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断病验如神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较早提出了通过脉象诊断和治疗诈病的方法。张仲景认真摸了病人的脉搏,脉象平和安定,他明白了:这个女人肯定是诈病。如果诊察后是平脉,可说是:你的病太重,应当服吐泻药,针灸数十百处。名家评说张仲景对脉学的研究也做出了极大贡献。在《伤寒杂病论》中,医圣张仲景论述了病理脉象25种,第一次将《内经》《难经》创立的诊脉理论,运用于临床诊断并指导处方用药。......
2023-12-06
张仲景与诗人王粲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游历四方,为天下百姓消病去疾。一日,忽然前面一个20多岁的书生向张仲景走来,此人风华正茂、气质脱俗,一看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读书人。原来他就是“建安七子”的王粲(王仲宣)。
张仲景见到王粲的时候他只有20岁。张仲景一看他,就说:“哎呀,小伙子,看你的面气不祥,你身体可有病啊!”王粲一听,再看了看面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满目的笑容,认为那是无稽之谈。张仲景接着说:“你要想免除这个病灾,需要吃我的五石汤,否则40岁当脱眉而死。”王粲更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了。张仲景随后从药包里把五石汤给他,也没有收他的费。王粲心里很不高兴,没有吃这个药,说我好好的,二十来岁吃你这个药干什么?过了3天以后,张仲景又遇到了王粲,就问他,我给你的药你吃了吗?王仲宣吞吞吐吐地说,吃了吃了。张仲景恳切地说:“公子,华其外而悴其内,毛将安附焉?希望君子听我善言,病之肌里,将服药,方可平和。”
编者的话
这个故事来源于晋朝皇普谧针灸经典著作《针灸甲乙经》。他在《针灸甲乙经·序》中说:“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不懂医学又不听忠告,终于四十而夭折。被尊为医圣的张仲景最重视早识病、早治病。
◎皇普谧:魏晋间医学家。他把《素问》《针经》《明学孔穴针灸治要》三书进行了文献整理,分类归纳,删除重复,去其浮夸,选其要者,编撰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十二卷。
王粲一再笑道:“多谢老人家的善意,小生身健体康,没有疾病,我看也就不需要服药吧!”拱手揖别而去。张仲景看年轻人不听劝说,不由得摇头叹息……就这样两人分别了。
春去秋来,冬凉夏暖,二十年后,王粲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死了。
王粲是什么人?王粲,字仲宣,就是王仲宣。他开始的时候投奔刘表,刘表没有重用他,后来又转投曹操,曹操对他很重用。曹操是个文学家,他很爱有才华的人,而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和曹植并称为“曹王”。王仲宣生于公元177年,比张仲景小27岁,所以张仲景就说他小伙子,你身体有病,如何如何。王仲宣不敢当着张仲景的面直接发作,他比自己大27岁啊,是父辈。王仲宣死于公元217年,死的时候真的是41岁。那么,究竟是什么病,会让张仲景预测王仲宣20年后眉毛会掉光?很多人认为他是死于传染病,甚至有人说他是死于麻风病。(www.chuimin.cn)
中医小辞典
“张仲景与王粲”古文赏析
【原文】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仲景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药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皇普谧·《针灸甲乙经·序》
【语译】张仲景遇见侍从皇帝的侍中王仲宣,当时王仲宣只有20岁。张仲景就对他说:“您有病,到40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落光半年后就将死亡。”张仲景让他服用中药五石汤,这样就可以治愈疾病、免去早死。王仲宣嫌张仲景的言辞不恭,接受药方后却不服药。过了3天,张仲景又见到王仲宣,问他说:“服用了五石汤没有?”王仲宣回答说,“已经服过了。”张仲景说:“从面色症候来看,根本不像服过五石汤的样子,您为什么这样轻视自己的生命呢?”王仲宣仍然不相信对方的告诫。过了20年后,王仲宣的眉毛果然脱落,眉落后187天就死去了,终于像张仲景所预言的那样。
名家评说
为什么关于张仲景有这么多神奇的故事?因为他悬壶济世,医术高明,能为百姓解除病痛,深受大家爱戴。虽然我们不能把这些故事当做历史,但这些故事,正是被他救治的病人及其后人,对于一代神医的赞叹和尊崇,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口碑!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郝万山
有关画说千古中医的文章
诊脉断病验如神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较早提出了通过脉象诊断和治疗诈病的方法。张仲景认真摸了病人的脉搏,脉象平和安定,他明白了:这个女人肯定是诈病。如果诊察后是平脉,可说是:你的病太重,应当服吐泻药,针灸数十百处。名家评说张仲景对脉学的研究也做出了极大贡献。在《伤寒杂病论》中,医圣张仲景论述了病理脉象25种,第一次将《内经》《难经》创立的诊脉理论,运用于临床诊断并指导处方用药。......
