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各学者提出的衰老学说众多,其中最为重要,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衰老机制的学说有如下几种。老化的机体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下降。继而导致自身免疫现象增加,抗感染及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衰老。新兴的微量元素衰老学说,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2023-12-06
一、抗氧化剂
1.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详见第4章第二节。
2.辅酶Q(辅酶Q10) 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不同来源的辅酶Q其侧链异戊烯单位的数目不同,人类和哺乳动物是10个异戊烯单位,故称辅酶Q10。辅酶Q在体内呼吸链中质子移位及电子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它是细胞呼吸和细胞代谢的激活剂,也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辅酶Q10是1957年被发现,1958年被卡鲁福鲁卡斯博士认定了化学结构,并且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的最高荣誉Priestly Medal。被称为辅酶Q10的研究之父。当时他提出辅酶Q10对心脏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瑞典Ernster揭示出类维生素物质辅酶Q10的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1972年Harman阐述了线粒体的功能与衰老的关系,最新关于线粒体衰老在机体衰老过程作用的报告认为氧自由基对线粒体DNA的损伤程度较对核DNA高16倍。其原因可能与线粒体基质中DNA更易接近内源性氧自由基,并且线粒体内DNA修复机制远不如细胞核DNA。因此推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线粒体DNA受自由基损伤增大。
实验证明,体内辅酶Q10通过直接与过氧化物自由基反应,并且可以再生维生素E,并协同维生素E发挥抗氧化的作用。体外实验还发现抗氧化剂辅酶Q10可以保护哺乳动物细胞免于线粒体氧化应激引发的凋亡。临床研究表明口服辅酶Q10对于治疗帕金森病、舞蹈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等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衰老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辅酶Q10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单独使用或与维生素B6结合使用可抑制自由基对免疫细胞上受体与细胞分化的修饰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从事辅酶Q10研究的一些专家认为: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和从事于激烈运动的人会缺乏辅酶Q10,并可从补充中获益,表明辅酶Q10作为惟一体内合成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在抗衰老、抗疲劳维持机体的青春及活力方面有卓效。对健康维持推荐的每日剂量为30mg,在治疗各种疾病中需要相当高的量,每日剂量为100~300mg,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辅酶Q10应与含有脂肪的膳食一起服用,这可增加它的吸收。有专家认为:辅酶Q10可能是新世纪细胞,生化治疗的“引路人”。如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把人体内辅酶Q10含量的高低作为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3.维生素E 1922年,美国科学家伊万发现,雄性白鼠生育能力下降,雌性白鼠易于流产与缺乏一种脂溶性物质有关。1938年,瑞士化学家卡拉合成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育酚,即维生素E。生育酚能促进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数量增加;使女子雌性激素浓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还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又称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
维生素E在人体内的作用最为广泛,比任何一种营养素都大,故有“护卫大使”之称。在身体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即降低细胞老化。保持红细胞的完整性,促进细胞合成,抗污染,抗不孕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维生素E具有广泛的抗衰老作用。
(1)延长动物寿命: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就发现一种奇特现象:人体胚胎细胞放在体外培养,一般分裂50代即衰老死亡。科学家们在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E后,细胞分裂可超过70代以上。这就说明维生素E使人体细胞寿命延长。这个诱人的实验当时轰动了全球,并促使科学家们对维生素E的深入研究。许多动物实验证实,维生素E可使啮类动物延长寿命约30%。
(2)抗氧化作用:维生素E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它可以中断自由基引起的连锁反应,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减少细胞内的脂褐素。新近认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是它抗衰老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3)增强免疫功能: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美国塔夫特斯大学免疫学家麦德尼博士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服用维生素E后,其免疫力迅速回升,几乎可达到青年人的水平。
