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服务,创业一辈子:我的非传奇故事

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服务,创业一辈子:我的非传奇故事

【摘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像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Made in China”发展到鼎盛时期,意味着要开始走下行曲线。“中国制造”的隐忧与出路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制造”所带来的问题和隐忧,也日益暴露出来。而依赖于出卖低廉劳动力的“中国制造”模式,最后的结果只能管饱,无法强国。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面临一个非常好发展“中国服务”的时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像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Made in China”发展到鼎盛时期,意味着要开始走下行曲线。而“中国服务”正好是一个新增长点的开始,给中国新一轮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你在美国的沃尔玛、欧洲的便利店、新加坡的玩具店,甚至在非洲和南美,一不留神就会买到“Made in China”的东西。如今,中国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国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个笑话,问美国小朋友:圣诞老人是哪里人?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中国人

经过前几代中国企业家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基地。

“中国制造”何以制胜全球

总结而言,“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其产品一般为中低档、低成本、质量过关,国外有媒体称之为“Good enough”——够用就好;技术含量不高,一般为劳动密集型;产量巨大,利润微薄。

分析“中国制造”制胜全球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人口多,提供了大量低廉劳动力。过去中国没有很好地控制人口增长,现在成了全球劳动力最多的国家,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最有价值的贡献。但这些劳动力大部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只是提供体力劳动和简单的脑力劳动,这也造就了“中国制造”的产品特点。不像印度利用语言和中高等教育优势,发展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外包产业——服务业的一种。

中国的土地使用成本相对低廉。虽然中国土地资源并不丰富,但种种特殊原因,其土地资源的使用成本却相对低廉:中国土地市场化进程刚刚开始,初期土地成本低;土地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为了业绩,低价,甚至赠送土地以“招商引资”,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和刚刚开始城市化的地区,吸纳简单制造业(有些甚至是重污染产业)是最快的发展方法;用地性质的区分,使得制造业用地(称为工业用地)成本很低,虽然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紧缩,土地成本会相对提高,但是目前大部分制造业对于土地价格上涨并不敏感。

人民币汇率长期和美元挂钩,而作为全球主要货币的美元,在过去20多年里主要处于升值的状态,这也使得中国产品出口的性价比很高。

“中国制造”无疑增强了中国国力:政府通过税收、土地转让等增加了财政收入;老百姓通过参与工厂劳动,解决了就业,有了一定的收入;大量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提高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世界各地人们享受到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提高了生活水平;中国增加了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增加了基础设施、科研、教育以及国防投资等,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中国制造”的隐忧与出路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制造”所带来的问题和隐忧,也日益暴露出来。

一是很难持续性发展。随着各种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正在逐步丧失比较优势,有些制造业已经开始转移到其他亚洲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再比如众所周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使得低成本优势的丧失加快。如果依赖原有模式,“中国制造”难以为继。到未来有一天,我们的优势不在时,中国又会落后于别的国家。

二是对环境和资源耗费严重。中国需要提高环保要求和环保监督执法力度,不让重污染产业轻易落户,或者让他们增加环保投资,做到低排放或零排放。这是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各地政府不能为了短期和局部利益,影响后代和全局。将来花费治理污染的支出,将会大大高于这些企业所贡献的有限税收。至于资源,不断上涨的电费和其他能源类产品就是例证,而且还经常闹电荒和油荒,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土地也是一样,中国的土地资源并不充裕,耕地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前景堪忧。尤其是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污染一样,我们在吃子孙后代的份子。

三是出卖低廉的劳动力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无法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中国平均教育程度偏低,存在大量低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国力难以强大,不安定因素也可能增加。中国还有很多人依然生活在基本生活线上下,相对稳定和规模较大的中产阶层尚未形成,这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社会结构。而只有一个稳定的中国,才会造就持续繁荣和强大。而依赖于出卖低廉劳动力的“中国制造”模式,最后的结果只能管饱,无法强国。

虽然“中国制造”面临挑战和危机,但这种优势也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而及时调整战略,保证我们在下一轮竞争中取胜,才是中国当前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一方面,要争取继续保持“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部分“中国制造”可以往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产品品质,加强技术创新,打造自有品牌。政府可以逐步增加教育投资,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知识工作者”的比例,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

而另一个更好的机会,就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让“中国服务”成为未来的希望!

