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华佗料病神准,《三国志·华佗传》华佗诊断的传奇故事

华佗料病神准,《三国志·华佗传》华佗诊断的传奇故事

【摘要】:华佗料病真如神《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华佗给病人诊断时,往往能够做到料病如神,预知生死。病好以后,华佗告诉他,此病3年后还会复发,如果发作的时候遇到良医,还能救活;若遇不到良医,性命不保。华佗精通四诊,而且在诊断疾病和判断病人的预后上有出神入化的本领。华佗号脉后,告诉甘宁夫人胎儿已死。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史称“建安三神医”。

华佗料病真如神

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华佗给病人诊断时,往往能够做到料病如神,预知生死。

一次,广宁太守陈登得了一种怪病,表现心烦、面红、吃不下饭,于是请华佗诊病。华佗号脉后告诉他腹中有虫。华伦为陈登准备了两剂药,陈登喝下药后,约莫一顿饭的工夫,竟然吐出好多虫,病很快就好了。病好以后,华佗告诉他,此病3年后还会复发,如果发作的时候遇到良医,还能救活;若遇不到良医,性命不保。3年后,陈登的病果然复发,怎奈当时华佗不在,无人可治,陈登很快就病死了。

有一位严先生和几个朋友一起拜访华佗,几个人进来后华佗对严先生说,你是不是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严先生回答说,没有。华佗说,从面相看,你得了急病,不要多喝酒,吃完饭赶快回家。结果,这位严先生吃完饭,在回家的途中发病,当天晚上就病死了。

还有一位许督邮得了胃病后告诉华佗,自己前一天找了一位医官为自己扎针,但是扎过以后咳嗽得非常厉害,晚上不能睡觉。华佗告诉许督邮,他没有扎中你的胃穴,而是误伤了肝,这样一来,你的饭量会一天天减少,5天以后就不行了。果然,到了第5天,许督邮就病故了。

编者的话

这里说的故事,第一、二个病案华佗都是通过望诊、问诊得到的信息;第三个的相国夫人的病案,则表现了华佗的切诊医术。华佗精通四诊,而且在诊断疾病和判断病人的预后上有出神入化的本领。这个本领是靠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获得的。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真正东西。

据说,甘陵国(山东的临清)国相的夫人怀孕6个月,突然腹痛难忍,家人赶忙请华佗来治疗。华佗号脉后,告诉甘宁夫人胎儿已死。华佗立即准备了汤药,让甘宁夫人喝下去,果然产下一个已死的男婴。男胎产下后,甘宁夫人的腹痛立即就止住了。

中医小辞典

四诊

中医所谓的四诊即望、闻、问、切。(www.chuimin.cn)

【望诊】华佗看陈登“面红”;从严先生“面相”判定他“得了急病”,都是通过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

【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病案中陈登“心烦”、“吃不下饭”;许督邮病情经过等就是通过问诊获得的信息。

【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华佗“号脉”知“甘宁夫人胎儿已死”就是属于切诊的方法。

医史沉钩

华佗(约145~208)字元化,一名旉。关于华佗故里,学术界普遍认为华佗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欣然为亳州亲笔写下了“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题词。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后汉书》和《三国志》均为他专门立传。

名家评说

华佗生活的时代,医生的地位低下,再加上那个年代是中国历史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这一段时间,这时候正是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时候,所以史书上只有关于华佗的记载,没有医方传于后世,史书中只留下了他治愈疾病的的一些小故事,所以后世流传的“华佗再世,妙手回春”这个说法,我们只能从华佗治愈疾病的小故事中寻找答案了。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