(4)改善微循环:维生素E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度,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抗凝剂,这有利于预防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
(5)抗突变防癌:在实验动物的饲料中加入维生素E,可抑制动物细胞发生突变。美国国家癌症学会研究人员认为,摄入足量的维生素E,可使癌症的发病率下降一半。
(6)其他作用:本品能促进内分泌功能,临床用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另有人研究发现,中老年人服用维生素E后,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增强运动的爆发力和耐久力。
一般人每天至少需要100mg的维生素E,正常膳食结构可满足机体需要。美国抗衰老专家卡勃认为,老年人保健抗衰老所需要维生素E的剂量比正常需要量要大得多,而且难以从食物中摄取足以抗衰老剂量的维生素E,必须采用额外补充办法。在美国,大多数人用于抗衰老服用维生素E的剂量为每日400~800mg。国内多数养生专家提倡每日用量为100~300mg。如果必须大剂量长期服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维生素C 又叫抗坏血酸,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维生素之一。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包括胶原、牙和骨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接合物。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难以愈合,牙齿形成障碍和毛细血管破损引起大量淤血点,淤血点融合形成瘀斑。本品不仅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还具有广泛的保健抗衰老功效。
(1)抗氧化作用: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的强力抗氧化剂。曾经二度获得诺贝尔奖的鲍林博士享年93岁,他从1941年开始坚持长期服用维生素C。鲍林博士指出:“如果一个人坚持每天服足量的维生素C,他可以延长12~18年寿命。”
(2)参与物质代谢:本品参与氨基酸代谢和胶原蛋白的合成,同时参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这些物质与疾病及衰老均有密切关系。这也是维生素C保健抗衰老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3)促进内分泌功能:本品有刺激肾上腺分泌的功能,肾上腺可分泌20多种激素,这些激素使机体各系统保持最佳状态。众所周知,性激素对保持年轻的外貌非常重要。而维生素C与性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密切相关。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使性激素生成减少而发生早衰。
(4)防突变抗癌:动物实验发现,维生素C能阻止一些致癌物质引起的细胞突变,而且还能使已经突变的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癌症的发病率与维生素C的摄入量呈负相关。有人分析了美国、冰岛、日本及斯洛文尼亚等国居民维生素C的摄入量,结果是美国人维生素C的摄入量最高,其胃癌的发病率最低;冰岛人维生素C的摄入量很少,其胃癌的发病率最高。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也发现居民饮食中普遍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河南林县是食管癌高发区,该地区居民尿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只有其他食管癌低发区的十分之一,而亚硝胺含量却极高。维生素C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体内干扰素的合成,同时还可阻断体内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值得指出的是,体内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C,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取获得。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但要注意的是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在烹调加热时大部分被破坏。因此,营养学家提倡生吃蔬菜。为保证机体对维生素C的基本需要,最好每天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红枣、橘子、苹果、西红柿、草莓等。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维生素C在成年人每天的最低摄取量为60mg。大多数抗衰老专家认为,最低摄取量仅能预防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坏血病,还不足以对付一些老年病和防止衰老。为获得理想的抗衰老效果,有必要额外补充一些维生素C。国外有不少人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抗衰老。为安全起见,国内大多数医学专家主张以每日服300~500mg为宜。
5.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vitamin A)又称视黄醇(其醛衍生物视黄醛,包括维生素A1、A2两种。维生素A1和A2结构相似)。“视黄醇”可从植物的β胡萝卜素合成,在人体内β胡萝卜素-15,15′-双氧酶(双加氧酶)催化下,可将β胡萝卜素转变为2分子的视黄醛(ratinal),视黄醛在视黄醛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为视黄醇。故β胡萝卜素也称为维生素A原。
