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经济无灵魂?专访前中国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

经济无灵魂?专访前中国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

【摘要】:高占祥曾经担任中国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不但是一个善于从事文化、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人,更是一位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勤奋创作的艺术家。文化精神力是综合国力中占据第一位的。而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没有灵魂的经济,没有文化力支持的经济不可能长期稳定发展。高占祥特别强调:没有文化力支持的政治,就会是没有阳光的政治。

高占祥曾经担任中国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不但是一个善于从事文化、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人,更是一位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勤奋创作的艺术家。 他自幼酷爱文艺,九岁开始创作,数十年来,出版的著作包括诗歌、散文、杂文书法摄影、文艺评论等,在戏剧曲艺文学伦理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文化管理诸方面共有七十六本、一千三百万字之多。他的《人生宝鉴》、《咏荷四百首》、与六卷本《高占祥畅谈录》一起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不仅如此,他还三次成为国标舞国际大赛和中国国内五次大赛的领舞者,国标舞荣获金星勋章,是英国皇家国际标准舞学院名誉会员。

一天早上,我有机会和高占祥坐在国会旁边的一家湖南餐厅里面,听他谈论有关文化力的观点。他说:这次来访,一方面是与国会图书馆、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等邀请方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也利用机会,就自己当前在文化理论方面的最新观点进行阐述,并学习借鉴美国在文化管理和有关学术方面的思想。

高占祥接着谈道:最近,中国提出文化要大发展和大繁荣。如何发展和繁荣中国文化,这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在这个背景之下,他完成了他的新作《文化力》。该书详尽展示了作者近三十年来关于“文化之力”研究的相关成果,从文化对人类自身、社会和国家等的巨大作用出发,深入剖析了文化的巨大力量,认为“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国学大师文怀沙评价这本书是马克思提出生产力,高占祥搞出了个文化力,这是了不起的问题。也有专家认为:高占祥关于文化先导力的命题为中国和世界首创,是对文化理论的升华,这一命题会写入文化发展史之中。

高占祥《文化力》一书,以全球的视野和未来的眼光来阐述文化力问题,同时以纵向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先导经验。此书涉及96个国家和地区、260位名人,引用了四百多个数据,引证了二百多个事例。关于文化先导力的问题,高占祥在十年以前就曾经提出过,但鉴于当时的形势,不敢宣传,现在被社会接受,也说明了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和进步。

高占祥说,美国和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文化先导力问题,把它列入战略研究范围。世界各国的发展史都证明了文化对科技、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作用。西方的文艺复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日本的成功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过去中国认为: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认为经济发展高潮自然会带动文化发展高潮。这是忽视文化的先导作用,不了解文化对经济具有的反哺作用的说法。

高占祥对自己这部著作的评价是“具有前瞻性”。在今天国家提倡理论创新的环境下,作者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要“一意孤行”,独树一帜,不能像一只鹦鹉那样只能起到传声筒的作用,丝毫没有自己的语言和个性。

高占祥谈到他的《文化力》一书的写作背景时说:写作这本书主要原因是:一,针对国际上物质与精神失衡的现状,当前物质的社会在闪烁着科技发展的光辉的同时,道德却显得黯淡无光。这是一个物质的巨人和精神的侏儒的时代。可惜很多人没有清楚看到这一失衡的存在。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经济腿长、文化腿短的情况。此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与担忧。中国这个成长中的巨人,如果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肯定站不稳、走不快。即使跑起来,也会摔跟头。因为“有文化穷不久,没有文化则富不长”,这是被很多实践证明的。三,中国社会已经出现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与现实不适应、物质的发展与精神生活不适应、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现在文化落后现状不适应的情况。中国社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要靠文化力的力量。

高占祥补充:我们在谈到国力的时候,总是先提到经济,其次是军事政治,很少有提到文化力的。提升文化力,同提高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同等重要。文化精神力是综合国力中占据第一位的。精神力量是国力之王、之冠,是第一力量。有很强的民族精神,其他方面都有希望。而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没有灵魂的经济,没有文化力支持的经济不可能长期稳定发展。在经济活动物化的时候,文化的力量愈大,含金量就会愈高。经济的背后是科技,科技的背后是人才,人才的背后则是文化(文化力)。今后世界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一个没有文化力的民族,自然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高占祥特别强调:没有文化力支持的政治,就会是没有阳光的政治。这要么导致强权专制,要么懦弱无能,甚至冷漠、无情乃至惨无人道。缺少文化阳光的政治必然是阴暗的、腐败的。(www.chuimin.cn)

但是,文化力的构建和发展有一个过程。正如一个信仰的建立形成有一个过程一样。中国人从古到今,从三皇五帝到当代的领袖,信仰的人物一个个被打破,要重新建立,需要一个世纪的努力。一个有远见的领导人,一定要意识到只有文化先导力才是维系一个民族永恒的动力。

文化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软实力体现在社会文化力、民众精神力、政治导航力、外交决策力几个方面。文化的力量是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内在驱动力。现实中国社会的文化力量还不是我们所说的那样,民间的力量还远不能够明显体现。

当问到今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真正和长远的价值,如何建立和保护时,高占祥谈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为贵”的理念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问题指出了一条道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对限制人们今天无限制发展、破坏自然从而导致灾难后果——全球变暖、动植物消亡,时时刻刻是一种警示。中国的“和为贵、天人合一”理念,对解决当代世界问题、引导人们从东方文化中寻找世界的出路,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则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只要注入今天新的内容和基因,就会具有新的生命力——它们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巨石,永远不会流走。

中国具有五千年独一无二的文明史,一直没有出现断层,这是一个奇迹。近百年来产生的不断自我怀疑,历史上五四运动、破“四旧”,加上现阶段改革大潮的冲击,中国民族文化的根基在动摇。

近年来,为弘扬中国文化,我们试图掀起国学热,建孔子学院等,这都只是非根本性的举措。国家应该有保护战略和具体步骤。

这些战略步骤包括:一,培养教学师资,提倡读书。过去还提倡读马列著作,现在却没有人提倡读四书五经。有些不能因为是历史上的东西,便全部否定。当时的东西,有其历史价值。二,要唤起中国各级领导保护弘扬中国文化的意识。要真正选拔培养一批有民族文化底蕴的人领导文化事业,现实是出现很多政治领导文化的现象。三,要从教学内容上,加强古典文学的修养。现在的学生甚至大学生,掌握的中国文化元素太少,主持人、领导人念错字的太多。读不了孔子、孟子,谈什么弘扬。记得小时候,家长强迫我们学习诸子百家,当时很不理解,现在却获益良多。要像办党校一样去办读古书班。古书中的从政之道,现在看来都是经典理论。现在学外语的时间比学中文长,有那个必要吗?我们不能去怪青年人,我们没有去帮助他们阅读,我们国家没有人去为那些帮助青年学习的人提供条件,大家都忙着去挣钱了。

2008年9月于华盛顿