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争论,绝大多数学者接受了李自成遇害湖北通山说。为此,1988年国务院核定并公布湖北通山九宫山李自成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次,李自成在崇祯十六年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又称“新顺王”。另据通山县博物馆毛彦斗《通山金石铭李闯》一文称,通山各地发现了不少足以印证李自成殉难九宫山的金石铭文。......
2023-12-06
“冲冠一怒为红颜”,清人吴梅村的《圆圆曲》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奇女子陈圆圆的传奇经历。吴三桂降清后,陈圆圆随其征战南北,吴三桂被封平西王,后起兵反清失败,陈圆圆的下落就成一个不解之谜。
“冲冠一怒为红颜”,清人吴梅村的《圆圆曲》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奇女子陈圆圆的传奇经历。作为明末清初名将吴三桂爱妾的陈圆圆,原籍苏州。蔡东藩著《清史演义》对其有这样的记载:圆圆姑娘姓陈名沅,字畹芬,能诗能画,能善弹琴,因遭乱流落,为玉峰歌伎,艳帜高张,缠头价重。一日,陈沅艳名被崇祯宠妃父亲田畹所闻,便千金购艳,充入下陈,遂改名圆圆。吴三桂入京师时,曾与她有一面之缘,彼此企慕。后来,吴三桂便劫娶了她。而清代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中也有记载:“家本苏姑院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相见初识田畹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权将军油壁车。”1644年李自成占领北京,其部将刘宗敏霸占陈圆圆,三桂之父昊襄一家数十口被杀,吴三桂一怒之下,打开山海关大门,几十万清军长驱直入,推翻了仅建立一个月的李自成大顺朝。吴三桂降清后,陈圆圆随其征战南北,吴三桂被封平西王,后因反清兵败,陈圆圆的下落就成一个不解之谜。
历史记载的一种说法认为陈圆圆在山海关之战后,就一直跟随吴三桂,当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时,陈圆圆得专房之宠。当清兵攻破昆明城时,吴三桂之孙吴世藩服毒自杀。而吴世藩妻与陈圆圆均是自缢而死,或说其绝食而死。孙旭的《平吴录》就说吴三桂叛乱失败时“桂妻张氏失死,陈沅及伪后郭氏俱自缢,一云陈沅不食死”。《平滇始末》也说:“陈娘娘(圆圆)、印太太及伪后郭氏,俱自缢。”至于死后有说陈圆圆葬于苏州,有说埋在上海,而更多的人却倾向于“陈圆圆魂归云南昆明”,但是持这几种说法者均拿不出可靠的证据,甚至仅仅只是一种臆测,从而使得陈氏归宿成为史学界一个难解之谜。
近年来,对于兵败后陈圆圆归宿有了新的解释,这主要是源于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的一个惊人的发现——陈圆圆的墓就在马家寨吴氏群墓之中。在马家寨狮子山下,有数百座排列整齐有序的坟墓,据专家考证,这就是吴三桂后代们的墓地,其中的始祖墓即为陈圆圆之墓。而墓碑上的日期说明此碑是清雍正六年所立,上面的碑文却令人费解:“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立,孝孙男吴仕龙、吴仕杰,曾孙吴大经、吴大纯,孝玄孙吴朝达、吴朝选……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既然是陈圆圆墓,为何不写吴门陈氏,却写吴门聂氏?原来,这里隐藏着一段历史疑案。吴三桂死后,清王朝下旨,灭吴三桂九族,陈圆圆便携吴氏家眷子孙潜逃。在军师马宝掩护下,溯水沿支流龙鳌河而上在思州龙鳌里鳌山寺隐避下来。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陈圆圆的儿子吴启华才下山在一片原始森林的狮子山下定居。陈圆圆千辛万苦脱险,故墓写吴门聂氏主要是为了避风险和防人盗葬,而取“聂”字也隐藏很深的含义,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据说,陈圆圆原名邢沅沅,六岁丧母后便寄养于姨爹陈家,改名陈沅沅。“陈”、“邢”皆有耳旁,双耳即为“聂”。
