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迄今为止,雍正究竟是如何登上皇位宝座的,是按遗诏之言合法登位,还是暗中篡改遗书而继位的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仍然是一个谜。到了夜里戊时,康熙归天,隆科多正式宣布“遗诏”胤禛继位,即为雍正帝。但是在众多的民间传说中,雍正继位却是非法的,是篡位夺权。可以说,雍正继位是否合法,仍然是个谜。......
2023-12-06
一代枭雄雍正的突然死亡,死因至今是未解之谜,但有三种主要的说法,其一是官书记载因病而亡,但对暴毙的异状未作解释,令人疑窦丛生;二为剑客所刺,未经证实;三为死于丹药中毒,也只是推论。雍正帝的死因被这种种说法蒙上了层层的神秘面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让人难以看清其中的真相。
一代枭雄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清晨,突然暴毙在圆明园离宫中。当时官方宣称他是忽然发病身亡。作为第一手资料的《起居注册》中是这样记载的:“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终日守在身旁。戌时(午后七时至九时)皇上病情加重,急忙在寝宫发布遗诏给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龙驭上宾于二十三日子时(夜十一时至翌日一时)。由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着宝亲王继位。”但这并没有明确说明雍正的病情及死因。与“宫书不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间却流传着雍正之死的种种离奇曲折的故事,虽多为民间趣闻、甚至是以讹传讹,但其中也有不少颇具合理性、有说服力的因素,让严谨的史学家也不能贸然否决。其中遇刺而亡和中毒而亡即是流传很广的故事。
关于雍正死因,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雍正为吕四娘所杀。不仅广泛流传于民间,而且一些书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例如《满清外史》、《清宫遗闻》、《清宫十三朝》等,都记载说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刺杀了皇帝。吕四娘何人?何故要刺杀雍正?说法又有二,或说吕四娘为侠女。雍正年少时酷爱击剑,爱结交天下剑客,与其为刎颈之交者就有十三人。登极伊始,就控制了海内武林高手,而惟独某僧不听其使唤,隐藏到山野之中,行踪飘忽,难以缉获。一日,雍正终于得知该僧藏身处,于是命其结义兄弟三人,改扮伪装前去缉拿,同时布精兵包围。该僧见到来的三个人,只是笑了笑说你们是受主子的命令来捕获我的,我命该绝。你们的主子气数还尚旺,我现在不能跟你们强争。但是,你们主子多行不义,屡屡以私恨杀人,今天我虽然要死了,你们和你们的主子也必然不能幸免。一个月后,必然有人为我报仇,你们等着吧。说完这些话,该僧即伏剑自杀了。三个人携带着该僧的首级回去复命,并将他们听到的也报告了雍正。雍正非常害怕,寝食不宁,加强了防卫。但一个月后,却还是让吕四娘用飞剑削去了脑袋。吕四娘就是该僧的徒弟。又一说是吕四娘是吕留良之孙女。吕留良系清前期有名的文人,雍正六年(1728)吕留良因曾静案被牵涉,被雍正从墓中挖出戮尸。十年(1732)十二月,吕留良子葆中、毅中被处死。其亲人也被严加处置,孙辈发配边疆为奴。传说吕四娘逃脱,潜藏深山,拜师习剑,练得飞檐走壁、飞剑杀人的本领,后潜入宫内,以宫女身份混入皇宫侍奉皇上,伺机行刺。雍正十三年(1735)某夜,潜入圆明园斩掉了雍正脑袋,报了她的灭家之仇。还有人传说除吕四娘外,还有一位名为鱼娘的女子做帮手。即使下笔谨严的学者,在提到世宗雍正之死时,也会提及这些传闻。
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行刺之说纯属谣言,不值得相信。首先,吕案发生后,其家人皆受罚,无漏网之鱼。其次,吕四娘根本不可能混进宫。虽然曾经也有过罪犯眷属特别是15岁以下女子,被收入官为奴,像株连在吕案中的严鸿速、黄补奋等,其妻妾子女即服侍于功臣家,然而吕氏的孙辈都在宁古塔成为奴隶,犯大罪的人犯多是这样下场。所以,吕四娘不可能混入宫中。另外,紫禁城内明令整肃,在雍正继位的第二年起,在本已经是戒备森严、连飞鸟都难进入的宫廷护卫下,又设护军营,专职保护皇帝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像一个女子,即使她是一个武艺高超的人,能穿过昼夜的巡逻和森严的戒备,轻易地进入深宫刺杀皇帝。其实,在满清时期,因满汉民族矛盾等,试图刺杀皇帝的人大有人在,并且一直都在积极行动,寻找机会,但都没成功。因而,雍正遇刺身亡的说法一直是受到质疑的。还有人认为雍正既不是遇刺身亡,也不是寿终正寝,而是长期服丹药中巨毒而亡。雍正在皇子时代就直接或间接地与道士有交往,突出的一件事是他相信武夷山道士给他算的命。那时,诸皇子明争暗斗,纷纷图谋储位。雍正迷信天命,在政治厮杀中总想预知自己的前程。炼丹是道教企求不死成仙的基本修炼方法,历史上炼丹家往往就是道家,故此人们也把道教称作丹道。历代幻想长生不老的帝王大多迷恋仙丹之药。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热心烧炼服丹致死的皇帝。(www.chuimin.cn)
