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李时珍记载的良药黄芩救时珍,中医故事

李时珍记载的良药黄芩救时珍,中医故事

【摘要】:良药黄芩救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记载了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也是位名医。他听说儿子患病,久治无效,便赶往李时珍读书的学堂为其诊治。黄芩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黄疸、泻痢、热淋、疮痈、湿温、急性热病、肺热咳嗽、血热出血及絷毒疮疡等,且为肺热首选之药。幸亏李时珍父亲是位医生,为他精心治疗,调理旬余,身体逐渐健壮起来。

良药黄芩救时珍

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记载了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那是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由于科举学习,日夜苦读,患了伤风感冒,时或咳嗽,李时珍自恃年轻体壮而未在意。日久皮肤灼热得如同火烧火燎,咳嗽不止,痰涎增多。病情一直拖到夏天,更是烦热口渴,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他给自己开了不少药方,终是“医不自医”,一连几个月过去了,仍不见一点起色。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也是位名医。他听说儿子患病,久治无效,便赶往李时珍读书的学堂为其诊治。一番望闻问切后,李父笑道:“吾儿可曾记得4年前带你去为柳知府治病?那柳知府患何症?”

“遍身火烧,异常烦躁,口渴的很厉害,白日加剧,此乃肺热之症也。”

编者的话

中医认为,黄芩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之功,凡湿热之症皆可用之。黄芩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黄疸、泻痢、热淋、疮痈、湿温、急性热病、肺热咳嗽、血热出血及絷毒疮疡等,且为肺热首选之药。《医学启源》言:“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药。”《主治秘诀》言:“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

“为父给他开了何药?”

“单味黄芩煎汤,以泻肺经气热之邪。”

言至此,李时珍恍然大悟:“啊,儿患的正是肺热之症也。”于是,李时珍的父亲用黄芩1两(30克),加水半升,煎汤,一次服下。很快,全身热度消退,咳止痰尽。幸亏李时珍父亲是位医生,为他精心治疗,调理旬余,身体逐渐健壮起来。

他想:“日后我要是能成为一名像父亲一样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好医生,那该多好啊!”抱着这个志向,李时珍后来刻苦钻研医学,读遍历代医书,踏遍高山大川,终于在医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他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这味救了他性命的黄芩称之为:“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现代研究表明,黄芩煎剂体外实验抗菌谱广,对流感病毒、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黄芩苷治疗传染性肝炎有较好疗效,并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此外,本品还有解热、降血压、镇静、利胆、利尿、抑制肠管蠕动等作用。

中医小辞典(www.chuimin.cn)

黄芩

【释名】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空心草、黄金茶。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9克。黄芩用于清热宜生用,用于安胎则最好炒制,清上焦热邪可用酒黄芩,止血以黄芩炭效佳。

【注意事项】黄芩性味苦寒,久服易耗伤津液,损伤脾胃,因此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精方简药

◎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每次服50丸,每日2次。(《丹溪心法》清金丸)

◎治痢疾:黄芩、白芍各9克,甘草4.5克,木香6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

◎安胎:白术、黄芩、炒曲等份为未,每次6克,粥汤送服,每日2次。(《丹溪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