维生素A是复杂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以不同方式几乎影响机体的一切组织细胞。尽管是一种最早发现的维生素,但有关它的生理功能至今尚未完全揭开。就目前的知识而言,维生素A(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发挥作用)两者的最主要保健抗衰老功能如下。
(1)抗氧化作用:研究发现,维生素A类物质能提高红细胞中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心肌细胞中脂褐素含量。医学家将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称之为抗氧化的“三剑客”,并认为它们联合应用功效更佳。
(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均能促进吞嚼细胞和淋巴细胞功能,刺激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延缓机体衰老。
(3)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两者通过抑制脂肪酸的氧化,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从而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服用胡萝卜素者患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比对照组降低37%,患脑卒中的概率要低68%。
(4)预防癌症:实验证明,维生素A类物质可阻止苯并芘在体内转化为致癌物质,从而抑制多种癌症的发生。其次,它们的抗氧化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等也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一项由霍普金森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者患肺癌的机会要比正常人高出3倍。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主要因素,近2/3的人就是因这两大类疾病而早亡。而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预防这两大类疾病,因此认为它们对防止机体病理性衰老有重要价值。
维生素A用于保健防病的剂量为每日5 000~10 000U;胡萝卜素每日10~15mg。平时应适当多吃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甜心红薯、南瓜、杏、红辣椒、菠菜、韭菜等,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二、激 素
1.脱氢表雄酮 C19 H28O2,3β-羟基-5-雄烯-17-酮亦称脱氢异雄酮,缩写DHA或DHEA。是睾酮生物合成中的一个中间产物,主要是由17β-羟甾醇脱氢酶而生成雄烯-3β、17β-二醇,5-3β-羟甾脱氢酶和5,4-异化酶的作用生成睾酮。具有较弱的雄性激素作用,可以从尿中检测出来,经常以硫酸酯形态排出。认为这些是来自副肾的雄激素。在胎儿的副肾中产生的这种甾体,在肝脏中接受16α羟基化后,在胎盘中成为雌三醇。
随着衰老人类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氢表雄酮(DHEA)、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及生长激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H-IGF-I)因子轴功能进行性下降。
随着衰老,人体内的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进行性下降,并与一些老年常见疾病有关。在人体内游离的脱氢表雄酮(DHEA)浓度很低,一般都与硫酸盐结合以硫酸酯的形式即DHEAS进入血液内。老年人补充小剂量的DHEA或DHEAS可延缓衰老,改善免疫系统、心血管、神经系统的各项功能。在体内DHEAS在3β-脱氢酶和4-5异构酶作用下转化成4-雄烯二酮,又在19-羟化酶、芳香化酶系的作用下转化成睾酮和雌酮。老年人口服小剂量DHEAS后较小幅度转化成睾酮和雌酮,故一般不会引起由睾酮和雌酮剧升后引起的一系列副作用。小剂量口服DHEAS后较对照组可明显提高IGF-I水平。IGF-I对促进细胞生长和代谢,调节免疫功能起重要作用。此结果与国外报道大致相符。
2.雌激素 是一种女性激素,由卵巢和胎盘产生。肾上腺皮质也产生少数雌激素。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www.chuimin.cn)
最新研究发现,女性体内有400多个部位含雌激素的受体,主要分布在子宫、阴道、乳房、盆腔(韧带与结缔组织)以及皮肤、膀胱、尿道、骨骼和大脑。雌激素的作用范围如此之广,难怪许多人会对女孩青春发育所发生的全身生理、心理变化发出如此惊呼——“黄毛丫头十八变,越大越变越好看”。而反过来,当女性进入更年期以后,随着雌激素的大量减少,这400多处受体所在的组织、器官、系统都发生了变化。这就可以解释绝经后的妇女为何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而较严重的全身症状如集中在绝经前后发生的话,就形成了更年期综合征。雌激素的下降加速机体衰老。因此,为改善老年女性衰老进程,给高龄老年妇女(70岁以上)适量适时补充雌激素(尼尔雌醇)是个好选择。
医学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具有雌激素样的植物活性成分。植物雌激素对机体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大豆中含有多种异黄酮,它与雌激素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作用温和、安全,因而服用大豆异黄酮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补充雌激素方式之一。
此外,新鲜蜂王浆、亚麻子、谷类、葵花子、芝麻、洋葱、葡萄酒、花生等食品,也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建议女士们可以在生活中多食用。
3.褪黑素(松果腺素) 参见第4章第二节。
