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各学者提出的衰老学说众多,其中最为重要,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衰老机制的学说有如下几种。老化的机体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下降。继而导致自身免疫现象增加,抗感染及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衰老。新兴的微量元素衰老学说,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2023-12-06
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稳步前进,国泰民安,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和谐社会的提出与建立,顺应了历史潮流,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我国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2001年的71.8岁,2007年的73岁。百岁老人,从1953年的3 373人增长到2001年17 877人。
联合国人口司1996年对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方案预测中,1995-2000年中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7岁,到2025年时将达到80.2岁。这个预测应该是相当可信的。
21世纪是长寿的世纪。长寿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百岁老人的大量涌现,高龄老人的存活率不断上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百岁老人数量迅速增长。据统计报道,全球百岁老人数:1998年为13.5万人,1999年为14.5万人。预计到2050年全球百岁老人将达到2 200万人。届时将每5 000人中就会有1位百岁老人。当然,根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百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47.2万人),其次是美国(29.8万人),日本(27.02万人),印度(11.1万人)。
一、中国百岁老人的动态分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表明,我国百岁老人逐渐增多,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共有百岁老人3 373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9/100万;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百岁老人4 90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100万;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百岁老人3 851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8/100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百岁老人6 681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0/100万;2001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全国共有百岁老人17 877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4/100万。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全国百岁老人从1982年的3 851人(3.8/100万),快速增长到2001年的17 877人(14.4/100万)。出现了一个长寿老人猛增长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飞跃。这个时期,正好是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时期,这说明,百岁老人的增多,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谐环境有密切关系。
二、中国百岁老人的地区分布
从1982年和2001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我们发现百岁老人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区性特征。按省市自治区的分布来看,1982年普查,百岁老人最多排在第一位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共有百岁老人865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6.1/100万;第二位是西藏自治区,全区共有百岁老人61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2.7/100万;第三位是青海省,共有百岁老人5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8/100万;第四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共有百岁老人412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1.3/100万;第五位是广东省,全省共有百岁老人459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7/100万;第六位是云南省,全省共有百岁老人21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5/100万。
