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咸丰能继位是多方面的原因,有咸丰师父的精巧设计,有咸丰的忠厚等,也有至今未解的因素。三皇子的相继死去,使年近半百的道光帝悲痛万分,对于皇朝未来的继统大事隐怀不祥之兆。咸丰皇帝继位前同其弟奕訢之间的争夺,就表现得十分激烈。......
2023-12-06
胤禛继承大统,史界和民间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看法,迄无定论,成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一种看法认为胤禛在继位前作了长期的谋位准备,经过精心的谋划,抓住康熙生病静养与外界隔绝的时机,伪造遗诏而得以继承皇位;另一种看法是康熙遗言传位于胤禛虽没有留下令人信服的材料,但从康熙帝生前比较看重他的情况看,传位于他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代英豪清康熙帝执政六十一年,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驾崩。其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但迄今为止,雍正究竟是如何登上皇位宝座的,是按遗诏之言合法登位,还是暗中篡改遗书而继位的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仍然是一个谜。据官书中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冬至前,胤禛奉命代祭祀南郊。当时,康熙患病住在畅春园疗养,但仍然能“静摄”政权,掌控一切。胤禛请求侍奉左右,但康熙因祭天是件大事,命他不得离开。到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的病情突然恶化,才不得不破例把胤禛召到畅春园来。而在胤禛未到之前,是七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以及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在御前侍候。这时,康熙向他们宣布说皇四子胤禛人品极好,肯定能够传承大统,继承皇位。此时,其他皇子都在外候旨,当胤禛来到康熙面前时,康熙告诉他病情的恶化,胤禛听后昏扑于地,痛不欲生。到了夜里戊时,康熙归天,隆科多正式宣布“遗诏”胤禛继位,即为雍正帝。
从上面官文记载的情况来看,雍正的继位是合乎法理的。对此,清代的官书可以说是众书一词,口径统一。后世有人根据雍正的品格、才干、年龄和气质上的众多特点以及他在皇宫中深藏不露、暗自修炼多年的特征,以及康熙对雍正的认识和父子感情基础,当时诸子争储互斗的背景,还有康熙在死之前留下遗诏的在场人物、地点、时间以及情节等综合分析,雍正是根据康熙的“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而继承皇位是可能的、可信的。
但是在众多的民间传说中,雍正继位却是非法的,是篡位夺权。(www.chuimin.cn)
早在雍正帝在位时,社会上就盛传康熙是要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的,在他患病的最后几天,曾经下旨要十四皇子回到京城,但是胤禛的死党隆科多却隐瞒真情,篡改谕旨,在十四皇子还未到之前假传圣旨,宣布胤禛继位。这就是民间所谓的“矫诏篡旨说”的由来。另外一种说法是,康熙原来就有了手书,要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诏书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但是诏书遭到了胤禛及其死党的篡改,把传给十四阿哥的“十”改成了“于”字,这就是民间所谓的“盗改遗诏说”的来源。那么到底是谁盗改的遗诏,又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雍正本人亲自改的;有的说是康熙把遗诏写在隆科多的掌心,而隆科多将“十”字抹去了;还有人说是雍正所养的死党、武林高手把诏书偷出来之后而精心篡改的……著名清史学者王钟瀚先生,从对康熙皇帝之死及其四子胤禛继位的情况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从康熙皇帝在其六十一年(1722)八九月份至热河行围,十月回宫的身体状况来看,其身体相当健康良好,当时,康熙只是患了感冒,胤禛多次亲自或派人请安,康熙的答复都是“联体稍愈”,从这个情况来看,他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的病情,如果没有发生非常的事情,还没有到要“寿终正寝”的时候。然而康熙却在病情并未恶化的情况下突然死去,其中疑窦重重。从事变的发展迅速来看,很可能是因为胤禛相信了人们吹捧大阿哥可能继位的言论,感到得位无望,于是看准时机,与隆科多等勾结,控制了康熙与外界的联系,害死了康熙,篡改了诏书,篡夺了皇位。从康熙皇帝驾崩之后,仅由隆科多宣布口授遗诏的情况来看,也是大为让人生疑的。
还有人认为,康熙本来就是要在四皇子和十四皇子两人中选立皇储,而最终确定为四皇子胤禛,十四皇子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这也说明康熙确实把胤禛作为继位的候选人之一。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为亲王后,在皇子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先后二十二次参与祭祀活动,次数比其他的皇子都多。此外,康熙对胤禛的儿子弘历宠爱有加。由此可见,雍正是后来居上。也有人认为,康熙本想让十四子继承皇位,但在他临终前,十四皇子远在边疆,若将他召回再宣布诏书,恐发生皇位纠纷的变化,无奈之下就传于雍正。
总而言之,雍正继位有着种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疑点。这些问题使一些历史学家耗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然而直到现在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可以说,雍正继位是否合法,仍然是个谜。这不仅是因为雍正在继位上有很多令人费解的问题,而且他继位后不久,就有很多难解的言行,尤其是大肆诛戮贬斥功臣、兄弟、文人等,这些连在一起,更是令人感到扑朔迷离。
有关大清王朝之谜的文章
然而,咸丰能继位是多方面的原因,有咸丰师父的精巧设计,有咸丰的忠厚等,也有至今未解的因素。三皇子的相继死去,使年近半百的道光帝悲痛万分,对于皇朝未来的继统大事隐怀不祥之兆。咸丰皇帝继位前同其弟奕訢之间的争夺,就表现得十分激烈。......
