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阅读疗法:五本书直击心灵深处

阅读疗法:五本书直击心灵深处

【摘要】:但对他来说,注定的是“某人”。书名:《当呼吸化为空气》作者:保罗·卡拉尼什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豆瓣评分:9.0一句话描述:本书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与癌症抗争的生命感悟。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医生的意义,在于把病人原先断裂了的生命的路修补接续上。生命的意义包罗万象,但每一个单一生命点 ,最终都是为了桥接过去和未来而存在着。

书名:《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作者:[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豆瓣评分:9.1

一句话描述:瑞典近5年来最成功80后作家一夜爆红之作,被欧美媒体称为“《一个人的朝圣》的瑞典版”,怪老头欧维征服全球超过25国的读者。《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小说改编电影获第89届奥斯卡提名:最佳外语片,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奖。

关于本书:这是一个如生命庆典般的斑斓故事,本书让我们思考,自己是谁,以及我们要如何过这一生。这里有一个愤怒的恪守常规的普通邻家老头,他想自杀,直到某个冬日的早晨,一对话痨夫妇和话痨女儿搬到他隔壁,不小心撞坏了他的邮筒;这里有一只掉了毛的乱蓬蓬的到眉毛;这是一场人与人之间的迷人相遇。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饱含对生活爱的肯定,充满了普遍的关注。

读书笔记:

失去某人以后总是会有一些奇怪的细节惹人怀念。

“一个人的品质是由他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他说的话。”她常说:“每一条道路最终都会带领你到注定的归宿”。对她来说,注定的或许是“某事”。但对他来说,注定的是“某人”。

他觉得做人不能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就好像忠诚一文不值。如今换东西那叫一个快,怎么把东西造得坚固一点的知识反而显得多此一举。质量——早就没人在乎了。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刻决定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不了解那个故事,就不了解那个人。

爱上一个人就像搬进一座房子,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陶醉于拥有它的每一个清晨,就好像会害怕有人突然冲进房门指出这是个错误,你根本不该住的那么好。但经年累月房子的外墙开始陈旧,你会因为它本该完美的不完美而渐渐不再那么爱它,然后你渐渐谙熟所有的破绽和瑕疵,而这些都是会赋予你归属感的小秘密。

时间是一桩奇怪的事情。大多数人只为了未来生活。几天之后,几周之后,或者几年。每个人一生中最恼人的那一刻可能就是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回忆比展望更多的年龄。当来日无多的时候,必须有别的动力让人活下去。或许是回忆。午后的阳光中牵着某人的手,鲜花绽放的花坛,周日的咖啡馆。或许是孙子孙女。人们为了别人的未来继续生活。索雅离开欧维的时候,他并没有一起死去。他只是不在活着。

书名:《当呼吸化为空气》

作者: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豆瓣评分:9.0

一句话描述:本书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与癌症抗争的生命感悟。对人性、生死、医疗的深沉思索,让全球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关于本书: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前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保罗曾获得过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并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

读书笔记:

我被成就感驱动的时刻渐渐变少, 如今驱使我生活着的是一种诚恳的、对于生活的试理解,即,什么赋予生命意义?

医生的意义,在于把病人原先断裂了的生命的路修补接续上。生命的意义包罗万象,但每一个单一生命点 ,最终都是为了桥接过去和未来而存在着。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 有一天我们诞生,有一天我们死去,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一秒钟......他们让新的生命诞生在坟墓上,光明只闪现了一刹那,跟着又是黑夜。 生命就是转瞬即逝,太短暂,容不得多想 你永远无法到达完美的境地,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你能看见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渐近曲线。

“他不想接受只是保命的治疗,”我说“如果他还能度过一些有意义的时光,他想把面罩摘下来,好好抱抱家人。”那双深色的眼睛炯炯有神,他用轻柔而坚定的声音,清楚明白地说“我准备好了。“   

