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现代抗衰老方略:对抗自由基

现代抗衰老方略:对抗自由基

【摘要】:自由基氧化应激导致衰老,这一规律已从分子水平直到整体水平;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都得到证实。根据自由基理论,衰老及与之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因氧自由基对染色体、线粒体、DNA、细胞膜等生物组织应激氧化,毒害性攻击引起的。如果掌握了对抗自由基的方法,就等于打开了健康长寿(抗衰老)的奥妙之门。自由基是人体正常代谢、衰老、疾病、死亡的直接参与和制造者。在正常情况下,生命是离不开自由基活动的。

自由基致衰老学说可简单地概括为:氧化应激导致衰老。哈曼(Harman)1956年创立自由基学说至今,不断涌现新的科学证据,使自由基学说日臻完善,且能阐明其他学说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并能涵盖和引领其他一些学说。自由基氧化应激导致衰老,这一规律已从分子水平直到整体水平;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都得到证实。根据自由基理论,衰老及与之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因氧自由基对染色体、线粒体、DNA、细胞膜等生物组织应激氧化,毒害性攻击引起的。如果掌握了对抗自由基的方法,就等于打开了健康长寿抗衰老)的奥妙之门。

一、自由基概论

1.自由基的定义 在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特别的法则,这就是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配对,它们就要去寻找另一个电子,使自己变成稳定的元素。科学家们把这种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分子、离子或基团叫做自由基。在化学上也称“游离基”。自由基是人体正常代谢、衰老、疾病、死亡的直接参与和制造者。

2.自由基的特性 自由基既易还原,也易氧化,极不稳定,非常活跃,非常不安分。就像人类社会中的不甘寂寞的单身汉一样,如果总也找不到理想的伴侣,可能就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东跑西窜。在人体王国里,如果自由基产生过量,自由基就会成为破坏人体器官、组织、细胞、DNA的自由“破坏分子”和自由“恐怖分子”。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又如何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的呢?

当一个稳定的原子的原有结构被外力打破,而导致这个原子缺少了一个电子时,自由基就产生了。于是它就会马上去寻找能与自己结合的另一半。它活泼,很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当它与其他物质结合的过程中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时,就会恢复平衡,变成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得失的活动对人类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在正常情况下,生命是离不开自由基活动的。自由基在机体内起信号分子和基因开关作用,调控着细胞分裂、分化、生长、生殖、发育等方面的生理功能。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的生命活动,每一瞬间都在燃烧着能量,而负责传递能量的搬运工就是自由基。当这些帮助能量转换的自由基被封闭在细胞里不乱跑乱窜时,它们对生命是有益的,不可缺少的。但如果自由基的活动失去控制,超过一定的数量,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在生物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氧化”。在人体王国里的自由基,它们既可以帮助传递维持生命活力的能量,也可以被用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还能参与排除毒素。受控的自由基对人体是有益的。但当人体中的自由基超过一定的量,并失去控制时,这种自由基就会到处乱跑乱窜,给我们的机体和生命带来伤害。

我们人体主要遇到的自由基是氧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脂氧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加上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臭氧,这些物质活泼性强,统称活性氧(ROS)。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有破坏行为,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损伤DNA,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白内障、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肿瘤等。

3.自由基生成的因素 生命体内的自由基是与生俱来的,既然生命能历经35亿年沧桑而延续至今,就说明生命本身具有平衡自由基或者说清除多余自由基的能力。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最近100年来,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副产品,其中就有与日俱增的自由基。化学制剂的大量使用、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废气废水的增加、环境污染、还有核爆炸……人类文明活动还在不断破坏着生态环境,制造着更多的自由基。骤然增加的自由基,早已超过了人以及生命所能正常保持平衡的标准,早已让人类应接不暇,人类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新近研究发现,生成自由基的因素有三大类:①物理因素,如放射线、紫外线、超声波、电磁波、激光、噪声、极端温度、过度运动等;②化学因素,如药物、毒物、致癌物、高压氧、缺氧、金属离子、光敏物、污染物等;③生物因素,如生命新陈代谢、线粒体生物氧化、酶催化、炎症、细菌、衣原体、病毒感染等。研究表明,机体在正常代谢时只有少量的活性氧产生;当在上述三大类因素刺激下,一般的细胞产生过量的活性氧,嗜中性粒细胞则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就像呼吸暴发一样快速生成大量的活性氧(ROS)。

