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阅读疗法:探索精神病人世界,推荐书目

阅读疗法:探索精神病人世界,推荐书目

【摘要】: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自闭症、强迫症,它们究竟是什么,在想象和传说之外,这些病人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选出了七本与精神疾病有关的书,里面包括患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的作家和哲学家的自述,心理学家、哲学家关于疯狂的理论,精神病医生和护士对病人故事的记录。三十岁时她开煤气自杀,此前三次自杀未遂,这本书出版于她死前三周。以本质的和上帝的真理作为衡量尺度,人的世界只是疯狂。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自闭症、强迫症,它们究竟是什么,在想象和传说之外,这些病人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选出了七本与精神疾病有关的书,里面包括患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的作家和哲学家的自述,心理学家、哲学家关于疯狂的理论,精神病医生和护士对病人故事的记录。

褪去传奇和隔绝,从猎奇到理解,最后我们在书中寻找的可能是一个隐秘的自己……

西尔维娅·普拉斯 《钟形罩》                             

1.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自白派女诗人。“死亡是一门艺术,和其他事情一样。而我尤善此道。”“我合上眼眸,世界倒地死去;我抬起眼帘,一切重获新生。”她写诗诸如此般。三十岁时她开煤气自杀,此前三次自杀未遂,这本书出版于她死前三周。

2.这是普拉斯的半自传小说,“把自己生活中的几桩事件拼拼凑凑,再加以虚构”。从故事的一开始,19岁的主人公埃斯特参加征文比赛获奖被邀请到纽约工作一个月,小说便从她的独白中展露了她内心的裂隙,之后的几个月里,这裂隙越来越大,直至崩溃的边缘,然后自杀,被送到医院,电休克治疗,心理分析,然后重生走出医院。小说止于埃斯特迈出医院门槛那一刻,所有的目光牵引着她,然而未来会怎样呢?

3.普拉斯以诗人对细节的敏锐和对内心的坦率去写小说,特别的是,在书中抑郁不是一种异态,而已是她生活的一种常态,是她与世界紧张关系的状态。她用了陌生化的视角——即钟形罩,抑郁状态就像是被罩在钟形玻璃罩之下,透不过气,与世界隔绝,由于玻璃罩子的凸凹这个世界被放大并且扭曲。

一句话书摘:沉寂令我情绪低落。这不是万籁俱寂的那种沉寂。是我自己的沉寂。 我知道得很清楚,车辆在发出声音,车里的人、灯火通明的建筑物里的人都在发出声音,河流也在发出声音,但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座城市就这么悬挂在我的窗口,平展展的,像一张海报,闪闪烁烁,光怪陆离。

路易·阿尔都塞 《来日方长——阿尔都塞自传》  

1.二战后法国最著名的左倾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阿尔都塞,在他62岁那年的11月16日早上,扼死了自己的妻子埃莱娜。地方法院宣布“不予起诉”,他生命剩下来的十年大部分时间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他想给法院写一篇供词来解释这场悲剧的根源,结果写下一本自传回顾了自己的整个一生。

2.这位深谙精神分析理论的哲学家用自己作为案例,将一生的经历作为精神分析的材料,从内部记录、反思了自己的疯狂,同时,他也记录下了巴黎高师和那个时代氛围的疯狂。疯狂似乎是哲学不可避免的代价——例如尼采、维特根斯坦,甚至是青年福柯……阿尔都塞在《来日方长》中追寻的即是这种疯狂的根源。

3.“死亡”和“恐惧”是反复萦绕在他书中的两个概念,与之相伴的是他根深蒂固的“俄狄浦斯情结”。就像是给弗洛伊德理论下了一个注脚,他整个一生的忧郁与恐惧都能从他与母亲的关系中找到解释。

一句话书摘:“我不喜欢你的地方,就是你不惜任何代价地想要自我毁灭。”我会在适当的时候谈论这句话。当时我还不理解,夸张的意志,或者说偏执狂意志,和自杀的意志,无非是同一种意志。

米歇尔·福柯 《古典时代疯狂史》                      

1.大众所熟知的福柯论述精神疾病的著作是《疯癫与文明》,事实上《疯癫与文明》是《古典时代疯狂史》的英译缩写本,将法文原著的许多精微之处都删去了。要想真正理解福柯的原意,不妨读这本大部头的法文全译本。

2.“疯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狂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历史,就不会有疯狂的历史。”福柯想讲的不是“疯狂”的历史,而是“疯狂”如何在理性的权力下被称之为“疯狂”的历史,疯狂如何遭到理性的排斥和压抑,以及这个事实又是如何遭到遗忘和忽视的。

3.也许这本书会让我们思考:是什么给了我们权力去判定何为“正常”与“非正常”?将理性斥为“非正常”的人隔离和禁闭,真的是理所当然的吗?难道我们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不是“疯狂”的吗?

