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吴三桂,明末清初辽东锦州人。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很多人认为吴三桂降清并不是为了美女陈圆圆,而是另有他图。吴三桂得知后,立刻招募了七千人马,将李自成的两万名守边官兵杀死,并占领山海关。同时,又派人携带吴襄亲笔书信和大批银两到吴三桂的军中劝降。吴三桂非常清楚,凭自己手上的5万人马,绝对不是大顺政权的对手。最终,山海关大战以大顺政权和吴三桂两败俱伤、清朝坐收渔人之利而告终。......
2024-01-23
吴三桂的一生,身经两朝,历事三主,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完全是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陰谋家,他的一切行动和策略都是为了卑鄙的小我。在他投降清朝这个重大问题上,尽管还存在很大争论,但视吴三桂为民族败类的定性还是比较清楚的。吴三桂“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这是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所写七言古诗《圆圆曲》中的两句,不无讥讽地鞭笞了不顾民族大义、屈节投降的明山海关总兵、平西伯吴三桂,极耐人寻味。
吴三桂(1612-1678),字长白,高邮(今属江苏)人,后迁辽东(今辽宁辽陽),生于将门之家,父亲吴襄,武进士出身,崇祯初年,以守辽东有功官至锦州总兵。吴三桂自幼学习弓马,后来得中武举,又以父荫袭封都督指挥。他在军中先后任游击、副将等职,由于其父和舅父祖大寿都是高级军官,他又投在辽东方一藻和洪承畴的名下,并拜总监辽东兵马的大太监高起潜为“义父”,明末已是兵权在握的驻防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封平西伯。
崇祯十四年(1641)七月,明、清军队在松山和杏山展开决战,吴三桂中了皇太极的埋伏,差点儿做了俘虏,只身逃回山海关。崇祯闻之大怒,想对其严惩。多亏吴三桂疏通关系,才化险为夷,只受了降职三级的处分,仍旧带兵驻守宁远。
崇祯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入北京,腐朽的明王朝终于灭亡于农民战争的烈火之中。已封为平西伯的吴三桂因勤王不及,于三月二十二日退守山海关,开始了他一生中矛盾复杂而又富于戏剧性的历程。李自成知道吴三桂重兵在握,因此许以高官厚禄,并派人送去四万两犒师银,以解吴部的燃眉之急。七天之后,李自成派人携带吴襄的家书、封侯的敕书和大量银钱,去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劝他“审时度势,弃昏就明”“(如果)及时早降,不失通侯之贷。”
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吴三桂心中十分矛盾,他原想观望一下再说。待看了父亲的家书之后,吴三桂面对民军和清军两大势力,最终做出投降大顺农民军的决定。然而,四月五日,当吴三桂率军抵达永平以西的沙河驿时,途遇由京中逃出的吴府家人。于是,“忿而中改”,勒转马头,再次返回山海关。
对于吴三桂中途返回,坊间向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吴三桂因其爱妾陈圆圆为大顺农民军将领刘宗敏掠去而怒改初衷。如《清史稿》记载说:“三桂引兵西,至滦州,闻其妾陈为自成将刘宗敏掠去,怒,还击破自成所遣守关将。”《清史列传》记载说:三桂“悦歌女陈沅,以千金购之……至是,为贼将刘宗敏掠去。三桂闻之,作书绝父,驰归山海关。”明末诗人吴梅村更是特赋《圆圆曲》一首,笔凋尤其尖锐。诗曰:“顶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从此,“冲冠一怒为红颜”脍炙人口,并似成这一事件的定论。此外,《明史》、《平寇志》、《四王合传》,以及《庭闻录》等书均持此说。(www.chuimin.cn)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大顺农民军实行了追赃助饷政策,拷掠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导致了吴三桂的反悔。如张怡在《謏闻续笔》中说:“贼得京师,召三桂。至永平,闻其父大将军襄为所系,索饷二十万,乃惊曰:‘此诱我,剪所忌耳!’乃率兵还。”程源在《孤臣纪哭》中也说:“逆闯急于降三桂,三桂父总兵吴襄住京城,贼逼襄书招之,襄不从,贼掠索之。三桂间京城,得状,乃以兵出关。”《甲申核真略》等史料记载,自成部下拷打吴襄,他只交了五千两银子,农民军嫌少,将其下了大牢,继续施以酷刑追逼。吴襄派家人傅海山送信给三桂,详述目前惨状,盼他快来解救。三桂算算行程日期,来不及救出父亲,况且母亲权氏、弟弟三辅等人也被自成拘捕,难有生还希望。前思后想,只能投降清军以报家仇。谈到降清原因,吴三桂自己也说:“正值李自成作乱,考虑到不能两全其美,于是乞师本朝(清朝),以雪君父大仇”。
可以说,李自成对明朝官吏刑掠和吴襄被逮,的确是吴三桂降李复叛、最终导致降清的重要原因,或根本的原因。但在当时这只是一个潜在的因素,而陈圆圆的被夺,则在吴三桂的这一转变中起了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它诱发了潜在的原因,促成了转变的发生。
吴三桂决定投降关外的清军后,就以亡明孤臣的口气给多尔衮写信,言辞恳切地请他:“灭流寇于官廷,示大义于中国”。此时的多尔衮正在出师中原的路上,得知吴三桂乞师的请求,真是喜从天降,立即改道从山海关入关,并复信吴三桂许诺说:“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爵为藩王,国仇可报,身家可保。”