温馨提示:在机体中最重要、最常见、最活泼的自由基就是活性氧(ROS),即氧自由基。

二、活性氧是导致衰老的决定性因素

1.活性氧致衰老机制 随着生命的进程,年龄的增长,人体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葡萄糖-6-磷酸去氢酶(G-6PDH)等活性下降,导致体内活性氧积累过多。另一方面,人类在大自然生活过程中,会受到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的刺激,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过多的活性氧与生物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过氧化脂质(LPO),进而引起细胞膜的损伤,使细胞膜的生理功能遭到损害。活性氧能造成蛋白质的损伤,导致蛋白质分子发生交联、聚和、肽链断裂等多种损伤。活性氧还可以使蛋白质、核酸、脂肪以共价键形成巨大分子,难以酶解。活性氧也可间接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新的羰基,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氧化损伤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产物会积累在细胞中,直接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疾病和衰老。

从以上机制可以看出,活性氧是引起衰老和疾病的“罪魁祸首”。虽然活性氧对机体有许多危害,但机体也有对抗活性氧的多重防御机制,在活性氧生成的源头——线粒体,就有细胞色素氧化酶、ATP合成酶、腺苷酸移位酶等控制活性氧的产生。在细胞和体液中还有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等物质在起缓解、清除活性氧的作用。最重要的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等。它们就像国家的“防暴部队”或“反恐怖特种部队”一样,不断地清除、捉拿“恐怖分子”——自由基。

值得指出的是,人体防御自由基机制,随着增龄而降低。天然的SOD——“防暴警察”数量有限,而且它的活性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青年人体内SOD活性强,中年后,人体内SOD含量降低,活性也下降,对抗自由基能力减弱,于是自由基的危害与日俱增,因而容易引起衰老和疾病。

温馨提示:活性氧(氧自由基)促衰老这一机制与规律,普遍适用于从单细胞生物、植物动物、直到人类。

2.活性氧促衰老的研究与探讨

(1)决定寿命的基因都与防御活性氧的能力有关。人类最大寿限是由基因决定的,研究发现,决定人类寿命的基因竟都与活性氧有关。长寿基因对活性氧的防御能力都强;短寿基因对活性氧的防御能力都弱。

(2)把人的成纤维细胞放在不同氧浓度中培养,在很宽的氧浓度范围中(5%~95%),细胞的寿命缩短了。也就是说,活性氧促进衰老。研究显示,活性氧越多,寿命就越短。

(3)DNA氧化损伤越严重,寿命越短;DNA修复能力与寿命呈正相关。活性氧最易损伤线粒体的DNA,从而产生线粒体DNA片段的缺失,影响线粒体的功能,从而导致衰老。

(4)活性氧加速染色体端粒缩短而致衰。

(5)蛋白质、脂类的氧化损伤导致衰老。脂质过氧化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损害呈正相关。活性氧可使蛋白质变性和发生交联,使其产生难以酶解的聚合物,降低细胞组织功能。

大量资料已经证明,活性氧是人类健康最隐蔽、最具攻击力的敌人。

三、对抗自由基延年益寿的有效措施

自由基是客观存在的,对人类来说,无论是体内的还是体外的,自由基还在不断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制造出来。与自由基有关的疾病发病率也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既然人类无法逃避自由基的包围和夹击,那么就只有想方设法降低自由基对我们的危害。既然自由基不仅存在于人体内,也来自于人体外,那么,对抗自由基危害的途径也要内外夹击,清除防控并用。首先,利用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其次,发掘外源性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对抗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

研究表明,自由基从产生到衰亡的过程就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在生命体系中,电子的转移是一种最基本的运动,而氧是最容易得到电子转移的元素,因此,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都与氧有关。研究发现,损害人体健康的自由基几乎都与那些活性较强的含氧物质有关,他们把与这些物质相结合的自由基叫做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实际上是一种氧化过程。因此,要降低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就要从抗氧化做起。