2001年7月1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百岁老人的地区分布排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按省市自治区的分布,排在前六位的是:第一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共有百岁老人1 44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8.44/100万;第二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共有百岁老人1 96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4.80/100万;第三位是海南省,共有百岁老人286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80/100万;第四位是西藏自治区,全区共有百岁老人62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3.70/100万;第五位是天津市,全市共有百岁老人23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40/100万;第六位是广东省,全省共有百岁老人1 89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20/100万。
从两次人口普查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岁老人的总人口比例继续居于全国领先地位,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的长寿省份和地区。1982年全国共有百岁老人3 851人,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就有865人,占全国百岁老人的22.5%,新疆的百岁老人绝大多数居住在南疆,1982年南疆的百岁老人为630人,占新疆百岁老人72.8%,因此,准确地说,新疆的长寿地区应该是在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地区。1985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在通过严格考查后,正式宣布新疆和田为世界第四大长寿之乡。2001年人口普查,新疆百岁老人增至1 448人,南疆的百岁老人则高达716.0/100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4/100万)。更为有趣的是世界的另一长寿地区——巴基斯坦罕扎与我国南疆的喀什、和田地区相毗邻。
2001年7月1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广西百岁老人1 966人,成为我国排名第二的长寿省份。普查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百岁老人69人,占全县总人口23万人的305.3/100万。2003年11月11日,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正式授予巴马“世界第五长寿之乡”。
此外,我国的长寿地区还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湖北的钟祥,湖南的麻阳,江苏如皋,海南等。
从我国长寿地区总体特征来看,可以把长寿地区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自然型的长寿地区,这类地区生态环境好,人文环境纯朴,地理环境以山区和丘陵为主,经济不发达,人们过着自然、生态、环保的生活。如新疆南疆、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湖南麻阳。另一类是经济发达型的长寿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这类地区经济发达,医疗条件相对较好,教育程度高,物质生活,文化生活较好。而成为长寿地区。
总之,长寿地区的形成与存在绝非是偶然的现象,必然存在着诸多长寿的因素和内在规律。有待于医学、生命科学工作者们去探索、发现。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尽可能延长生命,获得更丰富的人生内涵,是每个人的祈愿,“长寿”之道缘此而生。人们希望通过学习研究“长寿”之道,不仅能延长生命,而且提高生命的质量,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健康快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关于抗衰老(延长寿命),除了内因遗传,外因环境等一些大家共有的原则、经验外,也有只属于个人或个体的独门绝招。下面辑录部分百岁老人名录,但愿这些百岁老人,丰富多彩的长寿知识和经验,能给您带来启发,并为完善属于您自己的“长寿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附:中国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朱某,生长在福建莆田一个小渔村,113岁老人,年过百岁时还能喂猪放羊,老人闲不住,做各种家里活,最喜欢赶着家中的羊儿到后山吃草,被村中的人称为“113岁的牧羊女”,她会自己到村里去逛,找人唠家常,心态良好,从不生气,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
*如皋市百岁入党的老太丁某,她有晚辈49人,晚辈中有共产党员9人,大、中专毕业生15人,平时对晚辈要求严,要求他们入党并能进大学校门,她自己在2000年10月2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百岁新郎”浙江海宁嘉石镇章某,1900年7月生。百岁时征婚求伴,成为百岁新郎。他的最近新著是:《世界挥手》,余秋雨题词:“我们面对百岁老人,无异于面对一个生命奇迹。如果这个生命又盛载着文化,那么生命的奇迹也就变成了文化的奇迹。”流沙河说:“这位先生百岁时出了两次风头,值得!”
*湖南桃江县莲花坪的百岁老人詹某,1908年9月4日生。詹老太生活在桃江九岗山下,资水河畔,四面环山,竹林如海,空气清新的一个新农村。老人喜欢喝“桃花江擂茶”。当地村民有喝“擂茶”的习俗,长寿者多,由此看来,老太长寿与喝“擂茶”有一定关系。