吴三桂尚未动作,李自成却已率兵东进。消息传来,促使吴三桂下了坚定决心,他亲自到威远城迎接多尔衮的兵马,并在清军兵营剃头结辫,走出了投降的第一步。当年四月二十二日下午,李自成农民军和吴三桂军在山海关一片石展开激战,双方打了一天多,没有分出高下。两军正杀得难分难解,两万清兵突然从阵地左侧杀来,充作吴三桂的帮手。农民军寡不敌众,仓促败退西走,清军分为两路入关,不久即占领北京。这时,吴三桂及时打起了“复君父之仇”的旗号,在清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靡下,充当了追剿李自成军的先锋官。三年之后,清廷又调回吴三桂,命他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守卫汉中。吴侧桂没有辜负清廷的期望,不仅剿灭了不少抗清义军的余部,而且还杀害了一些朱明后裔和遗臣。顺治十四年(1657),他又进军云贵,攻打南明桂王永历政权,十八年(1661)十二月,出师缅甸,追执桂王,次年初即在昆明绞杀了桂王父子,彻底灭亡了南明政权。可以说在大清入主中原的整个过程中,吴三桂起了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尽管他在以后又扯旗造反,但他投降清朝的想法和行动有目共睹,是不能怀疑的。
纵观昊三桂的一生,身经两朝,历事三主,朝秦幕楚,反复无常,完全是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陰谋家,他的一切行动和策略都是为了卑鄙的小我。在他投降清朝这个重大问题上,尽管还存在很大争沦,但把吴三桂视为卖国者和民族败类,这一点是比较肯定的。正如杜甫诗句所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有关大清王朝之谜的文章
人物档案吴三桂,明末清初辽东锦州人。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很多人认为吴三桂降清并不是为了美女陈圆圆,而是另有他图。吴三桂得知后,立刻招募了七千人马,将李自成的两万名守边官兵杀死,并占领山海关。同时,又派人携带吴襄亲笔书信和大批银两到吴三桂的军中劝降。吴三桂非常清楚,凭自己手上的5万人马,绝对不是大顺政权的对手。最终,山海关大战以大顺政权和吴三桂两败俱伤、清朝坐收渔人之利而告终。......
2024-01-23
心理危机的应激反应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即积极的和消极的。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但是,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对社会而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
2023-12-04
表9-1短路类型在三相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短路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接地和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也称为对称短路,系统各相与正常运行时一样仍处于对称状态。三相短路虽然很少发生,但情况较严重,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电流急剧增加的同时,系统中的电压将大幅度下降,例如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短路点的电压将降到零,短路点附近各点的电压也将明显降低。......
2023-06-15
另外,帕金森也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我们不难看出,帕金森定律并非是老调重弹,缺乏新意,这个定律把我们一些行政机关的用人现状刻画得人木三分。一番盘算以后,这个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就被留下来,老板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完全不受帕金森定律的影响。......
2023-12-01
有意思的是,若用“蝴蝶效应”这一理论解读历史,也是有其意义的。今天,我们就来找找导致明朝灭亡的那只蝴蝶。那么,到底是哪个官员给崇祯皇帝提了这个最终导致明朝灭亡的绝命建议呢?显而易见,这桩风流公案就是那只导致明朝灭亡的蝴蝶,我们的寻找至此已经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但是,历史不能假设,一桩风流事最终断送了大明朝。......
2023-10-04
乳腺增生多是淤积的后果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美国多见于25~45岁女性,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的“乳癖”范畴。既描述了肿快的特点,又指出了乳腺增生病与情志变化的关系。乳腺增生治宜舒肝活血,通络化结,使冲任调和,经络通畅。本病发生与精神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3-12-04
反之,受情绪的影响也会使人产生与嗜食症对应的厌食症。厌食症和嗜食症在心理学上的说明是极端不同的。另外也发现,嗜食症患者有一部分会有偷窃的倾向或行为。其实,患有嗜食症的人不一定就会肥胖,这是因为受极大压力的影响而造成肠胃吸收能力失常,而厌食者的情况较为严重,除了消瘦之外,贫血、血压低和营养不良也对健康构成危害。......
2023-12-01
洪承畴叛明降清,并为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洪承畴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1641年,清兵围攻锦州时,洪承畴率大军十三万增援,被打得大败,退守松山。她手捧参汤进人囚所,极尽温柔,晓以利害,洪承畴在她婉言相劝之下,终于降了清朝,为清朝主中原神器、定九州风雨立下功劳。洪承畴不是好色之徒,绝不会在生命垂危之际为女色所动而降清。洪承畴降清的原因,恐怕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证。......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