科学有效对抗自由基实现抗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必须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是要减少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氧化损伤。二是要增强机体自身抗自由基防御系统,人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补充体内抗自由基的物质,包括抗氧化酶如SOD和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褪黑素、雌激素、黄酮类等,两大力量协同作战,共同对抗自由基的危害。

(一)减少氧化损伤与延年益寿

人之所以会衰老、体力衰退、皮肤失去光泽及弹性,主要是体内自由基过多造成的。年轻时体内有较好的中和系统来排除自由基,降低它所造成的伤害;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修复自由基损伤的能力也随之下降;自由基聚集体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体内自由基含量越高,寿命越短。要实现抗衰老,延年益寿之目的,首先要堵住自由基产生的源头。研究发现,限食和一些生活方式干预,是减少自由基产生、减弱自由基氧化损伤机体,是目前抗衰老、延年益寿极为有效的措施。

1.限食是极有效的延年益寿措施 限食是指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减少1/3~1/2的食量。其本质是限制摄入的热量,确切地说,限食就是限制热量。对于许多人来说,限食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限食,换而言之,就是在保证各种必需营养素充足供给的前提下,减少热量的摄入。具体地说,就是热量摄入要低于正常需要量的80%甚至更少。与此同时,摄入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须满足人体每天的需要量。

必须强调一点,“限食”绝不是一般简单的“节食”。所谓“节食”,是全面地减少食物摄入量,其结果是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素都不能满足,长期下去,会造成营养缺乏、营养不良,严重者导致厌食,对健康产生诸多不良后果。“限食”从营养学角度看,它仅仅是减少一定程度的热量摄入,它是在保证人体营养需要的前提下,以合理膳食为基础,科学地减少部分食物的摄入量,故与“节食”有着本质区别。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营养学家克莱德·麦凯就做过这样的试验,限制一组小白鼠热能的摄取量,但保证其他必要的营养;另一组白鼠自由取食。结果,自由取食的小白鼠不到两年半全部死亡。限制饮食的小白鼠活了3~4年。经过多次重复实验,结果都一样。这就是老年学研究中令世人一惊的“麦凯效应”。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老年学家马克赖顿的类似实验再次说明,在保证足够营养的前提下,限制机体的热量摄入,可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至此,“麦凯效应”再次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对单细胞原生动物、线虫、蜘蛛、鱼类、大白兔,灵长类等不同动物实验,均证明限食能延长寿命。其中有一个美国生理学家做了一个10万只大白鼠的大规模实验。实验结果是:饱食组:大白鼠平均寿命为24个月,最长寿命为32个月;限食组:大白鼠平均寿命36个月,最高寿命46个月。即寿命平均延长了33%。如果简单地把这一结果推算到人类,采取限食措施,那么,可使原来活到80岁的人活到106岁,原来活100岁的活到133岁。实在令人鼓舞。下面是几则限食长寿实例报告:

美国“生物圈2号”的限食报告

20世纪末,美国为了研究人类登上其他星球后怎样生存而制造了一个空气、水和食物全封闭系统。称为“生物圈2号”计划。1991年,8名科学家在亚利桑那州大沙漠“生物圈2号”与世隔绝地生活了2年。科学家们在那里制造了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食物全封闭系统。由于系统内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食物供应不足,他们只能把自己用过的每一滴水收集起来循环利用。由于环境恶劣,他们能吃到的食物很少。据随行的保健医生,老年医学专家沃尔福德(Walford)报告,他们每天摄取的总热量较平时少25%,脂肪量不到总热量10%。经过一段时间限食后,他们的身体状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平均体重减轻14%,血压下降18%,血脂下降35%。后来的体检证实,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比过去都健康了。初步试验报告表明,适当节食还有助于防治一些慢性疾病。

