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理论研究综述表明,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因素很多。故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必然要考虑人均收入所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应该对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结果表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率和分工程度三个指标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可以说社会分工的深化能直接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2023-12-06
目前我国的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研究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研究成果有:
杨开忠(1997)[1]利用有关人口普查和统计资料,在京、津、沪对比中对北京经济基础进行了研究。安体富(1997)[2]对首都经济发展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张华等(2004)[3]以区位商和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北京“基本部分”的测算。梁进社等(2005)[4]运用3个年份的投入产出数据判断城市的基本部门,研究了近10年北京经济职能的变化。赵群毅等(2007)[5]运用空间分布时态模拟、空间子相关、因子分析等定量方法,对北京都市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庞毅、韩蕾(2006)[6]对北京市服务产业作了定位研究,确定未来发展的重点等。
(一)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1)北京市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
表10-1 北京市1998~2007年三次产业构成表
注:①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②表中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数据按国家2002年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核算。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图10-1 北京市1998~2007年三次产业构成变化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1制作。
表10-1和图10-1表明,2007年北京市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据主要位次,比重超过70%,是第二产业比重的2.1倍。1998~2007年,北京市服务业整体呈平稳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998年为61.4%,2007年这一指标达72.1%,增长比例超过15%。其间,2003年、2004年两年由于“非典”等随机因素的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同比略有下降,2005年实现恢复性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9.1%,10年间其余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全部呈稳步上升态势。随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的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的逐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二产业比重的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市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2)北京市服务业规模在国内领先,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表10-2 2006年主要国家和地区三次产业构成表
注:①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②世界、高收入国家、香港地区为2005年数据。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07/t20080627_402488485. htm;上海统计网[EB/OL],http://www.stats-sh.gov.cn/2003shtj/tjnj/nj08.htm?d1=2008tjnj/C0404.htm;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广州统计信息网[EB/OL],http://www.gzstats.gov.cn/tjsj/tjnj/2008nj/2008/1-9.htm。
表10-2表明,2006年北京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1%,这一指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也大大高于国内另外两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50.6%)和广州(57.9%),表明北京的服务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成为全国服务业规模最大、比重最高的地区。但是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2006年世界平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9%,高收入国家平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2.4%,北京的这一指标仅高出世界水平两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略低。另外,作为全球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香港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90.7%,与香港地区相比,北京71%的比重仍有较大差距。
(二)北京市服务业增长速度分析
表10-3 北京市1998~2007年三次产业增速表
续表
注:①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②表中人均GDP按照常住人口计算。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图10-2 北京市1998~2007年三次产业增速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3制作。
表10-3和图10-2表明,1998~2007年各年,北京市服务业均以两位数增长,与第二产业和人均GDP这两个指标相比,相对波动程度较小,发展形势平稳。10年间,2003年由于“非典”等因素的影响,服务业增长放缓,但增速仍超过10%,同比增幅为10.8%,2004年增长势头即恢复,增速达13.1%,2006年同比增幅最大,比上年同期增长14.1%。1998~2007年,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均超过同期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并且两者的增幅差距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表明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拉动作用较大,并且这种拉动作用逐步增强。
(三)北京市服务业贡献率分析
表10-4 北京市2001~2007年三次产业贡献率及第三产业比重表
注: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表10-4表明,2001~200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贡献率在70%左右,大大高于第二产业贡献率,200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贡献率达72.3%,是第二产业贡献率的2.62倍。2001~2007年各年北京市第三产业贡献率均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表明其服务业对地区经济有显著的拉动作用。
(四)北京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分析
表10-5和图10-3表明,2003~2007年各年,北京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主要呈增长趋势,其间只有2005年相比2004年略有下降,说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5年中,2003年、2004年两年的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二产业,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的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均低于第二产业,并且两者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这与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超过70%的比重不匹配,反映出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质量不够高。
表10-5 北京市2003~2007年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表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图10-3 北京市2003~2007年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5制作。
(五)北京市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分析