对于陈圆圆死葬狮子山,马家寨吴氏历代守口如瓶,为让后人不忘祖宗又不轻易暴露真情,吴民采取了秘传之策,每代传一至二人,至今己传到第十三代,秘传内容为授予高邮吴氏家史,告知陈圆圆之墓等实情。由于马家寨吴氏的高度警觉,这些事一隐三百余年,世人难寻蛛丝马迹,从1983年起,第十一、十二代秘传人吴永鹏、吴能江才吐露了隐情。
当年,为确保安全,陈圆圆于天安寺削发为尼,改名寂静,字玉庵。马宝则出家鳌山寺当和尚,寿终后两个归葬马家寨旁狮山下。马家寨是经吴启华(吴三桂之子)、吴仕杰(吴三桂之孙)开辟的,后来繁衍成为拥有231户共963人的大寨。有人要问,这个寨子虽名马家寨,却无一户姓马,全姓吴,这是为什么?其实这也是有奥秘的。一是掩人耳目,保护吴三桂子孙,二是纪念恩人马宝,而这就是陈圆圆的高明所在。
当年陈圆圆为何选择马家寨作为避难之所,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家寨位于古思州,坐落于一丘陵盆地内。陈圆圆与马宝对恩州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利条件有五:一是对恩州印象深,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带兵北上,思州知府前往迎接,杀猪宰羊稿劳其官兵,是吴三桂的支持者(思州地方志有记载);二是恩州寺庙多,便于藏身;三是思州乃古苗夷之地,可避是非,安全保险;四是这里交通疏畅,信息快,行动方便;五是自然环境幽雅,有利于吴三桂子孙繁衍。(www.chuimin.cn)
根据以上实地考察,陈圆圆晚年皈依思州天庵寺,死葬思州马家寨狮子山的传说是比较可信的。但是关丁马家寨陈圆圆归宿地的疑点仍然还很多。
疑点之一,从历史披露的资料看,封建王朝驻屯军有其相应的活动范围,管理的事务也纷繁复杂,清政府思州治地驻屯军负责相应周边的防务,其势力很强大,它既是清政府戍守古思州的军队,为清政府在此建立基业的重要保证,又是清政府向外沿扩展势力的有生力量。现岑巩军屯这个地方与马家寨两地相距不足五华里,再结合封建王朝对“乱臣逆子”的待遇是“斩尽杀绝”、“斩草除根”上分析,如果马家寨居民是吴三桂后裔,无论如何隐瞒也逃不出军屯清军的耳目而遭无情追杀,能在同一地方上两个村寨相安无事,马家寨居民是吴三桂之后说难以取信。
疑点之二,关于马宝的情况。据蒋良琪著《东华录》中记载,马宝在康熙二十年曾带兵活跃在遵义府、沪州、叙州,因受吴世藩密诏,撤兵援救昆明,都统希福、提督桑峩乘胜追击,于当年七月在乌木山将马宝所部歼灭殆尽。马宝只身逃跑,终未摆脱追捕,被迫投降,解送京师。不久后,“马宝伏诛”。从记载来看,马宝被清军俘虏,没有隐迹山林,更不可能在鳌山寺当和尚。
疑点之三,史料空白。从《清史稿》上看,对吴三桂葬地、陈圆圆魂归何处未作交待。再从现今出版的有关姓氏追根求源中《吴姓》一书看,对吴三桂的介绍只局限于其父、他本人及在衡陽建大周称帝和其孙即洪化皇帝吴世藩自杀等情节,吴氏家族也理不顺该支系族人经那场变故后到底有何变迁,是否被斩尽杀绝、是否有子孙后代流传下来。此外清初的笔记小说、稗史杂编都只谈陈圆圆随吴三桂到昆明后,两人的关系发生裂痕,最后离开王府,在归化寺出家。而马家寨的传说在史料中却没有只言片语。
由此,一代奇女香消玉殒,魂落何方还有待近一步证实。
有关大清王朝之谜的文章
经过多年的争论,绝大多数学者接受了李自成遇害湖北通山说。为此,1988年国务院核定并公布湖北通山九宫山李自成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次,李自成在崇祯十六年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又称“新顺王”。另据通山县博物馆毛彦斗《通山金石铭李闯》一文称,通山各地发现了不少足以印证李自成殉难九宫山的金石铭文。......