世界人瑞圣地——广西巴马的饮食特点

广西巴马是世界闻名的长寿区,被称为人瑞圣地。那里的长寿老人一般以珍珠玉米红薯、豆类为主食,另以蔬菜、苦麻菜、火麻菜等野菜为辅食,他们日平均摄入能量是1 400~1 500千卡,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以上。每餐七八成饱和素多荤少的低热量饮食结构,是其巴马人饮食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长寿的重要原因。

日本人的香格里拉——冲绳岛的饮食特点

冲绳历史上是独立王国琉球王国的所在地。自古以来与日本本部的风俗文化、食物、材料、建筑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日本没有高山大川,日本人心中的香格里拉就是海中的一片净土——冲绳。冲绳与夏威夷、迈阿密、巴哈马,被喻为世界四大海滨观光胜地。冲绳岛的居民世代习惯于低热高质饮食,即饮食为低热量和优质蛋白(吃鱼较多)。1946年日本厚生省对该岛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岛上学龄儿童的糖和谷类消耗量分别低于其他地方学龄儿童25%和75%,蔬菜却多了3倍,以鱼为主的水产品多了2倍,蛋白质和脂类相同。当地居民摄取热量只有政府推荐量的62%。岛上百岁老人数却是日本其他地方的40倍。

为什么限食能长寿呢?许多衰老学说都无法解释限食延长寿命的原因和机制。惟有自由基致衰老学说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证明控制热量摄入有利于全面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如限食减少活性氧损伤,限食抑制癌基因表达;限食能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限食减少蛋白质、DNA、脂类的氧化损伤等。

研究发现,人吃得越多,氧自由基产生就越多,对线粒体的功能影响就大。如果限食,人体氧的负荷降低,自由基产生就少,氧化应激损伤就少,机体损伤也少,人体内环境就稳定,细胞分裂、代谢就正常,寿命自然就延长。限食能长寿的原因和机制就于此。(www.chuimin.cn)

温馨提示:人类延长寿命最经济、最有效、不论人种、贫富、环境、地域、国别、信仰都普遍适用的方法就是限食!

研究至此,不得不使人惊叹和佩服的是,我国古代的先贤和圣人们对人类长寿之洞察力。《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孔子曰:“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疾共杀之。”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之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不明药忌者,不能除病也。”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有一幅对联:“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乃祛病方。”这和“要想身体保平安,就得三分饥和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此,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长期饱食对人体的危害性是极大的。我国历代养生家有大量明确的论述。《本草纲目》云:“饱食不节,杀人倾刻。”这是指暴饮暴食有时会使人猝死。《退庵随笔》上说:“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这正于民间所说:“吃多了,也就吃够了,该走了。”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严肃指出:“长期饱食是用牙为自己掘墓,如果你为美食所诱惑,一味追求吃喝,那么,它的危害会进入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最终会将你毁灭。”

2.拒绝吸烟 科学研究发现吸烟是目前产生最快及最多自由基的生活方式,每吸一口烟会制造十万个以上之自由基,氧化损伤机体,且导致癌症,并加速癌症细胞生长,尤其是肺癌高达50倍以上的危险率。研究发现,为癌症打开“方便之门”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烟焦油。吸烟还会造成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研究证实:被动吸烟危害性更大。

3.合理烹调 目前,大家不太清楚的是,食用油的选择和使用不当会大量导致自由基的产生。油,又称脂肪,脂肪酸。由于结合碳原子方式的不同,脂肪酸可以分为3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中所有的碳原子都是由单键结合的,所含的氢原子处于饱和状态,所以被称为“氢饱和脂肪酸”或简称为“饱和脂肪酸”。大多数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处于固态或半固态,只有棕榈油、棕榈仁油、椰子油等热带油类不是这样。饱和脂肪酸就像圆滚滚、脾气古怪的小孩,因为不容易被带走,所以容易沉积,并且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比较安定,不容易氧化,适合高温油炸。饱和脂肪酸大多存在于动物性油脂和植物油的棕榈油、椰子油中。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类有玉米油、红花油、葵花子油、花生油、棉籽油、大豆油、菜子油、核桃油及亚麻子油。在室温及冰箱中,多不饱和油类均呈液态。多不饱和脂肪酸个性随和,和谁都能做朋友,所以虽然它有降低坏胆固醇(LDL)的效果,但是也会降低好胆固醇(HDL),更糟的是,由于性质不稳,非常容易在高温烹调的过程中氧化,形成自由基。自由基会加速细胞的老化及癌症的产生。

