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身份的焦虑》阿兰·德波顿豆瓣评分:8.2 身份是什么?这本书非常好地解答了两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有身份的焦虑?在现代社会,焦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人格,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前所未有地困难。却唯独不了解自我。任何欲望,都不应该成为爱的源头。西西弗得罪了众神,被予以惩罚,他必须将一块巨石推向山顶,但石头会因自身的重量滚落下来。西西弗只好走下去,重新将巨石奋力向上推,日复一日,陷入永无止境的苦役中。......
2023-12-06
总结起来,几乎所有焦虑都出自一个根源,那就是——绝不允许自己出半点差错。在那个宁死也要捍卫的完美形象背后,总是藏着一颗惊魂不定、不堪一击的小心脏。
尽管大多数抱怨自己焦虑的人看起来痛苦、自怜,甚至自恨,但我想说,其实你是太猖狂啊!因为你想一步登天,因为你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个完美的神,然而戏剧性的是,如此地追求完美竟变成了一件最不完美的事。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不幸福
社会心理学家Shalom H. Schwartz和同事在研究中发现两种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人。
一种人倾向于穷尽所有可能的选项,只为从中挑选出那个唯一的最好的选择,他将这类人命名为“最佳选择者”(Maximizer);而另一种人只是找到差不多好的那个选择,就完成了,满足了,他们叫做“知足者”(Satisfier)。
最佳选择者要花较长的时间去选择,而且做出来的选择看起来要比那些知足常乐者很快做出的选择要好得多。然而悲催的是,他们反而会对自己的选择不甚满意。
更悲催的是,总体而言,与知足者相比,最佳选择者过得更不幸福,心态更悲观、自卑,生活满意度更低,并且更容易抑郁、后悔和自责。
大量心理学研究已证实,完美主义心态导致抑郁和焦虑,降低生活质量。这种消极影响如此严重,以至于完美主义已被作为抑郁症状的一部分,并成为造成抑郁自杀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
所有这些发现无不戳中完美主义者的痛点。他们急需要做的,是改变对出错这件事的态度。
出错让人发挥出色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家Ellen Langer曾做了一项研究,探索对出错的开放态度如何影响公众演讲焦虑,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三组,让他们做演讲:
A组参与者被告知“出错是不好的”(完美主义);B组参与者被告知“出错是难免的”(自我原谅);而C组参与者被告知“请在演讲中出一个错误,而且还可以出更多意外错误”(好奇开放)。
结果,C组参与者在演讲中感到最舒服,最不焦虑,并且得到了观众的最高评分。之所以如此,正因为这组参与者已经把完美的自我抛在了脑后,只是专注地去表达,好奇地去探索这次经历所带来的可能性。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实验,它很好地表明,出错并非是我们躲之不及的丑事,一旦错误发生,我们也不是只能以自我安慰来应对;出错还可以是值得鼓励和庆祝的,它甚至能让人表现得更加出色。
出错让人更有魅力
最近,网上一档以毒舌著称的喜剧脱口秀节目火了,这档节目每集邀请一位阅历丰富、三观正确的名人作为“被吐槽”的主角,由这位名人再邀请一群自己的圈中好友一起轮番相互吐槽,并且还要争出冠军。
那些平日里光鲜亮丽的荧屏偶像们,在节目里都变成了被众人奚落和调侃的对象,从曾在主持招聘节目时把选手骂到晕倒的张绍刚,到代言了各种奇葩广告的唐国强,从只有一部剧被观众熟知的剧作家史航,到在真人秀里制造了“放气”事件的郑凯,没有一个不在自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是所有人都很开心,观众更是连连捧腹。无论是怎么也不红的,还是过了气的,都通过这个节目着着实实地火了一把。
我希望所有完美主义者都能看一看这样的节目,不仅仅因为它的幽默方式,还因为它对于完美主义癌晚期患者有着绝对的治愈效果。
它让我们知道,出错很OK,出错很可爱。有趣的是,越是有影响力的人,错起来越是有魅力。当他当众出纰漏或揭自己的短时,你会戏剧性地被一种满满的正能量所包裹。 (www.chuimin.cn)
那种现象看似荒谬,但早已被研究好奇的心理学家Todd Kashdan所看穿: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情愿花费多出10倍的高价去听最喜爱乐队的现场表演,也不愿意在家里听他们那些完美无瑕的CD录音。
往往即兴的、不完美的表现,才会是最神奇、最出彩的,因为它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培养对出错的正确态度
当你还是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宝宝时,你是多么肆无忌惮地出错呀!摔过多少狗吃屎,说过多少狗屁不通的话,可是你焦虑了吗?没有,反而是开开心心、跌跌撞撞、咿咿呀呀的,就很快把什么都学会了。
曾几何时,你竟然开始对出错感到如此厌恶,甚至到一种超乎寻常的恐惧的地步!这究竟是肿么了?