表10-6和图10-4表明,1998~2007年,北京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超过50%,服务业是北京市吸纳劳动力的主力产业。2007年北京市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69.3%,是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近3倍。1998~2007年北京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主要呈上升趋势,其间,2001年比2000年略低,2002年与2001年持平,2003年之后,这一指标增速明显加快,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差距不断拉大,结合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析,北京市服务业在产值和吸纳就业方面的增长趋势比较一致,服务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壮大。
表10-6 北京市1998~2007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图10-4 北京市1998~2007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变化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6制作。
(六)北京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1)北京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占据投资主体地位。
表10-7和图10-5表明,2001~2007年,北京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比较稳定,7年间,除2004年(83.6%)外,各年均超过85%,年均比重达87.2%,是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对主体,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主要产业。
表10-7 北京市2001~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构成表
注:①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从2004年年报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不包括零星购置投资。②固定资产投资中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农村投资。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图10-5 北京市2001~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变化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7制作。
(2)北京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发展稳定。
表10-8和图10-6表明,北京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投资增长较快。2007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超过3000亿元,达3465.8亿元。2001~2007年,北京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上升,投资增速全部为两位数。其中,2006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超过20%,增幅达24.5%。
表10-8 北京市2001~2007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及增速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图10-6 北京市2001~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及增速变化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8制作。
(七)北京市服务业行业构成分析
表10-9 北京市2007年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增速表
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图10-7 北京市2007年服务业行业构成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9制作。
表10-9和图10-7表明,北京市服务业包含的14个行业中,比重最高的是金融业,2007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9.1%,接近1/5;其次为批发与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比重分别为13.0%、12.7%、9.6%;增加值比重最低的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比重分别为0.7%、1.4%、2.3%,三者总和不足5%。与2006年相比,2007年增长最快的仍然是金融业,同比增长达2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的增长率也超过20%,分别为20.5%和20.6%,三个行业全部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另外,2007年房地产业实现负增长,同比下滑1.8%,并连累与之相关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下降了2.1%。
(一)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分析
(1)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初具规模,占据服务业主体。
表10-10 北京市2003~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表
续表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5~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8年版。
图10-8 北京市2003~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10制作。
表10-10和图10-8表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较大,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3738.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和GDP比重分别为55.4%和40.0%。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超过一半,维持在55%左右;在GDP中的比重超过1/3,并呈逐步增长趋势。
(2)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国际比较有优势。
表10-11 2002年北京市和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表
注:由于数据可得性问题,本章在进行城市国际间比较时采取2002年数据。
资料来源:刘绍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北京的发展路径选择》,《财贸经济》,2007年第4期。
表10-11表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规模超过了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出上海14个百分点,这一指标高于中国香港、纽约和东京,仅低于伦敦;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与上海持平,同样高于中国香港、纽约和东京,仅低于伦敦。表明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在国际比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分析
表10-12 北京市2003~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表
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5~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8年版。
图10-9 北京市2003~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12制作。
表10-12和图10-9表明,2003~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增速不断加快,且高于同期服务业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按不变价格同比增长19.4%,接近20%,比同期服务业增速高5.6个百分点,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9.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和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三)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效益分析
表10-13 北京市2005~2007年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比重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6~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08年版。(www.chuimin.cn)
图10-10 北京市2005~2007年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比重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13制作。
表10-14 北京市2004年生产性服务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和人均利润表
注: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口径除本章研究的五大行业外,还包括房地产业和批发业。
资料来源:刘绍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北京的发展路径选择》,《财贸经济》,2007年第4期。
表10-13和图10-10表明,2005~2007年,北京市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呈逐年上涨趋势,占服务业比重接近一半,也呈稳步上涨趋势。同样,2005~2007年,北京市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利润也不断增加,且2007年与2006年相比,涨幅较大,接近50%,利润占服务业的比重在80%左右,三年来略有下降,反映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利润创造能力。