在湖南桃江县,喝“擂茶”早已成为习俗,几乎家家户户备有陶制擂钵、擂钵架、擂茶棒(长约1.60m的油茶木)。做“擂茶”时,先将茶叶(桃江黑茶)擂烂,次放芝麻、生姜、花生米,擂成糨糊状,再用开水调制而成,像豆浆、似乳汁,喝起来清凉可口,滋味甘醇,四季可饮,尤以暑季为盛。有客来时,用大碗盛满,边喝边添,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是高兴,这是接待常客。若有稀客来,喝“擂茶”的同时,还摆上自制的茶食,如红薯片、土鸡蛋、炒黄豆、巧果皮、爆米花、酸刀豆、辣椒、萝卜等。“桃花江擂茶”对人体有何作用?用中医的观点解释,茶能清热消暑、解毒利尿、消食去腻、除烦安神、提神化倦,延年益寿;生姜有开胃健脾,驱寒杀菌的功效;芝麻保肝护心,润肠通便、排毒,延缓衰老;三味相和,佐以花生,营养丰富。是一种具有通经理脾,清热解暑,通心润肺,消暑解酒,驱除疲劳,振奋精神,绿色环保,能调理人体体质的天然饮料。世世代代生活在桃花江畔的人民,为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经常服用“擂茶”,逐渐成为一种饮食习惯。只是随着农作物种类的不断增多,擂茶的原料也就不断更新,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擂茶。如今,人民生活水准提高,“桃花江擂茶”的内容自然也就更加高级化了。擂茶是桃花江人民的日常饮料,凡是慕名而来的旅游者,没有不喝一碗“桃花江擂茶”满足好奇心的。一位外国游客喝了桃花江的擂茶,连声赞道:“我跑遍了大半个地球,喝过上百种饮料,都比不上桃花江的‘擂茶’好喝。”(www.chuimin.cn)
*上海宝山区的105岁老太俞某,她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畅游大上海,观赏新浦东,算是圆了自己的美梦。当看到东方明珠时,老太太惊喜意外,长时无语,到了世纪广场,定要下轮椅在古朴的木桥上走一走,看看树木溪流。
*2002年10月29日,江苏省如皋市,举行了百岁百位宴,105位百岁老人,身穿唐装,参加了市政府为他们举办的百岁寿宴。有几位百岁老人当场表演,102岁的马汝康拉了一段京胡《渭水河》;103岁的退休老师刘境寰,挥豪写下“共产党好”四个大字;105岁的陈邦英,是如皋市百岁老人里的名人。1997年香港回归前,时年100岁的陈邦英老太心情非常激动,特地做了100只香袋,寄给了香港特区的儿童,表示祝福,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亲自给她回信,表示感谢。1997年12月1日早晨,老人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采访她的专题片时,心情激动地说:“我活了一百岁,想不到还能上电视。”这真是盛世盛事,千年难遇。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代表作有《激流三步曲》——《家》《春》《秋》。《爱情三步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101岁。巴老一生笔耕不辍,乐观、豁达、平和,所以长寿。
*118岁登南粤名山的李彩容,2003年5月18日,118岁高寿的南海西櫵西岸老人李彩容,在众多儿孙的簇拥下,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南粤名山——西櫵山。
*中国台湾地区2003年9月15日公布:台北市李凤仪老人,今年118岁,是中国台湾地区第一长寿老人。其长寿的秘诀是乐天知命。
*“太极拳泰斗”吴图南(1883-1989年)享年106岁。吴老生前是全国武术运动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人称“太极拳泰斗”。
吴老少时体弱多病,曾患重症肝炎。后经人指点,拜著名拳师吴鉴泉为师,开始学太极拳。坚持几年后,一身病除,体格从此强壮。
吴老认为,要健康长寿,运动锻炼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他每天早晚都要练太极拳20分钟,做到了风雨无阻,寒暑不断。同时,他还在工作之余,经常到郊外散步。春天,他漫步在绿水微澜的昆明湖畔,秋天,则登攀于香山红叶丛林中。由于持之以恒,长期锻炼,获106岁高寿。
*“百岁舞蹈队长”郭文章,出生于1900年,大连人。在大连市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夕阳红舞蹈健美队”,郭老就是老年舞蹈健美队的队长兼教练。100多岁的老人仍然精神矍铄,满脸红润,双眼炯炯有神,耳不聋,眼不花。
郭老在年轻时对跳舞着迷,他认为跳舞能活动全身肌肉和关节,愉悦心情,使人精神焕发。进入暮年后舞兴不减,自己创编了4套健美操,经常带领退休老人跳舞。
*上海文史馆员苏局仙:是上海市最后一位清末秀才,享年110岁。他曾提出,饮食二十四诀:“一日三餐,少荤多素;清洁新鲜,烹调合度;精粗结合,浓淡适宜;浪费宜戒,吝啬也非。”精神养生三戒三乐:“青年戒斗,中年戒色,老年戒得。助人为乐,知足常乐,与人同乐。”他有祛忧、解愁三法:“一法丢开不管,二法搁置一边,三法舍得放弃。”养生,八要四忌:“心胸要开阔,思想要乐观,感情要温和,嗜好要适度,身体要运动,冷热要当心,睡眠要充足,营养要恰当。”“忌烟、忌愁、忌懒、忌肥胖”。
他孙子苏永祁在总结了爷爷的长寿经验后,他认为他爷爷110岁时提炼出来的百岁寿宴诀:“心平和气,起居有常,纯任自然,忘怀一切。”是他爷爷对长寿之道的经验总结和高度概括,不愧为百炼真金,千琢良玉,是真知真言。达到了超越自我,回归自然的境界。
*百岁老人周有光的快乐人生
一个人一辈子从事一个研究方向都很难出成果,周有光一辈子却在两个不同领域,经济学、语言学研究方面均有建树。
——题记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原名周耀平,生于1906年1月13日,江苏常州人,已经101岁了,在不知情的人看来,他肯定已是老态龙钟、朽气十足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除了稍微有些耳聋之外,其他方面都“平安无事”,而且思维清晰,充满活力。在周老前不久外出参加活动期间,电视台专门采访了他精彩的人生故事和独到的长寿经验,并制作了专题节目——《一生有光》。