2023-12-06
李秀成的自述完成之后,曾国藩命人删改誊抄一份上报军机处,而李秀成的亲笔原稿则被曾国藩私下保留了下来。对此,罗尔纲先生提出了李秀成“伪降”、“施苦肉计”这一大胆假设。如果李秀成是真心投降,完全可以出卖这些信息以邀功,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干。其三,从李秀成一生出色的功绩以及被俘后的英勇表现上推测,他不像是因为贪生怕死才投降的,一定是另有所图。其四,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李秀成的伪降是可行的和有前途的。......
2023-12-06
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三朝皇帝个个绝后。一种观点认为,近亲婚配是导致三朝无嗣的主要原因。2005年2月23日《科学发现报》也刊文指出,清朝晚期,同治、光绪、宣统叔侄三代皆无子嗣,致使无法实现父传子位的继承法,最后不得不从旁系宗族中选定皇位继承人。认为光绪帝无嗣不是因为“近亲结婚”,而是因为长期患有遗精病,这是他丧失生育能力的重要原因。对此,近亲结婚并不能给予很好的解答。......
2023-12-06
翼王石达开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后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遭猜忌被迫分兵出走,被困大渡河,英勇就义,成为历史悲剧。然而,石达开也在大渡河畔留下了让人至今未解的众多的谜。洪杨内讧,石达开被怀疑和限制,负气出走,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三)翼王信之谜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遭太平天国内部猜忌被迫分兵出走之后,进军四川,结果在大渡河畔被清军与地方土司紧紧围困,成为釜中之鱼。......
2023-12-06
关于,“顺治出家”之说,最早见之于清初有“诗史”之称的吴梅村之《清凉寺赞佛诗》,此诗共四首,长达一百余句。此外,还有《清稗类钞》、《清代野史大观》等书中均有关于顺治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削发出家的故事。顺治再次申明想要出家的意愿,经玉林力劝,顺治才作罢。以上几则史料表明,顺治十七年八至十月间,清帝顺治决意出家,并剃了头发,但出家未遂。由此可断定,顺治死后火化毫无疑问,这也就证明了他未曾出家。......
2023-12-06
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而嘉庆却排在第十五位。嘉庆先后有八位兄长的早逝,对于他日后的嗣位,无疑是关系甚大。嘉庆在初时之所以不大显眼,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母后台不太硬。可以这样说,嘉庆之得以嗣承大位,很大程度是他自己克勤力学、涵濡德义的结果。嘉庆得以嗣位,除了他自身的条件外,其外部条件,特别是诸兄弟情况的变化,实在是太重要了,也是太富传奇性了。......
2023-12-06
至于他为何受到万千的恩宠却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只是推测,至今无定论,成为未解之谜。和珅受乾隆长久宠爱,民间和宫廷有许多传说。其一说是与和珅的长相与身世有关。因此,和珅被乾隆认为是马佳氏再世,开始受到万千的宠爱。在乾隆皇帝这种微妙心理的支配下,和珅平步青云,终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乾隆朝第一权臣。而这几种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也足以反映出人们对和珅骤然得宠的困惑,试图解开和珅发迹之谜。......
2023-12-06
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光绪皇帝之死因由此成了晚清历史上一大疑案。据此认为光绪帝很可能是被李莲英谋害致死的。这些记载均言辞凿凿,坚持认为,光绪是死于慈禧指使的谋杀。第二种说法,则认定光绪帝是被袁世凯、奕劻进药毒死的。光绪帝因此被囚,险些被废。第三种说法持光绪自然病死之说。光绪年方弱冠即患遗精,且在大婚之前。其病状表明,光绪帝的心、肝、脾、肺、肾皆有亏损,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两虚,陰陽俱衰。......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