表10-14表明,从效益看,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质量不容乐观,2004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人均主营业务收入67.61万元,这一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低于上海33.8%;2004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人均利润为5.51万元,同样这一指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多,但是比上海低27.6%。
(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分析
表10-15 北京市2004~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数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5~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8年版。
图10-11 北京市2004~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15制作。
表10-15和图10-11表明,2004~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数不断增长,在服务业从业人员及社会全部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共计187万人,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接近一半,达到47%,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超过1/3,约为34.3%。
(五)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构成分析
表10-16 北京市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增速表
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图10-12 北京市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构成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16制作。
表10-16和图10-12表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包含的五个行业中,比重最高的是金融业,2007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3,达到34.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9.1%,接近1/5;其次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2.9%,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总和超过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二者既是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柱行业也是北京市服务业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三者比重差相近,分别为13.4%、14.8%和14.4%。
(一)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规模分析
表10-17 北京市2003~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比重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5~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8年版。
图10-13 北京市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比重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17制作。
图10-14 北京市2003~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17制作。
表10-17和图10-13、图10-14表明,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中,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比重最高,分别超过1/3和1/5,其余三个行业比重接近。从时间序列分析,2003~2007年五年间,比重下降最多的是金融业,由2003年的41.9%下降至2007年的34.4%,降幅为7.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的比重比较稳定,分别维持在23%和15%左右。2003~2007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9.9%增长至2007年的14.8%,涨幅为4.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占比重波动相对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增长分析
表10-18 北京市2004~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增长速度表
注:本表按照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5~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8年版。
图10-15 北京市2004~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增速变化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18制作。
表10-18和图10-15表明,2004~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包含的五个行业的增速和波动差别较大。四年来交通运输业的增长不断加快,增幅不断加大,但是一直低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平均增幅。信息软件业的增幅波动较大,最高年增长率达36.7%(2007年),高出当年生产性服务业平均增长率17.3个百分点,最低年增幅仅10.1%(2006年),低于当年生产性服务业平均增幅6.6个百分点。金融业除了2004年增长较慢,其余三年增长平稳,但增幅低于产业平均值。2004~2007年商务服务业增幅呈不断放缓趋势。科技服务业除2005年增幅较快外,整体增幅较慢,低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平均增幅。
(三)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利用外资分析
表10-19 北京市2003~2007年信息软件业和商务服务业利用外资表
注:由于数据可得性问题,只分析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个行业。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5~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8年版。
图10-16 北京市2003~2007年信息软件业和商务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19制作。
表10-19和图10-16表明,2003~2007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个行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达全部外资总额的30%以上。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利用外资的比重不断加大,2007年超过15%,达到18.3%。
(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效益分析
(1)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较。
表10-20 北京市2005~2007年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6~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08年版。
图10-17 北京市2007年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20制作。
图10-18 北京市2005~2007年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20制作。
表10-20和图10-17、图10-18表明,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中,限额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最高的是金融业,比重达42.2%,接近一半。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比重分别为17.3%、1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比重最低,且比较接近,分别为12.9%、11.8%。从时间序列分析,2005~2007年,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比较稳定,分别在45%和16%左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幅较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则不断下降,但降幅不大。
(2)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利润比较。
表10-21 北京市2005~2007年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企业利润比重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6~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08年版。
图10-19 北京市2007年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企业利润比重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21制作。
图10-20 北京市2005~2007年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企业利润变化比重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21制作。