单不饱和脂肪酸在结构上有一个单键,主要是油酸。山茶油或橄榄油中都含有大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率分别为80%和77%,所以它们属于单不饱和油类。在室温中单不饱和油类呈液态,放入冰箱后可能会变浑或呈半固态。单不饱和脂肪酸个性中庸,稳定性虽比不上饱和脂肪酸,但还算稳定,而且它能降低坏胆固醇,维持或稍微提高好胆固醇,含单键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是野山茶油、橄榄油。

避免饱和脂肪的摄入不当已经成为生活常识,避免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下易产生大量自由基,是大家以后在生活中应当多加注意和严格控制的。

许多人做菜喜欢煎煮炒炸,大多数家庭主妇做菜使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这些油在高温下,很容易氧化成为自由基。所以在做菜时温度不要过高,要尽量减少油烟,少做(食)煎炸食物,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同时,为了您的健康,美式快餐店及中式烧烤自助餐店尽量少去。

最近研究,较安全的油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50%的,如橄榄油含有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是很好的食用油。野山茶油也很好,营养味美,茶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油酸,其含量可达80%左右,它极易被人体吸收,可与国外价格昂贵的橄榄油媲美,故被盛赞为——“东方橄榄油”。

4.多食用蔬菜及水果 健康的饮食应是每日蔬果及肉类比例为7∶3,蔬果中含有天然抗自由基的维生素及黄酮素,还有增加肠蠕动的纤维素。食用蔬果最好生食,以免维生素及黄酮素流失,每天食用有3种颜色以上的蔬果,这样才能补够充足的维生素及黄酮素。这些多是天然的抗氧化剂。

(二)补充抗氧化剂与延年益寿

随着科学家们对自由基研究的日渐深入,清除自由基,以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的方法也逐渐被揭示出来。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人体内本身就具有清除多余自由基的能力,这主要是靠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它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等一些酶和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还原性谷胱甘肽、胡萝卜素和硒等一些抗氧化剂。酶类物质可以使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变为活性较低的物质,从而削弱它们对机体的攻击力。酶的防御作用仅限于细胞内,而抗氧化剂有些作用于细胞膜,有些则是在细胞外就可起到防御作用。这些物质就深藏于我们体内,只要保持它们的量和活力就会发挥清除多余自由基的能力,使我们体内的自由基保持平衡。

要降低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除了依靠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外,还要寻找和发掘外源性自由基清除剂,利用这些物质作为替身,让它们在自由基进入人体之前就先与自由基结合,以阻断外界自由基的攻击,使人体免受伤害。

由于年龄的增长,正当机体需要更多的抵抗自由基力量之时,机体的这种力量却正在衰退。因此,中老年人适量补充抗氧化剂是必要的和明智的。美国抗衰老专家卡珀认为,中老年人补充抗氧化剂,就像做菜加盐一样重要。塔夫特斯大学布隆伯格博士说:“许多人都是因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而过早死去,应该拒绝还是接受抗氧化剂?在这个问题未找到答案之前可能已经损失了好几代人。犹豫不决,拖延行为,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他举了一个例子: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坏血病在18世纪中叶就已得到确证,尽管如此,直到又过了半个世纪后,英国政府才下令:每个海员必须得到酸橙的补充。而在此之前,有20多万名英国海员白白死于坏血病。

人们能否用不限食的方法来延缓衰老呢?科学研究的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天然抗氧化剂。天然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和限食一样使人延年益寿。

在自然界中,可以作用于自由基的抗氧化剂范围很广,种类极多。目前,国内外已陆续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其中植物中的酚类物质是目前的佼佼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中国的科学家们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现将部分设计良好,实验研究获得证实的强抗氧化剂及强抗氧化食物,介绍如下:

1.抗氧化维生素 有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β胡萝卜素等。美国国家抗衰老学会的研究者最近发现,1万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同时服用了维生素E和维生素C片,总的死亡率降低了一半。美国拉费大学科研人员做了另一项研究,他们长达10年对2 226名男性进行试验观察,结果是:有规律长期服用维生素E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要少58%,死于心脏病的机会比一般人少78%。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维生素E对啮类动物,能延长平均寿命30%。在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长期试验中,22 000名男医生隔天服β胡萝卜素50mg,结果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比普通人下降50%。

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及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维生素在预防老年病和抗衰老功效方面,大大超过了一般人的设想。美国抗衰老专家斯塔特曼指出:“这些抗氧化维生素有益健康的证据是不容置疑的。抗氧化维生素的防病抗衰老功效,就像抗生素和疫苗对付感染性疾病一样意义重大。”

我们现在遇到了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危害,如我们长期暴露在工业污染日益恶化的环境当中,包括农药、化肥、电磁辐射、汽车尾气、烟雾、经过炸烤的脂肪食品等,所有这些都增加体内自由基肆虐的机会,我们更容易罹患现代文明病和更早地衰老。我们需要抗氧化维生素来提高机体对抗自由基损害的防御力量,需要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β胡萝卜素、硒化物,来帮助我们改善体内自由基代谢,调节抗氧化酶活性,特别是提高SOD活性,达到延缓衰老,健健康康,安度晚年。

2.褪黑素(松果腺素) 褪黑素是由大脑松果腺分泌的一种激素。现已能生物合成。1985年,意大利免疫学家皮埃鲍列博士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将实验大白鼠分成2组,一组在饮水中加入褪黑素,另一组则是平常的自来水。5个月过去后两组大白鼠发生了惊人的差异,没有加褪黑素的一组大白鼠开始出现衰老症状,并很快相继死去。另一组加用了褪黑素的大白鼠则像年轻大白鼠一样活泼,毛皮依然丰腴光亮,动作敏捷,这组大白鼠在第12个月后才开始相续死去,平均寿命延长了6个多月。这对人类来说,相当于多活了25年,皮埃鲍列博士还将这些大鼠进行解剖,发现未用褪黑素的大鼠大部分死于常见的癌症,而用了褪黑素的大鼠,在它们延长寿命当中,竟丝毫未受严重疾病侵袭。

研究表明,褪黑素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它不仅能直接清除自由基,还能明显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此外,褪黑色素还能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脂,调节血压及其他内分泌系统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分泌的褪黑色素逐渐减少,有人认为这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适当补充褪黑色素对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国产的褪黑色素制剂商品名叫美乐托宁、梦托宁等。有一些保健食品也含褪黑素。

3.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自由基。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的特殊效果。1938年Marn等人首次从牛红细胞中分离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开始算起,人们对SOD的研究已有70多年的历史。1969年美国的McCord等重新发现这种蛋白,并且发现了它们的生物活性,弄清了它催化过氧阴离子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所以正式将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内,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现已证实,氧自由基是引起人体衰老和老年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SOD能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减轻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伤害。因此,生物抗氧化机制中SOD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适时补充SOD是对抗自由基的上上之策。

4.抗氧化中药及制剂 有人研究数十种使用频率高的补益中药,发现抗自由基作用较强的主要有:酸枣仁、当归、女贞子、黄精、人参、山楂、枸杞子、何首乌、黄芪、甘草、川芎、淮山药、天麻、牡丹皮、花粉、熟地黄、罗布麻、冬虫夏草、灵芝、绞股蓝、银杏提取物等。中药制剂有:心脑舒通,复方海蛇胶囊等均有较强的抗自由基作用。

5.抗氧化食物

(1)番茄:番茄中含有丰富的茄红素,而茄红素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的20倍,可以说是抗氧化的超强斗士。其中小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更高,可以让抗氧化的火力再猛一些。

番茄应怎样食用才能对抗氧化更有效呢?那便是熟吃。番茄加热煮的过程中番茄红素会自动溢出,有利于更好地被人体吸收。虽然经烹调或加工过的番茄(番茄酱、番茄汁、罐装番茄、番茄汤)所含的维生素C会遭到破坏,但是茄红素的含量可增加数倍,抗氧化功能也更超强。