发展“中国服务”,我们有“天时”

我提出“中国服务”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中国制造”而言的。过去20多年里,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家(第一产业国家),发展到制造业兴盛的第二产业国家,目前已经具备向第三产业转化的条件和时机。“中国服务”就是基于一个内需不断增长的市场,是整个国家产业结构和亿万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次全面调整。

发展“中国服务”,我们有“天时”。

孔子说:食色,性也。“食”和“色”就是服务行业要解决的问题——满足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不管技术怎么变化,人们总是要吃饭睡觉,总是要从这里到那里,无非过去乘牛车住客栈,现在乘飞机住酒店而已。

照理说这种最基本的服务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应该已经很成熟。但恰恰在中国,服务产业发展长期滞后,如今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需要多方面的服务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面临一个非常好发展“中国服务”的时机!

发展“中国服务”,我们也有“地利”

中国市场有别于美国和欧洲的市场。美国和欧洲市场主要是以中产阶级为消费主体;我们的市场是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民众,消费总量巨大,但可以承受的价格较低,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草根经济”。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外品牌和国外企业的优势并不明显,携程和艺龙(Expedia,美国最大的旅游中介商),如家和Ibis(Accor,欧洲最大的酒店集团),淘宝和易趣(Ebay,美国最大的网上拍卖商)等就是鲜活的例子。国外公司在国外建立了品牌,但这些品牌到了中国要想在“草根”中建立影响力,需要和中国企业花同样、甚至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而他们在国外的客户基本没法带到中国,何况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是有限的。

发展“中国服务”,我们更有“人和”

1.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类消费市场

中国人口众多,这本来是一个问题,但当这些人的消费能力全面提高时,也就形成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新兴消费市场。

因为“中国制造”的带动,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亿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逐步转向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每年大专院校毕业大量的学生,随着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中国的中产阶层将逐步形成;同时,原来的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根据2005年统计,城镇人口占中国人口的40%,其中年收入在5.1万元以上的中高收入家庭已经占到了27%,约1.4亿。有人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上升到6.3亿。

这一庞大的人群构成了“中国服务”未来的客户主体。而美国总人口才3亿左右,也就是说,“中国服务”的客户主体不在外国,而在国内,这和“中国制造”有很大的区别。

2.中国有充足的服务资源

中国同样具备服务业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除了超过半数的城市人口从事服务业以外,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后也可以从事服务业。中国各大城市的餐厅和宾馆服务员,大多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个基数非常巨大,有数亿的后备军。

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和多样的生活习俗。仅吃而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相形见绌,夸张点说,中国随便一个家庭主妇到美国都可以成为中餐馆的厨师。中国的许多娱乐和生活方式也和其他国家不同,比如卡拉OK、麻将、短信、春节团聚、火锅等。这些都为发展本土化的服务产业提供了充分的题材和资源。

3.中国新一代企业和企业家应运而生

许多新兴创业企业已经知道如何应用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甚至上市等多种金融工具和手段来加快企业发展;同时也和国际上的法律、会计、公司治理结构等接轨。这样的企业不同于过去那种几个哥们合伙开店或国有企业那样,这些企业思路灵活、反应迅速,学习能力强;同时这些企业家们注重公平,法治观念强;公司治理结构相对清晰,具备了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基本框架

新一代企业家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些从国外留学归来,加上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帮助,全球信息越来越对称。我们的企业家已经“今非昔比”,能够以全球的眼光看问题,可以使用国际型人才,可以利用国际资本。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东方民族特有的勤劳和智慧,完全有能力和任何国家的优秀企业家竞争。张瑞敏和柳传志等企业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但绝不是“观止”!他们的成功也许无法复制,但我们的成功会更不一样!(www.chuimin.cn)

“中国服务”的巨大推动力

像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Made in China”发展到鼎盛时期,意味着要开始走下行曲线。而“中国服务”正好是一个新增长点的开始,给中国新一轮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如果能保持“中国制造”的主要优势不变,只是将消耗资源大和污染重的制造业进行升级或排除,用这些优化下来的资源发展“中国服务”,形成第二股强大的支撑力量,我们这个优秀民族一定会更快、更稳健地在世界东方重新崛起!

1.国家财政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发展服务经济,会给地方和中央政府增加更多财政收入。当前中国各大城市的服务业税收已占城市总税收的一半以上,而且是增长最快的部分。国库充实,就可以在科研、基础建设、教育以及国防等方面多增加投入,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有利于中国外汇平衡和经济稳定

大量的出口带来了贸易顺差,而服务经济主要是基于国内消费,不会增加外汇失衡,反而可以缓解这种压力。中国公民近年来大量境外旅游和境外购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中国产品在美国和欧洲遭受到种种打压、种种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出口贸易非常依赖全球经济,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向”比例。这样,不管是“金融风暴”还是“贸易制裁”,抑或人民币升值,都不会太影响我们的经济。

3.有利于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

服务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企业和公司来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求,这些企业可能规模很小,但数量巨大。大量的服务企业会比制造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更多、结构更多元化。