4.羊胎盘素 参见第4章第二节。
三、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1.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在体内通过增加叶酸的循环利用,促进核酸合成而发挥重要生理功能。德国科学家认为,能遏制人体老化现象最有效的是维生素B12。对老年人贫血、器官老化、肢体失灵、痴呆症等十分有效,因而被称为“长寿维生素”。美国抗衰老专家拉西尔博士指出:“维生素B12也许是衰老过程影响最重要的营养物质。”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红细胞内普遍缺乏维生素B12。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炎、神经痛、风湿病、胃肠病、癫、糖尿病及各种心脏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中心玛丽安教授指出:缺乏维生素B12不仅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而且使免疫球蛋白减少,粒细胞减少和肠绒毛萎缩,特别是引起神经细胞的不可逆性损害。她强调:60岁以上老年人,即使没有贫血,也应经常补充维生素B12。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12的有动物肝脏、香菇、海带、大白菜、萝卜等。老年人由于胃肠黏膜萎缩,明显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为此主张,60岁以上老年人可每月注射维生素B12 1~2次,每次5mg。
2.老年维生素CH 3 是一种普鲁卡因复合制剂。1951年,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老年病研究所,阿斯兰教授用普鲁卡因给老年病人做封闭疗法过程中,发现用药者记忆力增强,肌肉有力,似乎变得“年轻”了。偶然的发现激起了她探索的热情,从此开始了对普鲁卡因抗衰老的深入研究。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她发现如果在普鲁卡因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其效果优于单独用普鲁卡因,并由此产生了复合普鲁卡因制剂,即CH 3。
阿斯兰教授在对1万多例接受CH 3用药的老年人中发现,CH 3治疗组平均寿命达82岁,病死率仅为4%,对照组的病死率是16%。接受CH 3药物的老人,其心脑血管及皮肤硬化现象消退,皱纹减少,松弛的皮肤变得有弹性,肌力增强。对动物实验,CH 3可使大鼠平均寿命增加17.3%~21.2%;对果蝇使平均寿命增加22.7%。
新近研究证实,CH3抗衰老主要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和胆碱酯酶,降低这些酶的分解活动,使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递质增加,从而发挥调节各组织器官功能而延缓衰老。国内曾有人对部分老年人试用CH 3,结果表明:老年人用药后睡眠良好,食欲增强,面色红润,精神状态改善等。国产的CH 3制剂有福康来、益康宁等。
3.镁 人的生命离不开镁。镁在体内的重要功能是激活酶,酶被激活后才能促进体内一系列生命活动的生物化学反应。动物实验表明,缺镁会加速衰老过程,法国科学家就是用严重剥夺含镁食物喂养动物来造成早衰实验模型。从抗衰老角度来说,镁的作用主要在于防止病理性衰老。
镁能降低血压,能预防动脉硬化和防止血栓形成。研究发现,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无论血清镁、细胞内镁,均低于正常值水平。实验证明,补充镁有阻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作用。现在临床上几乎将镁制剂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药物。
日本阜大学医学部,森秀树教授研究发现,镁元素有抗癌作用。他把大鼠分成2组,一组喂含镁饲料,另一组喂养普通饲料,然后将致癌剂注入大鼠腹腔。过了一段时间后进行尸体解剖,结果发现,喂养普通饲料组的30只大鼠有18只腹腔内发生了癌症,而喂含镁饲料的30只大鼠只有6只发生癌症。也就是说,喂养普通饲料组,大鼠癌症的发病率是喂含镁饲料组的3倍。其实,早在20世纪初已有人注意到,埃及的癌症发病率远比其他欧洲大陆国家低,只是后者的1/10。一位法国科学家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埃及人镁的摄入量是欧洲人的6倍,其主要原因是埃及的土质及粮食中含镁较丰富。
鉴于镁元素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功效,它对大多数人来说,有防止病理性衰老作用。本来,大多数的天然食物含镁丰富,一般不致于镁的缺乏。但是,现代发达的食品加工业迫使我们远离了大自然。我们吃的主粮在精加工后绝大部分镁元素损失了。如小麦精加工后,含镁量从每千克1 286mg降至285mg,损失了82%;稻谷则从1 477mg降至251mg,损失了83%。因此,为了保健养生,吃东西不可“精益求精”,要粗细粮搭配,并有意识多吃一些含镁丰富的豆类、马铃薯、全麦片、海带、紫菜、绿叶蔬菜以及杏、核桃、花生、松子等坚果类。万一机体已缺镁,只靠食物摄取镁这一途径就不能解决问题了,而需要另外补充镁元素。根据多数保健专家观点,防止病理性衰老,每天可额外补充200~300mg的镁。临床上常用的镁制剂有氯化镁、乳酸镁、葡萄糖酸镁等。用法见说明书。
4.锌 “生命的火花”是锌的美称,锌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现已知有10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锌的保健抗衰老主要功效如下。
(1)增强免疫功能:胸腺是免疫系统中心器官,令人遗憾的是它又是衰老退化最早的组织器官之一。到40岁时,它就已经明显萎缩了。这就是为什么中老年免疫功能明显减退,尤其是在晚年,许多人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感染、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侵扰。一个令人振奋的实验向我们显示了锌的抗衰老前景:意大利抗衰老研究中心法布里斯博士,给实验猫喂含锌饲料,惊奇地发现这些老龄猫的胸腺恢复了青春活力,开始产生较多的胸腺素和T细胞。法布里斯博士认为,中老年之后,胸腺不是真正的消失,而只是因为不够活跃而逐渐萎缩了。通过补充机体已丢失的锌,可以使胸腺功能重新恢复到年轻时的状态。法国科学家对一所老年保健院的70岁以上老人,每天服用20mg的锌,这些老年人体内胸腺素在2个月之内竟然提高了50%。同时发现,补充锌的老年人血液中白蛋白含量亦明显上升。