2023-12-06
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而嘉庆却排在第十五位。嘉庆先后有八位兄长的早逝,对于他日后的嗣位,无疑是关系甚大。嘉庆在初时之所以不大显眼,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母后台不太硬。可以这样说,嘉庆之得以嗣承大位,很大程度是他自己克勤力学、涵濡德义的结果。嘉庆得以嗣位,除了他自身的条件外,其外部条件,特别是诸兄弟情况的变化,实在是太重要了,也是太富传奇性了。......
2023-12-06
长期以来,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有的则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还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汗位并非夺立,而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而多尔衮成为旗主,是在皇太极继位后的天聪二年。以此可见,皇太极继位,确实是诸贝勒按照努尔哈赤的遗训,经过众人推举最后确立的。从其年龄来看,很有可能是与岳托一起,得皇太极之母的抚育。......
2023-12-06
一代枭雄雍正的突然死亡,死因至今是未解之谜,但有三种主要的说法,其一是官书记载因病而亡,但对暴毙的异状未作解释,令人疑窦丛生;二为剑客所刺,未经证实;三为死于丹药中毒,也只是推论。但这并没有明确说明雍正的病情及死因。关于雍正死因,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雍正为吕四娘所杀。因而,雍正遇刺身亡的说法一直是受到质疑的。还有人认为雍正既不是遇刺身亡,也不是寿终正寝,而是长期服丹药中巨毒而亡。......
2023-12-06
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红楼梦》享誉海内外。曹雪芹的曾祖父是曹玺。曹是曹荃第四子,曹雪芹之父。他出任江宁织造时,曹雪芹尚未诞生。显然,曹雪芹的祖籍若追溯到北宋时而又比较可靠者,应该是“真定灵寿人”,即今之河北省灵寿县人。但是近来,由“著籍襄平”演变出曹雪芹祖籍“铁岭”的说法。此外曹雪芹祖父曹寅被同门、同僚称为“三韩曹使君子清”,《五庆堂谱》亦称曹寅是“三韩”人。......
2023-12-06
据民间流传,和珅与刘墉结怨有几种说法和原因。和珅虽然不喜欢刘墉,但刘墉对自己如此尊重,又同是皇上的宠臣,此时此刻不能失礼。等两人站起来后,和珅发现,刘墉虽然身上也沾了不少泥污,但他穿的是一件旧皮袍,早已破旧不堪,根本不值几个钱,看来是有准备,又不好明说,只有心中叫苦不迭。第二天,和珅的人马将刘府的五十匹马全部劫回和府。至此,和珅这才醒悟到中了刘墉的以假充真的诡计。......
2023-12-06
翼王石达开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后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遭猜忌被迫分兵出走,被困大渡河,英勇就义,成为历史悲剧。然而,石达开也在大渡河畔留下了让人至今未解的众多的谜。洪杨内讧,石达开被怀疑和限制,负气出走,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三)翼王信之谜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遭太平天国内部猜忌被迫分兵出走之后,进军四川,结果在大渡河畔被清军与地方土司紧紧围困,成为釜中之鱼。......
2023-12-06
年羹尧、隆科多在康熙朝时已经是重臣,他们在胤禛继承大统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年羹尧、隆科多为何被杀,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成为清史上一个颇有兴味之谜。据说康熙临终时指定十四子嗣位,四子胤禛串通年羹尧、隆科多矫诏篡位。认为雍正初年羹尧受宠,并非雍正先笼络而后杀之的理由,而是皇帝对他效忠辅佐的奖励。隆科多已成为朝野上下的显赫人物。......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