据说,雍正晚年由于纵欲,染上沉疴,长期食用丹药。他曾密诏地方督抚大员为他推荐名医方士,寻长生不老之药。雍正还罗织了一帮道士为他炼丹药,晚年便靠食丹药养生,结果中毒而死。从一些史料记载看,雍正确实嗜仙道而服食丹药。在历史上,嗜食丹药而求治病或求长寿的皇帝不为少数,死在其上的皇帝也不乏其人。从已经解密的清朝宫中的档案等资料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雍正生前,在宫中曾蓄养了一些所谓的僧道异能之士,为雍正炼丹制药,雍正对这些僧道异能之士礼遇有加。在他驾崩后的第三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嗣主乾隆即突然下令驱逐所有的炼丹道士出宫。新君刚登基,又因为雍正是突然驾崩,乾隆一定有很多重大而紧急的事要做处理,而在这时却紧急驱逐道士,这种做法确有奇异之处,不能不让人生疑。尽管乾隆在驱逐道士中说其父对僧道虽优待,但却未听其一言,未服其一药,这显然是在为其父辩解,不能令人信服。否则又怎会突然下逐客令?他虽又辩解说这几个道士早就该受驱逐,但为何雍正能容忍他们在宫中?乾隆如果为的是崇正道,黜异端,就应该彻底加以排斥,然而他却沾沾自喜的称自己是“崇敬佛法……朕为第一”。他还善待超盛和元日两僧,让他们来京做官。驱逐道士的当日,乾隆另将了一道谕旨,谕令内监、宫女等,告诫他们不许妄行传说国事,“恐皇太后闻之心烦”,“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要“定行正法”。此事也值得注意,“中毒身亡”论者认为此事必与雍正横死有关,否则,为何太后见外间闲话会心烦。
雍正帝的死因被这种种说法蒙上了层层的神秘面纱,让人难以看清其中的真相。
有关大清王朝之谜的文章
但迄今为止,雍正究竟是如何登上皇位宝座的,是按遗诏之言合法登位,还是暗中篡改遗书而继位的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仍然是一个谜。到了夜里戊时,康熙归天,隆科多正式宣布“遗诏”胤禛继位,即为雍正帝。但是在众多的民间传说中,雍正继位却是非法的,是篡位夺权。可以说,雍正继位是否合法,仍然是个谜。......
2023-12-06
翼王石达开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后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遭猜忌被迫分兵出走,被困大渡河,英勇就义,成为历史悲剧。然而,石达开也在大渡河畔留下了让人至今未解的众多的谜。洪杨内讧,石达开被怀疑和限制,负气出走,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三)翼王信之谜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遭太平天国内部猜忌被迫分兵出走之后,进军四川,结果在大渡河畔被清军与地方土司紧紧围困,成为釜中之鱼。......
2023-12-06
年羹尧、隆科多在康熙朝时已经是重臣,他们在胤禛继承大统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年羹尧、隆科多为何被杀,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成为清史上一个颇有兴味之谜。据说康熙临终时指定十四子嗣位,四子胤禛串通年羹尧、隆科多矫诏篡位。认为雍正初年羹尧受宠,并非雍正先笼络而后杀之的理由,而是皇帝对他效忠辅佐的奖励。隆科多已成为朝野上下的显赫人物。......
2023-12-06
然而,咸丰能继位是多方面的原因,有咸丰师父的精巧设计,有咸丰的忠厚等,也有至今未解的因素。三皇子的相继死去,使年近半百的道光帝悲痛万分,对于皇朝未来的继统大事隐怀不祥之兆。咸丰皇帝继位前同其弟奕訢之间的争夺,就表现得十分激烈。......
2023-12-06
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而嘉庆却排在第十五位。嘉庆先后有八位兄长的早逝,对于他日后的嗣位,无疑是关系甚大。嘉庆在初时之所以不大显眼,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母后台不太硬。可以这样说,嘉庆之得以嗣承大位,很大程度是他自己克勤力学、涵濡德义的结果。嘉庆得以嗣位,除了他自身的条件外,其外部条件,特别是诸兄弟情况的变化,实在是太重要了,也是太富传奇性了。......
2023-12-06
关于,“顺治出家”之说,最早见之于清初有“诗史”之称的吴梅村之《清凉寺赞佛诗》,此诗共四首,长达一百余句。此外,还有《清稗类钞》、《清代野史大观》等书中均有关于顺治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削发出家的故事。顺治再次申明想要出家的意愿,经玉林力劝,顺治才作罢。以上几则史料表明,顺治十七年八至十月间,清帝顺治决意出家,并剃了头发,但出家未遂。由此可断定,顺治死后火化毫无疑问,这也就证明了他未曾出家。......
2023-12-06
经过多年的争论,绝大多数学者接受了李自成遇害湖北通山说。为此,1988年国务院核定并公布湖北通山九宫山李自成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次,李自成在崇祯十六年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又称“新顺王”。另据通山县博物馆毛彦斗《通山金石铭李闯》一文称,通山各地发现了不少足以印证李自成殉难九宫山的金石铭文。......
2023-12-06
长期以来,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有的则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还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汗位并非夺立,而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而多尔衮成为旗主,是在皇太极继位后的天聪二年。以此可见,皇太极继位,确实是诸贝勒按照努尔哈赤的遗训,经过众人推举最后确立的。从其年龄来看,很有可能是与岳托一起,得皇太极之母的抚育。......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