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美经济对比:从危机中说起

中美经济对比:从危机中说起

【摘要】:中美经济对比,从危机中说起美国一定能从这场危机中恢复,只是时间和幅度的问题。但在这一轮“小高潮”里我却有些不同的看法,并通过对中美在金融、经济、人民等几方面的比较,说明我的观点。美国经济处于一个良性的通道当中,虽然不好说是上升通道,但至少不是衰退通道。以上是观察中美两国的几个维度,此外尤其值得注意的还有,美国金融和经济的恢复以市场作为主要力量,政府只是暂时充当桥梁和过渡。

中美经济对比,从危机中说起

美国一定能从这场危机中恢复,只是时间和幅度的问题。而尽管诸多基础不够坚实,中国的经济大趋势还是高速发展,但是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开始到现在,金融危机基本见底,经济危机还在持续。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家、媒体,甚至部分专家都信心十足,欢欣鼓舞,有人甚至宣称四万亿刺激计划成功了。但在这一轮“小高潮”里我却有些不同的看法,并通过对中美在金融、经济、人民等几方面的比较,说明我的观点。

美国

1.金融

美国有全世界最强大的金融系统,可以说华尔街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华尔街和美元的全球货币职能,使得美国达到今天的繁荣。美国政府可以不救某个投行,可能让通用汽车破产,但绝不会听任华尔街崩溃。

随便翻一本华尔街的历史书,像今天这样的故事已经有过很多了,只是幅度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

这一次金融危机能够这么快见底,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默契配合是分不开的。

美国会尽一切力量,重建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修补过失和问题,巩固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一个健康、强大的金融体系会在1~2年内恢复,只是游戏中的玩家会有些变化,游戏规则会有些变化而已。泡沫(或者称“高潮”)还会再起,因为这就是金融市场的魅力和本质。

2.经济

底特律汽车产业工人的失业并不能代表整个美国就业市场,通用汽车的破产同样不能代表美国企业的整体状况。

相反,美国具备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充足的资本、成熟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创新和创业文化,使得美国企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国内中产阶级旺盛的内需消费,其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依然具备强大的出口竞争优势。

从理论到实践,美国总是引领着全球的产业革命。不管是福特流水线、泰勒式的管理、德鲁克的管理哲学、戴明的TQM、通用的6 Sigma,或者计算机产业的崛起、互联网的普及、服务外包,还是未来新能源曙光,无不显示了这个国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目前的破产和困难只是让衰老和羸弱的死去,为后来的新兴力量让道和做养分铺垫,绝不是美国企业竞争力丧失的信号,这也恰恰证明了美国成熟的市场机制,保证了企业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美国经济处于一个良性的通道当中,虽然不好说是上升通道,但至少不是衰退通道。

3.人民

从美国储蓄率的迅速上升(一年不到的时间,从0上升到4%),我感觉到美国人民的现实、坚韧和乐观。说句实在话: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照理说美国是这次危机的中心,而我在美国当地感觉不出人们的恐慌和沮丧。在我和美国人的接触当中,也同样没有感觉到这样的情绪。对于猪流感也是一样,美国人民依然泰然地生活着,依然快乐,依然自信。(www.chuimin.cn)

中国

1.金融

股市中的“政策市”和证券公司大厅里的大伯大妈、受政府影响极大和向国有企业倾斜的银行、少得可怜和严格审批的金融产品等,都说明了中国的金融体系处于一个非常初级和不成熟的阶段。中国金融没有遭遇金融危机,不是因为我们高明,也不是因为我们监管严格,恰恰是因为它的不发达。就像中西部的经济受这次危机的影响不大一样,因为本来它就落后。大海的潮涨潮落,并不会影响小池塘的水涨水落。

2.经济

中国的经济始终是依赖投资。前几年因为外需的增加,市场的比重还大了一些,但因为金融危机又加重了投资的比重。内需永远被作为“鼓励”的话题,但是就是不见起色。因为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富民。中产阶级没有形成;城市化过程中,没有能重视和解决农村的问题。

外需长时间不会恢复,内需短期起不来,投资成了独角撑。权力寻租、低效、产能过剩等问题会随影而来。

超过半数的企业是在低成本、低技术的“中国制造”中成长起来的,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低效使用,使得这类企业逐步丧失竞争能力。

中国的企业大多“年龄”不大,缺乏管理大规模组织的经验和人才,缺乏应对经济周期的教训和经验(但并不缺乏应对多变政策环境的“躲猫猫”经验)。

30年的市场经济也只是个开局,整个市场经济的环境并不充分。“民营”、“国营”等高频使用的词语正是这种不充分的表征。非国有企业,在融资商业资源、政策等方面被边缘化。

3.人民

人民依然是一“穷”二“白”。“穷”不是说没有钱,而是说百姓可以支配的财富少;“白”是受教育程度不够,这几年国家大大加大了教育的投入,但大量大学生失业是对这种努力的严重破坏。

有人提出来将国有股平均分配给全国百姓,这是个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想法。财富越下沉,社会越稳定,效率就越高。

农村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形成了农村的“真空”:农村家庭的残缺、进城农民子女的教育、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等,都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问题的复杂程度,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村没有“脱贫”。国家这几年的政策只是“减负”,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让农村富裕的途径。

股市缓解了就业的压力和转制的矛盾,但政策性太强的股市培育了城市居民严重的投机心态。再加上房地产泡沫,城市居民在投资上变得短视和浮躁。

城市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丧失了良好的心态,生活压力反而更大,对未来充满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以上是观察中美两国的几个维度,此外尤其值得注意的还有,美国金融和经济的恢复以市场作为主要力量,政府只是暂时充当桥梁和过渡。

结论

美国一定能从这场危机中恢复,只是时间和幅度的问题。而尽管诸多基础不够坚实,中国的经济大趋势还是高速发展,但是也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