一句话书摘:无事无物不处在直接的矛盾中,无事无物不召唤着人们去认同他自身的疯狂。以本质的和上帝的真理作为衡量尺度,人的世界只是疯狂。

卡伦·霍尼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卡伦·霍尼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也是弗洛伊德的“叛徒”,她是社会心理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阐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的性概念更适当。44岁时她被当时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的同事集体投票剥夺了她职业精神分析师的资格,因为霍妮坚持认为所谓“病人”应该拥有自救的意义和能力,这等于是否定了精神分析的权威。(www.chuimin.cn)

2.卡伦·霍尼认为神经症产生于社会文化带给人的内心的冲突,她重点分析了现代社会中神经症病人内心的冲突:一方面对爱怀有病态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害怕爱、逃避爱;一方面拼命追求权力、名声和财富,另一方面又怀着对失败甚至成功的恐惧,拼命逃避竞争;一方面他们对他人充满了恐惧与敌意,另一方面又总是倾向于放弃自我、顺从他人……

3.神经症也许不是个人独有的焦虑,它反映的是我们时代的焦虑。

一句话书摘:如果要我大致地说出神经症病人心中的感觉和印象,那就有些类似下面这样的情况:我所需要的是如此微乎其微,不过是希望他人应该对我友好,应该给我以善意的建议,应该同情和理解我这样一个可怜的、无害的、孤寂的灵魂。我只是急切地希望给他人以快乐,并不急切地希望伤害任何人的感情。这就是他心目中所想象所感觉的一切。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敏感、他的潜在的敌意、他的苛刻的要求是如何严重地干扰了他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也不可能正确地判断他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以及别人对他作出的反应。

奥利弗·萨克斯 《错把妻子当帽子》                 

1.奥利弗·萨克斯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刚刚过去,他是神经病学专家、临床精神病医生,以及一位作家。《错把妻子当帽子》的形式有点像国内流行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所不同的是这里面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萨克斯医生将神经疾病的科学知识、对认知哲学的思考、文学的叙述糅合在了一起,读这些故事不是猎奇,而是思考和理解。

2.这本书中讲述了24个萨克斯医生临床接触的神经失序患者的经历。他们中有人能通过意志成为自己想要的角色,而这种身份转瞬之间便会消失不见;有人把自己的妻子当成帽子,要一把抓过往头上戴;有人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灵肉分离;有人完全不能和人交流,却能与动物自如对话;还有人不会加减乘除,却能直接用眼看到复杂算式的精确答案;有人连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却能自如地吟咏歌剧、挥毫作画……

3.萨克斯医生的字里行间,对这些神经失序症患者流露出的是一种温柔和同理心,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世界和魅力,不是什么天才,也不是可怕的疯子,只是一些用另一种方式感知世界的人。

一句话书摘:我们在患者的缺陷上面花了太多的精力……而我们根本不去关注那些患者拥有但未被开发的能力。换个说法,我们太过关心缺陷学,太少用心于叙事学,这正是患者痊愈的关键所在,但却一直被忽略。

安德鲁·所罗门 《忧郁:走出忧郁》               

1.形形色色关于抑郁症及如何走出抑郁症的读物中选择了这本,首先作者本人是患者,三度陷入抑郁痛苦,饱受折磨;其次他是写作者、艺评家,有能力把亲身体验的痛苦用文字传达出来;最后他还对其他患者、医师、科学家、相关决策者、政治家、药师和哲学家进行了深度采访,几乎包含了抑郁症从医学、心理、文学到历史、政治等方面的一切。

2.正像作者所说:要重建自我,需要爱、洞察力、努力,还有最重要的——时间。没有哪本书能像指南一样治好抑郁症,与抑郁症的斗争可能需要一生的努力。一本书不能够给你指明走出抑郁的路,但能够指向走入自我内心的路。

3.如果你的身边有身陷抑郁痛苦的人,不要仅仅把这本书送到他面前给他看,请你自己打开这本书读下去。这也是作者写下有关抑郁症的书更重要的目的——让没有感受过抑郁痛苦的人了解抑郁症,然后给予抑郁症患者更多的理解和耐心,不要总是对他说,“你有什么可想不开的!”

一句话书摘:忧郁症是孤寂的疾病,受其所苦的人很清楚地知道它会带来恐怖的孤独,就算是被爱包围的人一样——越拥挤越感到彻骨的孤独。

小安 《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                           

1.最后来一本比较轻松的书。小安是“非非主义”女诗人,在成都的精神病院里做了三十年护士,期间她记录了一些病人的言行和故事,后来成了这本书。

2.书中的那所精神病院,有一条落满樱花的小河,一座小桥,一座花园,病人们的生活有点像幼稚园,唱歌,踢球,吵架,生病,看电影,谈恋爱……小安是诗人,看精神病人有一种诗意,把许多偏执的故事抽象成了一种美,即使是悲伤的故事也镀上了些浪漫,许多地方让人忍不住“噗”地笑出来。

3.但用太过文艺的腔调来叙述病人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渲染和浪漫化未免诗人自我的痕迹过重。人们常说“精神病人欢乐多”,这句话是否流于轻薄?

一句话书摘:他和一个又一个护士恋爱,跳舞,爱情没完没了。哦。那时的医学生,一颗新鲜的太阳,他每一秒钟都是前程远大的。 他一封一封给脑子里的日本恋人写情书,好多好多年,在他写到619封情书的时候,他就从一个精神科医生变成为精神病人了,到最后变为门卫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