故事大概得追溯到你的童年,那时候你才上小学一年级,你拿着考了98分的试卷兴冲冲地跑回家,递给爸爸,可爸爸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指着分数质问道,那两分是怎么丢的?是的,从那个时候起,噩梦就开始了。
而现在,是时候改变态度了。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Carol Dweck提出发展性思维(growth mindset)和固定性思维(fixed mindset)的区别,并在实验中证明了前者的重要性。
她的研究发现,仅仅是分别表扬学生“聪明”(固定性思维)和“努力”(发展性思维),就可以让本来学习成绩相同的学生在随后的实验中产生差异。
被表扬“聪明”的孩子成绩下降了20%,而被表扬“努力”的孩子成绩提升了30%。因为,那些“聪明”的孩子学到的是把出错灾难化,而那些“努力”的孩子学到的则是要从错误中进步。
记得我刚读积极心理学研究生的时候,教授介绍给我一项研究,关于领导者如何帮助员工从错误中学习,我当时觉得这一点也不“积极心理学”,毕竟这是一个关于“错误”的话题。迫于学术成果的压力,我勉强接下这个活。可是后来,它却变成了我研究生期间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课题。
我的研究发现,具有积极领导力风格的领导者更善于帮助员工树立对错误的积极态度,而这其中的机制很可能就是他们培养了员工的发展性思维,而不是固定性思维。这项研究不仅成功发表,而且为我赢得了学生研究奖。
最最重要的是,在一遍遍深挖这个话题的过程中,我自己彻底改变了对于出错的态度,也从深度的焦虑中走了出来。如何改变?
此刻,如果你正在焦头烂额地准备一场绝不能失败的演讲,或者在永无止境地拖延实施一项已策划了两年的项目,又或是还在纠结抓狂最好的那款手机会不会是下一款……
我建议你先停下来,做一个深呼吸,放下对自己严苛的评判。
然后,去规定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出个错吧!
最糟糕的情况,不是你出了错,而是你居然没有出错的勇气。像是去完成一个优雅的任务一样,去完成这次出错,同时带着孩子一般的好奇心,去观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出现?结果如何?你学到了什么?
如果你身边的人也面临同样的焦虑,也请给他们这个建议。
事实上,正如没有人会在乎你把电线杆底座擦得有多亮,也不会有人真的记得你出错的时候有多丢脸。
有关阅读疗法:推荐书目的文章
01《身份的焦虑》阿兰·德波顿豆瓣评分:8.2 身份是什么?这本书非常好地解答了两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有身份的焦虑?在现代社会,焦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人格,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前所未有地困难。却唯独不了解自我。任何欲望,都不应该成为爱的源头。西西弗得罪了众神,被予以惩罚,他必须将一块巨石推向山顶,但石头会因自身的重量滚落下来。西西弗只好走下去,重新将巨石奋力向上推,日复一日,陷入永无止境的苦役中。......
2023-12-06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2023-12-06
“部分心理学”使创伤疗愈的进程大大加快,而且在疗愈抑郁、焦虑、愤怒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疗效,大大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有的人也许从未体验过自己真正的状态,或者不相信自己能够拥有“真我”的状态。对于所有遭受各种情绪困扰的人,甚至被打上抑郁症和焦虑症标签的伙伴们,推荐你们读这本书。对于所有想助人的伙伴,也推荐你读这本书。愿所有人都能面对各种人生境遇,回归内心的宁静、与人的和谐。......
2023-12-06
王波博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副研究馆员,研究“阅读疗法”近20年。在这本32万字的论著中,王波整理了古今中外对阅读疗法的定义,探讨了阅读疗法的原理依据以及实践应用,希望藉此向那些不相信阅读疗法临床效果的人证明——阅读疗法是科学的。“阅读疗法的原理不止一个,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集成了各个学科。”他认为,“心理学的共鸣、净化、平衡、暗示等学说尤其适合解释阅读疗法。”......
2023-12-06
放蜂人在自然的核心,他与自然一体的宁静神情,表明他便是自然的一部分。一本让灵魂安静的书文/葛筱强《太阳升起以后》是已故青年散文作家苇岸用一生的心血写就的散文集。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说:“这是一本让灵魂在喧嚣的现代社会得以安静的书。”苇岸是一位在根源上和民间、和大地建立了一种血脉交融、不分轩轾的、亲密联系的原创性作家。......
2023-12-06
阅读疗法是一种藉由阅读图书或接触其他信息材料,帮助读者纾解负面情绪困扰,进而达到身心平衡之状态。总而言之,阅读疗法除了具有心理、情绪治疗的功用之外,也能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而使他们从目前遭遇的问题中成长、发展;同时,阅读疗法也是一种藉由与材料内容互动,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有关阅读疗法的基础研究仍较薄弱,尚缺乏高质量的实验数据和具体的应用研究。......
2023-12-06
阅读疗法的作用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娱乐。阅读疗法发挥的信息作用还体现在,患者对读物的选择反映了他寻求自我的途径,从中透露出的人格特征、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等信息可以为治疗者提供有力的帮助。要求病人阅读一些很费脑力的书籍并不容易,但对长期患病在床或很少外出的患者来说是必要的。图书在治疗中的作用就是使病人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
2023-12-06
在找寻自我的过程中,悉达多无疑是孤独的,因为他一直独立于他人或社会的评判。隐士们的这种生活更是昭示了孤独的美妙之处。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对于本书作者的评价。虽然关于孤独,但从谷川俊太郎的诗句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清欢,一种于星空上俯瞰,人世间种种孤独的美好体验。05《不去会死》石田裕辅豆瓣评分:8.2这个有趣的书名来源于作者的切身经历。......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