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之死千古遗憾《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三国时期,曹操突然头风复发,痛苦万状。尚书令荀彧请来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有学者研究认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华佗虽然身陷囹圄,仍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断然拒绝了曹操要他当侍医的要求。这点也就是华佗幼稚之处。......
2023-12-06
诊脉断病验如神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较早提出了通过脉象诊断和治疗诈病的方法。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病例:有一天,有人带来一位说是得了热性病的女患者,张仲景看此女目光随和自如,心想这人身健心清,并无患病的迹象;便问她热病的症状,患者支支吾吾,说得牛头不对马嘴。张仲景认真摸了病人的脉搏,脉象平和安定,他明白了:这个女人肯定是诈病。
编者的话
用药治病如用兵,兵不厌诈,药不厌诈,治也不厌诈。心病须心药医。她诈病,我诈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此案妙就妙在“借其欺而反欺之”!
医家提示 读者对脉学感兴趣的话,一定要研究《伤寒论》中的“辨脉”“平脉”。中间有10篇内容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是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以及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等10篇内容。
医圣想了个“借其欺而反欺之”的妙法,便一本正经地告诉病人,你的病况虽没有达到病入膏肓的地步,但也十分严重了,必须服用催吐和下泻的苦寒之药,以去热毒,再用银针在浑身上下经络针灸百次,经过巨大的痛苦之后,你的病才能痊愈。这诈病的女人原本无病,只不过妒嫉丈夫宠爱小妾,装病邀宠而已,听医圣如此一说,便想:要忍受如此皮肉之苦,我又何必装病,自讨苦吃呢?于是说道:“我这病是气出来了,不要治了。”如此借口,等于承认了自己在诈病,自然这病况也就不治而愈了。
这里还有一个医圣诊脉的神奇故事:有一次,张仲景在河南桐柏山采药,碰到一个山民找他看病,张仲景给他摸完脉就问他:先生,您的手腕为什么有兽脉?兽是野兽的兽,你看张仲景够大胆的。这个人因为大夫看到了底细,就如实以对,他说我是峄山山洞里的老猴子,这些日子身体实在不舒服,所以请你给我看看。张仲景听完了之后,把脉,看看舌相,就从药包里拿出一丸药给他吃了,老猴子吃完这丸药之后就好了。第二天,这个山中的老猿猴扛了一块大木头来见张仲景,说非常感谢你治好了我的病,我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回报,这块木头是生长了一万多年的桐木,是很珍贵的木材。桐木能干什么?能做乐器。于是张仲景就请人做了两把古琴,又给古琴取了名字,一个叫古猿,一个叫万年。在中国音乐史上,这两把古琴的名字就记载在一个叫虞汝明的人所写的《古琴疏》里。
中医小辞典(www.chuimin.cn)
诈病诊断与治疗
【原文】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眄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东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平脉法》
【语译】如果(自称“病人”的人)面墙而卧,听见医生来了不被惊起,反而斜眼溜着医生,或者说话吞吞吐吐,说说停停,诊脉时往下咽唾沫,这就是诈病。如果诊察后是平脉,可说是:你的病太重,应当服吐泻药,针灸数十百处。病人一听,病就变好了。
早在汉代,名医张仲景就指出诈病的特点和揭露诈病的方法,这是医籍最早记载诈病的案例。
名家评说
张仲景对脉学的研究也做出了极大贡献。在《伤寒杂病论》中,医圣张仲景论述了病理脉象25种(据王占玺编.《伤寒论》脉法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0年),第一次将《内经》《难经》创立的诊脉理论,运用于临床诊断并指导处方用药。至此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引自范小苒等.《脉学粹要三字经》
有关画说千古中医的文章
华佗之死千古遗憾《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三国时期,曹操突然头风复发,痛苦万状。尚书令荀彧请来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有学者研究认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华佗虽然身陷囹圄,仍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断然拒绝了曹操要他当侍医的要求。这点也就是华佗幼稚之处。......
2023-12-06
妙方“治”贪官三国时候,有一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可油水却捞了不少。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处方,嘱其依次服用。最近,其叔父杨修因得罪曹操以“泄露”军机”为由问罪处死。......
2023-12-06
李时珍与药物故事——蓝靛染布的蓝靛水可以杀虫,还可以治疗噎膈,这也是李时珍从两则古代故事里领悟出来的。“凡蓝五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依此提到蓼、菘、马、吴、木等五种蓝。马蓝,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靛甙,存在于叶、茎之中,用发酵法制取靛甙。前者称“南板蓝根”与后者为“北板蓝根”。此外,李时珍还引用了另外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本草纲目》记载,蓝靛还可治虫兽咬伤。......
2023-12-06
孙思邈与风湿良药老鹳草孙思邈云游到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并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于是,孙思邈对徒儿说:老鹳鸟长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邪气,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食用该草后此鸟疾飞更有力,表示该草对动物有一定益处。于是,孙思邈让前来应诊的一位风湿病患者服用,并带些药草回去自己熬汤服用。......
2023-12-06
阴差阳错妙得“手指散”名医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他巧用行瘀止痛的中药,发明“手指散”为其父治愈了多年的心痛病。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朱丹溪将无意中阴差阳错得来的良方取名为“手指散”,与失笑散一起编入《局方发挥》专辑中。......
2023-12-06
最高贵、最可怜的古代御医在我国古代,皇帝的肌体被认为是神圣无比的,在皇帝身上动针药是极大的冒险。说罢,亲自捧着精致丝织品和珠宝赠送给张、秦二位御医。对那些难以治愈的、突然恶化的重病,御医简直是一手给皇帝号脉、一手提着自己的脑袋。竟猝死于宁宗去世前的一晚。事发后,负责急救的是太医院使许绅。作为太医院的最高长官,许绅的医术当时无人能过之。......
2023-12-06
名医董奉与“杏林春暖”世代相传的“杏林”与中医结缘的典故,人们并不陌生,皆知其出自三国时的名医董奉。董奉死后,庐山的百姓们非常怀念他,就把他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称之为“誉满杏林”。此后的千百年年来,人们看到杏林,便联想起行医不计报酬、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董奉先生,并将给人健康保证的中医界称为“杏林”。星移斗转仙去也,长存“杏林”美名传。......
2023-12-06
最早的切脉大师扁鹊在汉代以前就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名医。扁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人体切脉的关键部位——寸口。认为中医的脉学是从扁鹊开始的。名家评说扁鹊是切脉大师,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在人们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切脉逐渐科学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扁鹊有他的独到之处。......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