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分析:理论与实践

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分析:理论与实践

【摘要】:三、存在的问题(一)居民健康服务利用存在的问题1.健康认识有待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与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服务是恢复健康或促进健康的活动,把健康服务转换成健康的过程可以视为一种生产函数;健康服务是消费者用于生产健康的投入要素,是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延伸需求。

第三节 健康管理服务的市场分析

一、居民利用健康服务的现状

健康是资本,是人类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人们促进健康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健康的相对价值;健康服务是恢复健康或促进健康的活动,把健康服务转换成健康的过程可以视为一种生产函数;健康服务是消费者用于生产健康的投入要素,是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延伸需求;健康服务管理的市场同时拥有以下特点:不确定性、保险的介入、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政府干预、准市场竞争、价格机制的局限性、非营利性机构的角色等。

(一)人口健康状况

2008年我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调查人口65岁及以上组人口占总人口的11.5%,与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以患病人次计算,2008年两周患病率为18.9%,两周患病率与2003年的14.3%(城市15.3%、农村14.0%)相比,城乡居民两周患病率均上升。与10年前相比,我国两周患病率的疾病结构发生了重大转移,慢性病占两周患病的比例逐渐上升。2008年卫生服务调查发现,慢性病占两周患病的比例由1998年的39%上升到2008年的60.9%;急性病占两周患病的比例则由1998年的61%下降至2008年的39%。调查人口慢性病患病率为20%(城市28.3%,农村17.1%),与2003年的15.1%(城市24%、农村12.1%)相比,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升高。

(二)人口健康与疾病谱的城乡二维结构

2008年我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调查人口城市两周患病率是22.2%、农村是17.7%,两周患病在城市居民前五位的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而在农村居民前五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等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城市慢性病患病率是28.3%、农村是17.1%,慢性病在城市居民的前五位是: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椎间盘疾病,而农村前五位是:高血压、慢性胃肠炎、类风湿关节炎、椎间盘疾病、慢性阻塞性疾病。两周患病率在城市前五种疾病依次是高血压、糖尿病、普通感冒、脑血管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缺血性心脏病,而在农村前五种疾病依次是高血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胃肠炎、类风湿关节炎。

(三)医疗服务的利用状况

2008年卫生服务调查地区两周就诊率为14.5%,其中城市12.7%、农村15.2%,略高于2003年调查的13.4%(城市11.8%、农村13.9%);两周患病者就诊率达到62.4%,27.1%的人采取了自我治疗,只有10.6%的病例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在城市,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为48.3%,在市区及以上医院就诊比例为50.3%;在农村,81.7%的就诊者在基层机构就诊,17.4%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相比2003年,城乡居民首诊地点向基层医疗机构转移。与2003年调查相比,患病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患者比例下降。调查地区住院率为6.8%,其中城市为7.1%、农村为6.8%,与2003调查相比(3.6%),城乡住院率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患者住院选择医疗机构在城市主要是地市和省级医院(90%),而在农村主要是选择在县医院(50%);住院患者中71.4%的是因疾病而住院治疗,有近8.1%的是因损伤中毒而住院治疗,16.5%的患者是住院分娩。

(四)医疗服务费用

2008年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平均每次门诊医疗费用为169元,其中城市为312元、农村为128元,高于2003年的120元(城市219元、农村91元),次均门急诊费用增加速度明显低于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年人均增长速度。城乡居民2008年次均住院医疗费用为5 058元,其中城市为8 958元、农村为3 685元,高于2003年的3 921元(城市为6 930元,农村为2 649元)。

(五)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影响调查人口就诊的主要因素是疾病严重程度、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和住居地区等因素;影响调查人口门诊次均就诊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是是否患有慢性病、疾病严重程度、患病的持续时间,以及就诊医疗机构的级别,恩格尔系数等;影响调查人口接受治疗次均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是疾病严重程度、患病的持续时间,以及所采取的治疗方式等;影响调查人口住院治疗的主要因素是自诉健康状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影响调查人口次均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是住院治疗方式、住院天数,住院医疗机构级别,恩格尔系数等。

二、健康管理服务市场的现状

要了解健康管理市场的现状,就有必要分析一下目前市场上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目前国内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健康体检为主要服务项目

健康体检是目前健康管理服务领域最成熟的经营模式,也是客户接受度最高的健康管理服务品种。

(二)运用中医手段进行亚健康调理(www.chuimin.cn)

中医理论的精髓在于治未病,这恰恰与健康管理的重点——疾病的预防不谋而合。

(三)对各种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型利用

充分利用和整合当地的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服务。例如检验、会诊等,实现多方共赢,提高当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应用先进的医疗技术为健康服务

通过一些标准化的服务工具进行健康管理服务,提供诸如慢性病评估、心理评估、亚健康评估等服务。

(五)开通便捷就医渠道进行医疗服务

他们将客户目标锁定在中高端,广泛整合医疗资源尤其是稀缺的医生资源,提供绿色通道和私人医生等各种就医服务,通过精细入微的服务来赢得市场,运用各种增值服务来获得商业利润。

三、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健康服务利用存在的问题

1.健康认识有待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与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服务是恢复健康或促进健康的活动,把健康服务转换成健康的过程可以视为一种生产函数;健康服务是消费者用于生产健康的投入要素,是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延伸需求。

2.健康影响因素的多维性 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性别、慢性病、城乡分布、就业状况、家庭收入和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影响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是疾病严重程度、是否患有慢性病、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居住地区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影响居民医疗费用负担的主要因素是否患有慢性病、疾病严重程度、患病的持续时间、就诊医疗机构的级别、住院治疗方式、住院天数、恩格尔系数等。

3.人群的健康状况与疾病模式正处于转型时期,而且正在继续发生变化,形成了城乡居民健康状况与疾病模式二维结构,以及医疗服务利用不公平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的提高,以及伴随疾病模式的变化,居民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出现多元化趋势。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严重滞后于居民健康需求的变化,出现健康服务管理供给不足与供过于求的不和谐现象。

4.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出现居民健康需求的增长与健康服务管理的不和谐现象;面对居民健康状况与疾病模式的转变,出现政府失责与市场失灵,以及与社会公众期望的不和谐现象。

(二)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1.市场定位的困惑 上述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在产品的市场定位上着眼点都是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无论是技术还是服务,都是自身最具优势的地方,但是市场和消费者对此似乎并不热衷。

2.健康管理的服务产品特性困惑 过去几年,中国的健康管理机构在没有正确的市场需求分析的前提下,对于本行业的产品特性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又无法准确把握健康服务的产品特性,从而在一系列的产品开发、设计、定价等方面出现了很多失误,甚至是背离健康行业的服务产品运行规律。

3.服务产品设计方法的困惑 了解和明确客户需求是设计服务产品最关键的内容,然后才能设计有针对性的、符合客户需求的服务产品。但是目前健康管理行业,在符合本行业的服务产品的设计、开发、定价等方法掌握得不系统、不全面、不科学,缺乏相关的理论模型和执行方法,因而就难以保证推出的健康服务产品可以满足客户需求,达到健康管理机构设定的营销目标,更不用说促进整个健康产业的高效、良性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