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但是从汉朝开始就一直有太监娶妻的事情,太监的妻子多为宫中女官,他们的结合当时称为“对食”。研究者认为,皇帝与众嫔妃之间的夫妻生活,太监自然耳濡目染,难免产生钦慕之心。学者们指出,按照宫廷规矩,太监之间等级森严,大致分为总管、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和一般太监。认为这是太监娶妻的原因。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学者孔宪璋等人认为,性基因的启动才是太监娶妻的根本原因。......
2023-12-06
南怀仁生前是清朝的工部右侍郎、二品大员。死后康熙亲自为他撰写了条文和碑文,赐谥号为“勤敏”,并派国舅佟国纲等大臣至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个外国传教士,怎么成了康熙朝廷的高官显贵呢?在北京阜城门外车公庄附近,有一个外国传教士的墓地,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在这里已经静静地睡了三百多年。1657年,南怀仁受欧洲天主教耶稣会的派遣,来中国传教,1688年死于北京。他生前是清朝政府的工部右侍郎、二品大员,死后康熙亲自为他撰写了条文和碑文,赐谥号为“勤敏”,并派国舅佟国纲等大臣至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个外国传教士,怎么成了康熙朝廷的高官显贵呢?
南怀仁,耶稣会传教士。字敦伯,一字勋卿,比利时人。生于皮坦,学神学于塞维尔。1641年入耶稣会,1657年随卫匡国(1614-1661)神甫来华,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抵澳门。次年,被派往陕西传教。十七年(1660),奉召进京协助汤若望纂修历法。康熙三年(1664),与汤若望等同被杨光先参劾下狱。
次年春,因北京突然发生强烈地震,朝野深为恐慌,以为是触怒了上苍,在太皇太后孝庄的干预下,因历法案而获罪的南怀仁出狱了,但仍明令不准再入钦天监。不久汤若望死去,而南怀仁还在暗中进行天文观测和推算,以待时机。不久,杨光先主持钦天监出现不少差错,闹得满城风雨。因此,不懂天文历算的康熙决定用实测的方法解决这场纷争。
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二十三日,康熙谕令杨光先、胡振钺、李光显、吴明烜与安文思、南怀仁两派,“勿怀夙仇,各执己见,以己为是,以彼为非,互相竞争”。还召集他们一起讨论,“孰者为是,即当遵守,非者更改,务须实心,将天文历法详定,以成至善之法”。此外,康熙交给他们各一根日晷针,随意确定针的高度,然后同大学士李雨尉一道去观象台,预推次日正午日影的精确位置。十一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日(旧历)三天实测,南怀仁全部准确无误,杨光先、吴明烜则都有差错。同年十二月,南怀仁劾奏钦天监副吴明烜推闰失算。所造康熙八年七政民历闰十二月应是九年正月,还一年误置了两春分、两秋分。自此之后,康熙令他审订该历书,并又安排了立春、雨水两节气及月亮、火星、木星运行测验,结果,南怀仁是“逐款皆符”,吴明烜“逐款不合”。西洋历法因推算准确而优于旧历,于是康熙力排众议,罢免杨光先,改用西洋人以新法治历。历法之争因康熙的干预而圆满结束,较为科学的西洋历法取代了传统的历法。康熙因历法之争的触动而迫切希望获得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他说:“杨光先、汤若望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赌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者,朕思之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于是以西洋人为师,发奋学习,开始了与西方传教士的频繁交往,这成为南怀仁见宠于康熙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康熙八年(1669),南怀仁任钦天监副后,上书删掉旧历来年的闰月。这样会引起年中例行仪式的变动,因此,有关当局劝他撤回原议。而他坚持己见,但出乎意料的是康熙竟然站在了南的一边,可见康熙对西方历算及南怀仁是持信任态度的。为表达对康熙的感激之情,南怀仁用四年时间制成了包括第谷式古典仪器——黄道经纬仪、天体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地平纬仪)、纪限仪(距度仪)在内的六件天文仪器,康熙“因其勤劳可嘉,著加太常寺卿职衔”。(www.chuimin.cn)
康熙十年(1671),南怀仁利用西式绞架滑车成功地运载了重万余斤的大石柱过卢沟桥。次年,又奉旨疏浚万泉河道,引水灌田。康熙十三年(1674)奏请刊行所主编之《新制灵台仪象志》十六卷。同年,升任钦天监监正,加太常少寺卿衔。
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等三藩叛乱,康熙谕令他监造山地作战的轻型火炮。他曾想以不懂槍炮制造为由加以拒绝,但因有汤若望为清廷制炮的先例而无法推辞。于是,他煞费苦心用几年时间督造了四百五十门大炮,并培训了二百多名炮手。十九年(1680)制成三百二十门神武炮,康熙还亲率王公大臣到卢沟桥观看试炮。康熙高兴地脱下貂裘赐给他以示嘉奖,并夸他“尔向年制造火炮,陕西、湖广、江西等省都已有功效,今之新炮较为更好!”因制炮成功,康熙特旨加工部右侍郎衔。南怀仁自康熙十年(1671)起担任康熙启蒙老师,服务达二十七年之久,深得康熙赏识,官至正二品,工部右侍郎衔。自此之后,他经常谒见康熙,进讲天文、数学、地理、乐理和哲学等西洋科学知识。康熙则派专人教他满语和汉语,他用满汉文译了不少欧洲的数学和天文学著作,如满文本《欧几里得几何学》等。数学的乐趣吸引了年轻的康熙,他把处理政事之外的时间几乎全用在学习上。学完了几何学、静力学和天文学中最有趣最易理解的东西,又学习了西方哲学和乐理知识。南怀仁接着又竭力给他讲解地理知识,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绘的《万国舆图》、艾儒略写的《坤舆图论》、《职方外纪》等,都是他学习的教材。南怀仁还编写了《坤舆外纪》等,来进一步介绍西方地理学和地理知识。频繁的教授活动,使双方关系更密切。南怀仁很得意地炫耀道,“每天早晨,我就进宫并立即被带到康熙的住处,往往要呆上三四个小时。我单独同皇上在一起,给他读并加以解说,直到中午才能离开,他也常留我吃午饭,并从金盘中给我夹些精美的肉”。