周有光1923年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学,副修语言学。1925年因“五卅惨案”离校,改入由爱国师生创办的光华大学继续学习,1927年毕业。1927-1948年,任教于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浙江教育学院等校;任职于江苏银行和新华银行,并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国,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讲授经济学,业余从事语言文字研究。1955年奉命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三编审之一、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周有光著述宏富,共出版书籍近30种,2005年出版《百岁新稿》。
有记者还专门请教了周有光自我保健、养生方面的经验,他也是毫不保留地加以概括,其中故事还很是有趣。
珍惜和把握生物钟。周老说:“老年人离退休后,应该珍惜和把握自己的生物钟,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按时起居。老年人了解和掌握生物钟现象很有好处,一方面积极配合家庭成员的生物钟规律;另一方面要把握自己的生物钟规律,充分利用高峰期,多做些有益的工作。低谷期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
无故加之而不怒。周老活到100多岁,经历了很多事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度量要放宽一点。老人说:有些人常常为小事吵架、生气,我认为没有必要生气。德国哲学家尼采说得好,“生气都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家做错了事情,我生气,不是我倒霉吗?就是这种宽容的心态,才使得这个慈祥、快乐的老人得以高寿。
有关现代抗衰老方略的文章
多年来,各学者提出的衰老学说众多,其中最为重要,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衰老机制的学说有如下几种。老化的机体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下降。继而导致自身免疫现象增加,抗感染及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最终导致衰老。新兴的微量元素衰老学说,正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2023-12-06
从百岁老人的分布来看,我国的长寿地区主要是在新疆的南疆,广西的巴马及红水河以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据最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百岁老人的长寿与下列因素及机制密切相关。日本对冲绳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HLA-DR1基因是长寿的有利基因。3.心态平和,形与神俱良好的心态是百岁老人的重要长寿经验。心态乐观,性格温和占百岁老人的97.3%。......
2023-12-06
中医养生产生于上古先民为抗御严酷的自然环境,调整体力,抗御疾病的需要。中医养生,又称摄生、保生、道生等,即保养生命之义,是一种师法自然的健康自我健康管理艺术。《黄帝内经》是中华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2000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黄帝内经》之生命观是中医学关于生命科学的知识结晶。......
2023-12-06
研究衰老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延长人类寿命。根据生物学规律,哺乳类动物的最高寿命(寿限)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是13~15岁。可见,中国的圣贤们早已推算出人类的寿命(寿限)。同时也说明,千百年来人类的寿命(寿限)没有重大突破。......
2023-12-06
简而言之,衰老就是生命被动损伤的积累过程,即“积累成灾”。也就是说,衰老是自然界所有生物共有的特性,每一种生物个体都会出现衰老。4.内生性衰老是源于生物固有的之内在因素引起的。机体的衰老与死亡,是内在的遗传因素(基因)起主导决定性作用。反之,则可加速机体衰老,缩短人们的寿命。5.危害性衰老对生存不利,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胞生化代谢紊乱,器官功能下降,应激能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2023-12-06
修身养性的每一次实践都使人们更加接近智慧,更加接近理性思维的极致,而我们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力量正储存在理性思维的心灵深处。精神因素不仅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与衰老也密切相关。同样,修身养性其心灵也有“三重境界”。......
2023-12-06
自由基氧化应激导致衰老,这一规律已从分子水平直到整体水平;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都得到证实。根据自由基理论,衰老及与之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因氧自由基对染色体、线粒体、DNA、细胞膜等生物组织应激氧化,毒害性攻击引起的。如果掌握了对抗自由基的方法,就等于打开了健康长寿(抗衰老)的奥妙之门。自由基是人体正常代谢、衰老、疾病、死亡的直接参与和制造者。在正常情况下,生命是离不开自由基活动的。......
2023-12-06
在医学中我们则称“一元论”诊治原则。在此值得指出的是,“一元论”诊治原则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但它并非普遍适用所有疾病,并非绝对正确。这就是“三位一体”防治老年慢性疾病的全部内涵。因此,“三位一体”防治老年慢性疾病的实施必须采用现代医学模式,要融入“和谐医学”思想,要“以人为本”。......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