 书名:《活着》

作者:余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豆瓣评分:9.3

一句话描述: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关于本书: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余华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活着》这部小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 )

读书笔记:(www.chuimin.cn)

活着,不是生活,不是苟活,就是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即使人生满是苦难,满目疮痍,即使人生的最后孤独一人,无人相伴,努力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书名:《烟雾弥漫你的眼》

作者:凯特琳·道蒂(Caitlin Doughty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豆瓣评分:8.3

一句话描述:一本改变你死亡观的动情之书,中世纪历史专业逗比暗黑甜姐火葬场工作六年真实记录。

关于本书:一位年轻的殡葬工来到幕后,大胆探究这门奇特行业可怕(但又迷人)的一切。媒体和网友全都惊呆了,称其为“上瘾的毒鸡尾酒”“一路笑个不停的奇书”。本书讲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成长故事,古怪的奇遇和难忘的场景比比皆是。凯特琳处理过不同种族、形状和遭遇的尸体,在这个过程中很快成为穿行于死者世界的探险家。她描写了自己如何从火化炉里清扫骨灰(有时弄得满身都是),讲述了火化和殡葬业的奇怪历史,并对不同文化中看似古怪、奇妙的丧葬习俗赞叹不已。

读书笔记:

我们越了解死亡,就越了解生命和自己。人类并非大自然的最爱。我们只是众多物种之一,大自然不加区别地行使自己的力量。

西式葬礼意味着真理和尊严,但这种真理和尊严不过是我们自身文化的产物。

人们应该理解死亡。人们应该明白,死亡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精神上、肉体上、情感上都是如此,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畏惧。

尸体不需要你的惦记,事实上它什么都不需要。能躺在土里默默烂掉就很欣慰了。需要尸体的是你。只有看到尸体,你才知道这个人死了,退出了生命的游戏;只有看到尸体,你才能看清自己,知道自己也有那一天。有所见才能有所悟,这就是智慧的开端。

实际上我们没必要一而再地购买丧葬用品,我们缺少的是葬礼仪式的真正内涵。仪式需要尸体、家人和情感全部在场,这些是消费实力无法替代的。 

书名:《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作者:丹尼尔•克莱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豆瓣评分:8.1

一句话描述:诙谐幽默的39篇短文,用严肃的哲学思辨回答生活中的小确幸。

关于本书:苏格拉底说,人要过一种美好、公正的生活,而不是毫无约束地嬉闹作乐。他的学生、享乐主义者亚里斯提卜却认为,“纯粹的快乐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而在悲观主义者叔本华眼里,“不想太过悲惨的话,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开心”。不过,罗素却认为叔本华本人其实是一个生活放荡享乐的伪君子。——在最烧脑的哲学生涯中,这些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头脑是如何思考人生意义的呢?从伊壁鸠鲁到尼采,从叔本华到萨特,关于“如何尽可能活出最棒的人生”,藏在39个哲学金句里的生活智慧。

读书笔记:

我很好奇,如果一个人觉得他的每个选择都是命中注定的,那他的行为会有所不同吗?他该怎么做才能让注定的事情发生?而且,到底是谁在决定让事情以哪种方式发生的呢?

我们的语言精明地体悟到了独自一人所包含的两种意味。它创造了“孤寂”这个词,来表达独自一人时的那种痛苦。它还创造了“独处”这个词,来表达独自一人时的那种荣耀。年轻时,独处令我痛苦不堪;成熟后,独处却成了一种愉快的享受。

浪费时间后悔任何事,肯定会让我错过眼前的一切。莫因渴望你没有的,而错过你已拥有的;要知道,你现在拥有的,也曾是你渴望的。

不想太过悲惨的话,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开心。

大自然以其惯常的善意,注定了人直到完全失去了活着的理由之时,才懂得该如何生活;直到无力再享受鲜活的快乐之时,才找到生活的乐趣所在。


(本文系网络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