(2)抗氧化作用:锌是过氧化物歧化酶的重要成分。锌还能增强维生素E的活性。因此,它能抑制体内导致衰老自由基的形成。研究发现,缺锌动物体内自由基的含量比正常动物要高出15%~20%。
(3)预防动脉硬化:研究发现,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动脉硬化斑块中锌含量降低。病理学新进展认为,血管内皮炎症和损伤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关键。锌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维持内皮的完整性。锌预防动脉硬化作用对预防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价值。
5.硒 硒是机体内重要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起初有人发现老年人血液中硒含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这种现象说明衰老与体内低硒有关。有人测定了百岁以上老人血中硒含量,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老寿星们的硒含量竟比一般老年人高3倍之多。研究表明,硒有广泛的保健抗衰老功效。
(1)抗氧化作用:硒是体内一种叫谷胱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缺硒时该酶活性降低,体内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加剧,从而导致或加速了衰老过程。补充硒后,这种酶活性升高,从而延缓了衰老过程。动物实验表明,硒有延长寿命作用,长期喂养硒的大鼠有一半可活到988天,相当于人活到98岁。而不喂养硒的大鼠寿命只相当于人年龄72岁,相差20多年。
(2)增强机体免疫力:硒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机体缺硒使人容易患心脏病。芬兰一项研究发现,血液含硒水平低者比含硒水平正常者,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性要高3倍。芬兰东部是世界上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高发区,据调查这与该地区居民体内低硒有关。因为缺硒时容易使血小板聚集在一起,使血管狭窄和阻塞。由于芬兰粮食中硒含量低,因此,现在以高价从国外进口一些富硒粮食来改善居民健康。
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实验证明,硒与多种癌症发病率呈负相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调查河南两个乡,测定两个乡居民血中含硒水平大约相差4倍,而肝癌发病率也竟然相差4倍。两个乡仅隔一条河,原因是两个乡土壤和粮食中含硒量有明显差别。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推荐我国居民每日硒的摄入量为50~250μg。多数保健专家认为保健抗衰老每日需摄入150~250μg硒。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低硒地带(土壤及粮食中含硒水平偏低),硒的摄入量普遍偏低。我国目前大体上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硒为30~70μg,与营养学及保健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平时应有意识多吃一些富硒食物,如海产品、黄豆、玉米、大蒜、动物肾等。中老年人,尤其是居住在低硒地区者,可考虑服用硒保健药品,如西维尔(硒酵母片)、硒力口服液、奥硒康、天然硒保健茶等。
四、核酸制剂及其他
1.核酸制剂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核酸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所积累的知识几年就要更新。其影响面之大,几乎涉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可喜的是,我国科学家在这项世界领先的研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1)什么是核酸:核酸分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与蛋白质等一样是构成人体细胞的生物大分子,由碱基、核糖和磷酸组成。碱基又分嘌呤和嘧啶两种。一个碱基连上一个核糖就是核苷,再连上一个磷酸就是核苷酸,许多核苷酸按一定顺序连接起来就构成核酸。核酸具有编码遗传命令的功能,携带基因,但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碱基、核苷、核苷酸都没有遗传功能,不带有任何遗传信息,它们有许多生理和营养功能。
(2)食物核酸可以消化吸收并发挥营养作用:食物中的核酸被肠道中原本就存在的酶降解,变成了没有遗传功能的碱基、核苷、核苷酸,食物中核酸真正被吸收的是这三种物质,而不是具有遗传功能的核酸。这并不是新知识,人们吃米、面,也不直接吸收糖类,而是吸收它的降解物葡萄糖;吃肉、蛋时不直接吸收蛋白质,而是蛋白质的降解物氨基酸;吃脂肪时吸收的是脂肪的降解物甘油和脂肪酸等。但我们不把吃蛋白质说成吃氨基酸、也不把蛋白质营养称作氨基酸营养。从食物中消化吸收的碱基、核苷、核苷酸,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与内源性的同类物质没有区别,同样起生理和营养作用,因此核酸能被消化、吸收、转化成生理物质和营养物质,所以,核酸可以通过饮食方法补充。值得指出的是,核酸食品不是基因食品。
(3)核酸、蛋白质谁更“牛”:一般人都知道,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形式,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在发现核酸前,这句话是对的,但当核酸被发现后,应该说最本质的生命物质是核酸。换而言之,蛋白质是包含核酸的生物大分子。因此,我国1996年最新出版的《人体生理学》改变了旧教科书中只提蛋白质是生命基础的缺陷,明确提出:“蛋白质和核酸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多少年来,人们在一味追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时,却把最重要的角色——核酸忘却了,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生命史上的一大遗憾。没有核酸,就没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