(2)葡萄:研究发现,葡萄子和葡萄皮分别含有多酚类物质原花青素和白藜芦醇,其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的20倍、维生素E的50倍。用带皮带子葡萄酿成的葡萄酒因经过发酵,其抗氧化能力得以提高。因此,多吃葡萄,再适量饮些红葡萄酒,可使皱纹降临得晚一些,肌肤老化迹象也会小得多。为了获得更多抗氧化物质,专家忠告:在吃葡萄的时候不要吐葡萄皮和葡萄子。

(3)姜黄:早在公元前1 500年就被中亚崇拜太阳的亚利亚人作为神圣植物使用,以后逐渐成为亚洲印度、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国家长期食用的必备调味品。姜黄素(curcumin)为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它是一种黄色酸性酚类物质,主链为不饱和脂肪及芳香族基团。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姜黄具有强抗氧化、抗感染、抗凝、降血脂等功效。同时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

(4)海藻:富含叶绿素,矿物质、维生素、甘露醇。海藻还富含多糖、牛磺酸可改善自由基代谢,是强抗氧化剂。一般海藻体内的维生素E含量约在100μg/g藻体干重以下,“墨角海藻”则高达600μg/g藻体干重以上。维生素C及维生素E均有较强抗氧化作用,可阻止不饱和脂肪酸遭受过氧化物攻击。许多海藻,如甘紫菜、浒苔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达3~10mg/g藻体干重。是抗自由基专家首推的抗自由基食物。

(5)椰菜芽:卷心菜、甘蓝及花椰菜富含椰菜芽,有强抗氧化功能及抗癌作用。椰菜芽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纤维素以及钙、钾等,一棵中等大小的椰菜可以提供220%每日所需维生素C以及15%每日所需维生素A(以β-胡萝卜素形式计),并且具有低脂肪、低热量的优点,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最经济、最实惠、最易获取的菜篮子里的抗氧化食物。

(6)柚子:富含生物类黄酮,有强抗氧化作用,且有助于维生素C在组织中发挥作用。柚子皮厚耐藏,一般可存放3个月而不失香味,故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世界四大名柚是文旦柚、坪山柚、沙田柚、暹罗柚。另外还有强德勒柚、官溪蜜柚、龙都早香柚、北碚蜜柚柚、永州江永香柚等,品质均佳。柚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是功效猛烈的抗氧化剂。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柚子中含有高血压患者必需的天然微量元素钾,几乎不含钠,因此是患有心脑血管病及肾病患者最佳的食疗水果。新鲜的柚子肉中含有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微量元素铬,故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分析,柚子之肉与皮,均富含枳实、新橙皮和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矿物质、糖类及挥发油等。柚皮与其他黄酮类相似,有抗炎作用,柚皮复合物较纯品抗炎作用更强,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柚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等成分,故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美肤养容等功效。经常食用,对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不可多得的天然抗氧化剂。

(7)洋葱:富含黄铜醇,有较强抗氧化功能。洋葱所含的微量元素硒是一种够威够力的抗氧化剂,能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细胞的活力和代谢能力,故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6.绿茶 茶的抗衰老功效在于茶中的茶多酚成分。科学研究证实,茶多酚有较强的抗自由基作用,是良好的天然的抗氧化剂,其功效超过维生素E。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罗马国家营养学会科学家塞拉非尼,他让参加试验者每人每天喝2杯浓茶,结果发现,饮茶后30分钟内血液中抗氧化物活性提高了41%~48%。我国河南医科大学的研究也表明,茶色素中的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能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故有较强的抗自由基功能。挪威政府对2万人进行的研究表明,经常饮茶者死于多种原因的概率都较低,以心脏病的病死率尤其低。日本是一个喜欢喝茶的国家,他们的茶文化堪称世界一流。日本人认为每天喝茶10杯以上的人,其平均寿命比少于每日喝2杯茶的人寿命长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