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老年人血液系统变化-现代抗衰老方略

老年人血液系统变化-现代抗衰老方略

【摘要】:60岁起老年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能力升高。这是老年人心、脑的重要器官容易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应早防早治,高度重视。在老年人的贫血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此外,老年人由于活动能力降低,耗氧量减少,受耗氧量影响的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也降低。老人男性与造血有关的雄性激素分泌减少等,均是导致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随增龄老化而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也有所下降,骨髓内的造血组织随增龄而改变。出生时所有的骨髓均参加造血,成人时造血的骨髓只在躯干骨和四肢的近心端。据对造血组织定量分析显示:红骨髓的细胞成分在少年儿童期高达79%左右,60岁以后明显减少,70~79岁仅为29%左右。此外,60岁以上的健康人胸骨骨髓的有核细胞数量仅为年轻人的一半左右,但在骨髓涂片中各种细胞的百分比以及红细胞与粒细胞的比例与年轻时相比并无明显差异。

随着增龄老化,造血组织的储备功能减退。在应激情况下成人的部分黄骨髓可由红骨髓替代,以增加其造血功能,而老年人的这种应激能力降低,其造血组织的储备功能减弱,可生成血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的储备容量减少。

血液循环中的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老年人平均红细胞数量随增龄而下降,红细胞直径及平均容积可轻度增加,这与老年人因活动较小导致耗氧量降低,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分泌减少,从而影响红细胞生成有关。老年人白细胞功能减弱,炎症后的白细胞增多反应不如年轻人明显,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吞噬和杀伤等功能均有所减弱,这也许是老年期对炎症易感性增高的原因之一。60岁起老年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能力升高。凝血功能亢进,有血栓形成倾向。(www.chuimin.cn)

血容量影响心排血量和组织血液供应,成年男性每千克体重的血容量约为68ml,成年女性每千克体重约为62ml。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组织体积减小,机体代谢功能降低,血容量相对减少。血液的p H偏低,血液相对偏酸性。血黏度增高,血流变慢,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电泳时间延长;葡萄糖耐量降低,凝血因子增加,抗凝因子减少,纤溶活性降低,血液里的生物大分子易发生交联,形成血栓。这是老年人心、脑的重要器官容易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应早防早治,高度重视。

贫血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与衰老有一定相关性。在老年人的贫血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正常成人含铁总量:男性为50mg/kg,女性为35mg/kg。老年人由于胃肠道黏膜萎缩,胃酸缺乏,饮食较少,吸收障碍等易造成铁的吸收不良。此外,老年人由于活动能力降低,耗氧量减少,受耗氧量影响的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也降低。老人男性与造血有关的雄性激素分泌减少等,均是导致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