表10-21和图10-19、图10-20表明,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中,限额以上企业利润比重最高的是金融业,比重达57.7%,超过一半。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重为24.7%,接近1/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比重接近,分别为6.6%、5.5%、5.6%。从时间序列分析,2005~2007年,金融业的利润比重涨幅较大,2007年的比重超过2005年比重的两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利润比重呈上升趋势,涨幅超过7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比重比较稳定,维持在6%左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利润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利润比重降幅很大,2006年这一指标为26.3%,2007年则只有6.6%。
(五)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劳动报酬分析
表10-22 北京市2004~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5~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8年版。
图10-21 北京市2004~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变化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22制作。
表10-22和图10-21表明,2004~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五大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市平均值,其余三大行业高于均值,并且这种趋势四年来没有改变。其中,金融业的平均工资居首,2006年、2007年两年已高于100000元,与其他行业相比领先地位突出,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分析各行业平均工资增长趋势可以发现,2004~2007年各行业平均工资基本呈加速增长格局,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外,其余行业的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均达15%以上,高于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其次是金融业。
(六)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吸纳就业分析
表10-23 北京市2004~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吸纳就业比重表
资料来源: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05~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8年版。
图10-22 北京市2004~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吸纳就业比重变化图
资料来源:根据表10-23制作。
表10-23和图10-22表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五大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吸纳就业能力是最高的,2007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10.2%;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为8.4%;而另外三个行业属于智力或资本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的比重相对较低。从时间序列分析,2004~2007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五大行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
(执笔人:姜欣[7])
[1]杨开忠:《北京经济基础的基本特点与变化趋势》,《地理学报》,1997年第52卷第6期。
[2]安体富:《关于首都发展的定位问题》,《经济管理与理论管理》,1997年第1期。
[3]张华、梁进社:《北京“基本部分”测算的研究——以区位商和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经济地理》,2004年第24卷第6期。
[4]梁进社、贺灿飞、张华:《近10年北京经济职能的发展变化》,《地理学报》,2005年第60卷第4期。
[5]赵群毅、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兼与西方主流观点的比较》,《规划研究》,2007年第31卷第5期。
[6]庞毅、韩蕾:《北京服务产业定位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1卷第1期。
[7]本章执笔人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姜欣。
有关中国服务业开放与发展:特点与区域分析的文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表明,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因素很多。故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必然要考虑人均收入所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应该对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回归结果表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率和分工程度三个指标对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可以说社会分工的深化能直接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2023-12-06
在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加大,主要工业国均达50%以上。提高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和素质,加强与广东的全面合作,已是大势所趋。[3]本章试图通过深入调研,对粤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探讨两地如何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有效提高大珠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广东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也尤为迅猛,发展势头强劲。表5-3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部分行业的比重结构及贡献......
2023-12-06
受数据的限制,本章选取西南五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西南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探究西南地区发展服务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政策、资金和人力等方面的投入,西南地区的服务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2007年,西南地区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86%。......
2023-12-06
唯有主、客观两方面相结合,方能建立环境法治思维。反映在意识领域,就应当以是否保护权利和限制权力的观念、思维作为法治思维的标志。因此,同属于意识层面上的关于权力和权利的观念对于法治思维的建立至关重要。权利意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法治发展、法治思维的建立以及法治的实现。......
2023-11-28
学习判断的UWP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摘要:以66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对Koriat2002年提出的UWP效应进行实验验证,并考察了词对关联度以及被试性别对UWP效应的影响。Koriat又援引线索模型来解释多轮次学习判断中的UWP效应。发现在这几种情况下,都出现了稳定的UWP效应。但是,学习判断中的UWP效应在国内还缺乏实证的研究,因此亟须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另外,Koriat用以验证UWP效应的一系列实验中,自变量的设定往往集中在刺激变量上,对被试变量基本没有涉及。......
2023-11-30
“十五”期间,北京市噪声污染投诉比重高达40%以上,一些扰民投诉长期得不到妥善处理,成为群众反映强烈并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此外,北京市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以及地理气象条件和城市规模的负面影响,使大气和水环境容量有限。周边地区生态退化对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2023-11-28
我国可转债市场实证研究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曹雨我国可转换债券发展迅速,近年来备受企业的青睐,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重要融资工具之一。文章对我国可转债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可转换债券发展限制的具体措施。不仅如此,可转换债券上市面额总体呈现上涨趋势,在2010年突破了7000百万,发展情况较好。(一)应完善我国可转债市场的配套设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充分发展还需要其他的相关配套金融衍生工具的支持。......
2023-12-04
Cooley将其称为镜像自我或投射自我,它是指人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产生的自我认知。这个例子能够很好地诠释镜像自我,小李对自己是否擅长物理上的认识来自于物理教师的看法,因为他觉得教师认为自己在物理方面很有天赋,因而自己也会如此看待自己。Cooley认为镜像自我有三种元素。......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