2023-12-06
李时珍与药物故事——蓝靛染布的蓝靛水可以杀虫,还可以治疗噎膈,这也是李时珍从两则古代故事里领悟出来的。“凡蓝五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依此提到蓼、菘、马、吴、木等五种蓝。马蓝,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靛甙,存在于叶、茎之中,用发酵法制取靛甙。前者称“南板蓝根”与后者为“北板蓝根”。此外,李时珍还引用了另外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本草纲目》记载,蓝靛还可治虫兽咬伤。......
2023-12-06
郑相国与“青娥丸”青娥丸为古今补肾良方,首载于宋代的《和剂局方》。关于青娥丸的来历,据载是来源于唐代相国郑姻。编者的话“青娥”乃年轻女子之别称。经服用钟乳石等“补剂”,百端不应,正苦无良策。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青娥者,古代指少女美貌,也指耳前鬓发。后来的青娥丸中又加入杜仲或蒜,制丸服用。中医常识青娥丸源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023-12-06
“扫叶庄”与“踏雪斋”清朝,江苏吴县出了几位名医,最有名的一位叫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还有一位差不多和叶天士齐名,叫薛雪,号生白。叶天士的虚心求教,“师门深广”,确实令人肃然起敬。薛生白见状非常生气,认为叶天士是有意给他难堪,心中又恼又恨,回家后把自己的书房改成了“扫叶庄”。叶天士听后也大为不悦,把自己的书房改成了“踏雪斋”。......
2023-12-06
悬丝诊脉的故事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十多个月了,不但不能分娩,并且得了重病,虽经宫廷太医的精心诊治,病情仍然不见好转。根据丝线的抖动,片刻功夫,孙思邈即对娘娘的疾病作出了诊断。编者的话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悬丝诊脉之事?他介绍说,这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到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必须屏息静气,沉着认真。但是,孙思邈立志为民治病,不愿在朝做官,对太宗的任命婉言谢绝。......
2023-12-06
华佗与芍药据说华佗平素喜爱栽草药作为标本,以研究中药的药性和辨别中药的真伪。芍药不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药用。野生的芍药因其根瘦小,仅作赤芍出售。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药,后来华佗对芍花做了细致地研究和试验,发现它不单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功效。......
2023-12-06
“治病求本”与孔明论医《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应该是一位颇通医道的学者,否则,在谈医论药时不可能把中医的治病之道讲得那样透彻。然而,他的这段精彩论述却贯穿着祖国医学“治病求本”的辨证施治原则,诚为医论华章。《三国演义》对孔明的描述虽有“神化”之嫌,但就其巧妙运用中医“治病求本”的医学理论谈医论政,足证其广闻博识,深谙中医之玄妙。......
2023-12-06
华佗之死千古遗憾《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三国时期,曹操突然头风复发,痛苦万状。尚书令荀彧请来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有学者研究认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华佗虽然身陷囹圄,仍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断然拒绝了曹操要他当侍医的要求。这点也就是华佗幼稚之处。......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