南怀仁为迎合康熙希望学到更多西方科学知识和技艺的心理,乘机推荐了不少传教士。如讲西洋乐理时,有意推崇徐日升的音乐才能,于是康熙派人专程去印度邀请。徐日升于1673年抵达北京,并受到皇上的欢迎。闵明我于1660年抵澳门,后因历法之争被囚禁,1671年释放后在广东传教,南怀仁推荐他来京讲学,博得康熙信任,1685年接替南怀仁任钦天监正之职。年迈的南怀仁还奏请康熙招聘与他同籍的安多来京,接任康熙之师,讲授算学及数学仪器的用法,并任钦天监副。康熙很希望宫中有位欧洲医生,南怀仁急忙告诉罗马教廷,并建议让精通医术的科德·朱特修士从印度果阿来北京充任。康熙二十六年(1687),南怀仁坠马受伤,次年卒于北京。南怀仁去世后,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说“南怀仁治理历法效力有年。前用兵时,制造兵器多有裨益。今闻病逝,深轸朕怀……”可谓宠信之极。康熙对南怀仁的宠信,源于对西方科学的热爱,而南怀仁出色的能力,使众多精于此道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同康熙广泛接触,对康熙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打着传播西方科学的招牌频繁地进行传教活动。
有关大清王朝之谜的文章
虽然如此,但是从汉朝开始就一直有太监娶妻的事情,太监的妻子多为宫中女官,他们的结合当时称为“对食”。研究者认为,皇帝与众嫔妃之间的夫妻生活,太监自然耳濡目染,难免产生钦慕之心。学者们指出,按照宫廷规矩,太监之间等级森严,大致分为总管、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和一般太监。认为这是太监娶妻的原因。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学者孔宪璋等人认为,性基因的启动才是太监娶妻的根本原因。......
2023-12-06
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三朝皇帝个个绝后。一种观点认为,近亲婚配是导致三朝无嗣的主要原因。2005年2月23日《科学发现报》也刊文指出,清朝晚期,同治、光绪、宣统叔侄三代皆无子嗣,致使无法实现父传子位的继承法,最后不得不从旁系宗族中选定皇位继承人。认为光绪帝无嗣不是因为“近亲结婚”,而是因为长期患有遗精病,这是他丧失生育能力的重要原因。对此,近亲结婚并不能给予很好的解答。......
2023-12-06
两种说法截然相背,满汉全席究竟因何而成就变成不解之谜。康熙在皇宫内院首尝满汉全席,亲笔书下“满汉全席”四字,从而确定了满汉全席的地位。自此,满汉全席便开始盛行,随后不断发展完善。上行下效,民间也开始仿效宫廷满汉全席,举办巨型宴会。民间满汉全席之称,最早见于乾隆年间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和袁枚的《随园食单》。还有专家认为“满汉全席”的形成,其前身应为“全羊席”。这就是“满汉全席”源自淮安的佐证。......
2023-12-06
翼王石达开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后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遭猜忌被迫分兵出走,被困大渡河,英勇就义,成为历史悲剧。然而,石达开也在大渡河畔留下了让人至今未解的众多的谜。洪杨内讧,石达开被怀疑和限制,负气出走,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三)翼王信之谜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遭太平天国内部猜忌被迫分兵出走之后,进军四川,结果在大渡河畔被清军与地方土司紧紧围困,成为釜中之鱼。......
2023-12-06
关于,“顺治出家”之说,最早见之于清初有“诗史”之称的吴梅村之《清凉寺赞佛诗》,此诗共四首,长达一百余句。此外,还有《清稗类钞》、《清代野史大观》等书中均有关于顺治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削发出家的故事。顺治再次申明想要出家的意愿,经玉林力劝,顺治才作罢。以上几则史料表明,顺治十七年八至十月间,清帝顺治决意出家,并剃了头发,但出家未遂。由此可断定,顺治死后火化毫无疑问,这也就证明了他未曾出家。......
2023-12-06
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而嘉庆却排在第十五位。嘉庆先后有八位兄长的早逝,对于他日后的嗣位,无疑是关系甚大。嘉庆在初时之所以不大显眼,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母后台不太硬。可以这样说,嘉庆之得以嗣承大位,很大程度是他自己克勤力学、涵濡德义的结果。嘉庆得以嗣位,除了他自身的条件外,其外部条件,特别是诸兄弟情况的变化,实在是太重要了,也是太富传奇性了。......
2023-12-06
然而,咸丰能继位是多方面的原因,有咸丰师父的精巧设计,有咸丰的忠厚等,也有至今未解的因素。三皇子的相继死去,使年近半百的道光帝悲痛万分,对于皇朝未来的继统大事隐怀不祥之兆。咸丰皇帝继位前同其弟奕訢之间的争夺,就表现得十分激烈。......
2023-12-06
至于他为何受到万千的恩宠却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只是推测,至今无定论,成为未解之谜。和珅受乾隆长久宠爱,民间和宫廷有许多传说。其一说是与和珅的长相与身世有关。因此,和珅被乾隆认为是马佳氏再世,开始受到万千的宠爱。在乾隆皇帝这种微妙心理的支配下,和珅平步青云,终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乾隆朝第一权臣。而这几种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也足以反映出人们对和珅骤然得宠的困惑,试图解开和珅发迹之谜。......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