从长期看,中国的劳动力还是过剩,尤其是大量农村劳力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下来的人力。这些人的就业需要靠服务业来消化,就像我们城市里,需要布满大大小小的排水管道,才能将雨水顺畅地排掉。让更多人充分就业可以减少无事生非,减少低收入人群比例。

在中国的中产阶层还没有成长起来的过渡阶段,这种稳定是非常重要的。等中产阶层比例增大,中国普遍受教育程度增加,就会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

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吃饱了,还要吃好、吃健康;穿暖了,还要穿好、穿得有品位;周末再带全家去海南度假;国内看过了,还要看国外。人们富足了,肯定会追求更进一步的享受,这些都要靠发达的服务业来满足。有钱没地方花,或者花得不好也是很难过的事情。服务业的发达,可以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正视“中国服务”的潜在挑战

1.主流渠道改革困难

中国许多资源性产业仍掌握在政府或国有企业手里,比如大部分“老字号”、各地资产优质的宾馆、几大航空公司,等等。这些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发展手段单一,技术和创新不够,人才留不住或者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资源得不到很好的配置和使用。

因此,中国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只能从边缘开始,这样势必影响效率和浪费资源。但如家酒店连锁和北京首旅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一开始也是从边缘、非主流开始,但现在已经稍有成效,不失为资源方和市场方合作的一个范例。

2.从业人员教育程度和文化知识欠缺

不同于制造业,服务业有许多人对人的接触和服务,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由于中国中高等教育普及率不高,对于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刚刚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服务人员,企业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来培训,此外还有些缺失不是靠培训能够解决的,比如英语能力等。所以国家应该加大教育投资,要让大部分人接受高中和中专以上学历教育,这不仅仅是服务产业的劳动力供给问题,也是全民族素质的问题。

3.其他国家的先发优势

一是印度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他们有语言优势和教育优势,而且同样人口众多。将来会是中国在输出服务和外包服务上的强劲对手。

二是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先发展起来的国家,他们的服务业已经有一定的口碑和良好基础:比如新加坡航空,以服务著称世界;日本的干净、精致和礼貌也闻名遐迩。中国要在服务产业上赶超他们,还必需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汇入“中国服务”的澎湃浪潮

如果说“中国服务”是希望之海,那我们就只是其中的一两朵浪花。在“中国制造”面临诸多挑战之际,有许多的互联网企业和新兴创业企业,正在掀起更多、更大的浪花。

我们可以看一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它们基本上是服务型企业。在过去的七八年间,我亲身经历了好几次这样的创业过程。

1999年我和其他3个人一起创立了携程网,主要从事酒店订房和订票业务。原来中国也有这样的公司和业务,但是没有一家做大。我们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这项业务做得很大,2003年在美国成功上市,上市以后一直是表现最好的中国概念股票之一,携程市值已经超过我们当初学习的老师——美国的Travelocity公司,并且携程的业务成长性更好。

2001年我们又在中国创办了如家酒店连锁,同样发展非常迅速。短短5年时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型酒店连锁,并于2006年在美国上市,在股票市场上同样受到投资者热烈地追捧,市盈率远远超过美国同类公司。

2005我又在中国创立了汉庭酒店连锁,这是一个新型的中档酒店连锁,并且也已经上市。

我们几乎每4年就创立一个上市公司,除了我们这些创始人努力、勤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顺应了“中国服务”这个大的创业浪潮和发展趋势,没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支撑和“中国服务”的巨大潜能,我们不会取得如此快、如此大和如此多的成功。

而这才是刚刚开始……

过去20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借助“中国制造”的浪潮,产生了海尔、联想、华为等优秀企业和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等优秀企业家。如果未来的20年,中国还会产生世界级公司和企业家的话,更大的可能性也许是在服务产业。

我相信,未来20年,“中国制造”在全球依然会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中国服务”会逐步崛起,形成新的发展力量。将有相当多的中国企业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其中有一些企业会成长为世界级公司,在全球快速发展。

客观地看,虽然“中国服务”向全球发展还很遥远,但我相信有个重要的支撑点:

一是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国的资本和资源会向世界各国寻找发展空间,而“中国服务”也会跟着他们向全球发展,正如早期的美国品牌酒店跟着美国的商流、物流到达世界各地一样。

二是“中国服务”的品牌只要做得好,加上我们有充沛的、可输出的劳动力供给,完全可以像“中国制造”的产品一样,向其他国家输出品牌和服务。

因此我的结语是:“中国服务”现在才刚刚到小溪小河汇成江河的阶段,随着许许多多的大江、大河汇合成汪洋大海,我们这条东方巨龙必将腾飞得更高!

让我们期待一个“中国服务”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