灸百会穴各一次,每次3~5分钟。灸百会可使阳气旺盛,有升提收摄之功,常用于治疗脱肛和子宫脱垂。

◎治胃下垂:将百会穴周围的头发剃掉,将“升胃饼”(蓖麻子仁10克,捣烂如泥,拌入升麻粉,制成直径2厘米、厚1厘米的圆形药饼)置于百会穴,用绷带固定。然后令患者俯卧,用灌有80℃热水的瓶子熨烫升胃饼30分钟,每日3次。每块药饼可连续使用5天,连用10天为一个疗程。饭后2小时左右治疗较为适宜。注意: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呕吐、咯血者以及孕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