国内外许多科学家致力于核酸营养学研究,证明在身体代谢功能下降时,如记忆力不如从前、疲劳后不易恢复、贫血、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对感染性疾病抵抗力低,亚健康状态以及衰老的情况下,如果从天然食物中核酸含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此时补充核酸制剂,对上述状态有营养作用,并通过改善细胞的活力而提高机体各系统的自身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达到生理动态平衡。因此,补充核酸可以延缓衰老。
据研究报道,目前老年人的膳食中的核酸尚不能完全满足机体的需要。为了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功能,可适当选用核酸类制剂进行补充。如:珍奥核酸等。
2.小剂量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大量的临床实验显示,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包括慢性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每日阿司匹林100~150mg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欧洲一项脑卒中预防研究显示,既往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每日1次100mg可降低脑卒中或死亡的危险。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比此剂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亦即长期应用每日100~150mg,以达到最大疗效,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
微循环障碍是衰老的机制之一。小剂量阿司匹林能起到改善微循环抗衰老、延长寿命的目的。这正是:“老药新用,生命大放光彩;洋为中用,冲浪顶极人生。”
有关现代抗衰老方略的文章
多年来,各学者提出的衰老学说众多,其中最为重要,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衰老机制的学说有如下几种。老化的机体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下降。继而导致自身免疫现象增加,抗感染及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衰老。新兴的微量元素衰老学说,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2023-12-06
中医养生产生于上古先民为抗御严酷的自然环境,调整体力,抗御疾病的需要。中医养生,又称摄生、保生、道生等,即保养生命之义,是一种师法自然的健康自我健康管理艺术。《黄帝内经》是中华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2000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黄帝内经》之生命观是中医学关于生命科学的知识结晶。......
2023-12-06
研究衰老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延长人类寿命。根据生物学规律,哺乳类动物的最高寿命(寿限)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是13~15岁。可见,中国的圣贤们早已推算出人类的寿命(寿限)。同时也说明,千百年来人类的寿命(寿限)没有重大突破。......
2023-12-06
修身养性的每一次实践都使人们更加接近智慧,更加接近理性思维的极致,而我们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力量正储存在理性思维的心灵深处。精神因素不仅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与衰老也密切相关。同样,修身养性其心灵也有“三重境界”。......
2023-12-06
于是,出现了综合生物、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影响的医学观,这就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依然未能得到贯彻和落实。正如恩格尔所指出的:“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2023-12-06
在医学中我们则称“一元论”诊治原则。在此值得指出的是,“一元论”诊治原则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但它并非普遍适用所有疾病,并非绝对正确。这就是“三位一体”防治老年慢性疾病的全部内涵。因此,“三位一体”防治老年慢性疾病的实施必须采用现代医学模式,要融入“和谐医学”思想,要“以人为本”。......
2023-12-06
简而言之,衰老就是生命被动损伤的积累过程,即“积累成灾”。也就是说,衰老是自然界所有生物共有的特性,每一种生物个体都会出现衰老。4.内生性衰老是源于生物固有的之内在因素引起的。机体的衰老与死亡,是内在的遗传因素(基因)起主导决定性作用。反之,则可加速机体衰老,缩短人们的寿命。5.危害性衰老对生存不利,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胞生化代谢紊乱,器官功能下降,应激能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2023-12-06
在各种延缓衰老药物、保健食品充斥市场的今天,有必要对现代中药保健品进行法律规范。为此,卫生部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以上为现代中药保健品开发应用,规范保健品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